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娟
【摘要】“繪本習作起步”課程是借助習作資源——繪本,挖掘并運用其習作上的價值,遵循蘇教版教材習作自身的獨特邏輯系統(tǒng),對習作教材進行適度重組,以三年級學生為受眾而開發(fā)的習作課程,從兒童自我需求這一原點出發(fā),點動成線,線動成面,面動成體,得以真正地構(gòu)建課程。以期引領(lǐng)兒童在繪本習作起步中融入“自我”、傾訴“自我”、觀察“自我”,讓兒童的習作盡顯“鮮活的”“個性的”“我的”生命狀態(tài)。
【關(guān)鍵詞】繪本習作起步課程自我需求
繪本的閱讀與兒童生活息息相關(guān),將五彩的習作資源——繪本引入蘇教版習作教材,兒童習作起步路程將處于一種開放的構(gòu)建狀態(tài),不斷召喚兒童的生活,從自我出發(fā)。潘新和教授說:“習作之途,想學就好?!毙W習作教學的主要使命是讓每一個兒童熱愛習作,樂于表達,筆者試圖建構(gòu)“繪本習作起步”課程,希望借助這樣的課程使兒童在習作學步階段走得更主動,邁得更輕松。
一、 繪本習作起步課程的建構(gòu)
(一) 點的溯源:生成動力
傳統(tǒng)指導課,兒童習作因任務而作,為考試而寫,難以有效激發(fā)兒童“樂于表達”。
兒童習作要遵循的心理規(guī)律是什么?激發(fā)自我需求。有了這樣的需求,兒童寫有動力,才能喚醒兒童激越向上的潛能,為自我需求而寫,這是習作原點的回歸。
1. 激發(fā)讀者需求。讀者就是那些想了解你的人,他們讀了你的習作,要好像見到了你習作的內(nèi)容:描寫人物,要好像見到這個人;描寫景物,要想欣賞你看到的景,你要讓他們?nèi)缗R其境……有了這樣的需求,起步的兒童自然會寫有動力:我寫的都是讀者要聽、要看的嗎?這句話能不能讓讀者看懂?在每次習作前,都借助鮮活的繪本情境告訴孩子,本次習作因何發(fā)生,為誰表達,將一個具體的讀者推到孩子面前。這個讀者是真實可感的,是如影隨形的傾聽者和應答者。
2. 激發(fā)作者需求。作者是通過文字表情達意,與別人進行交流的人。根據(jù)讀者的需求,考慮自己應該選擇寫什么內(nèi)容,哪些內(nèi)容需要具體寫。面對不同的讀者對象,作者寫的內(nèi)容與方法也會有所變化??紤]內(nèi)容與寫法,這就是習作中的作者意識。有了作者意識的孩子就是身臨其境的言語訴求者。
3. 滿足交往需求。習作教學是作者和讀者之間建立聯(lián)系,讓彼此呼應,使真正的習作隨之發(fā)生。習作成了一種真實的交往需求。美好的瞬間、難忘的故事、特殊的記憶、獨特的感受,都可以訴諸文字,和別人對話、交流,這是人的天性,是人的基本需要,是鮮明的自我需求。
4. 滿足畫面需求。面對色彩斑斕的圖片,孩子的眼睛是那么閃亮,對圖畫的反應是出奇的靈敏,他們喜歡在圖畫中探尋,充滿渴求。這就是兒童從視覺到心靈的畫面需求。此時,讓孩子們看繪本,不僅能讓他們的視覺器官和心理需求得到極大的滿足,還可以有效地開啟他們的觀察、想象、創(chuàng)造能力,在視覺的觸動下逐漸理解那些未知的情感和生命哲理,悄悄地走進孩子的生命,成為孩子們表達自我的有機組成部分、有效載體。
