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靜 王葳 趙慶
【摘 要】 碩士研究生課程《核磁共振波譜法》教學過程中的一些常見和重要問題進行了討論,并對自己的教學心得進行了總結和歸納。
【關鍵詞】 核磁共振波譜法;研究生課程;教學;1H NMR
【中圖分類號】R445.2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1007-8517(2016)06-0187-03
波譜分析是有機物結構鑒定的重要手段,而在波譜分析的“四譜”(即紅外光譜、紫外光譜、核磁共振和質譜)中,最重要的是核磁共振波譜法。在研究生的授課內容中,核磁共振波譜法包括了1H NMR、13C NMR-DEPT及二維譜等三個部分的內容。就這三部分內容而言,13C NMR-DEPT和二維譜兩部分內容的講授相對來說比較容易,只要配合著一些天然產物解析的實例進行講解,學生便容易掌握這部分內容;而講解的難點在于1H NMR的解析,學生往往對氫譜解析望而生畏。久而久之,很多研究生(包括一些已畢業(yè)的研究生)在解析核磁共振圖譜時,重視二維譜和碳譜的解析而輕視氫譜解析。究其原因,是氫譜中廣泛存在著偶合裂分的現象,這就需要逐一計算可能計算出來的偶合常數,并根據偶合裂分的情況來判斷各個基團的連接情況,以及各個磁核之間的等價關系。
作者調研了其他院校該課程的教學改革[1-3],參考劍橋大學新版英文教材[4],將本文重心鎖定在研究生學習過程中經常感到困惑的兩個問題,即化學位移等價與磁等價來進行討論,希望籍此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
1 個質子或基團化學位移是否等價的判斷[5]
核磁共振法中如此定義“化學位移等價”:如果兩個質子或基團可通過對稱操作交換,或者可通過單鍵的快速旋轉進行交換,則二者為化學位移等價。學習之初,可以一些簡單的化合物為例,例如對二甲苯、鄰二氯苯、反式1,2-二氯環(huán)丙烷、順式1,2-二氯環(huán)丙烷等,學生可以判斷出兩個氫(或基團)是否等價。
需要強調的問題是:如果分子中有手性碳存在,而分子中的某個亞甲基(=CH2)比較接近手性中心,因為化學環(huán)境差異,兩個氫可能是化學位移不等價的。雖然此類現象在天然產物中非常普遍,但在授課過程中仍需舉一些比較簡單的實例,便于學生理解,如二氫黃酮、羥基苯丙酸(圖1)等。學生常會感到困惑的是:羥基苯丙酸中的亞甲基上兩個氫為什么不等價?講解時就需要引導學生注意:從分子的平面結構的確看不出二者的差別,但搭建出分子模型,并令其處于最穩(wěn)定構象,這樣就比較發(fā)現,亞甲基中兩個氫所處的化學環(huán)境有差異—站在Hc的“立場”來看,Hb與Hc處于同側,Ha與Hc處于異側。對于二氫黃酮而言,因為分子中的Ha、Hb為化學位移不等價,所以 Ha、Hb、Hc構成了一個典型的AMX自旋系統(tǒng),每個氫都裂分為dd峰。羥基苯丙酸的情況也是與此類似。
同時,需要提醒學生注意一個特殊的等價形式:對映等價。以順式1,2-二氯環(huán)丙烷(圖2)為例,分子中的H-1與H-2不能通過旋轉操作交換,但可通過鏡面對稱操作交換,那么H-1與H-2可稱之為對映質子。對映質子在非手性環(huán)境中為等價,在手性環(huán)境中為不等價。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如乙醇(圖2):乙醇分子中亞甲基的兩個氫就屬于對映等價。
2 二級圖譜,化學位移等價而磁不等價的磁核及AA'XX'自旋系統(tǒng)
