◎ 蘇 芩
名牌驗證生活態(tài)度
◎ 蘇 芩
絕大多數(shù)出身普通的人跟名牌的第一次親密接觸都是從仿冒品開始的。
就像我少年的時候,一到夏天,家鄉(xiāng)的街邊小店里,各種“頂級品牌”的涼鞋、夏衫鱗次櫛比。那些年,我們都拎過香奈兒的塑料手提袋,穿過愛馬仕的塑料拖鞋,看頭戴LV發(fā)夾的女孩從身邊走過……現(xiàn)在想起來,難免會心一笑。仿冒名牌的技藝到了現(xiàn)在越發(fā)逼真,很多仿品做得幾乎可以以假亂真。
很多女孩剛一出校門便拎一個“上萬元”的包包去面試,但仔細瞧去,還是可以分辨出它們和專柜正品的不同。有女孩跟我講:“這不是為了尋找自信嘛!女孩子再漂亮也得靠些飾品來襯托啊。”
我絕非禁欲分子,一進商場,看見喜歡的商品也會不買不歸。不過,我仍提醒她:“仿冒品未必會讓你更自信哦?!?/p>
美國科學家曾專門測試使用仿冒品對人的影響:研究者讓一半數(shù)量的測試者戴上一款頂級品牌的太陽鏡,而另一半測試者則戴同款的仿制品。結果發(fā)現(xiàn):佩戴仿冒品的女孩存在欺騙行為的概率更高,占比為70%,而佩戴真品的女孩欺騙他人的概率為30%。接下來的一組實驗中,研究者告訴一組參加測試的女孩:她們手中拿到的是仿冒品(實際上給她們的是真品)。結果,拿到“假貨”的女孩更傾向于做出欺騙行為,并且會更多地使用不誠實、不道德、不可靠的負面詞匯來評價他人。
這個實驗得出一個結論:使用假名牌不僅無助于提升人的自信和自尊,反而破壞了人對于真誠的感受。使用假貨會讓人認可自己是個騙子,從而放松了對自己的道德要求,也習慣于用刻薄和狡詐的態(tài)度去生活。
我曾在一家名品專賣店看到一對吵翻天的情侶,吵架的原因是女孩手上的“名包”是男友從街邊買來應付她的假貨。女孩前往柜臺核實后勃然大怒,對男孩的指責聲中,各種關于責任、欺騙的大帽子壓了下來。
另一個剛剛工作不久的女孩子喜歡上了一款名牌包包,可六千塊的價格相當于她三個月的工資。于是,她真的在三個月里只啃饅頭,吃榨菜,終于將心儀的包包買到手。我說:“其實我挺佩服你的,寧肯天天吃饅頭也不去買個假的?!?/p>
如何看待名牌,其實屬于私人范疇的事。走街串巷,我們總能看到一些假名牌傍身的女人們。如果一個女人渾身都是仿冒品,你覺得她的問題出在哪里?
我承認,除了自信心之外,我還看到了一些關于生活態(tài)度的問題。(摘自《做自己的女王》江蘇鳳凰文藝出版社 圖/劉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