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菊花(龍巖一中分校,福建龍巖364000)
?
讓學生樂寫作文的策略探究
曾菊花
(龍巖一中分校,福建龍巖364000)
寫作教學是語文教學的一大難點,教師可巧借課前演講激發(fā)興趣,活用優(yōu)美旋律陶冶學生,妙用創(chuàng)新思維引領學生,善用個人魅力征服學生,進而激活課堂氣氛,調動學生的寫作積極性,讓學生樂寫作文。
作文教學;激趣;樂寫;策略
對于語文教師而言,學生的作文可是個老大難問題。作文真就這么難以對付嗎?其實不然?,F(xiàn)代教育心理學認為,要使學生健康成長,重要的是使他們保持積極、愉快、健康和穩(wěn)定的心理狀態(tài)。
我喜歡在作文指導課課前安排“課前演講”,創(chuàng)設情境,營造寫作氛圍。演講前我把相應的話題拋給學生,孩子們踴躍發(fā)言,這樣就營造出一種愉悅的課堂氣氛,學生不知不覺地進入寫作指導的情境之中。
學生的演講常常能帶給我許多感動。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那次九年級一個同學的演講。我要他們寫篇談初中生活的文章,讓他們先談談自己初中生活的滋味。那天輪到一個名叫“凱”的男生演講:
我初中生活的味道是又香又甜的!我在這里想和大家談談我的好朋友鴻。鴻是我記憶中最美的一朵花。他開放,他張揚,他不經(jīng)世事。他就是百花叢中那朵嬌艷的牡丹花。鴻是我的下鋪,是大家的開心果。他總是很大聲地與我們寒暄,很平淡地同我們話家常,很興奮地跟我們談理想,很自然地讓我們脫困境。所有的人都喜歡他。我還記得我心情灰暗得無以復加的那一天。我正獨步林陰小道,鴻突然跑過來問我:“凱,你聽過‘大豬說有小豬說沒有’的故嗎?”“???”我驚訝道,“沒有?!薄肮兵櫞笮ζ饋怼N腋右苫罅耍骸案蓡岚。课冶緛砭蜎]有聽過嗎!有什么好笑的!”鴻停住笑:“看在咱們哥們一場的分上,我就告訴你吧?!筘i說有,小豬說沒有’,你剛剛說沒有,那……你就是小豬咯!”“你……我扁你呢!”我心里本來有氣,于是借題發(fā)揮,拳頭雨點般落在他胸膛上。他沒躲。等我打夠了,他笑問:“兄弟,好受些了嗎?”……呵呵!好你個鴻!我初中生活中時時彌漫的就是這樣又香又甜的友情味道!
學生們起初都沒會意,稍過一會兒,大家便醒悟了過來,笑得前俯后仰,對他的演講報以熱烈的掌聲。準確的人物描述,有趣的人物對話,作文課堂因此變得鮮活起來,這也為寫作指導搭建了一個平臺。
教師有意識的創(chuàng)設情境,能增強學生主動求知的信心,激發(fā)其寫作興趣。在作文指導課上,我的課前演講形式多樣,“菜色”豐富,極好地滿足了不同特點的孩子的“胃口”,這樣創(chuàng)設的愉悅環(huán)境使學生由原來“怕”作文轉為“愛”作文,自然而然就樂于寫作文了。
音樂無國界。許多文章文質兼美,其情感和美質往往是內蘊的。這樣,在體味鑒賞時,輔以情感內蘊與之相近的音樂,便能創(chuàng)設出一種和諧的情感意境,渲染出濃郁的審美氛圍,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得到美感體驗和審美陶冶。寫作最初是由借鑒開始的,所以作文指導也可以在音樂中回歸文本,品讀鑒賞,深情吟詠。
我常在作文指導課上適時地播放音樂,學生自然地隨著優(yōu)美的旋律進入到各色人物的內心世界,跟著他們或哭或笑,寫出的文章也就俯仰生姿了。比如,在一次以“家”為話題的作文指導課上,我以《我的叔叔于勒》作為引子,指導學生回歸文本,播放了《流浪歌》,以此引起學生們對“家”的共鳴,喚起他們對家庭溫暖的強烈感知,激發(fā)創(chuàng)作欲,如此一來,自然能寫出好作文。再如,指導關于“父愛”的寫作時,我讓學生們重讀朱自清先生的《背影》,還播放了歌曲《父親》。悠揚的樂聲觸動學生們的思緒,孩子們忍不住回想起父親關愛的點點滴滴,而這些在平時多為他們所忽略,進而能更深刻地體會到父愛的無私與博大。有此滿懷的感觸定能寫出飽滿的父愛以及自己細膩的體悟。
“在長期的研究實踐中,我們認為進行多維的立體資源開發(fā),可以較好地解決學生作文的困難?!保?]我個人解讀其中的“資源”,應該就是包括音樂、繪畫等藝術形式在內的。在作文指導課上播放音樂,借藝術感染力觸動學生的情感,在輕松的心境當中尋找到創(chuàng)作的靈感,也使作文課不再枯燥無味。
