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 容,萬樂樂,張愛良
(1江西省宜春市第二人民醫(yī)院,江西 宜春 336000;2江西省腫瘤醫(yī)院內(nèi)一科,江西 南昌 330029)
鼻腔NK/T細胞淋巴瘤患者80例的臨床特點與預后分析
鐘 容1,萬樂樂2,張愛良1
(1江西省宜春市第二人民醫(yī)院,江西 宜春 336000;2江西省腫瘤醫(yī)院內(nèi)一科,江西 南昌 330029)
目的:探討不同治療方式對鼻腔NK/T細胞淋巴瘤的預后影響,并分析鼻腔NK/T細胞淋巴瘤的臨床預后因素. 方法:選取江西省腫瘤醫(yī)院2004-10/2012-10收治的80例鼻腔NK/T細胞淋巴瘤患者,采用單純放療、單純治療、放化療結(jié)合三種方式進行治療,對比治療效果. 結(jié)果:所有患者中5年總生存率(OS)為67.5%,無病生存率(DFS)為46.3%;26例患者先采取化療方式治療且經(jīng)評估顯示完全緩解率(CR)為36.42%;54例患者首先接受化療,CR率為25.9%,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CR患者5年總生存率(OS)為91.3%,無病生存率(DFS)為73.9%,非CR患者5年總生存率(OS)為57.9%,無病生存率(DFS)為35.1%,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中,放療后化療與化療后放療患者的5年OS率及5年DFS率分別為81.8%對75.8%、77.3%對42.4%,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結(jié)論:鼻腔NK/T細胞淋巴瘤采用放療的近期療效明顯優(yōu)于化療.
鼻腔;NK/T細胞淋巴瘤;臨床特點;預后
作為臨床常見的淋巴瘤疾病,鼻腔NK/T細胞淋巴癌在結(jié)外非霍奇金淋巴瘤發(fā)病率僅次于韋氏環(huán)淋巴瘤[1-2],在所有惡行淋巴瘤中占據(jù)比例最高可達10%[3]. 其好發(fā)于中年男性群體[4],中位年齡大約45歲[5-6]. 本研究旨在了解鼻腔NK/T細胞淋巴瘤患者的相關(guān)臨床特點,探討不同治療方式對鼻腔NK/T細胞淋巴瘤的預后質(zhì)量以及影響因素,歸納不同方案下患者的生存率和生存質(zhì)量、近遠期臨床療效,更全面的歸納了解對患者預后影響因素中臨床分期、近期療效、治療方案差異等作用,現(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隨機選取江西省腫瘤醫(yī)院2004-10/2012-10收治確診的80例NK/T細胞淋巴瘤患者,對其相關(guān)臨床、隨訪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
1.2 方法
1.2.1 治療方法 全組80例患者均在江西省腫瘤醫(yī)院接受首程治療,治療模式包括:單純放療、單純化療,放化療結(jié)合三種方法. 采取單純放療方案干預治療患者4例(5.0%);采取單純化療方案干預患者21例(26.3%);余下55例患者治療方案均為放化療相結(jié)合,有22例(27.5%)患者順序為先放療后化療,33例(41.3%)患者治療順序為先化療后放療. 76例患者在治療中接受了化療,化療采用以恩環(huán)類抗腫瘤為基本方案的化療方案(CHOP及CHOP類方案)和以門冬酰胺酶或培門冬酰胺酶為基礎(chǔ)的方案(GELOX,LOD,SMILE)[5].
1.2.2 隨訪 2014-10為本次研究隨訪的最終日期,期間有11例(13.6%)患者失訪,余下隨訪患者有36例出現(xiàn)死亡事件,占患者比例45.0%. 療程后首年,每間隔3個月進行1次隨訪,從次年至5年間隔半年間隔1次隨訪. 隨訪內(nèi)容如下:病史、血常規(guī)、肝腎功能檢查、體格檢查、鼻腔CT/MRI以及胸部X線片等[6].
1.3 療效判定標準 采用WHO《非霍奇金淋巴瘤療效評價標準》,完全緩解(complete remission CR):所有臨床上、影像學上可檢測的病灶消失,療前存在的與疾病相關(guān)的癥狀消失和生化指標(如LDH、β2-微球蛋白、EBV-DNA滴度)恢復正常,如療前骨髓侵犯,需通過重復同樣部位的穿刺活檢證實病變已經(jīng)消失,肝脾腫大也恢復,并在4周后復檢證實;部分緩解(partial remission PR):各病灶最大兩垂直直徑之乘積總和( sum of products of greatest diameters, SPD)縮小減少50%以上,各病灶最大徑之和減少50%以上后,并且肝脾縮小(縱隔、腹膜后受侵,應包括這些部位),并在4周后復測證實,骨髓可不做評判;總緩解(over respon rate, RR):CR+RR.
