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艷梅
淺談高中歷史教學高效課堂如何實現(xiàn)
? 張艷梅
課堂教學過程是教師與學生之間進行的雙向交流過程。教師如何才能在有效的45分鐘內,使歷史課教學變得生動,使學生在深入淺出的學習中增加知識的容量,提高教學效果以及學生的學習效率呢?筆者結合多年教學經(jīng)驗對高效課堂的開展進行了深入探討。
高中歷史;教學;高效課堂
高效課堂,是指教師遵循教育、教學活動的客觀規(guī)律,運用先進的教育理念、科學的教育思想,在一定的教學時間內高效率地完成教學目標,使學生能力獲得更大的發(fā)展。近年來,我省的高中歷史新課改取得了不少明顯的成效,但是由于教育觀念、教材內容、教學方法、教學評價的偏差與局限使得傳統(tǒng)的高中歷史課堂教學嚴重的脫離了學生實際,照本宣科、滿堂灌之類填鴨式教學現(xiàn)象屢見不鮮,使本來鮮活的歷史變得呆板,學生也只能望“史”興嘆,使得教學過程“事倍功半”。那么高中歷史教學中應該如何實現(xiàn)高效課堂,對此,我在高中歷史教學中進行了一些有益探索。
高中歷史的學習,排在首位的是要有興趣。那么興趣要怎么培養(yǎng)呢?首先要試著擺正心態(tài),清楚有了興趣,沒有好的學習方法也只能是事倍功半。通過靈活多樣的學習方法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對教學的開展能起到極大的推動作用。歷史學習的方法,實際上是指對有關的歷史信息進行接收、加工及運用,涉及到對知識的掌握、學習技能的運用,也是能力的體現(xiàn)。在歷史教學的實踐中,學習方法是多種多樣的,筆者結合實際進行了淺析:
1.如何聽課 課堂教學是學校教學的主要形式,聽課是學生在課堂學習時的一種主要活動,是學生獲取知識、信息的重要途徑之一。聽歷史課的方法,可分為“聽”“思”“記”三個方面。所謂“聽”,即在聽課時要集中注意力,及時和準確地吸收教師所講的內容,尤要關注要點,把握重要之處。所謂“思”,即主動進行思考,對聽到語音、語義等進行辨識,對所傳達的信息及時作出反應。所謂“記”,是指在筆記本上做聽課筆記。高中階段的筆記除了記錄板書提綱、基本概念、重要觀點之外,還可選擇記錄教師講述的內容,尤其是一些補充性的內容。
2.正確的閱讀教材 教材,指與歷史學習有關的材料,包括歷史教科書、歷史資料、歷史讀物等。閱讀是學習歷史的基本方式之一,是接收歷史信息的主要途徑。一般地說,閱讀包括認讀和解讀。認讀是搞清閱讀材料的代字含義,認讀句子和語段并明了其意思。在認讀的基礎上,要進一步了解閱讀材料的內在含義,這就是解讀。在解讀時,不僅要了解和分析歷史材料中代字表述的實際所指,而且要能夠與具體的歷史事實聯(lián)系起來,對閱讀材料的內容進行辨析、歸納。
3.記憶的方法 對于學生來說,記憶歷史知識往往是比較頭疼的事,甚至是煩惱的事,因此學會和掌握一些歷史記憶的方法和技巧是有必要的。記憶要遵循一些規(guī)則,如學習與記憶的結合、及時進行記憶、在理解的基礎上進行記憶、集中記憶與分散記憶相結合、從系統(tǒng)化和結構化的層面上進行記憶等。具體的記憶方法有很多,如聯(lián)想記憶法、形象記憶法、邏輯記憶法、比較記憶法、歸類記憶法、提綱記憶法、圖表記憶法、諧音記憶法、歌訣記憶法、數(shù)字記憶法,等等。
4.如何進行復習 復習是學習過程中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由于歷史知識的特點,復習是必不可少的。一般來說,復習的類型有隨堂復習、課下復習、階段復習、期末復習、高考復習等。復習的方法也是多樣化的,基本的方法有整理學習筆記、編寫復習提綱、重點閱讀、比較相關的知識、對知識進行分類與歸納、構建知識體系等。
1.吃透教材 首先要宏觀把握教材。把每節(jié)課都放在整個歷史長河中去,居高臨下地講述,掌握歷史階段特征。
其次是微觀拓寬教材。在使用教材時,對一些內容必須進行必要的充實和具體化,使之生動形象和更易理解。這對提高學生的讀史興趣、激發(fā)學生的情感是很有好處的。
