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纓
校園文化是學校在日常教學管理和教育過程中逐步形成的,具有一定特色的文化氛圍和文化傳統。濃郁的校園文化不僅使學生接受了道德及藝術教育,也成為課堂的延伸、補充和完善。學校以學生為主體,在校園文化的影響下開展各類課外活動,能形成寓教于樂的文化形態(tài)。
一、因地制宜,將校園文化融合于地方特色
在興化這片古老的土地上,先后涌現出了中國四大名著《水滸傳》作者施耐庵、“東方黑格爾”的文學理論家劉熙載、“后七子”之一的宗臣、“揚州八怪”之首的鄭板橋。這里的歷史名勝眾多,優(yōu)越的自然環(huán)境、豐富的自然資源和人文資源,為我校的校園文化建設積淀了豐厚的文化底蘊。
我校以清代“揚州八怪”杰出代表鄭板橋的名字命名,依托自然地緣和歷史資源,創(chuàng)造性地構建了特色鮮明、底蘊豐厚的校園文化,校訓“做有根的板橋人”使學校的校園文化與地方特色幾十年來根脈相連、枝葉交錯。
二、人文校園,將校園文化扎根于學校文化底蘊
我校原為百年老校江蘇省興化中學,1998年經市政府批準,初中部整體分流,以興化清代先賢——“詩書畫三絕奇才”“揚州八怪”的主要代表——鄭板橋的名字命名。學校以“做有根的板橋人”為校訓,以“文化名校,質量立校,特色亮?!睘檗k學理念,確立了“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堅毅”校風、“一種清孤不等閑”的“卓越”師風、“一枝一葉總關情”的“博愛”教風、“領異標新二月花”的“創(chuàng)新”學風。幾十年來,板橋人一直秉承著“根文化”,并根據時代、學校和教育的發(fā)展和需求不斷創(chuàng)新。學校注重讓校園文化建設根植于學校的傳統文化底蘊中,以開放式的“漂流圖書館”致力于“書香怡情,書香益智,書香明理”的書香校園建設,使學生在享受閱讀所帶來的樂趣的同時,也養(yǎng)成了“分享”和“誠信”的品質。我校開展了“好書評選”活動,讓分享滋潤了更多學生的心,使讀好書成為了常態(tài);舉辦“讀書節(jié)”,開展讀書交流活動,推動更多學生“與高尚的人進行對話”,分享讀書心得,啟迪學生的心靈。
三、特色發(fā)展,將校園文化發(fā)展于綜合實踐活動課程
我校堅持“文化名校,質量立校,特色亮校”的辦學理念,借助于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提高學校的教學質量,推動學校的可持續(xù)發(fā)展,凸顯學校的校園文化特色。我校的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名列全國前列,并取得了豐碩的成果。
幾年來,我校綜合實踐活動課程開發(fā)和實施已成為校園文化的一部分,并作為一股巨大的推動力,使我校成為了特色亮校,如《風景這邊獨好——綜合實踐活動成果集》《古昭陽勝景——特色資源課程化建設·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化之旅》以及綜合實踐活動成果案例《興化地理》《走進自然、走近名人》《印象·興化》《仰望興中》《踏雪訪拱極》等活動課程。
四、品德提升,將校園文化服務于學生培養(yǎng)
校園文化是通過學校健康向上的精神氛圍及優(yōu)美環(huán)境陶冶學生的情操,給學生施以積極的影響,規(guī)范學生的行為習慣,調節(jié)學生的心理,培養(yǎng)學生高尚的品格,從而全面提高學生的素質。我校以“有根”為主線,讓“板橋文化”體現在教材中、滲透在活動中、呈現在校園里。在初一新生的“入學典禮”上,學校通過入學教育,激發(fā)初一新生愛校的熱情,提升學生嚴于律己的思想認識,讓他們盡快地適應初中生活,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在“邁入青春門”活動中,初二學生摘下紅領巾,邁入青春門,步入人生的一個新階段,而這個活動也標志著學生在這一刻開始就告別了稚嫩,逐漸走向成熟,意味著他們將肩負起更多的責任與使命;在初三學生“感恩師長,追求夢想”的畢業(yè)典禮上,當學生用90°的彎腰向家長鞠躬時,當學生遞上感恩信后與父母深情相擁時,他們體會到了三年來家長的辛勞。學校希望所有畢業(yè)生都能以陽光的思想、睿智的思維、高度的責任感、感恩的情懷和海納百川的肚量,踏上新的征程。
板橋校園文化是我校的生命與靈魂,是學校整體發(fā)展的命脈,是學校社會形象的根本,是學生校園生活不可分割的重要部分,并具有學科教育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無論是在課內,還是在課外;無論是個體活動,還是集體活動,“做有根的板橋人”都滲透其中,使學生潛移默化地受到熏陶和啟發(fā)。
(作者單位:興化市板橋初級中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