潘新和教授認為,言語動力缺失是根本性缺失。在自我需求意識形成中習作動力亦已生成。
(二) 線的律動:拓寬空間
繪本習作起步課程旨在尋找與現(xiàn)行教材習作訓練主題相匹配的繪本,努力編印一份與教材主題相切合的繪本習作起步訓練序列,用“讀寫互補”的方式,在繪本閱讀指導過程中,適當?shù)赝诰蚱錆摬氐膶懙囊蜃?,并進行精心設(shè)計,讓習作教材中的單元教學這根單線更有律動感,進而讓繪本習作起步課程成為一種簡單、易操作的語文課程樣態(tài)。
(三) 面的拓展,形成立體的習作空間
經(jīng)典的東西,是經(jīng)得起時間考驗的,也是適合不同年齡的人閱讀的,我們的繪本習作課程,在自我需求的統(tǒng)整下,聯(lián)姻繪本,習作教材被重新“打包”,智慧地捕捉繪本當中可以進行“讀寫互補”的因子,根據(jù)不同年級孩子的心智特征和讀寫基礎(chǔ),劃分成連貫有序的訓練點,點點相連,由三年級延伸開去,逐漸在四、五、六年級嘗試教學,最后交匯成一個整體的訓練“面”。這樣,一方面拓展習作容量,同時提高習作訓練的質(zhì)量和厚度,為兒童創(chuàng)造一個立體的習作空間;另一方面通過點點落實,層層遞進,為兒童的整個習作過程搭建有效的階梯。
二、 繪本習作起步課程的實施:從自我需求出發(fā)
(一) 一個切點:融入“自我”
【我們讀】《小老鼠的漫長一夜》
講述前先角色體驗:睡不著的夜晚,你會聽到什么?想到什么?對爸媽提些什么要求?爸媽怎么做的?怎么說的?
靜靜回憶后老師開始講述,盡量慢些翻動畫面,慢到孩子可以一邊聽,一邊回味,甚至試著講到精彩與轉(zhuǎn)折處,讓孩子猜。
慢慢地,那只怎么也睡不著的小老鼠,他的害怕、哭泣、賴皮栩栩如生,一如那些膽小的孩子。而大老鼠那熟悉的鼾聲,溫暖的被窩,關(guān)切的語氣,永遠是怕黑孩子最溫馨的港灣?!澳恰夷懿荒艿侥愕拇采先ニ兀俊边@是不敢自己一個人睡覺的孩子的懇求,孩子們在聆聽的過程中融入了自我,為“小老鼠”,也為自己的膽小、怕黑會心一笑。
【我們寫】三上習作《把看到的、做到的、想到的寫下來》
會心一笑之余引導孩子:“你們從小老鼠漫長的一夜中知道它們的心事,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心事,自己的想法,你的心事是什么?遇到什么事又會如何想呢?”孩子們寫道——
我最害怕那小藥丸子,無論是大的還是小的,無論是長的還是圓的,都怕。昨天吃的就是最難咽下去的長藥丸。剛開始,小藥丸一直在我嘴里打圈圈,一直不愿到我肚子里,嘴里越來越苦,一下子藥丸全被吐了出來。媽媽又拿出一顆,這回我左手拿藥丸,右手拿水杯,先把藥丸放在舌根上,然后猛地喝一口水,頭一仰,只聽“咕咚”一聲,小藥丸終于游到肚子里了。
【我思】
《小老鼠的漫長一夜》這類畫面簡約、故事性強,以情節(jié)變化取勝的繪本,尤為適合老師在班級講述,“圖畫書是通過優(yōu)美的語言和圖畫表現(xiàn)出來的,這些語言和圖畫只有成為朗讀者自己的感受講給孩子聽,才能被接受?!保ㄈ毡舅删又保?