1.4 統(tǒng)計學處理 采用SPSS17.0統(tǒng)計學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計數(shù)資料用%表示,行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近期療效 采取單純放療方案干預治療患者4例;采取單純化療方案干預患者21例;余下55例患者治療方案均為放化療相結(jié)合,有22例患者順序為先放療后化療,33例患者治療順序為先化療后放療. 其中單純采取放療/放療后化療方案的26例患者中,有9例患者判定為CR,占比34.6%,判定PR患者17例,占比65.4%. 單獨化療/化療后放療患者共54例,有14例患者判定CR,占比25.9%,判定PR患者25例,占比4.3%,判定無效/惡化患者15例,占比27.8%. 其中放療組患者在首次單純治療后,臨床療效完全緩解率顯著高于單純化療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表1).
表1 治療模式與近期療效
治療模式CR非CRⅠ組 單純放療31 放療后化療或化療后放療1441Ⅱ組 單純化療615 放療后化療或化療后放療1441Ⅲ組 放療后化療616 化療后放療825
2.2 生存及預后分析 全部患者5年OS率為67.5%,5年DFS率為46.3%. 其中,單純放療組、單純化療組、放療后化療組及化療后放療組患者的5年OS率及5年DFS率分別為25.0%、81.8%、41.6%、75.8%對25.0%、77.3%、23.8%、42.4%,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單純放療組與放療后化療組或化療后放療的綜合治療組相比,CR患者分別為3例和14例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但5年OS率和DFS率分別為25.0%對78.2%,25.0%對56.4%,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單純化療組與綜合治療組相比,CR患者分別為6例和14例;5年OS率和DFS率分別為41.6%對78.2%,23.8%對56.4%,差異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放療后化療組與化療后放療組相比,5年OS率和DFS率分別為81.8%對75.8%,42.4%對77.3%,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大部分鼻腔NK/T細胞淋巴瘤患者治療方案均選擇綜合治療且以放療為主,對病情干預效果顯著優(yōu)于單一治療手段[7-8]. 從本研究相關(guān)內(nèi)容中可知,無論是5年生存率還是無病生存率,綜合治療組均比單純化療組干預患者更為優(yōu)異. 但綜合治療干預患者中,對放療、化療順序的選擇并不會對病情改善有太大影響,從近期療效看兩種治療方案數(shù)據(jù)并無統(tǒng)計學意義,這與相關(guān)文獻內(nèi)容一致[9-10].
[1] 李曄雄,姚 波. 鼻腔NK/T細胞淋巴瘤的臨床病理特點及治療[J]. 中華放射腫瘤學雜志,2004,13(3):172-176.
[2] 金 晶,李曄雄,姚 波. ⅠE~ⅡE期鼻腔NK/T細胞淋巴瘤的放療效果分析[J]. 中華放射腫瘤學雜志,2006,15(2):108-113.
[3] 沈倩雯,潘自強,郭 曄. Ⅰ~Ⅱ期鼻腔結(jié)外NK/T細胞淋巴瘤放射治療療效分析[J]. 腫瘤,2011,31(9):835-840.
[4] 張 鑫,王開云,徐城林. 鼻腔NK/T細胞淋巴瘤患者的臨床病理特征和預后因素分析[J]. 中國腫瘤臨床與康復,2015,22(11):1311-1314.
[5] 黃 潞,黃韻紅,吳 濤,等. 同期放化療治療Ⅱ期鼻腔NK/T細胞淋巴瘤31例初步臨床效果觀察[J]. 白血病·淋巴瘤,2015,24(8):475-478,482.
[6] 周 杰. 鼻腔NK/T細胞淋巴瘤的臨床特征和治療及預后影響因素[J]. 實用癌癥雜志,2015,30(5):780-782.
[7] 張夢萍,郭琤琤,黃 河,等. 不同亞型早期鼻咽NK/T細胞淋巴瘤75例臨床分析[J]. 廣東醫(yī)學,2015,36(13):2063-2065.
[8] 于珊珊,艾麗梅,向 蕾,等. 97例鼻腔NK/T細胞淋巴瘤治療方案及預后相關(guān)因素分析[J]. 醫(yī)學與哲學,2015,36(3):28-31.
[9] 陳 偉,陳 丹,潘 敏,等. 鼻腔、鼻咽部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的治療與預后分析[J]. 海南醫(yī)學,2016,27(2):194-197.
[10] 蔣朝陽,王巖松,張 伶,等. 30例早期鼻腔NK/T細胞淋巴瘤的生物學特性[J]. 現(xiàn)代腫瘤醫(yī)學,2016,24(6):961-964.
2095-6894(2016)10-60-02
2016-09-10;接受日期:2016-09-27
鐘 容. 本科,住院醫(yī)師. 研究方向:腫瘤. Tel:0795-3272306 E-mail:349817037@qq.com
R739.6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