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東港市地下水較淺、礦化度大、土壤含鹽量高,一直是影響大東溝綠化建設的主要因素。結合東港市大東溝水系生態(tài)景觀項目中的綜合治理技術,針對施工過程中的鹽堿地綠化問題,概括大東溝鹽堿地綠化技術,以期為該地區(qū)生態(tài)景觀環(huán)境改善提供參考。
關鍵詞 大東溝;鹽堿地;綠化技術;遼寧省東港市
中圖分類號:S731 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1673-890X(2016)10-081-02
知網出版網址:http://www.cnki.net/kcms/detail/50.1186.s.20160422.1539.026.html 網絡出版時間:2016-4-22 15:39:20
大東溝是位于遼寧省東港市城區(qū)內一條受海潮沖刷形成的大潮溝,橫貫東港城內,河水穿城而過,流入茫茫黃海。然而,隨著海水倒灌,城市建設快速推進,一些工業(yè)企業(yè)崛起的同時,大東溝中雨水、污水和淤泥逐漸增多,需花大氣力進行徹底整治,但由于土壤含鹽量高,植物生存困難,大東溝水系兩側一直未綠化。
1氣象條件及植被概況
大東溝受黃海影響,具有溫帶海洋性氣候的特點,表現(xiàn)為春寒、夏涼、秋暖、冬溫,溫度適中,年平均氣溫8.4℃,年均降水量888 mm,年平均日照時數(shù)為484.3 h,冷凍期120~150 d,冰凍線在0.8 m以內。大東溝地勢較低,多為灘涂和淤泥,地下水較淺,礦化度高。地勢低洼平緩,海水倒灌、返堿情況嚴重,特殊的自然地理環(huán)境條件導致土壤含鹽量較高,致使多種植物的生長受到影響。大東溝兩側植被以蘆葦、堿蓬、灰菜、蒲公英等鹽生植物為主,無高大喬木和灌木。
2土壤改良
2.1開挖鹽堿土,平整場地,降低地下水位
大東溝河道深25 m,上層12 m均為淤泥,含鹽量高,淤泥需全部開挖。為降低清淤成本,秉持原地利用的原則,即利用周邊的淤泥堆積為小島地形等,降低清淤成本,增加景觀效果。同時可降低地下水位,保證周圍綠化帶內排水暢通。
2.2鋪設模袋混凝土靠背
河道清淤完成后,河道兩側進行平整,采用模袋混凝土澆筑護坡。
2.3鋪設隔離層
種植區(qū)底部要墊10 cm厚的黃土進行壓堿處理,上部以5~6 cm左右的中沙覆蓋于表面進行壓沙改良,增加其透水性,增強排鹽效果。
2.4修筑擋土墻,客土回填種植土
在大東溝兩側采用毛石,做高出原地面100~120 cm的擋土墻。然后填滿客土,客土高度低于擋土墻10 cm左右。實踐證明,客土抬高地面,相對降低地下水位,使園林植物免遭鹽堿危害。
3樹木栽培
3.1樹種選擇
由于鹽堿地土壤內大量鹽分的積累,首先應充分利用當?shù)匾吧参?,野生植物不僅適應性強,還具有很高的觀賞價值,在鹽堿土綠化中可以直接應用。如大東溝周圍的堿蓬,直接鋪在所需綠化地帶,成活率高,綠化效果好。其次應遵循適地適樹原則,選擇一些耐鹽堿、耐水濕、耐貧瘠的鄉(xiāng)土樹種。
3.2合理搭配植物品種
在植物品種的選擇上,要加強互生植物和抗性強的品種選用??茖W利用植物間的相生關系,布局要得當,群體要優(yōu)美,配制成有利于植物生長成活、不利于病蟲害發(fā)生的種植結構,避免人為造成有利于病蟲害發(fā)生的外部環(huán)境條件。
3.3合理栽植
容器苗、常綠樹可在雨季移植。大喬木應在土壤化凍時栽植。苗木栽植保持原來的深度,覆土最深不能超過原種植深度5 cm,苗木回填土要踩實。大喬木回填時要做好圍堰,為確保苗木成活率,栽植完成后應及時設硬支撐。
適當密植,可提早郁閉,從而降低風速,減少地面蒸發(fā),保持土壤濕度,抑制土壤返鹽返堿,有利于苗木的生長,促進植物群落的生長發(fā)育。栽植深度宜淺,因為淺栽的根系容易受到灌溉淡水的保護,得以在逆境中生存。
4科學養(yǎng)護
4.1土壤管理
在降雨或灌水后對綠地裸露地塊及時松土,可減少水分蒸發(fā),改良土壤通氣狀況,促進微生物活動,提高土壤肥力,同時還有效防止土壤次生鹽堿化。
4.2水分管理
苗木定植后要先澆1次透水,澆3次水后進行樹池圍堰,用園林綠化灑水車運水,人工澆水。澆水時一定要澆足、澆透,才能有效抑制土壤返鹽,保證植物正常生長。
4.3養(yǎng)分管理
鹽堿地改良的一個重要方法就是增施有機肥,通過增施有機肥(基本以人糞尿為主)進行土壤改良,不僅可以保持土壤水分,改善土壤結構,有利于樹木根系生長,提高樹木的成活率,還可以減少返鹽現(xiàn)象的發(fā)生,確保植物正常生長。
5小結
綜上所述,大東溝水系鹽堿地綠化是一項復雜的系統(tǒng)工程,需要對各個環(huán)節(jié)嚴格控制,用合理的工程技術措施與科學的管理手段,解決鹽堿土地的利用問題。今后還應通過綠化實踐,摸索出大東溝鹽堿地綠化施工的最佳技術,對東港市生態(tài)壞境的改善做出積極貢獻。
(助理編輯:易婧;責任編輯:敬廷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