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先偉 袁志 唐組閣 王麗
(南充市中心醫(yī)院腫瘤分院放療科,四川 南充 637000)
?
新型頸胸膜在頸胸段腫瘤患者體位固定中的優(yōu)勢探討
石先偉袁志唐組閣王麗
(南充市中心醫(yī)院腫瘤分院放療科,四川 南充637000)
摘要目的:本文探討體膜、頭頸肩膜和新型頸胸模三種不同固定方式對頸胸段腫瘤患者擺位精度的影響以及新型頸胸模的實用性。方法:選取我院2014.04.01至2015.04.01收治的頸胸段腫瘤患者60例,隨機分為三組,分別采用體膜、頭頸肩膜、頸胸膜進行固定,其它放射治療準備工作按統(tǒng)一標準執(zhí)行,利用ELEKTA Synergy加速器機載CBCT進行掃描,同時使用XVI軟件以灰度值為標準匹配患者CBCT圖像與定位CT圖像,驗證擺位誤差同時記下擺位時間。每例患者每周驗證2次,60例患者共驗證492次,統(tǒng)計三組患者在左右、頭腳、腹背方向上的誤差大小。結(jié)果:頸胸膜組的平均擺位誤差明顯低于體膜組和頭頸肩膜組(P<0.05),且相對于體膜組,頸胸膜組患者的擺位更快捷方便、用時更短、擺位效率更高。結(jié)論:對于頸胸段腫瘤患者,推薦使用新型頸胸膜進行體位固定。
關(guān)鍵詞:頸胸膜;優(yōu)勢;擺位誤差;擺位時間
放射治療物理技術(shù)的快速發(fā)展,對患者的擺位精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據(jù)文獻報道,使用IMRT技術(shù)等精確放療技術(shù),擺位誤差會使周圍靶區(qū)丟失,而且有可能使高劑量區(qū)移至危及器官范圍內(nèi),從而使療效下降以及發(fā)生嚴重并發(fā)癥[2]。放射治療中,患者的體位固定是減少擺位誤差的重要一環(huán),采用何種方式以及何種類型的膜具進行體位固定是放療醫(yī)師和物理師需要慎重考慮的問題。熱塑膜是放射治療中患者體位固定的主要方式之一[3],目前用于不同部位固定的熱塑膜主要有三種類型,面膜,體膜及頭頸肩膜。而在臨床治療中,有很多頸胸段腫瘤患者,此時,由于不能完全覆蓋腫瘤區(qū)域,體膜和頭頸肩膜都不能很好的滿足臨床要求。針對此情況,科萊瑞迪公司設(shè)計了頸胸膜,專門用于頸胸段腫瘤患者的體位固定。本文對體膜、頭頸肩膜以及頸胸膜三種不同類型的熱塑膜在頸胸段腫瘤患者體位固定中的擺位誤差進行了分析。
另外,中國很多大型醫(yī)院患者數(shù)量很多,據(jù)調(diào)查,省級醫(yī)院包括某些地級市醫(yī)院每天每臺加速器至少需要治療一百多個病人,如何節(jié)約治療時間且療效不受影響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即在保證擺位精度的情況下減少擺位時間(每個患者在實施放射治療時主要分為兩個部分,擺位和加速器出束,其中加速器出束時間由計劃、加速器配置等因素確定,一般比較固定)。因此,在統(tǒng)一標準及保證擺位精度的情況下,本文對使用體膜、頭頸肩膜以及頸胸膜三種不同類型的熱塑膜體位固定所用時間進行了統(tǒng)計分析,從另一角度考慮了新型頸胸膜的利與弊。
1臨床資料與方法
1.1新型頸胸膜簡介
如圖1所示,新型頸胸膜上界可以達到患者鼻尖位置,下界可以覆蓋到患者肚臍位置,其需配合一體化碳纖維體位固定板使用,頸部和胸腹部兩側(cè)分別利用兩個按壓式扣槽進行固定,在進行患者體位固定時,需要在患者頭部下方墊置一個合適的頭枕,相對于體模和頸肩膜,其能更好的將患者頸胸段腫瘤完全覆蓋。
圖1 頸胸模圖像
1.2病例選擇
選擇2014.04.01至2015.04.01在我院接受放射治療的頸胸段腫瘤患者60例,其中男45例,女15例。年齡35-75歲,中位年齡52歲。所有患者Karnofsky評分均大于70分,并且有很好的依從性和自我控制能力。
1.3方法
1.3.1體位固定
