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田縣第五中學,福建大田366100)
“十字五步”教學模式的應用與反思
連青陽
(大田縣第五中學,福建大田366100)
要改變“老師講,學生聽,滿堂罐”的課堂教學現象,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可應用“十字五步”教學模式,即按預習、嘗試、探究、應用、歸悟五個環(huán)節(jié)進行有序教學。實踐表明,若能加強“十字五步”教學模式各個環(huán)節(jié)的有效性,則能較好地提高課堂效率和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十字五步;教學模式;課堂教學
新課程改革以來,許多教師的課堂教學“一支粉筆一張嘴,上課從頭講到尾”的現象仍然存在,學生在一種沉悶的課堂氣氛中被動地接受知識,學習逐漸養(yǎng)成了等待、依靠的不良習慣,缺少主動學習精神,部分學生厭學情緒比較嚴重,喪失了學習信心。為此,作為一線教師進行課堂教學改革十分必要。近年來,我校部分教師就“先學后教”課堂進行嘗試,試行用“十字五步”教學模式進行教學,較好地體現了“倡導教師積極采用引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的教學方法”的新課程理念,推進了我校的課堂教學改革。
“十字五步”教學模式是指以“預習、嘗試、探究、應用、歸悟”十個字五個教學環(huán)節(jié)完成教學過程的一種課堂教學模?;静僮髂J绞牵阂皇墙處煵贾妙A習任務讓學生先預習要學習的內容,二是在課堂讓學生嘗試完成要學習的內容的相關練習題,三是對學生在預習、嘗試中存在的問題或教師提出的問題進行探究解決,四是在師生梳理完本節(jié)課的主要問題后讓學生進行基礎知識的應用,五是對本節(jié)課的內容進行小結歸納。以上一個環(huán)節(jié)為一步,各環(huán)節(jié)層層遞進,前后呼應,形成一個整體。其中“五步”是泛指,一節(jié)課具體要用幾步需根據具體內容和學情而定,不一定每節(jié)課都用這五步,有的可以用其中的一步或兩步,三步或四步,甚至可以是五步、六步(新增一步)。
1.預習環(huán)節(jié)
教師在講新課前向學生布置預習任務,學什么內容,有什么要求,怎么預習教師要交待清楚。預習任務可以口頭布置,也可書面布置,因學科因內容而定。學生預習可在課前完成,也可在課內安排時間讓學生預習,可根據學科的特點或內容來確定。預習的形式多種多樣,沒有統(tǒng)一的形式,試驗教師可根據自己的教學風格和學科特點或所學內容而采用相應的模式。
(1)提前預習:教師將要教的內容提前布置給學生預習,如七年級數學《有理數的乘法》一節(jié)可提前一天讓學生預習課文,并完成課文中的“議一議”“猜一猜”,記下預習過程中存在的問題等待課內解決。學生要怎么預習,教師要適時進行指導,起步階段的預習要求不能太高,學生能大致了解課文的內容就行。當學生已習慣預習這項工作后再逐步提高要求。提前預習的優(yōu)點是學生利用的是課外時間,預習時間用多少沒有限制,學生基本可以完成教師提出的預習任務,缺點是要占用學生的課外時間。
(2)課頭預習:上課開始后讓學生先看書,我們這里稱其為課頭預習。課頭預習要安排多少時間要依預習的內容多少和難易程度而定,對一些學生看后很快就理解的內容可用此法,如果內容較多或難度較大則不宜用此法。課頭預習的優(yōu)點是不會占用學生的課外時間,缺點是在課內預習因時間限制,對一些學困生可能無法在指定時間內完成預習任務。
