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松傳
(福建水利電力職業(yè)技術學院 永安 36600)
高職學生的語用意識與英語詞匯教學
吳松傳
(福建水利電力職業(yè)技術學院 永安36600)
詞匯教學一直是英語教學的一個重要部分,現(xiàn)在越來越受重視,但是仍然存在一定問題。通過對學生常見錯誤的分析發(fā)現(xiàn),只有了解英語國家的社會文化背景,掌握詞匯內(nèi)涵意義,并根據(jù)語境來理解和選擇詞匯,學生才能夠用詞得體,達到成功交際的目的。文章強調(diào)了語境在詞匯教學中的重要作用,指出教師只有結合語境講解詞匯才能保證學生真正掌握詞匯的精妙意義。同時也強調(diào)了英語詞匯教學中通過培養(yǎng)學生語用意識來提高學生交際能力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并提出了相應的詞匯教學的建議。
詞匯教學 語用意識 語境 語用能力
語言學習的最終目的是交流,因此我們所要學習的是在特定語境里所用的語言而不僅僅是語言本身。教師和學生都應該意識到人們所選擇的話語受到他們使用語言的語境的限制,否則他們永遠不能恰當?shù)厥褂谜Z言。
當前的詞匯教學狀況是盡管學生已經(jīng)學了很多年的英語并且能通過各種各樣的考試,但他們?nèi)狈蚀_使用語言且非常有效地用英語交流的能力。尤其是高職高專學生,入校的英語成績本來就不好,基礎普遍較差,學生水平參差不齊。但詞匯教學仍然還停留在以一種不靠任何語境的方式開展。教師只告訴學生一個新詞的發(fā)音及其漢語意思,并且舉了一些其語義例子,但是根據(jù)大學英語課程大綱,英語教學的目的是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溝通能力,因此詞匯教學應該且必須在這個原則的指導下進行。
本文主要介紹了語用意識的概念,大學英語詞匯教學的發(fā)展狀況,重點強調(diào)語用意識要與英語課堂詞匯教學相結合。提出英語詞匯教學過程中語境的重要作用,并提出改善英語課堂詞匯教學的有效措施??傊?,本文目的是通過將語用意識應用于詞匯教學從而提高學生的語言應用能力。
2.1英語詞匯教學的發(fā)展
在中國,英語詞匯教學在60年代的早些時候就開始使用語法翻譯法,然后是將近20年的聽說法,從70年代后期開始的交際教學法一直應用到當前詞匯教學實踐中。
語法翻譯法選擇古典文學作為它的知識內(nèi)容,提供給學生的是用母語詳細解釋的語法、范例和雙語詞表。這種詞匯教學法只有學到有關語法規(guī)則的情況下才能學習詞匯。因此學生不能掌握詞匯的用法及其有用的信息,也就不能恰當使用詞匯。
Charles Fries的聽說法注重基本句式的發(fā)音和集中的口語訓練[1]。而交際語言教學法強調(diào)外語或第二語言學習的目標在于交際能力,也就是交際語言教學法致力于增強交際的能力。交際語言教學法現(xiàn)已被眾多的應用語言學家和課堂教師所接受,并作為最有效的方法。
2.2英語詞匯教學的現(xiàn)狀
在目前的詞匯教學中,沒有人會懷疑詞匯教學在語言教學中的重要性。人們普遍認為詞匯是語言的主要要素,但是眾多英語教師仍然對詞匯教學的數(shù)量和質(zhì)量有爭議。在上世紀中后期,詞匯教學開始引入詞匯應用。由于語用理論的發(fā)展,詞匯教學開始它的新道路。
學習一種語言就是培養(yǎng)學習者語用能力的一個過程。不論是在課堂上還是閑暇自學,外語學習者總認為學習一種語言就是語法知識和詞匯數(shù)量積累的過程。然而語用學告訴我們,學習一門外語的最終目標不僅僅是習得語言知識,而是要掌握如何恰當使用語言。在交流時,我們使用語言完成一些社會環(huán)境的功能,我們選擇一種特別的方法來表達我們的想法,不僅僅基于我們的意圖和我們的情感,還基于我們談話人以及談話人之間的關系。因此與朋友討論,可能比與他的雇主討論時更為直接。這種細微的語法差異和詞匯差別使學習者能夠更準確地用語言交流并理解其意思,但這并不是要使學習者非常恰當將詞匯應用于上下文并且準確理解具體的上下文內(nèi)容的含義。因此如何讓學習者了解語用意識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能力將是一個很重要的問題。
3.1語用意識及其相關概念
語用學是一項語言的實際研究,是語言學的一個新領域。它所研究的是給定文章當中的具體詞匯,即怎樣通過上下文理解并恰當使用語言。語用學的兩個基礎概念是內(nèi)涵(meaning)和語境(context)。
3.1.1內(nèi)涵(meaning)
內(nèi)涵的研究是語義學的主要目標。何為內(nèi)涵,一直沒有一個明確的解釋。Ogden和 Richards從傳統(tǒng)的語用角度進行了闡述,symbol 或 form指代語言學要素(例如單詞、句子等等)。Referent指代經(jīng)驗世界的事物,而thought 或 reference指代概念。因此,根據(jù)說話者頭腦中的詞匯形式的概念,一個詞的符號具有“物”的意義,也就是內(nèi)涵。[2]
3.1.2語境(context)
一談到內(nèi)涵,我們不能不提及“語境”一詞。如果單詞不是作為獨立項目學習的話,那就是放在上下文中學習。故而什么是“語境”? Malinowski 于1923年概括了語境的概念,如下:Exactly as in the reality of spoken or written languages, a word without linguistic context is a mere figment and stands for nothing by itself, so in the reality of a spoken living tongue, the utterance has no meaning except the context of situation[3].