創(chuàng)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作文創(chuàng)新首先是思維創(chuàng)新,具體表現(xiàn)為文章思想獨到、形式新穎和內涵深刻。“題材創(chuàng)新,就是避開別人俗套的角度,開拓新的視域;創(chuàng)意表達,也就是拒絕寫作的惰性與俗常,避開他人常用的角度或套路,從開拓的獨特視域中捕捉鮮活話語、個性思想與表達方式,展現(xiàn)寫作的獨特與生命的脫俗。”[2]獨特的思維方式是寫好作文的關鍵所在,因此,作文課應著重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品質,引導學生拓寬思路。
白居易有言:“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薄?·12”汶川大地震后,我有意引導學生們構思與此相關的文章,地震中各種活生生的事例都可以作為很好的題材,而且可以從各種不同的角度展開深入的分析,能很好地鍛煉學生作文的創(chuàng)新思維。我以“責任”為話題我給學生展示了如下構思。
題目:“PK”
行文思路
開頭:以顧炎武的名言“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為題記引入。
正文:圍繞“責任”,用三個小標題展開。
小標題一:憂國憂民范仲淹PK淫靡商紂王
小標題二:孺子牛魯迅PK賣國賊袁世凱
小標題三:捐款義丐徐超PK紅會郭美美
結尾:敢于承擔責任的人是勇者。責任是一種心態(tài),一種氣魄,更是一種品質。他們,用自己的行為詮釋了“責任”的內涵和真諦!他們,是真正的英雄!讓所有炎黃子孫仰望的巨人!
展示了我的構思之后,學生們也踴躍發(fā)言,交流自己的構思,也相互評點補充,如此一來,學生的寫作積極性就被調動了起來,提交的作文都有各自的切入點和深入的分析,佳作良多。
再如在一堂以“成長”為話題的作文指導課上,我向學生展示了以下構思。
立意:敘寫成長的故事
主題:表現(xiàn)一個女孩從自我封閉到活潑開朗的心路歷程。
題目:帶著陽光上路
開頭:楊老師是一個剛邁出大學校門的年輕教師,活力四射,講的課詼諧有趣,深得孩子們喜愛。只有一個女孩例外。
主要內容:女孩性格乖張怪癖,思想豐富深沉偏激。不愛與人交流,文筆流暢犀利卻陰暗之極。通過楊老師與女孩的正面交鋒、與女孩母親的咖啡館面談、與女孩的博客對話,凸現(xiàn)女孩逐漸走出生活陰影并開始帶著陽光上路的心路歷程。
結尾:楊老師欣慰地笑了。他知道,陽光已經(jīng)穿越了陰霾……
可以看出,這一構思是以小說的形式呈現(xiàn)的,角色的轉換令學生耳目一新。他們循著這一思路,更加大膽地馳騁想象,創(chuàng)新作文思路。
“要給學生一杯水,教師要有一桶水?!边@是對教師自身語文素養(yǎng)的要求,即強調教師的個人魅力。教師應以自己的學識涵養(yǎng)來使學生信服。教師的個人魅力能讓學生產(chǎn)生信賴感,使其愿意跟隨教師的指引,不斷進步。
我聽過很多作文指導課,在2012年于福建安溪舉辦的首屆“初中作文教學”高級研修班的學習中,幾位教師從作文教學的不同角度出發(fā)指導學生寫作,呈現(xiàn)精彩課堂,讓我受益匪淺。印象尤為深刻的是安溪恒興中學劉仲思老師的課,劉老師從細節(jié)描寫的角度指導學生寫作,他幽默風趣的教學語言、靈活跳躍的教學思維和恰到好處的點評贊賞贏得了廣泛的好評。顯然,“教師的語言素養(yǎng)在極大的程度上決定著學生在課堂上的腦力勞動的效率”。[3]
古希臘學者普羅塔說:人的頭腦不是一個被填滿的容器,而是一束需要被點燃的火把。其實,語文教師激活課堂的策略就是那點燃火把的火種。面對學生們“作文難,難于上青天”的感慨,若每一堂作文指導課教師都能精心準備、充分醞釀,通過激趣引導充分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充分調動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喚起每個學生產(chǎn)生不吐不快的寫作欲望,如此一來,課堂也更加鮮活了,學生也就會更加喜歡寫作文。
[1]紀勇.引進作文的源頭活水開發(fā)學生的寫作資源[J].中國民族教育,2010(1).
[2]石修銀.創(chuàng)意表達:覓渡覓渡渡何處[J].中學語文教學參考,2013(3).
[3]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建議[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1984.
(責任編輯:石修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