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錢樂
?
跟羋月學(xué)點(diǎn)中草藥知識
文/錢樂
當(dāng)年的甄嬛升級為中國第一位女政治家,不論傾城之貌,還是宮斗之技,亦或是識文斷字等方面,都更上一層樓。
除了講得一手“妾事先王也,先王以其髀加妾之身,妾困不疲也;盡置妾之上,而妾弗重也,何也?以其少有利焉。”這樣的黃段子,還對中草藥相當(dāng)有研究,連屈原愛徒黃歇都贊她,月兒懂得真多。
如果后來不當(dāng)王后,做名懸壺濟(jì)世的醫(yī)師妥妥的,而且是漂亮得不像實(shí)力派。
不妨跟隨月公主,腦補(bǔ)下中草藥知識—
葵姑患上眼疾,月公主決定醫(yī)治好她,遂來宮中尋中藥。
水匯五味子,在月公主眼里,“它渾身是寶,能祛風(fēng)活脈,調(diào)氣止痛,清肝明目,果子成熟后還香甜無比?!?/p>
藥王孫思邈有言:五月常服五味子以補(bǔ)五臟氣。遇夏月季夏之間,困乏無力,無氣以動,與黃芪、人參、麥門冬,少加黃檗煎湯服,使人精神頓加,兩足筋力涌出。生用。六月常服五味子,以益肺金之氣,在上則滋源,在下則補(bǔ)腎。
屈原愛徒黃歇,將藜錯認(rèn)為黃連。
藜,又叫野灰菜,月公主向黃公子科普,“可以做湯,可以烹菜,盡管它的葉子和黃連極為相像,但味道確是很鮮美的”。
所謂美食,并非山珍海味,野菜同樣不可辜負(fù)。
治痢疾腹瀉:灰藋全草一至二兩。煎水服。治皮膚濕毒,周身發(fā)癢:灰藋全草、野菊花,等量煎湯熏洗。(《上海常用中草藥》)
啞巴吃黃連,有苦說不出。從這俗語中,我們知道黃連的特性,苦。
月公主想給葵姑治眼疾,要找的就是它。因?yàn)椤包S連清熱解毒,瀉火燥濕,若能將黃連的根部碾碎,敷在眼疾處,效果極佳?!?/p>
黃連始載于《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列為上品。
黃連大苦大寒,用之降火燥濕,中病即當(dāng)止。(《本草綱目》)
楚懷王寵妃鄭袖,不小心被某樣野草傷著,樂于助人慣了的月公主上去,摘了幾片草葉子,咀嚼了下,敷在鄭袖傷處。
她說,“這是大蝎子草,咬人比蝎子還厲害的草,當(dāng)年我娘親就是被這草害苦了?!?/p>
生于低山、丘陵山坡向陽處,略邊及草叢中。刺毛有毒,接觸皮膚后刺痛難忍。
全草可入藥。祛痰,利濕,解毒。
淡竹葉是繼《甄嬛傳》中的麝香、紅花、夾竹桃之后,又一打胎利器。
幸虧莒姬識得它,“淡竹葉,性甘,淡寒,平時服之清熱利尿,然孕婦服之,更具打胎滑胎之效。它還有一個名字,碎骨子。骨能碎之,言其下胎之烈性?!?/p>
竹葉石膏湯,治傷寒、溫病、暑病之后,余熱未清,氣精兩傷證 。(《傷寒論》)
關(guān)于淡竹葉,還有這樣一則故事。
相傳三國時期,魏蜀兩國交戰(zhàn),張飛與曹操大將張郃對戰(zhàn),張郃拒敵不戰(zhàn),氣得張飛口舌生瘡,很多士兵也因罵陣而熱病煩渴。幸虧諸葛亮送來淡竹葉湯,既為張飛及士兵瀉火治病,又是一混淆視聽之計(jì),可謂一箭雙雕
姝公主被毒蛇咬傷,幸得月公主舍命相救,否則,用女太醫(yī)的話說就是,要費(fèi)一番周折了。
月公主用的就是牛舌頭草。
這牛舌頭草是不是顧名思義長得像牛舌頭呢?它到底有什么能耐呢?
牛舌頭草又名苣荬菜、野苦荬、山苦荬,是一種菊科植物。味苦,性涼。清熱,解毒,開胃。
苣荬菜具有清熱解毒、涼血利濕、消腫排膿、祛瘀止痛、補(bǔ)虛止咳的功效。對預(yù)防和治療貧血病、維持人體正常生理活動,促進(jìn)生長發(fā)育和消暑保健有較好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