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音樂欣賞課是培養(yǎng)學生審美能力的重要途徑和手段。如何上好一節(jié)初中音樂欣賞課是音樂老師一直很關注的問題,提高老師自身修養(yǎng),面向全體學生,注重音樂情緒的引導,通過運用多種教學手段激發(fā)學生的興趣,提高課堂教學的時效性是當務之急。
【關鍵詞】音樂欣賞;提高審美;音樂的情緒
新課標中提出音樂課程最重要的功能就是“美育”,音樂欣賞課是培養(yǎng)學生審美能力的重要途徑和手段。在音樂教學中,唱歌教學在引導和教唱以及學唱環(huán)節(jié),老師比較易掌握音樂的重難點,但對于欣賞課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已經(jīng)越來越不受師生的歡迎,老師總是想把最全面的知識傳授給學生,所以造成一節(jié)課一般都是老師主要講授,學生被動學習,老師教的苦,學生也覺得無趣,參與少,課堂效果不佳,如何上好一節(jié)音樂欣賞課是我們音樂老師一直很關注的問題,下面結合老教師和自己的一些經(jīng)驗談談對初中欣賞課的幾點建議。
一、提升自我審美體驗,精心設計教學內(nèi)容
初中教學中音樂欣賞是音樂活動的基本形式,我們學習音樂的初衷就是讓學生對音樂有一定的鑒賞能力和審美能力。這就對作為引導者的老師就有了高的要求,老師要去努力做一個研究者,認真的去對待音樂作品,關注到藝術作品的內(nèi)涵上,當執(zhí)教者的審美體驗有一定高度,才能更好的將這些體驗共享給學生。想要提升教師自我的審美體驗能力,就要求我們老師要不斷的去學習,教師在對所學作品的背景知識的基礎上,多次反復的去聽賞作品,從一個成人的角度來分析音樂的美,然后分析作為一種藝術形式的組成又是什么,格雷珍·希爾尼穆斯·比爾說過:“在音樂的研究中你要去充當表演者、欣賞者、作曲家或者分析者。”關注到作品本身,然后去感知作品具有的獨特表現(xiàn)力的特質(zhì)。只有教師得到了真實的體驗,才能更好的挖掘到欣賞課作品的重難點。例如《卡門》序曲的欣賞課,宏觀來看作品是放在介紹歌劇的單元,其教學的目標是通過欣賞作品感受歌劇的魅力。歌劇本來就離學生的生活比較遠,而且演唱的語言也讓學生不易懂,想要讓他們走近它,這就要靠老師首先對整個歌劇作品做功課,從眾多知識點中提煉出精髓,教學中通過劇情以及換成漢語的歌詞和舞蹈動作的神態(tài)和力度的親身體驗模仿,在提高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學生更易感受歌劇音樂的魅力。
二、從學生出發(fā),把課堂留給學生
音樂的教學要面向全體學生,認知教學對象也是很重要的,因為不同層次的學生對音樂知識的掌握和對欣賞課的理解是不一樣的,在特定的情境中更才能更好的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愿望。在平常的欣賞課中,老師像個演員一般說學逗唱樣樣都得精通,一節(jié)課從頭講到尾,學生被“灌”一節(jié)課,課堂時效性就很難評價了。我建議和初中生去以朋友的方式相處,放下老師的姿態(tài),和他們一起討論問題,現(xiàn)在的學生好奇心強,喜歡提問題,愿意張揚,老師要善于利用學生的獨特個性及特長,讓學生們積極參與進課堂中。例如在上七年級《行進中的歌》的欣賞課時,我把《婚禮進行曲》、《拉德斯基進行曲》、《葬禮進行曲》三個作品放在了一節(jié)課欣賞,“今天有三首作品它可以串聯(lián)成一個感傷的故事,具體的故事情節(jié)要靠大家來敘述”,從學生的喜好出發(fā),讓有特長的同學利用樂器演奏表演的形式展示片段,然后學生去用步伐感受作品的節(jié)奏,通過對音樂的理解對故事進行編創(chuàng),去感受三首進行曲帶給人們的不用感受,整節(jié)課中老師只是充當了觀眾,雖然少了很多作品的分析,但學生依然從音樂的情緒上感知到作品的內(nèi)容,通過自己的思考和參與體驗讓這幾首音樂作品的主題讓人難忘,他們編創(chuàng)出幾個版本如:“一個人從結婚,到后來從軍,再到英勇犧牲的故事”,另一個是“一個人從軍受傷回來昔日的戀人依然選擇了和他結婚,一直陪伴他老去直到死亡?!保耆荒艿凸缹W生的想象力,相信這樣的編創(chuàng)讓學生們對這三首作品肯定是記憶深刻。所以把課堂留給學生,老師的角色應該是那個導演而不是演員。
