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國社會與經濟的發(fā)展與道路交通息息相關。當前,不斷擴大的城市規(guī)模,在一定程度上也促進了經濟的快速發(fā)展,人口數量呈逐年上升趨勢。再加上快速增長的機動車數量以及相對滯后的道路交通設施建設,這些無疑都導致了道路擁堵問題的日益嚴重,而這一問題在各個大中型城市更是常見,給人們的日常生活與工作帶來了諸多不便。因而,在我國社會發(fā)展過程中,我們不能只看到交通發(fā)展所帶來的經濟利益,更要對隨之而來的各種社會問題引起重視,這就對我國的發(fā)展將起到至關重要的積極作用。
關鍵詞:城市;道路交通擁堵;措施
隨著快速增加的城市人口以及城市交通流,設施不足、交通擁堵、路網不暢是大多數城市普遍存在的問題,而行車難、停車難以及交通秩序混亂等問題更是日益突出,給城市交通管理帶來了越來越大的沖擊與壓力,因而許多城市尤其是大城市都將如何有效解決城市交通問題列為重點工作。
一、交通運輸在社會發(fā)展中的作用
(一)交通運輸對人口分布的影響
交通運輸的其中一項主要功能就是實現人口的空間位置轉移,這一功能對人口數量有很大影響。一個地區(qū)的經濟不斷發(fā)展,其人口數量就會快速增加,勢必就會加劇人們的出行意愿,在一定程度上也就復雜了出行規(guī)律。交通運輸與人口分布之間的關系既相互影響,又相互制約,人口的日益集中就需要交通運輸,而交通運輸的便利無疑也會吸引人口聚集??偠灾煌ㄟ\輸有利于人口分布,所以應對交通運輸在人口分布中的誘導作用引起重視。
(二)交通運輸對社會經濟的影響
交通運輸所創(chuàng)造的經濟價值是非??捎^的,因為其不僅要完成國家下達的客、貨運輸任務,還需結合市場需求對各方面的運輸業(yè)務做出調整。交通運輸在地區(qū)經濟的合理布局、協調發(fā)展上發(fā)揮了積極作用。經濟發(fā)展除了要借助中心城市的有利條件外,也離不開以交通要道為依托的運輸產業(yè),運輸優(yōu)勢在一定程度上也促進了城市的經濟發(fā)展。除此之外,眾多南北向、東西向的運輸大通道所形成的跨地區(qū)的經濟區(qū)域與重點產業(yè),也對生產力布局與資源配置起到了的優(yōu)化作用,使重復浪費大幅度減少。
(三)交通與城市化
我們可以相互促進、相互作用來概括城市發(fā)展和交通運輸之間的關系。一方面,快速發(fā)展的道路交通有助于強化中心城市對周邊的輻射作用,使中心區(qū)域的活力得以維持,促使單中心城市發(fā)展成為多中心城市。另一方面,城市的發(fā)展,特別是城市交通的發(fā)展,使交通運輸在城市客運交通體系中的作用進一步增強。隨著世界各個城市不斷變化的經濟發(fā)展與城市地域結構,人們對城市交通提出要求也越來越高,大多數城市對建立多層次、立體化的綜合公共交通體系的需求更加迫切,以使經濟發(fā)展的需求得到滿足。
二、城市道路交通擁堵的原因分析
(一)機動車擁有量迅速增長,城市道路基礎設施不足
近年來,我國社會經濟發(fā)展迅速,在提高居民生活水平的基礎上,也帶動了機動車的發(fā)展,致使國機動車數量急劇增加。同時因為過多的利用城市土地,導致無法為道路提供充足的空間。特別是近幾年這一情況更為嚴重,究其原因還是因為不夠重視城市道路,沒有合理進行規(guī)劃建設,在一些基礎設施上投入不足所導致的。這樣一來由于基礎設施建設的不足,直接加劇了交通樞紐的不暢,影響周轉能力。隨著機動車的迅速增長,從而無法及時地滿足城市的道路空間,使得交通擁堵現象的發(fā)生。
(二)城市路網密度低、結構不合理
所謂路網密度就是在一定區(qū)域范圍內,道路網的總里程和這一區(qū)域面積的比值。現目前我國城市道路網密度為4.85公里/平方公里,發(fā)達國家為16.21公里/平方公里,不僅與發(fā)達國家相比還有很大一段距離,而且也沒有達到國際標準上限的7.1公里/平方公里。因為受限的道路空間,在一定程度提高了行人、機動車和非機動車的混合程度,這樣既增加了道路安全隱患,也使交通運行效率受到嚴重限制,加劇了主干路的交通壓力。在這種情況下,不但增加了城市交通網絡的負荷,也就影響到了交通的安全穩(wěn)定。
