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高校黨建研究項目“紅色基因融入高校基層黨組織建設的路徑研究”課題組
(江西財經大學財稅與公共管理學院 江西 南昌 330013)
新時期下紅色基因融入高?;鶎狱h組織建設的路徑思考
□江西省高校黨建研究項目“紅色基因融入高?;鶎狱h組織建設的路徑研究”課題組
(江西財經大學財稅與公共管理學院江西南昌330013)
紅色基因,是中國共產黨革命精神的內在體現(xiàn)。本文從紅色基因融入高校黨組織建設的理論基礎和重要價值出發(fā),提出新時期下紅色基因融入高?;鶎狱h組織建設的路徑,在踐行路徑上,要做到健全機制、創(chuàng)新模式、豐富平臺;在網絡平臺運用上,要建立專題網站、運用新媒體手段、積極開展線上活動;在教育形式上,要堅持目標與方法、理論與實踐、全面與重點、歷史與時代和諧統(tǒng)一的融入路徑。
紅色基因;基層黨組織建設;高校
本文DOI:10.16675/j.cnki.cn14-1065/f.2016.06.072
2014年4月習近平總書記參觀新疆軍區(qū)某紅軍師史館,叮囑部隊領導,要把紅色基因融入官兵血脈,讓紅色基因代代相傳。2016年2月2日,習近平在井岡山革命烈士陵園表示,要讓廣大黨員干部知道現(xiàn)在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多接受紅色基因教育。當前中國處在發(fā)展的關鍵時期,習近平總書記多次談及紅色基因的傳承問題,這既是黨和國家領導人的高瞻遠矚,又是紅色基因重大價值的表現(xiàn),對當前高?;鶎狱h組織建設具有重大啟示意義。
紅色基因是我們黨領導全國各族人民和人民軍隊在革命、建設、改革各個歷史時期孕育、積淀形成的光榮傳統(tǒng)和優(yōu)良作風,是承接歷史、現(xiàn)實和未來的精神紐帶,有著深厚的思想內涵和無窮的價值力量。紅色基因主要來源于兩個方面:第一,源于革命老區(qū)。瑞金、井岡山、遵義、延安、西柏坡……無一例外地因為“紅色”而成為一代又一代中國人心中永久的向往和神圣的殿堂,也誕生了如井岡山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等在新時代下仍催人奮進的理想信念。第二,源于時代楷模。王進喜、雷鋒、焦裕祿、鄧稼先、孔繁森等模范人物,還有新時期涌現(xiàn)出來的吳孟超、楊善洲、劉義權、譚東、郭明義、潘作良……這一串串耀眼的名字,讓我們看到轉型時期的中國,在市場經濟大大潮中,這樣令老一輩熟悉振奮的中國精神從未曾消失,它依然在我們四周悄然涌動、感人至深,他們同井岡山精神、延安精神等革命傳統(tǒng)和偉大精神一樣,過去是、現(xiàn)在是、將來仍然是我們黨的寶貴精神財富,我們要永遠向他們學習。紅色基因即來源于革命老區(qū)和時代楷模,又植根于革命老區(qū)和時代楷模,紅色基因最為重要的理論價值在于始終指導著中國的發(fā)展壯大。
那么究竟什么是紅色基因呢?江西省委書記強衛(wèi)(2014)指出,紅色基因有其內在的基本內涵,他用40個字概括了紅色基因的內涵,即“信念堅定,紀律嚴明;對黨忠誠,一心為民;艱苦奮斗,勇于犧牲;實事求是,勇闖新路;清正廉潔,無私奉獻?!保?]劉浩林等(2015)則認為紅色基因最重要的內涵就是它的政治內涵,它的革命精神,主要表現(xiàn)在組織、群眾和個人三個層面。[2]趙焱焱(2016)認為,紅色基因具備“資源特性、歷史特性、精神特性和文化特性”。[3]上述關于紅色基因內涵的解讀,可以大致歸納為紅色基因的三大基本內涵:一是政治內涵,紅色基因對黨員干部提出了更新更高的政治要求;二是精神內涵,紅色基因的外在表現(xiàn)就是影響著千千萬萬中國人的紅色精神;三是資源內涵,紅色基因植根于紅色文化資源,廣大黨員和群眾通過紅色文化資源感觸紅色基因。