(3)課中預習:教師對要教的內容設置情境問題后再讓學生看書或者是教師先讓學生嘗試完成一些新課練習題后再引導學生看書,這里稱其為課中預習。如政治課在情境引入提出問題并出示學習目標后可引導學生看書;又如數學課先讓學生嘗試練習,學生碰到問題不知怎么解決,這時再引導學生看書。這些便是課中預習。其優(yōu)點是學生預習的目地非常明確,且被教師的情境引入吊開了“閱讀胃口”,預習的積極性較高,但由于學生看書的時間受限,對學困生來說可能完不成預習任務。
(4)動態(tài)預習:將一節(jié)課的新知識點分成若干個,每學一個知識點前就讓學生先自學課文的相應內容,師生共同解決存在的問題后,再學下一個知識點時又讓學生看書中的相應內容,然后師生共同解決存在的問題。這種方法即邊預習邊解決問題:預習——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再預習——再提出問題——再解決問題,以此類推。這種方法一般適用學習那些較分散的內容。
2.嘗試環(huán)節(jié)
嘗試指上新課前先讓學生回答相關的問題或完成與新課內容有關的練習。嘗試是“先練后講”的前提,目的是通過嘗試讓學生暴露出問題,為學生后面的探究或教師的講解提供“問題材料”。嘗試的形式多種多樣,不同學科,不同內容可采用不同的形式。
(1)預習后嘗試:例如,數學課的前幾分鐘可提問學生課前預習的情況,先從學困生提問起,如果他能回答,說明學生已基本掌握預習的內容;如果不能回答,則換較好的學生來答,學生能答出還要追問為什么,答不出則再換更優(yōu)秀的學生答或教師提示引導回答。這里也可出示一些新課知識的基礎練習讓學生試做。通過嘗試發(fā)現學生預習過程存在的問題,找到后面教師講解或學生探究的重點所在。
(2)情境引入后嘗試:例如,英語課在教師情境引入后讓學生聽一段對話,根據對話內容回答問題。語文課在教師導入新課后由學生來釋題。數學課情境引入后學生嘗試做一些相關的練習。
(3)從特殊到一般的嘗試:例如,數學課先讓學生做一些特殊性的練習,再逐步完成帶有一般性的練習。
(4)以舊引新的嘗試:例如,數學課通過回答平行四邊形性質的研究方法,嘗試研究矩形的性質。相似知識的類比學習法常用這種嘗試方式。
(5)問題驅動嘗試:例如,政治課教師引入一個故事后,根據故事所寓含的道理,提出一連串與教學目標有關的問題由學生嘗試回答。
(6)嘗試-自學-嘗試:教師出示嘗試題學生試做,如果不會做就看書,激發(fā)學生閱讀教科書的興趣;學生自學課本,教師引導學生對預習題與嘗試題進行比較,對嘗試題和例題進行比較,使學生在舊知識的基礎上自己解答嘗試題;再嘗試練習,暴露新問題。
3.探究環(huán)節(jié)
對預習或嘗試環(huán)節(jié)存在的問題一時難以解決的,則要通過探究這一環(huán)節(jié)來完成。不同的學科,不同的內容可以采用不同的探究形式。
(1)學生個體探究:學生對自己在預習或嘗試中碰到的問題,通過再次閱讀課文或研究分析進行解決。
(2)生生小組探究:學生存在的公共問題在教師的引導下由學生同桌或學習小組集體探究解決。
(3)師生互動探究:對一些較難的知識點或學生集體討論仍難以解決的問題可由教師帶領學生一起探究,可用啟發(fā)式教學,教師邊講解邊啟發(fā),學生邊聽課邊回答。也可由學生不斷提問題或質疑,由會的學生來答疑或由教師講解。
4.應用環(huán)節(jié)
應用即對所學新知識進行應用。應用環(huán)節(jié)包括學生做課本例題、教師講解例題、學生當堂練習、學生展示學習成果等方面。應用環(huán)節(jié)的表現形式多種多樣,不同學科不同內容可采用不同的表現形式,可以是書面的,也可以是口頭的;可以是動態(tài)的,也可以是靜態(tài)的;可以是顯性的,也可以是隱性的。