(三)城市交通規(guī)劃不科學,交通管理不完善
造成交通擁堵的主要原因既有城市交通發(fā)展規(guī)劃的不合理,也有交通管理措施的不完善。片面、集中化的交通發(fā)展模式使得城市公共資源沒有均勻分布,中心城區(qū)集中了交通流,進而使得中心城區(qū)的交通壓力急劇上升。同時城市的道路負荷也十分不均勻,一些地方負荷大,一些地方負荷小,沒有充分利用道路資源。因此在治理城市道路交通擁堵問題上,重視交通規(guī)劃無疑是最為重要的,除此之外更要科學合理的規(guī)劃城市發(fā)展,開發(fā)適度,對于城市發(fā)展和交通安全做到統籌兼顧。
(四)公共交通發(fā)展滯后
現階段,導致城市道路交通擁堵的主要原因還是因為我國城市公共交通發(fā)展滯后。在城市交通系統中沒有明確公共交通的主體地位,仍然沒有從根本上改變城市公交發(fā)展總體滯后的局面。從相關資料中我們可以看出,目前我國大城市公共交通的出行分擔率約為20%,中小城市的公交分擔率則為10%,而諸如日本、歐洲等國外城市的公交出行分擔率則為40%-70%,我國與之相比還存在很大差距。另一方面,不科學、不合理等問現象普遍存在于我國城市交通基礎設施中,并且缺乏充足的樞紐站建設以及有力的交通信息和保障系統建設,這樣一來就導致我國城市道路中,存在著不夠重視公共交通、結構不合理、公交系統完善程度不高等問題,降低了交通的緩解能力。
三、解決城市交通擁堵問題的主要對策
實踐證明,在解決城市交通擁堵問題上,交通需求的增長永遠都比交通設施的容量要快,我們不可能無限制的拓寬、加長道路,而且在當前經濟環(huán)境下,汽車進入每一個家庭是社會發(fā)展的必然趨勢。只有一方面在城市交通環(huán)境的硬件設施的建設加大力度,另一方面創(chuàng)新管理手段,將有限的道路資源充分利用起來,使廣大交通參與者的素質得到提高,進而營造出良好交通軟環(huán)境,達到軟硬兼施的目的,才是解決城市交通擁堵問題的關鍵所在。
(一)協調城市交通和城市土地
協調城市土地和城市交通,應對城市郊區(qū)化發(fā)展速度進行控制,使現目前緊湊的城市土地擴展方式得以繼續(xù)維持。大力倡導城市結構由單一結構向多中心結構發(fā)展,從而平均分配城市公共資源,發(fā)展衛(wèi)星城鎮(zhèn),使城市中心區(qū)的壓力減少,交通需求不再對城市中心區(qū)過度依賴,使道路網絡中的交通流呈現均勻分布。同時交通問題是對城市發(fā)展進行綜合考慮、全面分析過程中不可忽略的一項重要內容。在建設城市過程中,應積極配合交通規(guī)劃,更加科學合理的利用土地資源,這樣一來不僅可有效緩解城市道路交通擁堵問題,也會促進城市發(fā)展。
(二)建立合理的城市交通結構
解決城市道路交通擁堵問題,需建立合理的城市交通結構以及方便、快捷的綜合體系,其中,主體部分為公共交通,私人交通次之。堅持優(yōu)先發(fā)展公共交通。政府在城市交通的發(fā)展過程中,應首先對公交優(yōu)先的發(fā)展戰(zhàn)略予以明確,將其優(yōu)先地位突顯出來。公共交通能夠有效緩解城市道路擁堵,為此相關政府應對公共交通出行大力提倡,呼吁市民在出行方式上盡量選擇公共交通,這樣不僅可使擁擠程度大大降低,也能對城市空氣環(huán)境起到改善作用。同時,有關部門還應在公共交通上加大投入,更加科學合理地建設公共交通系統。并加大軌道交通投入,合理利用空間資源,使交通更加便捷、安全。
公交優(yōu)先應在公交道路通行優(yōu)先上體現出來。首先應在城市交通主干道開辟公交專用道,讓規(guī)劃和管理合二為一,相互配合;其次是在信號燈控管系統中設立公交優(yōu)先通行信號;最后是解除交通要道上對公共交通流量的限制。要想從根本上解決交通擁堵問題,需要加大投入快速軌道交通和大容量軌道交通。讓城市公共交通的主體為軌道交通,普通交通從旁輔助,對交通網絡做出科學合理的利用,提高交通運行效率,這樣一來將有效緩解城市交通擁堵問題,盡可能多地減少擁堵現象。
(三)加強城市交通管理
