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梁山伯與祝英臺》在中國是一個家喻戶曉的民間傳說,而傳說的具體內容因年代、地域、民族的不同而各異;所以這又賦予梁祝傳說更多的傳奇色彩和解讀價值。千百年來,梁祝傳說的精神意義在于:它提倡求知、崇尚愛情、歌頌生命的鮮明主題,深深打動著人們的心靈;它以曲折動人的情節(jié),鮮明的人物性格,奇巧的故事結構,受到民眾的廣泛喜愛,老幼皆知,傳誦不息。
【關鍵詞】梁祝傳說;文藝價值;社會功能
梁祝傳說經過一千六百多年的流傳,人們按照自身的愿望將其發(fā)展成為具有理想色彩的中國四大民間傳說之一,它是中華文化的瑰寶。千百年來,梁祝傳說的精神意義在于:它提倡求知、崇尚愛情、歌頌生命的鮮明主題,深深打動著人們的心靈;它以曲折動人的情節(jié),鮮明的人物性格,奇巧的故事結構,受到民眾的廣泛喜愛,老幼皆知,傳誦不息。在中國的很多地方都流傳著梁祝這一美麗動人的故事,不僅如此梁祝故事還在朝鮮、緬甸、日本等國家廣泛傳播。
一、梁祝傳說演變的大致過程
通過查閱相關文獻和書籍,梁祝傳說的演變大致經歷的東晉、唐宋和明清三個時期。梁祝傳說最早出現(xiàn)在東晉時期,它是在會稽地區(qū)出現(xiàn)的奇聞逸事,只是當時的文字記載比較簡單。而梁祝傳說比較完整的文字材料出現(xiàn)于唐代,盡管當時有的記載比較簡略,但是傳說中的主要情節(jié)已經存在了,有:化裝求學、三載同窗、合葬等。到了明代以后,有關梁祝傳說的記載逐漸增多,尤其是在梁?!斑z存地”的地方志及其小說、戲曲本子中。它的發(fā)展較之前代表現(xiàn)出這樣兩種情況:一是核心的情節(jié)沒有大的突破,但是它的次要情節(jié)變化較多;二是,在當時梁祝傳說就開始廣泛滲透到其他藝術形式,尤其是戲劇和曲藝。
縱觀梁祝傳說演變的大致過程,我們可以總結出以下幾個特點:
第一,梁祝傳說經歷不同朝代的傳誦,產生了較大的變異,但是其核心情節(jié)卻沒有發(fā)生大的變化;第二、梁祝傳說歷經幾個朝代的變化,到明清時已經十分成熟,并開始轉向其他的文學形式,這足以看出它的文學價值和存在意義。第三,梁祝傳說的根源是源于普通的民眾生活中,歷朝歷代的生活大眾賦予它各自時代的特征,并將其廣泛傳播。
在地域上梁祝傳說的內容也各不相同,首先是漢族地區(qū)的梁祝傳說。梁祝傳說是產生于漢族地區(qū),而流傳范圍遍及全國。書籍文獻上說,它在浙江、江蘇兩省流傳的作品數(shù)量多,且最具代表性。漢族地區(qū)流傳的傳說,典型的作品中主要有六個核心情節(jié)構成:化裝求學、草橋結拜、三年同窗、十八相送、衍期逼婚、祭墳化蝶。梁祝不僅在漢族地區(qū)流傳,在壯族、白族、布依族、傣族等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也廣為流傳。因不同民族的文化習俗、生活習慣等的差異,梁祝傳說流傳到這些地區(qū)以后,都在不同程度上發(fā)生了變異,體現(xiàn)了少數(shù)民族不同的風采。地域上的區(qū)分不僅是在國內,梁祝傳說還流傳到海外,相關資料上說,尤其以印尼、馬來西亞、朝鮮和韓國最為突出。