雖然我們不應該接受那些可能沒有語境隱含信息的書面語言,Malinowski的觀點也可以看作是任何語用學理論的一種必要的支柱。語言的使用總是處在各種復雜的背景中,其重點是話語和解釋,沒有它們及頭腦的作用,就沒有語言使用。從語用學理論來看,他們是功能實體或社會的“角色”而不是現(xiàn)實世界的。
就靈活運用的語言而言,內(nèi)涵不是抽象的,而是具體的,與特定的情節(jié)相聯(lián)系的。沒有上下文因素(如時間、地點、情況、人員等等),真的很難確定話語的實際意義。
語用概念似乎有一種恒定因素,與語言使用以及在社會和文化方面的語言意義相關。 因此,一方面,語用學涉及語用語言學,是一種語言結構中正式編碼的語境;另一方面,語用學涉及語言的社會語用以及社會和文化背景的理解和適用。例如:一個簡單的問題“Have you eaten yet?”對于中國人而言只是一個招呼語,但是要是你問在街上偶遇的外國朋友這個問題,他或許會對此特感尷尬。再如:“thank you”在英語國家是個常用的表達語,而且在多種場合使用,但是對于中國人而言,一般只用于表達確實非常感謝的情況。
語境對于我們理解和正確使用語言是非常重要的。語境是一個句子含義的基礎。語境限制了詞匯和表達式的選擇以及含義的理解。只有在上下文的情況下,單詞含義才是明確和具體的。 對于交際所使用的語言而言,其含義不是抽象的,而是與上下文緊密相連的。脫離了語境因素,例如:時間、地點、情景、說話者、表達目的等等,語言的含義就無法準確理解。例如:“It’s cold outside”?這個簡單句子根據(jù)不同語境就有不同的含義,可以表示威脅“I could throw you out if you don’t behave well.”;也可以表示承諾“I could take you out of the overheated room.”;或者表建議“We don’t know whether we should take coats.”;又或者表示請求“I want you to lend mea coat.”。
對教師來說,教學的重點應該是幫助學生提高他們的交際能力,而不只是為了考試。詞匯教學不是獨立的英語教學,因為聽力、閱讀、寫作和翻譯水平的高低都跟學生能否精通詞匯緊密相連。那么,我們怎樣才能讓學生學到更多的詞匯并準確地使用。最好的方法,是以幫助學生擴大詞匯量和使用適當?shù)脑~匯來打破傳統(tǒng)的詞匯教學模型,并把語義學和語用學理論應用于詞匯教學。
Richards提出“了解一個詞”意味著發(fā)現(xiàn)它、了解它,知道其使用功能,了解其句法行為,知道其派生關系,知道它的語義價值,知道它不同的含義及其基本形式乃至其使用局限性。Richards?的見解很有價值,因為它試圖涉及不同的教學和不同程度實踐的學習者的詞匯能力,詞匯的不同方面以及已知的詞匯教學過程的復雜性質(zhì)。
為了實現(xiàn)提高學生的語用能力的目標,在英語詞匯教學中,英語教師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開展詞匯教學。
4.1語義關系角度的詞匯教學
就像語法結構那樣,詞匯也有其自身的規(guī)律。在詞匯教學中,教師應該考慮每個詞匯項目的內(nèi)在結構,并選擇一些進行解釋。根據(jù)語義學理論,有些詞語具有某種共同的概念,概括了這些詞語的含義。這種共同的概念是一種上義詞,其下義詞是同義詞。我們可以利用這種理論開展詞匯教學,例如,當我們教subject這個詞,我們可以先教一些它的同義詞physics, biology, literature等等。當我們教vehicle時,可以提及同義詞car, van, lorry, motorcycle等等。通過這種方式,學生可以學到新的詞匯,同時又鞏固了之前所學單詞,又可以理解上義詞和同義詞之間的關系。
在語義學中,具有同樣或相似意思的兩個或多個詞就稱為同義詞。在詞匯教學中,我們可以使用“關聯(lián)同義詞”的方法幫助學生擴大詞匯量。例如,在解釋glimmer時,可以提及其他詞如beam, gleam, glitter, shine, dazzle,同時指出它們間的光線差異。如果預測到了這些詞中可能出現(xiàn)詞義混亂,學生在使用時則可以避免犯錯誤。預測問題并不容易,并且沒有課堂經(jīng)驗可替代的東西能夠使老師知道何時何地可能發(fā)生問題。因為內(nèi)涵是每種語言共有特點,學生無法發(fā)現(xiàn)新的過程,而是需要欣賞那個高于其概念含義的情感意義,并且要根據(jù)上下文來確定是固定的還是變化的含義。
在我們教handsome這個詞?時,可以引導學生想想它的同義詞如,pretty, attractive, elegant, charming等等,但此時語言老師必須向?qū)W生指出那些有共同意義的詞匯僅在有限的上下文中可互換,因為仔細一看,他們卻有概念性區(qū)別。而且,由這些詞修飾的某些人或物是相同的,有一些則不同, 這都取決于詞語所在的上下文。 我們應該鼓勵學生記住成對的同義詞,同時還需了解用詞當中同義詞之間相關差異。這樣我們才能讓學生非常小心地根據(jù)上下文內(nèi)容選擇二個同義詞之間不同含義以便能夠表達的更恰當。