將所選病例隨機分為三組,體膜組、頭頸肩膜組和新型頸胸膜組,每組20例,分別使用不同類型的熱塑膜進行體位固定。在制模過程中,所有患者均脫去上衣平臥于統(tǒng)一體位固定板中央,雙手交叉舉過頭頂,恒溫水箱70℃,軟化體膜至透明(約3-5 min),取出用棉布吸干水珠,經(jīng)患者兩側(cè)工作人員均勻平鋪于患者體表,扣上兩側(cè)扣槽,囑患者平靜呼吸,塑形,壓出有凹凸的骨形標志和肚臍,待15 min取下模具,完成體位固定。
1.3.2定位、計劃設(shè)計及復(fù)位
所有患者均采用CT定位,掃描層厚3 mm,將掃描獲得的CT圖像傳輸?shù)接媱澫到y(tǒng),由主管醫(yī)生勾畫腫瘤靶區(qū)和周圍危及器官,并確定靶區(qū)的處方劑量和周圍危及器官的劑量限制,然后物理師按要求進行IMRT計劃設(shè)計,由主管醫(yī)生和物理師共同進行計劃劑量評估。計劃確定無誤后,在X射線模擬定位機下根據(jù)治療計劃移動治療床到相應(yīng)的擺位點,醫(yī)生和物理師確認擺位點無誤后,技術(shù)員在熱塑膜上標記治療擺位點。
1.3.3CBCT掃描及擺位誤差的確定
采用Elekta Synergy機載CBCT進行掃描,掃描角度-180°~180°(完整圓周),旋轉(zhuǎn)速度3.18°·s-1,M20和F0過濾板,電流電壓100 kv/(10 mA·10 ms),圖像采集速度為5.5幀·s-1,共361幀圖像,用中分辨率重建[4]。匹配區(qū)域完全包括腫瘤區(qū)域和易于分辨的骨性標志,據(jù)患者個體情況而定。采用醫(yī)科達XVI軟件將CBCT圖像與計劃CT圖像進行自動灰度匹配。獲取CBCT與計劃CT圖像等中心點在左右(X)、頭腳(Y)和腹背(Z)3個方向的擺位誤差。治療過程中,每周進行兩次CBCT掃描,60例患者共驗證492次。
1.4統(tǒng)計學(xué)方法
2結(jié)果
2.1三組患者的擺位誤差
X軸方向上三組患者的擺位平均誤差最小的是頸胸膜組,最大的是頸肩膜組;Y軸方向上擺位平均誤差最小的是頸胸膜組,最大的是體膜組;Z軸方向上擺位平均誤差最小的是頸肩膜組,最大的是體膜組,頸胸膜與體膜組比較X軸P<0.05,Y軸<0.05,Z軸>0.05;頸胸膜與頸肩膜組比較X軸P<0.05,Y軸>0.05,Z軸>0.05;體膜與頸肩膜組比較X軸P<0.05,Y軸<0.05,Z軸>0.05,見表1。
表1 三組患者在不同方向上的擺位誤差(X±SD,n=20)
注:與體膜組相比,*P<0.05;與頸肩膜組相比,#P<0.05。
2.2三組患者的擺位時間對比
由表2可知,在保證擺位精度的情況下,頸肩膜組和頸胸膜組患者的擺位更快捷方便,用時更短。
表2 三組患者平均擺位時間
3討論
熱塑膜是最常用的放射治療患者體位固定方式之一,本文對體膜、頭頸肩膜以及頸胸膜三種不同類型的熱塑膜在頸胸段腫瘤患者體位固定中的擺位誤差進行了統(tǒng)計分析。
本研究采用CBCT掃描,得出頸胸膜組患者在X、Y、Z三維方向上擺位誤差分別為1.846±1.031 mm、2.012±1.254 mm、1.563±1.220 mm,其誤差在規(guī)定范圍內(nèi),與相關(guān)研究結(jié)果一致,很好的滿足了精確放射治療的誤差要求[5];相對于體膜組2.411±1.115 mm、4.215±1.633 mm、1.647±1.473 mm,頸胸膜組在X、Y方向上的擺位誤差分別減少了0.565 mm、2.203 mm,擺位精度得到了很大的提高;相對于頸肩膜組3.476±1.464 mm、2.121±1.521 mm、1.563±1.220 mm,頸胸膜組在Z、Y方向上的擺位誤差與前者相比沒有明顯提高,但是其在X方向上的誤差減少了1.63 mm;在頸胸段腫瘤患者的體位固定中,新型頸胸膜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擺位精度。另外,在保證擺位精度的情況下,測得頸胸膜組患者的平均擺位時間為11.0 min,相對于體膜組減少了4.7 min,擺位效率更高。
綜合以上分析,對于頸胸段腫瘤患者,推薦使用頸胸膜進行體位固定,其重復(fù)性優(yōu)于體膜和頸肩膜,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擺位精度,同時在保證擺位精度的情況下,擺位時間更短,提高了擺位的效率。
