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 衛(wèi)●
江蘇省徐州市銅山區(qū)單集鎮(zhèn)中心中學(221127)
?
初中物理復習課堂中的情境創(chuàng)設策略
趙 衛(wèi)●
江蘇省徐州市銅山區(qū)單集鎮(zhèn)中心中學(221127)
情境教學可以引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產(chǎn)生認知沖突.初中物理復習課堂中使用情境,可以改變只是灌輸、練習為主的復習模式,使復習課堂更有效.文章先陳述初中物理復習課的現(xiàn)狀以及策略,論述物理復習課堂中情境教學的意義,詳述情境教學的幾個主要策略.
初中物理;復習課堂;情境創(chuàng)設;現(xiàn)狀;意義;策略
初中物理復習課,在一定程度上,沿襲著灌輸、一言堂的教學態(tài)勢,教師在課堂上滔滔不絕,學生在復習課堂上,對復習的知識,有種“燙剩飯”之感,沒有“味感”、缺乏“口感”,更少了新鮮感,于是,面對教師的口若懸河,學生則昏昏欲睡.
初中物理復習課是不可或缺的課型,怎樣讓復習課上出精彩,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讓復習課成為學生們的期待,提高復習課的效率.筆者認為,提高復習課堂教學效率的主要策略是情景的創(chuàng)設.下面,結合初中物理復習的案例,談談復習課堂中情境創(chuàng)設的主要策略
運用情境法而呈現(xiàn)單元知識,呈現(xiàn)知識的物理過程,讓物理知識、物理規(guī)律等在情境中再現(xiàn),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快速把學生帶進單元的復習中.
如對于《物態(tài)變化》的復習,課之伊始,教師用多媒體呈現(xiàn)降水的形成過程,學生變清晰地回顧知識:水蒸氣上升,在高空,水蒸氣凝結成小水珠,小水珠不斷聚集形成云,小水珠變大,就變成了雨水.這個情景,水的三態(tài)變化生動、直觀地反映出來.教師再呈現(xiàn)“人工降雨”的情景,人工降雨的原理便清晰地展示在學生面前.
這樣,在水的三態(tài)變化、人工降雨的情景中,與之相關的物態(tài)變化的問題,自然成為復習的重點.如:
(1)晶體有____和____,而非晶體則沒有.
(2)液體有____點,隨____而變化,即與____有關.
……
這些物理知識,在單元復習時,由情景而使知識自然浮出水面,利于學生知識的構建.
“學而時思之”,復習的過程,既是知識的重建的過程,也是知識的再現(xiàn)的過程,在單元復習時,創(chuàng)設巧妙、新穎、生活化的情境,可以幫助學生內(nèi)化物理知識,提高思維能力.
復習《物態(tài)變化》的知識,呈現(xiàn)“草葉上晶瑩的露珠”、“大霧彌漫”等情境,教師在這些情境后,提出問題:這些畫面都是我們常見、也熟悉的現(xiàn)象,那么霧和露是怎么樣形成的?通過情境,學生不難理解和掌握霧和露是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冷而液化成的小水滴.
另外,提高復習的趣味性,提高復習效率.物理知識,如果離開生活情境,缺少試驗和探究,知識也是死知識,毫無生機和意義.
單元復習的實驗情境,既是物理研究的方法,也利于學生構建物理規(guī)律,利于物理知識的形成.
如《光學實驗》中的“探究光反射時的規(guī)律”的實驗情境的創(chuàng)設,用圖片呈現(xiàn)實驗器材裝置:激光筆、白紙、平面鏡、鉛筆、刻度尺和量角器等,并用多媒體呈現(xiàn)圖片實驗情景,引發(fā)學生探討探究反射時規(guī)律的研究方法——觀察對比法,從而得出實驗結論——反射光線、入射光線和法線都在同一個平面內(nèi).
并且,通過觀察法,入射光線與反射光線,位居在法線的兩側,通過多次定量探究,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對于“探究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實驗”的復習,這個實驗如果用動漫演示,比操作實驗和演示實驗事半功倍,且直觀、生動,從實驗器材、到實驗過程的調節(jié)要求等,都使學生盡收眼底,易于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提高復習效率.
在用動漫呈現(xiàn)實驗過程后,輔之以“口訣記憶法”——一焦分虛實,二焦分大小,實像異側倒,物遠像近小.
如此的成像光路分析,幫助學生理解和記憶,是復習效果事半功倍.
在復習《物態(tài)變化》時,開展一個“比比賽賽”的活動,教師呈現(xiàn)問題情境,讓學生將下列所學的知識用線連起來:
河面上冰解凍了 凝華
夏天,濕衣服變干 汽化 吸熱
草木上的露珠 凝固
冰凍的衣服干了 溶化 放熱
窗戶上的冰花 液化
冬天,河水封凍了 升華
競賽性的“連連看”,促使學生積極投入,提高學生的參與意識,增強復習課堂的互動,從而提高課堂效果.
復習過程中,枯燥地呈現(xiàn)問題,讓學生做練習,很難激發(fā)學生的做題的興趣,而此時在呈現(xiàn)問題時,也呈現(xiàn)問題的情景,那么,會再次激發(fā)學生的興致,將課堂再次推向高潮.
如在“機械運動”的復習時,時間、速度、路程的計算是重點之一,如果給出一道思考題:一輛汽車從上海到南京,勻速行駛,速度是100Km/h, 上海到南京的距離是180km,問到南京要多長時間?
這個習題,顯然是公式的套用,難以激發(fā)學生的興趣,但這個問題的已知條件不用文字給出,而是以圖片情境的方式給出,那么,這個問題對學生來說,就具有吸引力,問題的給出“新”、“趣”.
物理教學中,情境法常常被運用,但往往存在一個誤區(qū),新授課中才使用,復習課中,以知識的梳理、練習為主,忽視情境的作用.復習課中,情境的使用,同樣可以使復習課堂更精彩,提高復習課的學習效率,使復習課不再乏味.
[1]田常林情境創(chuàng)設在初中物理復習中的優(yōu)勢[J].課程教育研究(新教師教學) ,2016(4).
[2]謝菊忠. 初中物理課堂情境教學的策略淺談[J].新課程(教育學術),2010(1).
G
B
1008-0333(2016)35-008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