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麗婭 馮 維
(西南大學教育學部 重慶 400715)
音樂治療對我國特殊兒童干預的研究進展
王麗婭馮維
(西南大學教育學部重慶400715)
音樂治療作為一種新興的藝術干預手段是音樂在傳統(tǒng)的藝術欣賞和審美領域之外的應用和發(fā)展,近年來,音樂治療逐漸應用于特殊教育領域中。文章主要介紹了音樂治療對特殊兒童干預的生理學基礎以及音樂治療對特殊兒童干預的優(yōu)勢,并回顧了音樂治療在我國特殊教育領域中應用的研究進展,進而提出反思及展望。
音樂治療;特殊兒童;研究進展
“音樂治療是一個系統(tǒng)的干預過程,治療師利用音樂體驗的各種形式,以及在治療過程中發(fā)展起來的,作為治療的動力的治療關系來幫助被治療者達到健康的目的?!盵1]音樂治療的范圍十分廣泛,它包括精神科疾病、心理障礙、心身疾病的治療及組織損傷和外科手術中的輔助鎮(zhèn)痛作用,以及胎教、幼兒和青少年智力開發(fā)、成人心理調節(jié)和老年保健等治療或輔助治療。近年來,音樂治療逐漸應用于我國的特殊教育領域。
(一)“音樂腦”為音樂治療促進特殊兒童的智力發(fā)展提供生理學基礎。音樂對神經(jīng)結構,特別是大腦皮層有直接影響,采用適當?shù)囊魳穪泶碳ぬ厥鈰胗變喊l(fā)育期的大腦,可使其神經(jīng)突觸增加,促進大腦溝回形成,從而促進特殊兒童的智力發(fā)展。此外,特殊兒童通過參加與音樂有關的訓練活動,挖掘其“音樂腦”的潛能,以代償性思維活動來提高他們的直觀力、想象力,促成其頓悟、靈感的產(chǎn)生,這將大幅改善特殊兒童的智能。
(二)現(xiàn)代神經(jīng)生理學為音樂治療應用于特殊兒童的康復訓練提供生理學基礎。大腦聽覺中樞與痛覺中樞同在大腦顳葉,現(xiàn)代神經(jīng)生理學已證實音樂刺激聽覺中樞對疼痛有交互抑制作用,同時音樂還能提高垂體腦啡呔的濃度,而腦啡呔能抑制痛疼,所以音樂有鎮(zhèn)痛作用,在特殊兒童的肢體康復訓練中起到輔助作用。
(三)“音樂臨界期”為音樂矯正特殊兒童行為提供生理學基礎。兒童大腦發(fā)育的最佳階段是從出生后到12歲之前,這一段時間也是學習音樂的最佳時期,音樂與孩子的自然成長和需要是相生的,稱為“音樂臨界期”。處于“音樂臨界期”的特殊兒童對音樂反應能力很強,“音樂臨界期”為音樂矯正特殊兒童行為、消除障礙提供生理學基礎。
(一)音樂治療適用于各類特殊兒童的不同障礙干預。美國音樂治療協(xié)會調查發(fā)現(xiàn)音樂治療可干預多種兒童疾癥,如,行為障礙、情緒困擾、肢體障礙、學習困難、多重障礙、語言障礙、自閉癥、視覺損傷、聽覺損傷和受虐兒童等,可見音樂治療可廣泛應用于各類特殊兒童的干預。此外,音樂治療可廣泛應用于特殊兒童感知覺和肢體障礙、言語和認知障礙、人際障礙、生理心理障礙等方面的干預。音樂治療為特殊兒童提供了豐富有趣的音樂活動,吸引特殊兒童參與其中,從而使他們能在輕松愉悅的音樂活動中學習正確的、適當?shù)娜穗H互動技巧。同時這些音樂活動還可以刺激特殊兒童的感知覺,訓練其肢體動作等等。
(二)音樂治療對特殊兒童的干預效果獨特。音樂治療作為一種新興的藝術干預手段,對特殊兒童的干預療效獨特。音樂的非語言溝通特質以及特有的親和力、誘發(fā)力在解決特殊兒童的情緒問題,激發(fā)特殊兒童與外界交流等方面發(fā)揮著獨特的作用。特殊兒童由于受言語表達和聽力能力的限制,存在與人溝通的障礙,因此特殊兒童的情緒處于極不穩(wěn)定的狀態(tài),而音樂能直接作用于下丘腦和邊緣系統(tǒng)等人腦主管情緒的中樞,能對人的情緒進行雙向調節(jié)。音樂有利于穩(wěn)定情緒,消除心理緊張、焦慮、憂郁、恐怖等不良狀態(tài)。此外,音樂的鎮(zhèn)痛作用使得音樂在其他治療手段中的發(fā)揮著其他方法難以替代的輔助作用。