2.1 二級圖譜 通常,我們將那些峰數符合n+1規(guī)律、小峰強度比符合楊輝三角展開式的圖譜稱為一級圖譜,而峰數符合n+1規(guī)律、小峰強度比不符合楊輝三角展開式的圖譜稱為近似一級圖譜。能夠輕易地解析的圖譜都是一級或近似一級圖譜。對于峰數不符合n+1規(guī)律,組內各峰之間相對強度復雜的圖譜,稱之為二級圖譜(或高級圖譜)。有的二級圖譜可以套用一級規(guī)律進行分析(例如AB自旋系統(tǒng)、ABX自旋系統(tǒng)等),有的則不能用一級規(guī)律進行簡單地分析。
在兩種情況下會出現二級圖譜:①分子中存在化學位移等價而磁不等價的核;②兩個相互偶合的磁核化學位移很接近(通常,二者化學位移差值與偶合常數之比小于6,即:Δυ/J < 6)。對于第二種情況,如果增加核磁共振儀的共振頻率(實際上就是增加Δυ/J),或者更換溶劑,那么在絕大多數情況下,原來的二級圖譜可以簡化為一級圖譜。但是對于第一種情況,即分子中存在化學位移等價而磁不等價的核,在這種情況下無論如何增加儀器的頻率,都不能簡化為一級圖譜。
2.2 化學位移等價而磁不等價的現象 磁等價在核磁共振法中是一個重要的概念,教材如此定義:在一組化學位移等價的核中,其中每一個與該分子中另一組化學位移等價的核中的每一個自旋核,如果都以相同的偶合常數進行偶合,則這組化學位移等價的核被稱為磁等價的核?;瘜W位移等價的核不一定是磁等價的。
在大多數的教材中,常常以對位二取代苯環(huán)、鄰位相同二取代苯環(huán)作為化學位移等價、磁不等價磁核的實例,如圖3:
學生開始接觸化學位移等價、磁不等價的概念時,常常會感到困惑,不理解其內涵。這時就需要轉換角度進行答疑,磁不等價是要站在其它磁核的“立場”來看的。從化合物中Hb的“立場”來看,Ha與它是鄰位的關系,而Ha'與它是對位的關系。換言之Hb與Ha的偶合常數,要遠遠大于Hb與Ha'的偶合常數??梢赃M一步作這樣的比仿:如果將Ha與Ha'比作左右手,Hb與Hb'比作左右腳,那么站在右腳的“立場”來看,左手和右手是不同的,右手與右腳在同側,而左手與右腳在異側。
化學位移等價、磁不等價的現象在天然產物中也是較為常見的。如果圖譜存在化學位移等價、磁不等價的磁核,那么對應的圖譜是二級圖譜。典型的二級圖譜是不能采用一級圖譜的分析方法(可稱之為“一級規(guī)律”)進行解析的。如圖4,為鄰二氯苯的氫譜,它是AA'XX'自旋系統(tǒng),共計有28條譜線,已完全不能用一級規(guī)律去解釋了。雖然如此,但是AA'XX'自旋系統(tǒng)的圖譜并非毫無規(guī)律。講到這里可以提問學生:從鄰二氯苯的氫譜可以看出有什么規(guī)律呢?細心的學生就會發(fā)現,這28條譜線是左右對稱的。
具有AA'XX'自旋系統(tǒng)的二級圖譜雖然常見,但象鄰二氯苯那樣完全背離一級圖譜的還真不多見。很多AA'XX'自旋系統(tǒng)不是典型的二級圖譜,與一級圖譜十分相似,這就可以近似地作為一級圖譜來處理。
例如對位二取代的苯環(huán),雖然也是AA'XX'自旋系統(tǒng),但與一級圖譜十分類似。例如下圖為對硝基氯苯的核磁共振氫譜,雖然還有一些較弱的小峰,但四個主峰還是非常明顯的,對這樣的圖譜可近似地作為AX自旋系統(tǒng)來處理(即:可以看作是兩組雙峰來處理),并可以根據每一組雙峰計算出偶合常數。
具有XCH2CH2Y結構的化合物,為AA`XX`自旋系統(tǒng),為二級圖譜。但是,此類型化合物大多數不是典型二級圖譜,大多情況下,可近似地用一級規(guī)律進行分析。例如硝基丙烷(CH3CH2CH2NO2)的氫譜,就可近似地作為一級圖譜來處理:-CH3為三重峰,與硝基相鄰的=CH2是三重峰,而與甲基相鄰的=CH2為tq峰(即4×3重峰,共12條譜線)。
