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亞娣
愛是教育亙古不變的主題,教育之愛,是百年樹人的陽光雨露。對于“學困生”,教師既要關注他們的學習成績,更應該關注他們的心理健康,給他們愛的教育,及時對他們進行心理疏導,培養(yǎng)其良好的心理品質,激發(fā)他們的學習熱情,挖掘其潛在能力,否則就會導致他們對學習沒有興趣,自卑感越來越重,學習成績越來越差。
一、培養(yǎng)“學困生”健康的心理素質
培養(yǎng)健康的心理素質,增強心理承受能力是幫助“學困生”走出學習困境的重要前提。
1.明確學習的意義,激發(fā)學習動機
教師要讓學困生了解各學科學習的具體目的和學習知識的具體意義,以提高對相應學科的學習主動性和自覺性,以積極進取的心態(tài)替代惰性心理,變“要我學”為“我要學”。
2.尋找“希望點”,重塑“學困生”的自信心
教師要引導“學困生”認識到每個人都有著雄厚的學習潛力,沒有天生的“聰明”與“愚笨”之分,只要自信、自強,方法得當,刻苦努力,就一定能學好。在課堂上,教師要設計一些簡單的問題讓“學困生”回答,并及時鼓勵和表揚,引導“學困生”體驗成功,分享滿足的心理感受,久而久之就會撫平他們自信心喪失的心理創(chuàng)傷,逐漸樹立自信,增強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3.采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培養(yǎng)“學困生”的學習興趣
教師在教學中可根據(jù)學生實際,充分利用各方面的有利因素,選擇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激發(fā)學習興趣,把“學困生”的注意力吸引到學習上來。比如:融洽師生關系、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多媒體教學手段及競賽等。
4.增強“學困生”自我教育的能力
自我教育能力即主要依靠自己解決自身的心理與行為問題,教師要引導學困生提高自我認識水平,客觀地進行自我評價,找到自己與目標之間的差距,產(chǎn)生自我激勵,形成健康向上的自我體驗,從而實現(xiàn)自我調控。一要努力培養(yǎng)“學困生”的自我悅納情感,使他們能勇敢地面對自己的問題,并有信心通過自己的積極努力克服學習上的困難;二要通過學習目標的制定及有計劃的實施,培養(yǎng)他們保持適度的學習緊張感,集中注意力,排除干擾,克服困難,逐步提高學習成效;三要注意培養(yǎng)他們的自我反思意識,將心理活動與行動效果緊密結合,引導他們學會總結失敗的教訓和進步的經(jīng)驗,增強自我約束、監(jiān)督和調控能力,促使學習不斷進步。
二、創(chuàng)設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保障“質”的突破
環(huán)境育人是一種無聲的教育,通過教師的一言一行為“學困生”營造良好的心理氛圍,優(yōu)化學習環(huán)境,克服和避免各種學習困難誘因的產(chǎn)生是幫助“學困生”擺脫學習困境的重要條件。
1.發(fā)揚自卑心理中的“閃光點”,堅定其學習的信念
對待學困生,要牢記“數(shù)子十過不如獎子一長”的古訓,既不能急功近利、急于求成,也不能喪失信心、放任自流。要尊重、熱愛學困生,善于發(fā)現(xiàn)他們身上的“閃光點”,多給他們一點關懷、一點微笑、一點鼓勵,在他們取得進步、獲得成功時及時從正面肯定、衷心祝賀,以增強他們的自信心,喚起他們的學習熱情,樹立“我能行”的意識,感受到教師由衷的關懷,從而點燃積極向上的心靈火花。
2.提供“舞臺”,讓“學困生”自我表現(xiàn)
教師要用慈母一般的心體貼他們,用火一般的真情感化他們,善于發(fā)現(xiàn)他們的稟性、興趣、愛好、特長和長處,為他們提供一定的條件和機會,發(fā)揮他們在其他方面的優(yōu)勢和長處,使他們在集體生活中正面表現(xiàn)自己,比如讓他們出墻報、做值日、檢查作業(yè)等,使其在老師的幫助、鼓勵下取得進步、看到希望、充滿信心,從長于別人的地方感受到存在的價值,從而增強自我意識,實現(xiàn)自我肯定,反過來更好地促進學習。
3.倡導合作學習,營造“幫學”氛圍
教師應該鼓勵學習優(yōu)等生與“學困生”結成一幫一互助小組,讓優(yōu)等生向“學困生”交流學習經(jīng)驗與方法,使“學困生”在學習方法乃至具體學習上都得到幫助,還可以使他們感受到尊重與信任,這樣他們有助于擺脫因為學習困難而產(chǎn)生的自卑感。我們還可以通過加強學生間的團結和集體榮譽感使其處于和諧的學習環(huán)境中,縮小優(yōu)等生與學困生學習及心理上的差距,避免他們成為“尖子教育”的犧牲品。