參考文獻
1遲鋒,何振宇,林承光,等. 鼻咽癌基于錐形束CT調(diào)強放療的擺位誤差分析[J]. 中華腫瘤防治雜志, 2013, 20(18): 1422-1424.
2劉振華. 腫瘤預(yù)防學(xué)[M]. 北京: 科學(xué)技術(shù)文獻出版社, 1995, 200-201.
3楊定強,戴紅婭,趙利榮,等. 熱塑膜體位固定技術(shù)在胸部腫瘤體位固定中的應(yīng)用[J]. 醫(yī)療衛(wèi)生裝備, 2014,(04): 66-67.
4Olivier Morin, Amy Gillis, Josephine Chen, et al. 兆伏級錐形束CT:系統(tǒng)說明及IGRT臨床應(yīng)用介紹[J]. 中國癌癥雜志, 2006, 16(6): 513-524.
5于龍珍,翟振宇,沈君姝,等. 體部腫瘤精確放療擺位誤差分析[J]. 中國醫(yī)學(xué)物理學(xué)雜志, 2007, 24(03): 160-162.
Advantage of using the new type cervico-thoracic membrane in the positioning of the patients with cervical-thoracic tumor
Shi Xian-wei, Tang Zu-ge, Wang Li, Yuan Zhi
(Department of Radiotherapy of Tumor, Nanchong Central Hospital, Sichuan Nanchong 637000)
AbstractObjective:To explore the effects of positioning accuracy by the three different fixing ways. Methods: Selecting 60 patients with cervical-thoracic tumor and dividing into three groups, each group use the different membrane. Using the ELEKTA Synergy accelerator airborne CBCT to scan, than matching CBCT images with CT images by the XVI software on the basis of grey value, finally got the positioning error value, at the same time writing down the time of positioning. Each patient verified twice a week, total of 60 patients verified 492 times. Results: The cervico-thoracic membrane group’ positioning error value was obviously lower than the head-neck and thorax membrane group, excepted, using cervico-thoracic membrane to fix is more quick and convenient. Conclusion: For the patients with cervical-thoracic tumor, using the new type cervico-thoracic membrane to fix is recommended.
Key Words:Cervico-thoracic membrane; Advantage; Positioning error; Positioning time
(收稿日期:2016-1-11)
作者簡介:石先偉,男,工程師,主要從事放射物理技術(shù)方面的工作,Email:45296395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