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心
總是困擾妻子的“胃痛”,真的只是身體不舒服那么簡單嗎?
家有嬌妻
丈夫張猛一進咨詢室,就抱怨說:“我只能用焦頭爛額來形容自己現在的感覺了!”
讓他焦頭爛額的是他的妻子美云。美云的胃一直不太好,總是脹氣、疼痛,一遇到著急的事兒或者一感到壓力,就痛得什么都做不了。美云幾次胃疼嚴重到痙攣,好大一番折騰后被送到了醫(yī)院,讓張猛緊張得不得了。最后醫(yī)生也查不出真正的病因,建議他們看看心理科。
張猛吐槽說:“她每次犯胃病都不是時候,我工作越忙、事情越多,她越有事兒!”
美云不自覺地把手捂在胃部:“我不是故意的?!?/p>
張猛一擺手:“哎呀,我知道,這不在說怎么解決你的問題嘛!”
我接待過很多“身體不太好”的人,他們大抵上有一些共同點:過分關注自己的健康,也希望別人同樣重視他的身體。
我問美云:“你怎么理解自己身體上的疼痛呢?”
“人一生病,總得知道病因在哪兒吧?消化科的大夫找不到病因,建議我看心理醫(yī)生,我希望在您這兒可以得到答案。您看到了,我老公因為我的病,壓力很大。可是胃痛何時發(fā)作完全不受我控制,他非但不理解,好像我在裝病一樣……”美云不緊不慢地說。
我點點頭,說:“我們不急著下結論。你先說說,每次疼痛發(fā)作時,是什么情況?”
美云認真地想了想:“先是胃痛,然后全身都沒有力氣,什么都干不了。到醫(yī)院檢查,做了三次胃鏡,除了淺表性胃炎,找不到更多的原因了?!?/p>
“生活中壓力大嗎?”我追問。
美云一偏頭,想了想,回答說:“壓力嗎?人人都有吧!不過,我一直在努力保持樂觀。之前,我有一個比較穩(wěn)定的工作,但是效益越來越不好時,我主動跳到客戶那邊,選擇了更有挑戰(zhàn)性的工作。領導十分認可我的能力和樂觀的性格。還有,我會主動安慰遇到困難容易想不開的朋友……”
美云沒有正面回答我的問題,我問的是壓力,她卻回答了一些自己能夠克服的困難。我又問她:“生活中有讓你不開心的事兒嗎?”
這時,美云流露出一些緊張的情緒:“我的不開心,大多來自我的丈夫,因為他常常不開心!”
“脆弱”的丈夫
明明是美云的問題,她為什么認為根源在丈夫身上呢?
美云解釋道:“哎,他真的是特別悲觀的人,不管我提議干什么,他總覺得不夠好,用‘我們再考慮一下吧’拒絕我。結婚快5年了,我們還沒要孩子,他說要等更好的時機。我想用積蓄換套新房住,他還是攔著我,‘把錢都占上了,萬一用錢該怎么辦呢?’他一這么說,就好像我們明天就要生病,甚至天就要塌了一樣……”
張猛插了一句:“你就是在生病啊!”這句話,真是一針見血。其實,他不一定在較真,只是,比較悲觀的人總能看到當前不利的因素而已。
我問美云:“你曾經試圖改變他的悲觀嗎?”
美云立刻點頭,說:“我會經常安慰他,努力地調動家里的氣氛。他一發(fā)悶不吭聲,我就絞盡腦汁想一些話題,給他介紹我身邊好玩兒的事兒、講我那些奇葩的客戶……總之,想方設法開導他吧!”
談到這兒,我的感覺一直告訴我,美云的胃痛和丈夫的悲觀有著微妙的關系,于是我問了一句:“把他安慰好了,你就開始胃痛?”
一開始,美云不太理解我這個話是什么意思:“這兩個事情之間有關系嗎?”
張猛的反應卻更為直觀:“我就納悶了,我有那么脆弱嗎?真的需要安慰嗎?”
張猛向前欠了欠身子,繼續(xù)說:“我現在才知道,她是故意在安慰我??晌揖瓦@個性格,比較理智、悲觀。難道因為這個,我就應該接受她在情感上的救濟嗎?”
美云不甘心:“我不覺得開導你就是救濟!”
我試著這樣向她解釋:“救濟這個詞,會提醒我們自己是個弱者,讓人不舒服。你們兩人之間,談不上誰救濟誰,張猛的負面情緒很容易察覺,而你的負面情緒,都通過胃痛來緩解,就是說,你那些被壓抑下去的痛苦情緒轉化成了身體的疼痛?!?/p>
我點明了美云胃痛的癥結所在,希望她不要再假裝樂觀,直面自己真實的感受??墒?,美云顯然并不理解我為什么這么說。
我試著和美云共情:“你其實厭倦了總是開導他,對嗎?”
美云特別感激地看我一眼,有點兒不好意思地說:“好像是這樣。從我發(fā)現他比較悲觀的個性后,我就把這種不如意當作任務一樣完成,希望有一天能夠感化他、改變他??墒牵@樣下去,我也很累……”說著,美云深深地吸了一口氣,又補充了一句:“哎呀,我又不舒服了!”