講述中,對孩子們而言,《小老鼠的漫長一夜》已不僅是“小老鼠的故事”,他們在故事中建構(gòu)了自己的意義,融入自己,讀到自己,發(fā)現(xiàn)自己,完善自己,在不知不覺中學會了用真實的、屬于自己的語言表達自己熱愛的生活,在文字游戲中實現(xiàn)“鮮活的”我的建構(gòu)。
(二) 一片場域:傾訴“自我”
【我們讀】《別讓鴿子開巴士》
孩子整體感知故事后,引導他們仔細觀察鴿子、看車人的行為、動作、神態(tài),調(diào)動孩子各自的生活經(jīng)驗,注意圖中人物之間、人物與環(huán)境之間的聯(lián)系,揣摩他們在說什么、想什么,讓平面的、靜止的畫面在孩子心中變得立體起來、鮮活起來。接著同桌進行互動表演。
兒童通過動作、語言、神態(tài),把鴿子的俏皮、要強的小性子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而扮演看車者則體驗著各種方式的“拒絕”。
孩子們完全浸在其中,以當時的體驗和感受來思考問題。
【我們寫】蘇教版三下《習作4》要求兒童寫一段對話,注意正確使用標點符號,這次習作的關(guān)鍵是要找到引起兒童興趣的對話內(nèi)容,為孩子創(chuàng)設(shè)富有童真、童趣的語言交往場。
在本次習作的教學中,先利用例文讓兒童掌握寫對話的形式及標點符號的使用,隨后將繪本《別讓鴿子開巴士》引入。孩子們完全浸在其中后,指導孩子寫,孩子們給角色配上的語言,極富童趣——因為,這就是他們想經(jīng)歷的,或者曾經(jīng)經(jīng)歷的。
鴿子見我在看車,彬彬有禮地問:“我能開這輛巴士嗎?”
“不行!”我擺擺手說。
鴿子懇求道:“求求你了!”
“不行!”我斬釘截鐵地說。
“我保證,我會非常小心的啦!”這只鴿子死纏爛打地說,“你放心,我絕對不會把巴士弄壞!”
“不——行!絕對不行!”我故意拖長聲音,告訴鴿子沒有商量的余地。
“嘟嘟——”鴿子煞有其事地為我表演它的“高超車技”,“看,我多會開巴士啊!”
“不行,不行!別在我面前炫耀!”
鴿子見狀,心生一計,它想博得我的同情,垂頭喪氣地說:“我連開巴士都不行,我真是沒用!”
“不行啦!”我的鐵石心腸可不會被鴿子的可憐樣打動分毫。
“不如我們來玩‘開巴士游戲吧!”鴿子還想拉我下水,盛情地邀請我和它一起開車。
我毫不猶豫地說:“不行!我才不上當呢!”
【我思】說真心話,不說套話,以真情打動人這是一篇好習作必備的特點,也是衡量一篇習作是否有價值的底線。在三年級兒童習作起步階段,我們借助繪本,給孩子們讀文字,看圖畫,扮演角色,幫助我們在課堂上營造一個真實、安全而又溫暖的場域。在這樣的場域中,孩子的感官蘇醒,四肢舒展,蓄積的情感終化為語言動力。
孩子們在《別讓鴿子開巴士》場域中,“鴿子”一心開巴士,“看車人”不停勸說的過程實際上是孩子演練內(nèi)心沖突的過程,表演的過程是強化心理感受的過程,兒童步入積極的閱讀境域,體驗思維的活力,流連于文字的神韻之中。
繪本故事成了一個好的習作場域,在輕松平等的境域氛圍中,孩子放飛心靈,不吐不快,用“我口訴我情,我手寫我心”展現(xiàn)“個性的我”。
(三) 一個核心:觀察“自我”
【我們讀】《爺爺一定有辦法》
課前發(fā)一張發(fā)現(xiàn)單,走進秋天的大自然,記錄自己的觀察、發(fā)現(xiàn)。
課伊始,出示一張藍色圖片(繪本中的一條毯子):“孩子們,你們看到了什么?”(孩子各抒己見)
今天這個故事中圖畫也會說話呦!原來這是一塊普通的布料,爺爺正用它為剛出生的孫子約瑟縫制一條奇妙的毯子……
這是約瑟的家。爸媽住樓上,爸爸是鞋匠。爺爺奶奶住樓下,爺爺是干什么的呢?仔細看圖畫是會說話的呦!帶著孩子一頁一頁地看著,圖畫不慌不忙地顯示著文字交代與沒交代的細節(jié),文字又推動孩子細致觀察圖畫,和孩子一起找圖畫里隱藏的秘密。