在經濟全球化、文化世界化的今天,盡管中國文化發(fā)展更加繁榮,但外來各種思想文化也在不斷涌入,并且落地生根,進步的落后的、積極的消極的文化相互碰撞著,高校黨員,尤其是大學生黨員的價值選擇出現(xiàn)困惑,國家和民族意識出現(xiàn)弱化,在一定程度上沖擊了社會的主導價值觀。紅色基因的出現(xiàn)恰恰為當前多元化價值觀導向提供了一把價值衡量標尺,江西這片紅土地孕育的紅色基因對高?;鶎狱h組織建設有著重要的價值。
2.1為高校黨員樹立“向善向上”價值觀導向
對于黨員來說,紅色基因代表著無上的信仰、不渝的忠誠、不懈的奮斗和忘我的精神,內在要求廣大黨員做到愛黨愛國、眼界開拓、追求高遠、剛闖敢拼、追求卓越、無私奉獻,無怨無悔。紅色基因所彰顯的正是當代青年大學生所應追求的“向善向上”的價值取向,將紅色基因融入高?;鶎狱h組織建設的要求之一,就是將紅色基因切實融入黨員教育和學生日常教育中,引導高校黨員“向善向上”,為高校黨員提供了一個激活和傳承紅色基因的主要窗口。
2.2為高校黨員教育活動注入新活力、新血液
當前紅色基因的外在表現(xiàn)是各類紅色文化資源和紅色旅游資源,這些實體化的資源對高校黨員教育是一種非常有效的教育資源。江西南昌、井岡山、瑞金、興國等多處地方無不在向世人展示著崇高的理想追求、堅定的革命信仰、一往直前的拼搏精神。將紅色基因融入高?;鶎狱h組織建設中,就是為高校黨員教育活動注入新活動、新血液,讓高校黨員主動了解中國共產黨的革命歷史,引導黨員在感知歷史事實過程中增強活動有效性。
2.3為高校基層黨組織建設強化理論支撐和指導
紅色基因代表了優(yōu)秀思想文化,體現(xiàn)了本質的政治內涵。在中國共產黨長時間的斗爭中,所表現(xiàn)出來的政治、思想、精神、作風等多方面的優(yōu)良品質,與高?;鶎狱h組織建設的目標具有內在的一致性,既代表了先進價值,又彰顯了時代特性。將紅色基因融入有效融入高?;鶎狱h組織建設中,為其提供本源性理論支撐,從思想和理論層面上將進一步完善并促進高?;鶎狱h組織建設。
將紅色基因融入高?;鶎狱h組織建設,推進踐行路徑具體化,資源載體現(xiàn)代化,教育形式多樣化,做到內化于心,外化于行,固化于魂。
3.1推進踐行路徑具體化,探索紅色基因融入高?;鶎狱h組織建設的有效機制,使紅色基因落地落實
推進紅色基因踐行路徑的具體化:一要健全運行機制。加強組織領導,成立紅色基因教育領導機構和管理機構,形成以高校黨委統(tǒng)一領導,各級黨組織密切配合,組織、宣傳、學工、團委等部門全力配合的管理機制,同時配備專職管理人員,責任落實到個人;完善保障機制,從制度和經費上給予充分保障,將紅色基因教育納入思想政治教育體系;搭建溝通平臺,促進高校與政府相關部門、紅色資源相關場館保持緊密聯(lián)系,運用實體化資源開展紅色基因教育。二要創(chuàng)新教育模式。開創(chuàng)特色理論課堂,充分利用江西本土紅色文化資源,將紅色基因教育貫穿到高校思想政治理論等相關課程中,如井岡山大學至今為止舉辦了六期紅色勵志教育培訓班,培養(yǎng)了學生堅定的理想信念;豐富實踐體驗教育,充分利用地域優(yōu)勢,積極創(chuàng)建一批紅色基因教育基地,營造紅色基因教育氛圍,開展一系列紅色基因實踐體驗活動,如“重走長征路”活動等。三要發(fā)揮平臺作用。依托黨校,將紅色基因貫穿黨校培訓,在內容和形式上創(chuàng)新培訓模式;依托共青團組織,讓紅色基因走進團校培訓,創(chuàng)建紅色基因教育專欄,開展形式多樣的紅色基因教育相關的學生活動;三是依托學生社團,加強對紅色社團的指導,如如井岡山大學設立了專門研究井岡山精神的學生社團——井岡山精神研究會,由學生自發(fā)組織,自發(fā)開展研究;依托班級、寢室等小集體,定期召開紅色基因主題班會、寢室每周集中學習等。