有相反意義的詞稱為反義詞。運用“關聯(lián)反義詞”方法也是詞匯教學的一種有效方式。例如,當老師教whisper, rarely, intelligent, prejudiced, vague, stale and heavy時,可以讓學生說出其反義詞,即shout, usually, stupid, impartial, clear, fresh and light。有必要告訴學生反義詞并不是固定不變的,有些搭配是固定的且不可改變的,反義詞有時會受搭配的影響。 例如,heavy的反義詞通常是light,但是heavy rain的反義詞卻是fine rain,heavy sea的反義詞卻是calm sea,heavy crop的反義詞是poor crop,heavy sky的反義詞是bright sky。通過如此,學生就會知道根據(jù)上下文正確的使用某些反義詞,而不是想當然。
4.2語境角度的詞匯教學
教師應指導學生運用正確的詞匯,但這還不夠的。教師還應使學生認識到,根據(jù)上下文選擇最合適詞匯對于傳達和理解的意義也是至關重要的。所謂的最合適的詞是指那些與語境相協(xié)調(diào)的詞語,也就是在上下文中最有效的詞語。教師要讓學生知道同義詞是相對的而不是絕對的,它們有不同的內(nèi)涵意義。最佳語用效果只能源于根據(jù)一定的上下文而選用的恰當詞語。
英語詞匯教學還包括社會和文化背景的教學,因為在不考慮社會和文化因素的情況下,人們無法對語言進行分析和研究。學生的學和語言使用,在很大程度上,受目標語言相關文化的限制和影響。 由于社會和文化差異,同樣一個詞在不同的文化中也許有不同的內(nèi)涵。 例如,龍的字面意思在漢語和英語中都是相同的,但內(nèi)涵卻是完全不同的。 我們漢語同“龍”聯(lián)系在一起表達的是力量、財富和權力等含義,我們稱自己是“龍的子孫”,但在英語文化中,“龍”指代妖怪或非常兇猛的婦女。這種例子是不計其數(shù)。英語和漢語是二種在相當不同的文化當中的語言。他們的各自文化在他們的語言中都有所反映。因此某一種語言中的詞語幾乎無法在另一種語言中找到對應詞。兩種語言中的大多詞要么在概念性意思上要么在文化含義上有差別。老師在他們的詞匯教學中應該讓學生注意不僅是詞匯的表面意思還要關注其內(nèi)涵意義。
教師也要強調(diào)下固定表達的重要性,例如:idioms, collocations?等等。以co-occurrance為例。這是一個組合詞,即,某一詞也許允許或要求另一個詞發(fā)生。因此Merry Christmas是可接受的,而Happy Christmas卻不能。同樣情況如grow flowers, rear children可以,而rear flowers 和grow children卻不合適。通過向?qū)W生說明不能改變這種搭配,老師應該分析詞匯搭配并多舉些例子,以便提高學生使用英語的準確性。
4.3技能角度的詞匯教學
有些詞由于其語義聯(lián)系,在人們記憶中形成了邏輯結構。只要人們記得其中一個,就可以想起與這個詞相關邏輯結構的其他詞語。例如,當老師教ankle時,他們可以要求學生回憶與人的身體部位相關的單詞,如forehead, elbow, palm, waist, chest, hip等等。通過這種介紹,學生就會意識到詞匯學習中的信息輸入并不僅僅是記憶那些單個孤立的詞,而是要分門別類然后存儲起來。學習者變得越高級,就越重視語言輸出,然后激活更多在語義相關的語言網(wǎng)絡中的詞匯,也就是在語義集合中進行詞匯教學是有利的。
對于大多數(shù)的學習目的而言,詞匯需要傳授來促進理解和語言產(chǎn)出。理解依賴于策略,它能幫助學習者理解邏輯語塊并將它們存儲在記憶中,語言產(chǎn)出依賴于策略,它能幫助學生激活他們的詞匯儲備,從記憶中檢索詞匯并在上下文中以一種適當?shù)姆绞绞褂盟鼈儭?/p>
簡而言之,語用意識對于詞匯教學非常重要。它既有理論性,又具有實用性。為了提高學生使用英語的能力,教師應該把語義學和語用學的理論應用于詞匯教學的實踐。只有這樣,才能幫助學生更加準確地和適當?shù)亓私夂褪褂迷~匯。
近年來提出的交際能力的觀點極大地推動語言發(fā)展,雖然高職學生們已經(jīng)學習英語多年,他們?nèi)匀挥龅胶芏嘤缮鐣幕蛩匾鸬恼Z用失誤。因此在詞匯教學中,教師應該教導學生們根據(jù)語法正確使用詞匯或字面含義,不僅教他們?nèi)绾芜m當?shù)厥褂迷~匯,還要達到有效溝通的目的。目前,語言教學理論取得很大發(fā)展,但沒有固定的模式用于具體的教學實踐。在這種情況下,交際教學法就變得流行。把詞匯教學作為詞匯學的一個基本的概念,詞語的多義對于學生選擇適當詞匯是至關重要的。