再次,深化標題之間的內在聯(lián)系。教師在講課時不但要突出重點、難點,還要注意深化各個標題之間的內在聯(lián)系。
2.嚴謹?shù)恼n堂結構 嚴謹?shù)恼n堂結構這是上好一節(jié)高效課的關鍵所在。要做到這一點,使學生學活歷史,我認為必須處理好三個關系:
(1)“嚴”與“活”的關系。良好的課堂氣氛應該是既嚴肅又活躍。做到嚴中有活,活中有嚴;嚴而不死,活而不亂?!皣馈北憩F(xiàn)在:課堂紀律要嚴;注重知識的準確性,做到史實準確、觀點正確,褒貶分明;學生回答問題時,教師要嚴肅認真地對待,肯定正確答案,及時糾正錯誤的答案?!盎睢北憩F(xiàn)在:教師要有親切的面容,和藹的態(tài)度;穿插相關的史料、小故事,講述要耐人尋味;更重要的是敘述要有層次感,做到深入淺出,生動有趣。
(2)“疑”與“釋”的關系?!皩W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教師要正確處理“疑”與“釋”的關系,這也是提高學生思維能力的途徑。可多用一些設問句、反問句來設疑,讓學生的思維處于活躍狀態(tài),變“要我學”為“我要學”。
(3)優(yōu)美的課堂語言。教師的語言表達能力直接關系到教學的實際效果。因此,教師必須追求語言的藝術美。要讓學生喜歡你的課,覺得聽你的課是一種藝術享受,這確實是一種高超的教學藝術。而這是來自教師淵博的知識和對專業(yè)課的精深理解及熟練把握。
課堂討論是在商討和辯論中互相啟發(fā),它強調在教師教與學生學的關系中,改變教師“一言堂”的傳統(tǒng)方式,變學生被動接受為學生主動地學習,并去研究和探求真理;讓學生多問“為什么”。如何合理的開展課堂討論,筆者結合教學實踐,認為應做到以下幾方面。
1.精心命題是關鍵
(1)注意命題的綜合性。
(2)加強命題知識的橫向聯(lián)系,即學科聯(lián)系。
(3)注意命題的多角度和新穎性,使學生對紛繁復雜的歷史事件、歷史現(xiàn)象和歷史人物從各個角度、種種聯(lián)系中進行分析、比較和辨別,捕捉其規(guī)律性,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獲得有生命力的知識。
2.以教師為主導 學生為主體是搞好課堂討論的核心問題,討論時教師要善于啟發(fā)和誘思,當出現(xiàn)沉默時,老師要撥開話題,打破沉默,啟發(fā)學生發(fā)言;當討論進入高潮,特別是出現(xiàn)爭論時,教師要因勢利導,緊扣主題,將討論引向縱深,最后做好總結??偨Y時,要表揚質量較高的發(fā)言和積極性高、進步快的學生。要特別鼓勵學生對書中或前人的一些傳統(tǒng)觀念提出大膽質疑,對前人尚未揭示的規(guī)律勇于探索,即使有不妥之處,得出的某些結論不盡成熟。甚至走入“誤區(qū)”,教師也要滿腔熱情地肯定其創(chuàng)新思維,引導學生找出不足,分析原因,走出“誤區(qū)”,變不足為圓滿,變錯誤為正確,使學生的認識產(chǎn)生質的飛躍??傊?,高效課堂建設的途徑很多,教師明確目標、重新定位自己的角色和轉變自身的教學行為,變“主演”為“導演”,是高效課堂建設的前提;優(yōu)化教學策略,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突出主體,正確處理好師生、生生關系,是高效課堂建設的關鍵;建立科學合理的評價體系,是建設高效課堂、推動課改深入的保證。愿我們所有教師牢記肖川老師的話:教師要“圍繞學生轉,教學方式圍繞學習方式轉”,身體力行,善學習、勤思考、勇實踐,一定能探索出更多、更好的高效課堂建設的好辦法。
[1]趙國強《高中歷史教學研究》、陜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13。
[2]肖川《教師:與新課程共成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5。
甘肅省白銀市第十中學 730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