梁祝傳說的地域化、民族化,從本質上來看就是按照各自民族、各個地方人民的生活習慣、宗教信仰、社會心理來加以改造的。故事情節(jié)上的變異都是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之間差異的反映。從梁祝傳說的演變過程可以看出,傳說不僅僅是一個故事內容,而且它包含了很多社會因素,比如時代、地域、民族等,折射了地域風情、民族個性、大眾心理和文化習俗等。因此梁祝傳說已成為具有重要社會意義、文學意義的經典傳說了。
二、梁祝傳說的藝術形式及與民眾生活的關聯(lián)
上述,我們已經知道從明清時期開始,梁祝傳說開始從口傳經典向戲劇、曲藝方面發(fā)展了。由此可以推出,在這以后的時間里,它會向更多的藝術形式滲透,其結果不僅豐富了文學內容,而且促使它更加深入人心,流傳更久。梁祝傳說向其他體裁的擴散,最早也是最典型的是戲曲。因為戲曲是古時候中國百姓最普通的娛樂方式。其中以越劇《梁山伯與祝英臺》影響最大,許多著名的越劇表演藝術家都出色地飾演過梁祝。梁祝傳說的第二種藝術形式是電影與小說,1926年5月,邵醉翁、邵逸夫導演制作第一部梁祝題材的無聲黑白電影《梁祝痛史》;此后還有越劇影片的《梁山伯與祝英臺》及動畫片《梁?!返?。根據(jù)梁祝傳說創(chuàng)作的小說主要有:張恨水的《梁山伯與祝英臺》、趙清閣的《梁山伯與祝英臺》等。第三種藝術形式是音樂。1959年,我國著名音樂家何占豪、陳剛先生根據(jù)梁祝傳說改編創(chuàng)作了的小提琴協(xié)奏曲《梁祝》,這一協(xié)奏曲受到了國內外音樂人士的高度評價,并成為后來最為經典的協(xié)奏曲之一。第四種藝術形式是舞蹈。趙青的舞劇《梁山伯與祝英臺》又名《蝴蝶夢》,是我國第一部根據(jù)《梁?!沸√崆賲f(xié)奏曲編演的,并且是獲得社會一致贊賞的小舞劇。2001年芭蕾舞劇《梁山伯與祝英臺》與觀眾見面,它的表演酣暢地表達了梁祝的綿綿情意,充滿了深層凝重的悲劇震撼力。
除此之外,梁祝傳說也是各種民間藝術品種經常表現(xiàn)內容之一,如木雕、石雕、竹雕、剪紙、泥塑等。梁祝傳說被大多數(shù)藝術形式采用,表現(xiàn)出了它極大的藝術價值和藝術吸引力;這也折射出梁祝傳說巨大的精神價值和主題的永恒性。它經歷時代的洗禮而不被淘汰,就是在今天我們細讀有關它的內容,仍被其中追求愛情的勇氣,追求知識的勇氣感動不已,它的精神是跨時代、超時代的,在若干年后,它依然會被視為經典,為人們所傳誦。
梁祝傳說不僅是各種藝術形式的題材,它也與民眾生活緊密相連。千百年來,它不僅豐富了人們的精神生活,而且也逐漸滲透到民眾生活之中,成為年輕人婚姻愛情的典范,在有些地區(qū)還形成了與梁祝傳說關系密切的民俗活動,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人們的行為和思想觀念。如浙江寧波地區(qū)的梁祝廟會、江蘇宜興地區(qū)的雙蝶節(jié)等等。據(jù)調查,舊時的廟會要持續(xù)十多天,其間的主要活動有:祭祀活動、神靈出會、燒香祭拜、坐夜、演戲、民間藝術表演等。這些活動的參與者都是梁祝傳說的忠實信眾。除了廟會活動外,人們在戀愛、婚姻方面遇到難題,也要到梁山伯廟里燒香祭奉,祈求幫助。由此可見在蘇浙一帶,梁祝傳說成為當?shù)孛癖姷囊环N信仰,而梁山伯成為了民眾觀念里的保護神。
三、梁祝傳說的文藝價值
梁祝傳說的內容滲透在許多藝術形式中,可見它具有極高的文藝價值和長久不衰的藝術生命力。梁祝傳說的意義在各種藝術表現(xiàn)形式中早已超出了它內容本身,而成為了一種創(chuàng)作源泉,一種精神信任和一種靈魂的崇拜。梁祝傳說的文藝價值具體體現(xiàn)在以下幾點:
首先,梁山伯與祝英臺成為文學、藝術創(chuàng)作中的原型,它為舞臺和文學提供了人物形象。祝英臺扮男裝游學,就成為各種題材梁祝作品的經典形象;梁祝相遇相知相愛成為各種作品中的經典情節(jié),他們獨立勇氣的精神影響了一代又一代人。這些形象不僅在民間家喻戶曉,而且對作家文學的創(chuàng)造產生深遠影響。
其次,它為文學創(chuàng)造,提供了各種表現(xiàn)手段和藝術手段。梁祝傳說中充滿了浪漫主義精神,如“十八相送”、“樓臺相會”、山伯“相思而死”等情節(jié)故事無不充滿了浪漫性。而“祭墳化蝶”這一情節(jié)更是充滿了傳奇性,引發(fā)人們無限美好的想象和期許,并且它也使兩人的生死戀情得到升華,產生了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藝術效果。所以梁祝傳說中的浪漫主義精神、傳奇化敘事豐富了文學創(chuàng)造。
再次,它為文學的百花園提供了各種審美,通過對梁山伯和祝英臺這兩個個性鮮明的人物形象的塑造及優(yōu)美自然環(huán)境的描寫,體現(xiàn)了一種獨特的美學價值。梁山伯是一個年輕書生,知書達理,勤奮好學,一表人才,忠厚淳樸,他與祝英臺同學三年,日同窗讀書,夜同床而臥,卻不知祝英臺是女子,其質樸如此,對崇尚忠厚老實、崇尚溫良節(jié)儉的中國人來說,無疑是一個美的形象。祝英臺是一個美貌少女,她聰明活潑,求知若渴,多情而貞潔;講求孝義,溫柔而又剛強。她這個人物形象是古代人民心中理想青年女子的楷模,這個形象所散發(fā)出的美的光彩,無疑成為審美期待的重要因素,也是整個故事審美價值的最主要組成部分。梁祝傳說中的風景也很美,成為審美的客體。江南風光、十里長亭、小河古廟等等都是優(yōu)美的展現(xiàn),均給人以美的享受。自然風景烘托了人物的美,提高了傳說的美學價值,也提高了故事本身的審美境界。
四、梁祝傳說的社會功能
梁祝傳說除了具有巨大的藝術價值外,還具有重要的社會功能;它承載著時代特征,心理特征和文化特征。
第一,梁祝傳說折射了一定歷史時期社會制度的特征。祝英臺女扮男裝外出游學,在當時雖是驚世駭俗,但實際上正是廣大婦女潛在意識中希望獲得與男性同等學習權利的反映,這也獲得了歷代開明文人的贊許。中國封建社會是在宗法家族制度上建立起來的。大約從周朝開始一直延續(xù)到清末,形成了一套健全的家族制度。其中的要求就是女子要做到對丈夫的絕對忠貞,為了防止女子“出軌”,就逐漸剝奪女子的許多權利,求學就是其中一個重要方面,所以自那時起就倡導女子“無才便是德”。梁祝的“生死戀”廣為傳頌,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民眾對中國傳統(tǒng)民間婚約模式的追隨。這種模式的做法是:男女相互了解后,逐漸產生愛情,再經過形式上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締結婚約關系。這樣既不違背傳統(tǒng)禮俗,又反映了青年男女的意志。此種模式超越了封建社會嚴格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以家庭延續(xù)為第一要務而不顧男女感情的婚約模式,所以它體現(xiàn)了當事人的自由意志,又符合傳統(tǒng)禮俗。但是這種美好的模式在民間實行是困難重重,強大的家族宗法制度高高在上,它的強勢壓倒了個人的追求和愿望,如果梁祝兩人終成眷屬,它將成為人們心目中最美好的婚約,它承載了民眾的理想。而民眾對此模式的追隨反映了他們對缺乏情感因素的包辦婚姻的排斥,也反映出傳統(tǒng)社會包辦婚姻的限制和種種弊端。