(1)師生探究例題:例如,數學課本的例題可以由師生一起討論完成,即啟發(fā)式教學例題,也可由學生先到黑板試做例題,然后教師再講解或請學生講評。
(2)當堂訓練:指定時間由學生完成課本(練習冊)中的練習題或問答題,也可由教師打印小測卷發(fā)給學生訓練,學生練習后由教師或學生進行講評。
(3)實戰(zhàn)操練:主要指語言學科,如英語課同桌進行對話練習或朗讀課文,語文課進行口語表達訓練。
(4)成果展示:對所學得的成果到講臺展示,如談自己的體會,發(fā)表自己的觀點,在黑板寫出自己的結論。
(5)黒板講評:選一些學生到黑板做練習并進行講評,講評可由教師或學生來完成。
(6)動手實驗:如物理、化學和生物課,根據所學知識進行實驗,寫出實驗報告。
(7)延伸應用:上節(jié)課未解決的問題放到第二節(jié)課講評。
5.歸悟環(huán)節(jié)
歸悟是指利用一節(jié)課的最后幾分鐘對本節(jié)課的內容進行歸納領悟。一節(jié)課所學的內容可能較零散,需要用“線”或“袋子”將它們集中起來,所以歸悟這個環(huán)節(jié)不能少,如果不重視這個環(huán)節(jié),學生對所學的內容可能容易遺忘。不同學科不同內容有不同的歸悟形式。
(1)回憶式:提問幾個學生,讓他們回答:“今天這節(jié)課我學到了什么?”或“我的收獲是什么?”
(2)總結式:由學生或師生一起歸納總結這節(jié)課的主要內容,可用概括性語言敘述或用詩歌的形式總結,也可用對聯(lián)、公式、歌曲、圖形、表格等形式總結。
(3)反思式:反思學習這節(jié)課內容的成敗,哪些地方學得好,為什么?哪些地方學得不盡人意,為什么?要怎么解決?
(4)板書式:教師將本節(jié)主要內容歸納在黑板上,組織學生回顧。
(5)拓展式:對本節(jié)課的內容歸納后提出新的問題,引導學生向更深、更廣的問題探究以加深對本節(jié)課內容的理解。
1.教師備課要針對五個環(huán)節(jié)。實驗教師在實施“十字五步”教學法的五個環(huán)節(jié)過程中,常出現有的環(huán)節(jié)做得不順暢,效果不好的現象。究其原因是教師的備課針對性不強,設計不到位。因此,教師備課要圍繞本教法的五個環(huán)節(jié)進行,突出三維目標,結合學生實際找準本節(jié)課的重難點。學生的預習任務要明確內容,明確要求,明確時間,屬課外預習的要提前一天布置給學生。嘗試問題或練習要精選,對精選的題目要能預知學生可能完成的比率;探究環(huán)節(jié)可能出現的問題要預設好,當堂訓練的題目數量及難易程度要依學生的情況而定,整節(jié)課的設計要預留歸悟的時間。
2.布置預習任務也需要情境引入。“十字五步”教學法的第一個環(huán)節(jié)是讓學生進行課前預習,而這一環(huán)節(jié)教師的主要職責是布置預習任務。有的實驗教師認為布置預習任務只要把要預習的內容告訴學生就可以了,沒有必要進行情境引入,這就誤解了“十字五步”教學法中的預習環(huán)節(jié)。教師布置預習任務的目的是要讓學生愿意去預習并且預習得有成效,因此需要調動學生預習的積極性。一節(jié)課要讓學生學習某一內容,怎樣才能讓學生想學,主動去學呢?這需教師進行一個有吸引力的開場白,這就是情境引入。通過情境引入激發(fā)學生學習的欲望,調開學生自主學習的“胃口”。教師要達到這一目的必須進行精心準備,備課時要參考多方面材料,結合學生的情況設置趣味有效的問題情境,讓學生對這一節(jié)內容“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卻又很想知其二”其中的技巧在于讓學生知道沒有去自學課文中的“其二”就無法解決想知道的問題。操作時要盡量“話講得玄些,問題拋得妙些”并把教學目標和學習要求融在其中。情境引入時間要控制好,不能為“引入”而引入,這一步的時間越少越好,留下更多的時間讓給學生自主學習。