三、注重音樂情緒的引導,提高學生的審美
對于音樂的欣賞關鍵就在于音樂的情緒的感知,我們在讓學生聽賞音樂的時候常常會問學生“你們感知到的音樂的情緒是什么樣的?”音樂情緒可以說是我們對作品的情感共鳴,作為一名音樂教師,對于學生來說我們的任務是該如何引導學生更好的感知音樂的情緒,去正確的欣賞作品。我認為應該從以下幾點出發(fā):通過運用多種教學手段激發(fā)學生的興趣- -興趣導入;要用精煉的問題去引導學生- -巧設問題;要圍繞著聽音樂的活動- -保持音樂的完整性,如提供文字樂譜圖像、畫面、優(yōu)質(zhì)的多媒體短片等輔助方式;老師示范表演的方式- - -模仿;律動的方式,猜謎語、懸念式的小活動的方式;結合其他學科等從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搖籃曲》一課我用了一張笑臉一張哭臉一張打哈欠的臉導入,“你們認為什么音樂可以影響到他們的表情?”學生回答很豐富,如:《郊游》、《奔跑吧兄弟》、《小白菜》、《蟲兒飛》、《寶貝》,然后老師導入本課后,進行示范,讓學生從音樂要素上自己分析搖籃曲為何能讓寶寶睡著?然后讓他們親身體驗去感受該如何表現(xiàn)音樂才能哄寶寶睡覺。課上還嘗試了用器樂演奏,通過體驗學生自己總結出:音樂的韻律,如舒緩的呼吸,輕柔的旋律讓人平靜,充滿感情的演唱和演奏才能讓寶寶更有睡意。這樣一節(jié)課,使他們能夠主動的參與到音樂聆聽欣賞中來,去產(chǎn)生情感共鳴,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審美習慣,從而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
四、培養(yǎng)學習習慣,提高課堂效率
對于音樂欣賞課能否順利進行的還有一個重要因素:學生的學習習慣,老師不是只向?qū)W生傳授知識,啟發(fā)學生能力的,我們更應該注重的是在“授業(yè)解惑”的同時給學生培養(yǎng)學生的良好的學習習慣,讓學生學會學習,為現(xiàn)在和將來的音樂學習都是有益的。例如說常規(guī)上,書、器樂的擺放要規(guī)范,防止學生叮叮咚咚碰到書,摔到樂器;規(guī)范演唱演奏的動作的習慣,就不用老師每次要挨個強調(diào)和教授;培養(yǎng)文明欣賞的好習慣,初中作品長,尊重作品、老師和同學是學習的前提;培養(yǎng)預習的習慣,學生也可以作為小老師進行知識的解答;培養(yǎng)合作討論的習慣,有記錄有代表有發(fā)言,學生參與率高,且回答全面;培養(yǎng)合作表演的好習慣,有指揮有準備有隊形有速度,這為拓展訓練當中提高效率。良好的學習習慣,是一節(jié)好的欣賞課的助力。
一節(jié)準備充分,面向全體學生精心設計的音樂欣賞課,在老師這個“導演”的引導下,能夠引導學生讓其充當表演者,探索者,創(chuàng)編者從而激發(fā)學生學習熱情和興趣,讓學生在音樂中獲得美的感受,從而提高他們的音樂感受力、理解力、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從而提高課堂教學的時效性。
【參考文獻】
格雷珍·希爾尼穆斯·比爾,《體驗音樂》,[G];2009.
【作者簡介】
張婕(1985~),女,烏魯木齊市第六十中學初中音樂教師,研究方向:音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