3 磁等價核之間為什么不出現裂分的問題[6]
我們在講授n+1規(guī)律時常常以氯乙烷為例,對分子中的-CH3與=CH2的裂分情況作如下解釋:-CH3的質子因受到=CH2兩個質子的影響,所以裂分為三重峰;=CH2的質子因受到-CH3三個質子的影響,所以裂分為四重峰。會有部分學生提出:既然=CH2的兩個質子會對-CH3的質子施加影響,那么-CH3三個質子之間是不是也互相影響?即:Ha2、Ha3的附加磁場對Ha1施加的影響。如果真如此,那么現象復雜得幾乎無解了,而情況并非如此。因為磁等價核之間雖然有偶合,但不出現裂分。
氯乙烷分子中-CH3的三個質子為磁等價,所以這三個質子之間不會出現裂分;=CH2的兩個質子也為磁等價,所以二者之間不會出現裂分。這就需要進一步解釋現象的原因所在。如果既不回避這個問題,又不打算采用深澀難懂的量子力學解釋,那么可以用一種較為淺顯的解釋。
從最簡單的自旋系統(tǒng)-二旋系統(tǒng)引入,二旋系統(tǒng)有三種情況,即:AX自旋系統(tǒng)、AB自旋系統(tǒng)、A2自旋系統(tǒng)。AX系統(tǒng)與A2系統(tǒng)均為一級圖譜,而AB系統(tǒng)為二級圖譜。
在AX自旋系統(tǒng)中,如果兩個質子H-a與H-b的化學位移相差較大(二者化學位移差值與偶合常數之比Δυ/J ≥20),圖譜為一級圖譜,兩個質子均觀察到兩條等強度的譜線。如果H-a與H-b的化學位移相差不大(大致是20 > Δυ/J > 6),則圖譜為近似一級圖譜,兩個偶合核之間,會出現內側譜線較強、外側譜線較弱的情況,即在核磁共振氫譜中經??吹降摹拔菁剐保覂山M相互偶合的距離越近,峰的不對稱性越明顯。如果H-a與H-b的化學位移相差較小(大致是Δυ/J < 6),此時兩核之間的偶合作用很強,圖譜為二級圖譜,自旋系統(tǒng)變遷為AB系統(tǒng)。這兩個偶合核的化學位移越逼近,偶合作用越強,內側峰就越強、外側峰就越弱;如果這兩個偶合核的化學位移相等時情況會如何?如果是這樣,內側峰將會合并在一起,外側峰就消失了。相應的自旋系統(tǒng)也就由AB系統(tǒng)轉換為A2系統(tǒng)。既然外側峰消失了,那也就失去了有關這兩個磁核的偶合信息。圖7反映了由AX自旋系統(tǒng)至A2自旋系統(tǒng)變遷的過程。
以上是針對自旋系統(tǒng)中只有兩個磁核的情況進行討論的。如果系統(tǒng)中的磁核多于兩個,那么情況也是類似的。
參考文獻
[1] 陳潔. “波譜分析”課程教學方法探索[J].南京理工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7,10(1):57.
[2] 郭麗冰,陶曙紅.《波譜解析》課程教學改革及教學效果調查分析報告[J].廣東藥學院學報,2005,21(4):480.
[3] 許招會,王生,彭云.波譜解析課程教學方法探討[J].化學教育,2006,6:35.
[4] Dudley H.W., Fleming I. Spectroscopic Methods in Organic Chemistry[M]. New York: McGraw - Hill book company, 2008.
[5] 寧永成.有機化合物結構鑒定與有機波譜學[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0.
[6] 蘇克曼,張濟新.儀器分析實驗[J].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收稿日期:2015.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