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宋德生
向著晨曦歌唱
——河南周口市六一路小學校本課程開發(fā)小記
文/ 宋德生
校本課程是學校課程不可或缺的、重要的組成部分。是學校自行規(guī)劃、設計、實施的課程。它充分利用當地社區(qū)和學校的資源,根據學校的辦學思想而開發(fā)的、具有學校自身特點的、可供學生選擇的課程。在新的課程改革方案中,校本課程占到課程總量的15%,校本課程體現(xiàn)著一個學校的辦學特色,也對學生的全面發(fā)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河南周口市六一路小學幾年來圍繞校本課程的開發(fā)與實施,一直做著不懈的努力,經過幾年的探索,取得了可喜的成績。
國家課程是學校課程的主干,從容量上來說,它占據著整個課程的80%,學校的大部分時間是在實施國家課程;從系統(tǒng)上來說,國家課程覆蓋了德、智、體、美、勞等方面,它是營養(yǎng)全面均衡的教育養(yǎng)分,對學生的成長有著無可替代的作用。從科學性上來說,國家課程的編寫有著教育學、心理學、教學法、腦科學等諸多學科領域的理論依據,在具體的實施和二次開發(fā)過程中,更符合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從權威性來說,國家課程是由經驗豐富的教材研發(fā)專家、一線名師、教育學、心理學、教學法等方面的專家所組成的團隊共同研發(fā)的。其視野之寬闊,其理念之先進,其知識呈現(xiàn)的系統(tǒng)性、階梯性、全面性,其與學生認知規(guī)律的契合性,都是地方課程、校本課程難以企及的。因而,校本課程只能是國家課程和地方課程的有機補充,而不能本末倒置。如果說國家課程是一匹壯美的錦緞,那校本課程只能是恰到好處的一枝花、一株草。它以滿足每一位受教育者的特殊需求和興趣為指向,以體現(xiàn)學校辦學特色為特征。正是有了校本課程的補充與映襯,才使得整個課程體系更加豐富多彩、更加富有特色,從而使學校的教育教學更富有系統(tǒng)性、多元性、趣味性、人文性。基于這樣的認識,學校首先組建研發(fā)團隊,制訂實施方案。
校本課程的研發(fā)與實施是一項系統(tǒng)工程,首要的是組建一支職責分明、分工得當、富于創(chuàng)新、樂于奉獻的團隊。六一路小學建立了以校長為主編、以各年級教研組長和骨干為編委的校本教材編委會。在充分征求研發(fā)人員和教師意見的基礎上,確定了以點帶面、重點突破、滾動生成、漸次拓展的研發(fā)原則,制訂了校本課程實施方案,明確了校本課程的指導思想、課程目標、課程內容、課時安排、實施進程、評價標準,并要求校本教材的編寫人員,加強理論研究指導,開發(fā)實施校本課程。
以晨誦課程開發(fā)實施為例。早在2003年筆者就在《周口教育》發(fā)表了《校本研修瑣談》一文,提出在校本研修活動中要有相當內容進行校本課程的開發(fā)研究。課程的第一步是教材,2010年筆者帶領老師們編寫了學校的第一門校本教材——《向著晨曦歌唱》(后更名為《與朝陽同誦》)。經過幾年的實踐探索,總結出了編寫晨誦詩集要遵循的原則、方法、注意事項。一要全面,兼顧古今中外,教育性與經典性、藝術性并重;所選詩歌要有豐富的思想教育內容,同時具有較高的藝術性且是經典之作。二要有梯度,依據學生的年齡漸次增加難度與容量。三要有明確的目標,開展晨誦活動就是用詩歌擦亮眼睛,奠定詩意人生;小學畢業(yè)能背誦400多首意境優(yōu)美、節(jié)奏明快的詩歌。為了完善校本教材,學校每年都要廣泛征求師生的意見,做好修訂。在2015年全市校本教材評比中,晨誦詩集《向著晨曦歌唱》獲得了一等獎。
