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丹麥,想必大家一點兒都不會陌生?!冻笮▲啞贰侗┡酢贰赌粗腹媚铩愤@些耳熟能詳?shù)耐捁适露汲鲎阅抢铩6?,大家平時玩的樂高積木也是產(chǎn)自丹麥喲。丹麥,被稱為“世界上最快樂的國度”,那里的孩子每天都過著幸??鞓返娜兆?。那么,他們究竟有多幸福呢?
學校就是大農(nóng)場
在丹麥小學,當你看到老師拿著鍋鏟,孩子們圍著鍋站一圈的場景時,千萬別驚訝。這是他們在上烹飪課呢!丹麥的孩子最先學會的便是生存能力。低年級的孩子每天的課程基本就是做木工、做飯、喂小動物等。即使是數(shù)學這樣枯燥的文化課,也是在戶外上,被稱作“綠地數(shù)學課”。因此,規(guī)規(guī)矩矩的教室在大部分丹麥小學都很少,學校就像個大農(nóng)場一樣,孩子們“放養(yǎng)”在里面,可以自由奔跑。
各種“計劃”爭先恐后
到了小學高年級,孩子們在課堂聽講的時間就會相對延長,但最多也只會占一半的時間。另一半時間他們都在做各種計劃,比如“創(chuàng)新”計劃、“怪獸”計劃以及“如何活出好生活”計劃等等。通過這些計劃,孩子們會主動學習跨領域知識。以“創(chuàng)新”計劃為例,它長達四個星期,孩子們每天從早上八點到下午兩點,都會在教室或者圖書館研討這項計劃。而且做這些計劃不分年級,一個組既有四年級的學生,也有五、六年級的學生,他們互相促進、團結(jié)協(xié)作,主動做實驗或上網(wǎng)查資料。
而在這期間,包括丹麥文、數(shù)學、英文、IT和科學等八個不同領域的老師,都打破各自授課的框架,在一旁隨時協(xié)助,刺激孩子們在他們探索的主題之上,同時吸取丹麥文、英文、數(shù)學和科學等跨領域的知識。
實驗之城完美體驗
或許,丹麥的孩子最讓人艷羨的就是可以隨時去科學實驗館或別的地方體驗學習。在丹麥,各個城鎮(zhèn)都有科學實驗館,在首都哥本哈根還有個實驗館之城呢!孩子們可以隨時去那些實驗館親身感受多種形式的科學技術(shù),比如:體驗建筑可以直接去搭房子,學習物理可以去玩泡泡,想了解人體結(jié)構(gòu)可以去看仿真模型,要看自己的大腦結(jié)構(gòu)可以電腦掃描,從盤子里的人頭看視覺效應……
另外,丹麥的動物園也會時不時解剖一些動物給孩子們看。這在我們中國簡直是不可理喻的事情,但是丹麥人卻認為這些都是孩子們應該了解的東西。動物園工作者會一邊解剖,一邊給孩子們講解動物的各個內(nèi)臟及其工作原理,孩子們看了也會印象深刻。
沒有“成績”的成績單
在國內(nèi),每個學期末爸爸媽媽最希望看到的就是一張滿意的成績單。在丹麥,每個學期結(jié)束,老師也會發(fā)給每位孩子一張成績單。但是,這張成績單上沒有語文、數(shù)學、社會、自然的分數(shù),也沒有老師的評語,更沒有排名。事實上,這份成績單是由孩子自己或?qū)?、或畫完成的,上面只有四個格子,分別是“最喜歡的事情”“最討厭的事情”“最擅長的事情”以及“最希望學習的事情”。
許多還不會寫字的孩子,在四個格子里甚至只用圖畫表達。這份四格成績單是每學期末,老師與家長面談的根據(jù)。重點不是成績,而是孩子的發(fā)展、個性以及與同學的相處。
丹麥的家長幾乎都持有這樣一種觀點:“孩子有作為孩子的自由,他們被允許有時間、空間玩耍,接近大自然、爬樹、跌倒等等,而不是從小就逼迫他們學習技巧?!?/p>
沒有模范生
另外,在丹麥學校沒有模范生這回事。丹麥的老師認為表揚模范生是一種“非常不丹麥”的做法,他們反對這種做法,并希望大家多關(guān)心那些相對落后的孩子。因為他們認為那些已經(jīng)很棒的孩子,不管在什么環(huán)境里,都可以有很好的表現(xiàn)。
沒有模范生,只有快樂學習的教育理念,造就了孩子不必跟別人比較,只要追求自己天賦的文化。丹麥孩子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中長大,既有安全感又自信,如何能不幸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