本文指出在詞匯教學中發(fā)揮重要作用的是語用意識。語用意義在一般的詞典找不到,而語用能力也并非是自然而然就會學會的。雖然學生掌握大量的詞匯,他們英語綜合應用能力并不一定高,所以需要更多地強調(diào)在特定的語境中的語用意義教學。我們可以借助語境理論,詞語可以從語言學和語用學兩個角度進行解釋。語境理論的應用是詞匯教學的一種有效方式。通過教學生如何了解一個特定的上下文,然后選擇相應的單詞,老師可以幫助學生提高他們的語用能力,理解并使用恰當?shù)脑~匯。
在過去語言教學中,大部分教師的注意力都集中在詞匯的語音、語法和語義方面。近幾年,隨著語用學理論的研究,詞匯的語用意識變得流行起來。本文希望能引起英語教師重視詞匯教學,尤其是對英語詞匯教學中進一步研究如何提高學生在交際中的語用能力。
[1]Fries,C.C. The Structure of English[M].Oxford:Harcourt,Brace,1952:130.
[2]Richards,J. The role of vocabulary teaching[J].TESOL Quarterly,1976,(1):77.
[3]Malionwski,B. The problem of meaning in primitive language[A].In Supplement to Ogden C.K. and Richards I. A..[C].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9:296.
[4]何自然.語用學概論[M].長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7:170.
[5]何兆熊.語用學概要[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89.
[6]陸亞麗.語用學對大學英語教學的影響[J].山西大學師范學院學報,2000,(3).
[7]盛建元.英語強化教學中的詞匯教學[J].外語界,1996,(7).
[8]王正文.大學英語詞匯教學的目的及方法[J].外語界,1996,(4).
[9]鄒愛民.大學英語詞匯教學談[J].外語界,1993,(1).
Pragmatic Awareness and English Vocabulary Teaching in Vocational Colleges
WU Song-chuan (
Fujian College of Water Conservancy and Electric Power Yong’anFujian366000China)
Vocabulary teaching has always been a very important part of English teaching in vocational colleges and attracts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now. But there still exist some problems in English vocabulary teaching. This paper attempts to discuss the great importance of pragmatic awareness in vocabulary teaching from the aspect of some pragmatic concepts, the role of context in vocabulary teaching and some suggestions to vocabulary teaching by meticulously selecting many fresh examples. The author puts forward that pragmatic factors should be applied in vocabulary teaching. It concludes that only in this way, can they help students understand and use vocabulary more accurately and appropriately in communication.
vocabulary teachingpragmatic awarenesscontext pragmatic competence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3-1816(2016)03-0094-05
2016-06-18
吳松傳(1981-),男,漢,福州永泰人,學士,講師,研究方向研究大學英語詞匯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