有了理論的指導,有了漂亮實用的晨誦詩集讀本,只是奠定了校本課程的基礎,更重要的是,扎實推進校本課程的實施。
首先,規(guī)定時間和誦讀量。根據學校學生多、活動場地不足的實際,把大課間活動與晨誦、午讀活動交錯進行。每天上下午各半個小時,一半班級進行晨誦、午讀,一半班級開展大課間活動。每周學生朗(背)誦兩首詩歌,從時間和數量上做了規(guī)范。
其次,舉行儀式,增加晨誦的神圣感、莊嚴感、自豪感。每周一的升旗儀式上,都有一個必不可少的板塊——“與朝陽同誦”。在這個板塊中,每周安排一個班到國旗前的舞臺上為全校師生朗誦詩歌。一周又一周,一年又一年,在這個儀式上,孩子們充滿了神圣感,詩的語言教化著他們,詩的意境感染著他們,詩的精神潤澤著他們;孩子們充滿了莊嚴感,他們是這個儀式的主角,他們主宰著全校四千多師生的感情、思想、喜怒哀樂;孩子們充滿了自豪感,這一刻,攝像機、照相機的鏡頭對著他們,全校師生的目光聚集在他們身上,熱烈的掌聲祝賀著他們。正因如此,這一儀式越來越完美,其教育、感化、感染作用越來越大,活動也開展得越來越好。
再次,多措并舉,推進師生共讀。一花引來百花香,由晨誦掀起了師生共讀的熱潮,推進了學校書香校園的建設。一是教師共讀,每學期每個教師至少要讀三本書:一本教育理論類書籍,一本文學書籍,一本自選書籍。二是學生共讀:開展圖書漂流活動,在規(guī)定的時間內某一個班共讀一本書,然后與其他班輪換;建立班級圖書角,每個學生盡量拿兩本不同的書,放在班級圖書角內,供全班同學借閱;建立虛擬圖書館,發(fā)動學生把家里的圖書列出目錄,張貼在班級內,為學生提供讀書線索,相互借閱,自由閱讀;四是開展圖書義賣,師生把自己閑置書籍拿到校園拍賣,讓學生在更大范圍內尋找自己喜歡的書,所得義賣款捐給學校的“愛心基金會”,用來資助貧困學生。學校還不定期舉行讀書交流會,學期結束,評出讀書狀元、讀書標兵,在全校進行表彰?,F(xiàn)在學校的讀書氛圍濃厚,深得家長和社會的好評。
最后,用看得見的成果激勵師生共寫。暮省是對自己一定時間內的行為進行反思,或對自己讀過的書進行思考感悟,并把自己的思考、感悟訴諸筆端,變成文字。學校要求教師每周一篇隨筆,由校長親自批閱,并評定出“閱”“好”兩個等級,學期結束時量化積分,并把“好”的文章結集出版。學生每周一篇周記,由教師檢查。好的作品發(fā)在校報或《周口晚報》,發(fā)表的學生作品也結集出版。目前,也已經出版學生優(yōu)秀作文集《未來作家》四集、教師優(yōu)秀隨筆集《杏壇歌呤》三集、教師個人文集三本。
校本課程的開發(fā)與實施使學校的社會聲望越來越好,也受到了上級的表彰。近幾年來,先后榮獲“國家青少年集郵文化示范基地”“河南省校園文化先進單位”“河南省經典誦讀比賽一等獎”等榮譽。從這學期開始,學校又進行了校本課程多元化、校本課程班本化的嘗試。校本課程的靈魂在于個性化、多元化,在于能有效補充國家課程與地方課程的不足?;诖?,本學期,在保持和規(guī)范現(xiàn)有校本課程的基礎上,學校組建了若干個學生社團。不分年級,不分性別,依據學生的興趣愛好、天賦特長組織在一起開展活動。如葫蘆絲社團、心意六合拳(國家非遺項目)社團、珠心算社團等,下學期準備組建航模社團、小魔術社團、豫劇社團等,并準備開展班本課程的研究開發(fā)與實施。
校本課程是一座永遠也挖不完的寶藏,我們愿與有志于此的朋友們一起,相互借鑒學習,共同開發(fā)這座價值無限的教育金礦。
(作者單位:河南周口市六一路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