(一)音樂治療對自閉癥兒童的干預研究。目前國內有關音樂治療對自閉癥兒童的干預研究比較豐富,已有研究均表明,音樂治療有利于改善自閉癥兒童的認知、語言和社交障礙。李亞偉(2005)通過對自閉癥兒童的即興音樂治療,發(fā)現(xiàn)患兒在活動中視線接觸頻率增加[2]。王冰(2005)用奧爾夫音樂治療法對自閉癥兒童的干預研究表明,音樂治療有利于改善自閉癥兒童的認知言語和社交障礙,具體表現(xiàn)在交流性語言反應、注意力集中、聽從指令、肢體接觸、參與活動和目光對視等方面[3]。胡月萍(2007)研究發(fā)現(xiàn),音樂治療結合游戲活動能有效減少自閉癥兒童不專注行為的發(fā)生次數(shù)同時提高自閉癥兒童每次活動持續(xù)專注的平均時間,自閉癥兒童還表現(xiàn)出口語,自信,學習意愿的增進[4]。黃牧君(2014)通過個案研究發(fā)現(xiàn)奧爾夫音樂治療對自閉癥兒童的作用是積極的,能有效促進其在認知、語言溝通、社會交往方面的發(fā)展[5]。邵江潔(2014)觀察了1h音樂治療和0.5h音樂治療訓練對孤獨癥兒童的不同療效,表明適當延長音樂治療時間可以幫助患兒目光對視,模仿能力和言語能力的提高[6]。
(二)音樂治療對智力障礙兒童的干預研究。目前國內有關音樂治療對智力障礙兒童的干預研究結果均表明:音樂治療可以改善智力障礙兒童的情緒和行為,從而提高其適應能力。張鴻懿教授于2000年主持立項課題“音樂在智力障礙兒童中的作用”,課題研究結果表明音樂治療是改善智力障礙兒童心理能力和提高社會適應能力的有效方法之一。劉明明(2003)采用混合實驗設計方法研究再創(chuàng)造式音樂治療法對智障兒童適當情緒的影響,研究表明再創(chuàng)造式音樂治療可以提高智障兒童的適當情緒[7]。姚聰燕(2007)的研究表明,治療性的音樂體驗可以有組織地促進智障兒童的正確行為,減少不正確的行為[8]。杜青青(2011)通過音樂治療干預智力障礙兒童情緒及行為的個案分析,進一步證明了音樂治療在智障兒童領域的可行性及有效性[9]。
(三)音樂治療對腦癱兒童的干預研究。已有研究表明,音樂治療與醫(yī)學結合起來對腦癱兒童的治療效果更好,音樂治療能夠緩解腦癱兒童醫(yī)療治療過程的疼痛和焦慮情緒以及改善腦癱兒童的肢體運動功能。劉永鋒(2008)研究了針刺結合音樂療法治療腦癱的臨床療效,研究結果表明,音樂療法能緩解腦癱患兒針刺過程中出現(xiàn)的疼痛和焦慮情緒,音樂療法可應用于小兒腦性癱瘓的治療,與針刺療法相結合效果更佳[10]。張麗紅(2011)的研究表明,中醫(yī)五行體感音樂療法可以降低痙攣型腦癱患兒肌張力,緩解肌肉痙攣,改善肢體運動功能[11]。覃潔(2013)的研究表明,音樂治療能提高腦癱兒童功能康復效果[12]。李志林等(2014)的研究表明,音樂治療有利于改善腦癱兒童的肢體運動協(xié)調能力、情緒交往能力以及提高其認知能力[13]。
此外,音樂治療還應用于特殊兒童的運動、情緒以及語言障礙的康復訓練。
金野(2010)分析了可視音樂與特殊兒童運動障礙康復的關系及其訓練的操作流程、康復方法和實施原則等實踐問題,從而豐富各類特殊兒童運動功能障礙的康復形式和方法[14]。王埡等(2012)的研究表明音樂治療在改善兒童青少年情緒障礙方面具有顯著作用[15]。
(一)概念界定不清。音樂治療法是在國外發(fā)展起來的,在我國尚未形成完整的理論體系,對音樂治療的概念沒有形成統(tǒng)一的界定。張鴻懿認為:“音樂治療是一種音樂與人本精神和生命科學相融合的新型醫(yī)療技術,是一種療法。”[1]而高天則認為:“音樂治療是一種干預手段,是心理治療的一種形式。”[1]特殊教育領域的音樂治療更多的是以一種教育訓練的方式展開,從而造成特殊兒童音樂治療與特殊兒童音樂教育概念的混淆。因此,今后還需要更多的專家長期不懈地投入到音樂治療的理論研究中,從而使音樂治療的概念得以統(tǒng)一。
(二)缺乏本土化的標準化的音樂治療評估標準。目前,音樂治療在操作和評估過程中主要依靠國外研究成果,如魯?shù)婪?羅賓遜研發(fā)的三階段評估模型:《反應的13項目錄》、《評價尺度I和H》以及《音樂性反應尺度》,分別測查自閉癥患兒的音樂人格反映性,音樂的疏通性以及在復雜音樂情況下的反應性。還有日本研發(fā)的《音樂療法診斷表》,廣泛運用于障礙兒童。而這些評估標準是否符合我國本土文化還有待考究。此外,評估工具更多依賴于主觀的解釋,治療師在操作與評估中會受到自己知識背景、生活經(jīng)驗等的影響,可能導致結果帶有一定的主觀性。而且不同的音樂治療模型有各自的評價方式和體系。因此,今后研究者們應該進一步完善音樂治療的評估標準,發(fā)展適合我國本土文化的標準化的音樂治療效果測量工具。