3.2推進資源載體現(xiàn)代化,探索建立黨員教育集中化、開放式、互動型的網絡平臺,為紅色基因賦形賦色
一要建立專題網站或網頁,搭建網絡展示平臺。建立“紅色基因”黨員教育網站或網頁,構建虛擬軍史館、榮譽長廊、榮譽墻、英模人物紀念館等,主動占領網絡陣地,讓紅色基因成為處處躍動的符號。二要充分借助新媒體手段,豐富網絡交流平臺。通過QQ、微信、BBS、博客、微博等新媒體,利用電腦、手機等通訊工具把信息與資源充分集成在一起,發(fā)揮新媒體的輿論導向作用,架起紅色基因與大學生黨員之間的橋梁,增強紅色基因融入大學生黨員的主動性、生動性、感染力和滲透力。三要開展線上主題活動,打造網絡實踐平臺。利用網絡學習高效便捷的特點,開展一系列內容豐富,形式各樣的線上主題活動,如開辟微型黨課學習專欄,開發(fā)“虛擬重走長征路”、“網上紅色旅游路線”等網絡實踐活動線路,讓學習者在了解歷史的同時,更深刻理解紅色基因內涵,促進知行合一。
3.3推進教育形式多樣化,堅持目標與方法、理論與實踐、全面與重點、歷史與時代和諧統(tǒng)一,使紅色基因可感可觸
一要堅持目標與方法相統(tǒng)一。將紅色基因融入學生日常學習中,為全體學生尤其針對低年級學生開設紅色文化專題課程,邀請專家學者、黨政干部、典型人物等開設專題講座;將紅色基因融入高校文化,充分挖掘高校文化精神內涵,形成合力,促使師生在校園里感受紅色基因的熏陶。二要堅持理論與實踐相統(tǒng)一。理論學習上,要倡導學生黨員結合“兩學一做”,加強經典閱讀,加深對中國近現(xiàn)代史和中國共產黨發(fā)展歷史的了解;社會實踐上,要搭建實踐平臺,建立紅色教育基地,引導高校黨員,尤其是學生黨員投身實踐,接受鍛煉。三要堅持全面與重點相統(tǒng)一。紅色基因融入高?;鶎狱h組織建設是全方位、無死角的,突出表現(xiàn)在對象廣泛、內容廣泛、區(qū)域廣泛上,同時,紅色基因教育要突出重點,注重發(fā)揮網絡平臺作用,注重學生黨員自身作用。四要堅持歷史與時代相統(tǒng)一。紅色基因形成并穩(wěn)固于黨的發(fā)展歷史中,將紅色基因融入到高?;鶎狱h組織建設中,必須尊重歷史,客觀公正地對待中國紅色革命史及其過程中形成的紅色文化、紅色精神等;在尊重歷史的同時,要堅持采用現(xiàn)代化的手段進行教育,要將紅色基因打上時代烙印,為新時期下的紅色基因賦予新內涵、新外延。
[1]強衛(wèi).激活紅色基因煥發(fā)生機活力——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J].求是,2014(18):14-16.
[2]劉浩林,范國盛.激活紅色基因的途徑與方式[J].中國井岡山干部學院學報,2015(6):91-92.
[3]趙焱焱.紅色基因與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J].理論觀察,2016(1):153-154.
1004-7026(2016)06-0103-02中國圖書分類號:G641
A
江西省高校黨建研究項目“紅色基因融入高?;鶎狱h組織建設的路徑研究”(項目編號:JXGXDJKT.GH-2015100)課題組組長:陳榮,江西財經大學財稅與公共管理學院黨委書記;
課題組成員:周江軍、易紅全、蔡敏、陳鳳娟、王鈺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