3.嘗試環(huán)節(jié)要起承上啟下的作用。有的實驗教師對嘗試環(huán)節(jié)重視不夠,認為嘗試練習就是出幾道新課內容的題目讓學生試做,可見其對嘗試環(huán)節(jié)的目的不明確。嘗試環(huán)節(jié)與預習環(huán)節(jié)、探究環(huán)節(jié)緊密聯(lián)系,安排學生預習,要讓學生明確“學什么,怎么學,給多少時間學,學后做什么”,教師的指令要清晰有度。如明確閱讀的范圍,要怎樣閱讀這段內容,閱讀過程中要解決哪些問題,閱讀的重點是什么等等,都可適當進行指導。學生是否達到預習環(huán)節(jié)的要求需要在嘗試環(huán)節(jié)進行檢驗,學生所做的嘗試練習要適當分層次,如可分A、B、C三組或是A、B兩組,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進行選擇,要確保每個學生在預習后都有所收獲——會做一些簡單的練習;同時,也要讓學生在嘗試練習中暴露出問題為下面的探究環(huán)節(jié)作鋪墊。學生嘗試練習的量要根據內容的難易程度和學生的自學速度確定。
4.探究可以有不同的方式,但提倡小組討論。學生預習、嘗試后一般會碰到一些不理解的問題或不會做的嘗試習題,這是自學新知識第一印象的正常反應,下一步是通過師生探究或小組討論來解決這些問題。學生的探究方式可以多樣,可以是小組討論,也可以是學生一個人自己看書、思考的探究,還可以是師生的啟發(fā)式教學。但一般情況下,能進行小組討論的還是用小組討論這種方式比較好。
5.應用環(huán)節(jié)重在選題,應用形式可多樣。這一環(huán)節(jié)包括課內展示,是對所學知識進一步強化鞏固的環(huán)節(jié)。如果是課堂訓練,選擇的練習題一定要用心,既要考慮到難易程度,又要考慮到適量,還要考慮到取用的方便性。一般可從課本中找,課本是最好的題源,有的題目教師可適當進行變式抄在黑板上,也可從練習冊或學習報上找,還可讓學生出自編題。學生自編題就是讓第一組出幾題給第二組做,第二組出幾題給第三組做,以此類推……,也可由某一代表組到黑板出題讓全班同學當堂訓練,并負責講評。當然學生出題的方法和要求要經過教師指導,這種做法也要依學習內容的難易程度而定。如果是學生課內展示,則其形式可由教師自定,一般可分演講式、表演式、書面展現式、小老師講課式、小組成員群口相聲式等。
6.布置課外作業(yè)要酌情而定。采用“十字五步”教學模式,可以布置課外作業(yè),也可不布置。若當堂訓練環(huán)節(jié)做得較好,可以不布置課外作業(yè);若當堂訓練環(huán)節(jié)做得不理想或學生仍存在一些問題沒解決,則可適當布置一些課外作業(yè)來彌補課內學習的不足。有時需要提升學生運用所學知識的能力,也可布置一些綜合性較大的課外作業(yè)。若需要學生提前預習,則還要布置第二天的預習作業(yè)。
[1]黃清鈿.“十字教學法”的實踐與探索[J].福建基礎教育研究,2014(8).
[2]黃清鈿.“十字教學法”的內容與操作方法[J].試題與研究·教學論壇,2014(11).
[3]連青陽.“十字教學法”課堂教學應注意的六個問題[J].試題與研究·教學論壇,2016(9).
(責任編輯:林文瑞)
本文系福建省教育科學“十二五”規(guī)劃2015年度立項課題“‘十字五步’教學模式的實踐研究”(項目編號:FJJK15-551)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