(三)音樂治療對特殊兒童的干預療效有待進一步考證。從已有實證研究來看,絕大多數(shù)研究者都是從正面做出假設,證明音樂治療對特殊兒童有補償作用,很少有人從反面論證音樂治療對特殊兒童的作用是否存在,這種作用到底有多大也值得我們去思考。而且,已有研究對研究對象的選擇更多地偏向自閉癥兒童。此外,已有研究大多是個案研究或實驗研究。這些研究中的不足都可能會影響音樂治療對特殊兒童療效的解釋力度。因此,今后還需要更多的研究者們不斷投入到特殊兒童音樂治療的研究中,從正反兩個角度,采用不同的音樂療法對各類特殊兒童進行更多的研究,進一步豐富有關音樂治療對特殊兒童干預療效方面的科學論證。
(四)不斷壯大特殊兒童音樂治療工作者的隊伍。音樂治療師是經(jīng)過嚴格的專業(yè)訓練,在治療活動中提供服務的專業(yè)人員。由于我國的現(xiàn)代音樂治療起步較晚,我國目前真正符合從業(yè)資格的音樂治療師數(shù)量有限。因此,醫(yī)師、心理學家、教育家、音樂家等都參與到了音樂治療的實踐中。由于我國音樂治療師的不足現(xiàn)狀,從事特殊兒童音樂治療或音樂康復的專業(yè)人才就更少,對特殊兒童的音樂治療工作就落到了特殊學校的音樂教師、特殊兒童康復機構工作者以及福利院工作者身上。因此應該加強對這些從事特殊兒童音樂治療工作者的專業(yè)化培訓,同時開發(fā)更為簡便更為系統(tǒng)有效的音樂治療手段,讓更多的非專業(yè)人士掌握相關音樂治療知識以便參與到音樂治療隊伍中去。
[1]胡世紅.特殊兒童的音樂治療[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1:3.
[2]李偉亞.自閉癥兒童即興音樂治療的理論模型探索與個案研究[D].上海:華東師范大學,2005.
[3]王冰.奧爾夫音樂治療法對孤獨癥兒童的療效研究[C].中國音樂治療學會第七屆學術交流會,2005.
[4]胡月萍.音樂與游戲治療對自閉癥傾向兒童注意力的影響[D].南京:南京師范大學,2007.
[5]黃牧君.奧爾夫音樂治療應用于自閉癥兒童的個案研究[D].上海:華東師范大學,2014.
[6]邵江潔.音樂治療干預孤獨癥兒童的療效觀察[J].江西醫(yī)藥,2014(11):1282-1285.
[7]劉明明.再創(chuàng)造式音樂治療方法對智能障礙兒童適當情緒的影響[D].北京:中央音樂學院,2003.
[8]姚聰燕.音樂治療在智障兒童教育康復中的作用[J].中國特殊教育,2007(5):19-23.
[9]杜青青.音樂治療在智障兒童領域里的實踐研究[J].人民音樂,2011(6):92-94.
[10]劉永峰.針刺結合音樂療法治療小兒腦性癱瘓的臨床研究[D].廣州:廣州中醫(yī)藥大學,2008.
[11]張麗紅.中醫(yī)五行體感音樂對痙攣型腦癱患兒肌張力影響的臨床研究[D].廣州:廣州中醫(yī)藥大學,2011.
[12]覃潔.音樂治療在腦癱兒童康復訓練中的效果觀察[J].華夏醫(yī)學,2013(10):943-945.
[13]李志林.音樂治療對腦癱患兒行為與情緒的影響[J].中醫(yī)臨床研究,2014(6):34-36.
[14]金野.可視音樂在特殊兒童運動障礙康復中的應用[J].中國特殊教育,2010(3):3-7.
[15]王埡,等.音樂療法在兒童青少年情緒障礙患者中的應用[J].華西醫(yī)學,2012(3):430-432.
[責任編輯王占峰]
G760
A
2095-0438(2016)10-0158-03
2016-06-27
王麗婭(1989-),女,湖南桑植人,西南大學教育學部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特殊青少年心理與教育;馮維(1957-),女,重慶北碚人,西南大子教育學院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研究方向:青少年心理與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