4.挖掘“學困生”對抗心理中的“相融點”,創(chuàng)造“和諧”環(huán)境
教師要做到把微笑帶給學生,把欣賞掛在嘴邊,形成和諧、平等、融洽的師生關系,多給“學困生”安慰與關懷,創(chuàng)造一個友愛互助的學習環(huán)境,幫助他們從痛苦中掙脫出來,感受到集體和老師的真誠與關心。另外,農(nóng)村家長對孩子的關心往往不夠,學校通過舉辦家長學校,定期和學困生家長交流,讓家長全面了解孩子在校的學習狀況和學校的教育管理方法,認識學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意義,積極創(chuàng)設溫馨和諧的家庭環(huán)境,促進孩子的健康發(fā)展。
5.善于使用激勵性語言,建立良好的師生感情
有人說:“如果一個孩子生活在批評中,他就學會了譴責,如果一個孩子生活在鼓勵中,他就學會了自信,如果一個孩子生活在認可中,他就學會了自愛?!鞭r(nóng)村孩子從小接受的是責任教育,很少受到家長的鼓勵和表揚。有時候一句鼓勵的話語,一個贊許的眼神,一個充滿愛意的撫摸,都可以改變一個學生;同樣不經(jīng)意的一言一行,也會深深地挫傷學生的自尊,使其一蹶不振。因此,教師應該在課堂上多鼓勵、多表揚,以激發(fā)“學困生”的學習興趣,使他們積極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教師要善于用激勵性的語言和行為去感染學困生。常說“我相信你一定能……”“你肯定行”“你進步了”,鼓勵學困生大膽舉手,大聲發(fā)言。
三、耐心指導學困生,讓學困生學會學習
1.科學的學習方法和良好的學習習慣
這不僅可以提高學習效率,而且有利于自學能力的發(fā)展,這對農(nóng)村小學“學困生”來說尤為重要。教師要適時地對“學困生”進行學法指導,教給他們提高觀察、閱讀、思維、記憶、動手等能力的方法,使他們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并能恰當?shù)剡\用到學習中。通過學法的指導,培養(yǎng)他們自主學習的精神,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使他們對學習產(chǎn)生興趣,增強學習的積極性。
2.強化學習技能訓練
只有通過訓練,將學習方法轉化為習慣或能力,才能體現(xiàn)它的真正價值。對學習技能和習慣欠缺的“學困生”,教師應有目的地進行學習技能訓練。這種訓練要求學生多次在教師或家長的直接幫助和監(jiān)督下進行學習,甚至需要手把手地示范、陪讀、檢查或另加作業(yè)項目等,以使受到訓練的學生獲得學習的基本技能,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3.制定切實可行的目標
學習目標是學生獲得學習動力的源泉,“學困生”之所以成績差,沒有奮斗目標是一個重要原因。教師要注意指導“學困生”設立學習目標,目標設立的基本要求是適當和具體化,因為適當?shù)哪繕擞欣谠鰪妼W生的內部動力,不斷提高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和進取精神,加快各方面的進步;具體化的目標可以使學生找到努力的方向,在初始階段就能體驗獲得成功的感受,從而有信心逐步承擔起更困難的學習任務和實現(xiàn)更高的奮斗目標。在確定目標時,需要教師與“學困生”共同探討、共同協(xié)商,在全面了解、深入認識“學困生”現(xiàn)有學習狀況的基礎上,設立既有利于他們發(fā)展提高,又能被他們所接受的學習目標。
4.正確對待意志缺乏中的“反復點”,鍛煉學困生的持久性
對于學生行為中出現(xiàn)的一些反復,不能一味指責其屢教不改,而要從中努力挖掘、肯定其思想意識上的進步。還要用言語和行動始終讓學生知道——老師永遠相信你可以做到,現(xiàn)在沒做到,將來還是有機會做到。在不知不覺中幫助學生磨煉意志,在無形中增添自信。
總之,讓“學困生”健康成長、學有所成,對學校、家庭、社會,特別是學生本人都具有重要的意義。教師唯有在情感上、方法上、教育上多給予他們幫助,才能使他們重拾信心、取得進步。相信遲開的花朵也會絢麗多彩。
參考文獻:
[1]趙國祥.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M].海燕出版社,2001.
[2]叢立新.學校心理健康教育[M].人民出版社,2001-06.
編輯 溫雪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