第二,梁祝傳說的傳頌是歷代民眾心聲與追求的真實寫照。梁祝傳說是經過歷代人的口頭傳誦流傳下來的。它作為中國口傳文學的經典,影響了無數(shù)中國的老百姓,很多人就是從小聽梁祝傳說、看梁祝戲長大的。我們知道梁祝傳說中的很多情節(jié)都是在不斷傳講過程中逐漸形成的,在傳講過程中,民眾按照他們的生活習俗、心理習慣和宗教信仰,并且加上自己對社會的期望,對理想的追求而加工改造,但是經過歷代傳講,梁祝傳說中始終具有幾個不變的情節(jié),如女扮男裝、三年同窗、衍期逼婚、合?;?,而這些不變的情節(jié)就承載著民眾的理想和追求。他們希望女子獲得讀書的權利;反對絕對的婚約包辦制度,向往美好的愛情與婚姻。其中“合?;笔橇鹤6松霓D化,它強烈表達了人們生生不息浪漫的生命意識,在人們的靈魂深處,自由的愛情和婚姻甚至超越了生死,成為心中永恒的追求。在一些民眾的心中,生命永恒,沒有生死,唯有轉化。這是民眾最真切的心聲,對生命最高價值的追求。
第三,梁祝傳說對當今社會具有一定的教化功能。梁祝傳說、梁祝文化所呈現(xiàn)的精神不僅在過去發(fā)揮過重要作用,即使在今天它對和諧社會的構建,對精神文明的建設仍具有不可忽視的積極意義。祝英臺化裝求學,強烈表現(xiàn)了女性對知識的渴望,對求學權利得爭取。這其中透露出的是男女享有平等的社會權利,給我們的啟示是反對人為的性別歧視,因此全社會需要共同努力,大力倡導男女在社會權利等諸多方面的平等性,反對一切形式的性別歧視。梁祝兩人對愛情的勇敢追逐,啟示人們要信仰愛情,追求真情感,這對促進夫妻感情,維護家庭穩(wěn)定方面具有積極的推動作用。夫妻關系的和諧是家庭和諧最關鍵的因素,而家庭和諧是社會和諧的基礎,因此從這個意義上說,梁祝文化對社會穩(wěn)定,社會和諧發(fā)展都能起到一定的作用。
梁祝傳說反映了當時大眾的社會心理與社會意識,折射了當時社會制度的某些缺陷。在今天,它仍然促使我們思考愛情的真正意義和生命的最高價值。它植根于民眾生活中,又作為一種文化傳統(tǒng)影響著民眾生活。梁祝傳說啟發(fā)我們要不斷探索生活世界,認識生活世界。
【參考文獻】
[1]鄭士有,胡蝶著. 梁祝傳說. 北 京:中國社會出版社,2006.
[2]陳勤建,尹笑非. 梁祝傳說的現(xiàn)代解讀. 江西社會科學,2006年第3期.
[3]陳志勤. 從地方文化到世界文化的梁祝傳說——兼及民俗文化的歷史的、社會的建構. 山東社會科學,2010年第1期.
[4]過偉. 梁祝傳說在少數(shù)民族中的流傳與變異,湖北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6年第4期.
[5]顧希佳. 梁祝故事的傳說學思考. 民俗研究,2003年第2期.
【作者簡介】
丁昱丹(1994.11~),女,華中師范大學音樂學院,研究方向:音樂表演、舞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