一是精心設計,優(yōu)化組織。把交通工程理論充分利用起來,對道路交叉口精心科學渠化。在這一過程中,交巡警部門應和建設部門相互配合,以渠化改造方式改造交通擁擠路口,將交叉口進一步拓寬,增加進口車道數,促進道路通行能力的提高。同時根據交叉口流量流向,對道路車行道進行合理設置,將主要任務放在減少交通延誤上,對信號燈展開科學配時。二是加強整治、規(guī)范秩序。將城市中各支小路全面打通,使城市道路達到“微循環(huán)”效果。同時也要與城管、工商等部門強強聯合,對“馬路市場”、“馬路停車場”等現象進行清理整治,使路面執(zhí)法突顯成效,依法嚴厲治理各種嚴重交通違法行為與不文明行車行為,對其形成強大威懾力。三是在宣傳教育上加大力度,將各種規(guī)范的交通行為知識傳達給道路使用者,使廣大交通參與者都能具備高素質的行車行為,在這之中要重點對以下四類人進行宣傳教育。第一類是駕駛國家機關特種車輛的駕駛人員。針對這一類人主要是讓他們不要報有特權思想,在駕駛過程中不能有沖紅燈、亂鳴笛以及隨意占道等違章行為,為其他交通參與者,社會其他車輛帶好頭。第二類是出租車、中巴車駕駛員。采取有效的管理手段使營運車輛從只顧經濟利益、不顧交通法規(guī)、肆意行駛轉變?yōu)榧骖櫪媾c安全,遵守交通法規(guī)。第三類是大型貨車與過境貨車駕駛員。針對這一群體,要對其超速行駛、占用小車道的違章行為進行嚴厲懲處。第四類是教育廣大外來務工人群,他們也是城市交通的參與者,要讓他們認識到生命安全的重要性,從而不和機動車爭道搶行。
(四)加強停車場建設
目前,我國汽車增長速度加快,但城市停車場建設卻沒有與其保持同等速度,進而使停車設施出現嚴重短缺,城市“停車難”問題日益突出。停車位的缺乏不僅給廣大駕駛員帶來不便,也帶來諸多后續(xù)問題,比如違法停車影響道路交通,停車困難無疑在一定程度上也讓道路通行受阻。若我們不能將停車問題有效合理解決,將會影響城市交通的可持續(xù)發(fā)展。為此,應加強住宅小區(qū)的停車場配套設施建設,對公共停車場進行規(guī)劃建設。與此同時,在中心城區(qū)要繼續(xù)實施臨時停車泊位措施,劃定臨時停車泊位,在位置選擇不能對交通安全與通行道路造成影響,要方便市民停車,進而使市內停車供需矛盾得到有效緩解,呈現良好的停車秩序。
(五)增強居民的文明交通意識
1.加大文明交通宣傳力度。利用電視、網絡等平臺以及公開演講等方式向人們宣傳文明交通知識,讓居民的交通法律意識不斷增強,改變過去的錯誤觀念,從而正確認識《交通安全法》,養(yǎng)成自覺遵守交通規(guī)則的良好習慣。
2.通過開展“小手拉動大手”的活動,培養(yǎng)兒童的文明出行意識。兒童階段是樹立文明出行意識的重要時期,應學習借鑒國內外優(yōu)秀經驗,將交通安全意識融入幼兒教材之中。通過對幼兒文明出行意識的培養(yǎng),讓幼兒在潛移默化中將所學的文明交通意識傳遞給成人,比如爸爸媽媽、爺爺奶奶等,進而促進廣大市民交通素質的提升。
3.嚴厲處罰行人與非機動車的違法行為。城市中心城區(qū)存在較為嚴重的行人與非機動車交通違法現象,針對這一情況,交通管理部門應加大處罰力度,對行人和非機動車的交通違法行為嚴格約束,減少交通違法行為的發(fā)生,使道路交通擁堵問題從根本上解決,保證道路通暢。
結語
綜上所述,城市交通擁堵問題是一個綜合性問題,要解決城市道路交通擁堵問題,必須要制定長遠規(guī)劃,與多方協調配合,通過具體有效的措施使這一問題得到妥善解決。在這過程中,不僅需要相關管理部門進一步加強管理水平,車輛和行人的配合也至關重要,以此營造一個良好的城市道路交通環(huán)境。具體而言,我們可以交通結構、交通協調、合理規(guī)劃布局以及交通管理等多方面為出發(fā)點,將提高城市道路交通的運行能力作為首要任務來抓,使交通擁堵現象的發(fā)生盡量減少。
參考文獻:
[1]孫欣梅.解決城市交通擁堵問題的對策淺議[J].經濟師,2010(09):62-63.
[2]郝剛.解決城市道路交通擁堵問題的研究[J].工程科技,2011(03):146.
[3]孟凡興.解決城市道路交通擁堵問題的思路探討[J].道路交通與安全,2010(01):85-89.
[4]朱方正.城市道路交通擁堵綜合治理措施的探討[J].城市道橋與防洪,2010(10):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