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新虹
新課程標準下的美術課已不再是從前那樣,教師在上面畫,學生在下面畫。美術學科也不僅僅是讓學生在課堂上完成一幅畫,不是一味模仿,它是培養(yǎng)學生綜合能力的一門學科。上好美術課,不僅能讓學生在繪畫能力方面提升,并能使學生感受美、欣賞美,保持積極的學習心態(tài),使學生更加熱愛學習。作為美術教師,如能意識到上述觀點,那么反思就顯得極其重要,它是達成上述目標的重要保證。
美術課教學中教師不要過早進行技能技法的訓練,而是多采用啟發(fā)式、引導式的方法,讓學生通過觀察、合作、討論,逐步培養(yǎng)學生探究式的學習習慣。要想調動低年級學生的美術積極性,就應多想辦法,開展一些美術活動來調動他們學習的主觀能動性,讓他們對美術課產生興趣,興趣的驅使必然會促使學生勤練,表現能力自然而然地提高,從而形成良性循環(huán)。
針對教學內容和學生年齡特點,讓學生將美術作品與大自然進行親密接觸,通過眼睛看到的、手摸到的,用自己的小手繪出五光十色的大自然景色,在大自然中學美術,感受生活中的紅、黃、藍。
對學生的作業(yè)進行充分肯定,讓孩子們始終保持一顆積極創(chuàng)作的心。學生根據自己對事物的理解,對同一作品在形狀、顏色、結構、姿態(tài)等會產生不同的構思,學生表現參差不齊,教師應積極鼓勵學生運用多種感官,更好地認識客觀事物,引導性地讓他們有正確的觀畫感,努力挖掘每一個學生潛在的能力,使每一個學生都得到個性張揚,使他們的作品越來越好。
通過教師有效引導,讓學生插上想象的翅膀,創(chuàng)造更新、更奇的繪畫作品,美術教師應多為學生提供豐富的資源,課堂上教師應運用形象化的聲情畫意,創(chuàng)設場景,為學生打開廣闊的想象四維空間。在教學中,教師要敢于大膽放手,讓學生敢于超越自我,鼓勵學生根據自己對事物的觀察、圖畫資料等進行畫面組合創(chuàng)作。
營造和諧的師生關系,創(chuàng)造新型的師生雙邊活動。在課堂上,美術教師應實施愉快教學法,多閱讀兒童心理方面的書籍,了解該年齡段學生的心理和生理特點,采取適合兒童特點的教學方法,比如童趣故事、編兒歌、猜謎語、游戲、直觀教具等引課,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fā)學生熱愛美術的熱情,從而產生想創(chuàng)作的強烈欲望。
總之,美術教學是培養(yǎng)學生審美能力、感知力、想象力和表現力等方面的綜合藝術學科,教師要用好這個陣地,使美術課成為學生心目中的學習樂園,通過上美術課,讓學生享受其中,樂在其中。
編輯 孫玲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