要解決美云胃痛的問題,首先得打開她想要改變丈夫的心結。關鍵就在張猛那里,他必須要讓妻子知道,自己并不需要她的拯救。
張猛坦承了自己的感受:“我一直覺得,只有想到最差的結果,才是最安全的,我也習慣了這種思維方式。說實話,她有時候,真有點兒盲目樂觀,其實對我根本沒用,改變不了我擔心的本質,反而會給我壓力,讓我總感覺被責備。”
一時間,美云忘了自己的“胃痛”,不解地問:“你怎么不早說?”
“哎,老師問之前,我并沒有好好地想過這些問題??!”張猛如實回答,很真誠地說,“以前我一直以為,你喜歡這樣沒話找話、說一些冷笑話逗我開心!原來,你并不喜歡這樣做……”
能了解到彼此的真正想法,對他們而言已經是進步,可是這樣就能讓情況有好轉嗎?停止故作輕松的鼓勵和打氣,停止“胃痛”,停止過度卷入和過度認同對方的苦痛……這個,是最終的也是最核心的任務。
面對自己的真實感受吧!
第一次咨詢之后,兩個人都意識到了自己的問題,張猛再犯“老毛病”時,美云強行克制自己想要去“啟發(fā)”他、想要調動氣氛的沖動。但一個月之后,美云的“胃痛”又犯病了,兩個人像沮喪的孩子一樣,再次向我求助。
我問美云:“你努力地不去‘拯救’丈夫的情緒,但好像沒成功,是嗎?”
這次美云說了實話:“是的,如果不管他,我的胃還是會痛。因為我心不安、理不得??!這段時間我想得特別多,從第一次發(fā)現我倆之間的差異時我的感覺,到后來我拼命地彌補這個不足。有一點我可以肯定,我把改造他當作一項任務完成時,好像才能契合我的自我要求?!?/p>
“自我要求?”張猛問。
“是,自我要求!我經常告訴自己,我的婚姻不能有任何問題……我是不是太追求完美了?”美云用修長的手指揉著太陽穴,輕輕地說。
我問:“你常常擔心你的婚姻有問題?”
美云點點頭,說:“對呀,所以我才努力做到更好!”
原來,美云樂觀的外表下,隱藏著一個悲觀的內心。深層次的擔心,是她孜孜以求不斷努力的動力。所以,她小心地保護著婚姻,不希望丈夫的悲觀破壞婚姻的幸福。其實,在拼命地解決丈夫的擔心時,她也在轉移自己的擔心。當擔心實在化解不掉,眼看著丈夫沒有任何改變時,她的擔心就轉化成了身體的疼痛,繼續(xù)用這種方式表達對婚姻的忠誠。
我趁熱打鐵:“那,我們要做些什么,你才敢放棄表面上的樂觀?”
美云思索片刻,說:“我不知道,除非,有人向我證明怎樣才對婚姻更好?!?/p>
我看著美云,緩緩地說:“真可惜,在我的知識范圍內,記不起誰做過這樣的心理學實驗,告訴我們要樂觀到怎樣的程度才能維持婚姻的穩(wěn)定,也許只有張猛能夠告訴你答案?!?/p>
張猛說:“我只知道,樂觀并不說明婚姻一定會幸福!鄰居家那兩口子都是樂觀開朗的好人,就是過不到一起去?!?/p>
美云一直低著頭,說:“我一直在想,我為什么會擔心我的婚姻呢?我的父母談不上多恩愛,但也不離不棄地過了一輩子,真糾結!”
張猛往妻子身邊湊了湊,探頭問道:“糾結什么?”
美云說:“我也想過,能像我爸媽那樣磕磕絆絆過一輩子也挺好,可到現實中,我總忍不住更努力,想讓婚姻更完美、更幸福?!?/p>
張猛突然抓住了妻子的手,說:“對!總得付出比實際需要更多的努力,才會安心,萬一沒達到目標,也不會太差?!睆埫驼f的,完全是自己的所思所想。只是想不到,當美云肯坦露自己的糾結和擔憂時,反而和丈夫在內心深處碰撞出了共鳴。
美云凝視著丈夫的眼睛,顯然,剛才的一刻令她深受觸動:“我現在愿意相信了,只要咱們都努力,生活只會越來越好,不會變差?!?/p>
咨詢手記:
身體是一門微妙的語言,總是在不經意間替我們說出潛藏在心底的話,所以,疼痛也是有功能的。它在提示我們,正在經歷著一些自己擺不平的感受。把這種感受放在夫妻間,就要聚焦于夫妻的互動。一個“樂觀”,一個“悲觀”,這讓夫妻間的互動聚集了很多張力,當他們對這種個性差異進行深入的溝通,發(fā)現截然相反的個性也有相通之處時,就會產生深層次的融合,從而凝聚出新的力量,更有勇氣面對生命中的種種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