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言
林語堂在《生活的藝術》一書中有寫到:“讓我和草木為友,和土壤相親,我便已覺得心滿意足。我的靈魂很舒服地在泥土里蠕動,覺得很快樂。當一個人悠閑陶醉于土地上時,他的心靈似乎那么輕松,好像是在天堂一般?!碑敵趿终Z堂寫此書,本意是想將閑適的東方哲學介紹給當時忙碌的西方人,希望他們能從快速發(fā)展的社會中解脫出來。然而,歲月荏苒,當下很多西方人跳出了快生活的桎梏,處于事業(yè)旺盛期的歐美中年人正逐漸從緊張的生活中脫離出來,努力地讓生活“慢”下來的新聞報道并不鮮見,而中國人卻開始為了房子、車子、票子而停不下忙碌。
發(fā)展節(jié)奏過快,諸多負面問題也初露端倪。不少長期處在“快節(jié)奏”生活中的都市人,因為平時接連不斷地應酬和繁忙的工作,身心皆得不到應有的休息、復原,種種快節(jié)奏綜合征隨之而來。調查顯示,90%的中國大城市白領因忙碌而處于亞健康狀態(tài)。
對于健康,古代西方醫(yī)學之父希波克拉底(Hippocrates)早有箴言:“陽光、空氣、水和運動,這是生命和健康的源泉”。而德國科學家的研究成果發(fā)現:生命并不在于拼命運動。適當的運動有利健康,能夠延年益壽,但過量的運動不但不能減壓,反而對身體有害。太多人往往片面理解了運動的本質,運動的真正目標不是為了更疲憊,而是更健康。積極的“慢生活”,自然離不開慢運動。在快節(jié)奏、高壓力的生活節(jié)奏下,享受“慢運動”漸成生活新風尚。
慢運動由慢速度、慢動作組合而成,它能消耗一定的體力,又不讓人感覺很累,卻使人可收獲心靈的寧靜和身體的健康。慢運動具體形式通常是一些強度較小、節(jié)奏較慢,適宜長期練習的休閑體育項目,比如慢跑、散步、太極、瑜珈、靈修、高爾夫、釣魚等。
心理學家指出,長期快節(jié)奏生活會導致人體產生大量的腎上腺素和腎上腺皮質激素。它們通過動脈傳遍全身,使感官、神經系統、免疫系統、肌肉等都出現緊張反應,日積月累,失眠、健忘、噩夢頻繁、焦慮、工作失誤增多等諸多癥狀便隨之而來。而慢運動帶來的是壓力的降低、神經和內分泌系統的恢復,同時還能避免體能的過分消耗,調整身心平衡。慢運動享受的是慢的那個過程,而不是目的或者結果,其本質是對健康、對生活的珍視。
德國的時間研究專家塞維特在評價“慢生活”時說,與其說這是一場運動,不如說是人們對現代生活的反思??旃?jié)奏的生活就像鞭子一樣抽打著人們不斷向前,沒辦法慢下來。而“慢生活”有點物極必反的道理,其本質是對健康、對生活的珍視。慢運動享受的是過程,而不是目的或者結果?!奥\動”其本質是對健康、對生活的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