最終和孩子們一起講完,孩子們知道圖片是會說話的,被少化的文字是可以豐滿的,利用繪本圖文交融,調(diào)動兒童的經(jīng)驗,激發(fā)兒童觀察、想象和語言潛能,鼓勵兒童自主表達,生成繪本新的“第三種故事”,在“第三種故事”中再次觀察體驗捕捉物象的特征,發(fā)現(xiàn)有趣的細節(jié)。
【我們寫】習作《觀察秋天》
閱讀《爺爺一定有辦法》,兒童獲得了觀察靈感,孩子們拿出觀察記錄單交流時觀察的欲望與需求再次被激發(fā),引導孩子,再次觀察時體驗到秋天美,及時用文字記錄:
秋姑娘來了,吹黃了銀杏樹的葉子。我走在金色大道上,踩著銀杏樹的落葉,發(fā)出沙沙的響聲,好像踩在柔軟的地毯上。我撿了一片,只見紙扇子一樣的銀杏葉邊有點卷,黃黃的,中間還有點綠。一陣風吹來,銀杏葉很像黃蝴蝶在空中飛舞,還像金色的小扇落在地上。向遠處望去,路兩邊的銀杏樹你抱著我,我抱著你,連成金黃的一片,難怪叫黃金大道,難怪有那么多的叔叔、阿姨在這兒拍照。
【我思】2011版“課標”提出第一學段“留心觀察周圍的事物”,第二學段“觀察周圍的世界”,第三學段“養(yǎng)成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的習慣”??梢娭心昙壍挠^察訓練在整個小學習作教學中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F(xiàn)行的蘇教版習作教材中,很多習作訓練也都指向觀察要求,努力提高兒童的觀察能力,在三年級起步階段是個重要的訓練目標,于是將“培養(yǎng)觀察力”作為三年級起點的核心旨歸。
翻開繪本,引領(lǐng)孩子知道圖畫是會說話的;引領(lǐng)孩子知道無論是作者還是繪本中的角色,他們的觀察是有自我的;引領(lǐng)孩子深入觀察,學習在圖畫中捕捉細節(jié),進行指向、猜測、想象、求證,滲透有順序觀察、比較觀察、不同角度觀察、觀察時展開聯(lián)想使“被少化了的語言”豐滿起來。孩子在繪本中無痕地進行梯度式的觀察訓練,從單維到多維,從靜態(tài)到動態(tài),從局部到整體。將“有為”觀察核心目標隱藏在“無為”情境中,引領(lǐng)孩子逐步學會用發(fā)現(xiàn)的眼睛去觀察身邊的靜物、人物,與喜愛的小動物親密接觸,充滿靈性地去捕捉自然、生活、自己眼中新奇獨特的習作素材,用自己的方式行走在路上,逐漸亮出一個真實、獨立、完整的“我”。
蘇教版教材習作有著自身獨特邏輯系統(tǒng),匯聚著編者的教學意圖,繪本的加盟,努力彌補教材中的短板效應,讓教材習作“從自我需求出發(fā)”多了一條路徑,“點的溯源”指向“為什么寫”,“線的律動”“面的拓展”指向“寫什么”“教什么”,“融入自我”“傾訴自我”“觀察自我”指向“如何教”?;诮滩牧曌鹘虒W的“繪本習作起步”基本框架體系是屬于兒童自己的,是兒童自己的一種需求,是兒童自我生活的一種真實再現(xiàn),是兒童自我情感的一種自然流露。兒童心中真我之泉汩汩流出,這樣的習作教學就有了存在的價值。當然還有更多路徑等待我們挖掘。
【參考文獻】
[1] 松居直.我的圖畫書論[M].上海:上海人民美術(shù)出版社,2009.
[2] 彭懿.圖畫書閱讀與經(jīng)典[M].南昌:21世紀出版社,2008.
[3] 王林,余治瑩.繪本賞析與創(chuàng)意教學[M].石家莊:河北教育出版社,2010.
[4] 潘新和.語文:表現(xiàn)與存在[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4.
[5] 朱萍.繪本:兒童習作創(chuàng)造力的擺渡船[J].語文教學通訊·小學刊,2013(5).
[6] 教育部.義務教育小學語文課程標準(2011版)[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