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崔小舟
毛澤東最后一次出巡
文/崔小舟
1974年10月12日清晨,毛澤東的專列徐徐駛?cè)腴L沙站。在工作人員的攙扶下,他走下專列,踏上了故土。他握住前來迎接的中共湖南省委第二書記張平化(第一書記由華國鋒兼任)的手說:“我這一次來這里,是來養(yǎng)病休息的?!?/p>
毛澤東有作重大決定之前出巡的習慣。此時,四屆全國人大召開在即,政治斗爭異常激烈。7月17日夜,他從北京火車站登上專列,開始了生前的最后一次離京出巡。這也是建國后他在家鄉(xiāng)停留時間最長的一次。
81歲高齡的毛澤東患有嚴重的白內(nèi)障,身體每況愈下。由于腿腳不便,大多數(shù)時候只能躺在床上。運籌帷幄、掌控千里之外,看電視成了他為數(shù)不多的娛樂方式。為他安排好電視節(jié)目,讓他能休息、放松,就成了一項重大的政治任務(wù)。
11月10日,45歲的北京電視臺(中央電視臺的前身)文藝部戲曲組導(dǎo)演楊潔突然接到上級指示:去湖南電視臺執(zhí)行緊急任務(wù),立刻出發(fā)。
到達長沙后,她才被告知了自己的任務(wù):為毛澤東轉(zhuǎn)播文藝節(jié)目。
以前毛澤東來湖南,都是直接為他演出,這一次,他已經(jīng)不能坐在臺下看戲了,只能通過電視臺播放給他看。
為毛澤東提供電視節(jié)目的工作,由省委書記張平化親自掛帥,省革委會副主任李振軍、省文化局局長王慶章坐鎮(zhèn)指揮。
湖南省湘劇院、花鼓劇團、京劇團、話劇團、歌舞團、曲藝團等省內(nèi)主要文藝團體,全都參加了演出。節(jié)目主要是各劇種移植的“革命樣板戲”,如《沙家浜》《紅燈記》《智取威虎山》《杜鵑山》等。
節(jié)目由北京電視臺和湖南電視臺共同錄制。楊潔擔任導(dǎo)演后,轉(zhuǎn)播很快上了正軌。
毛澤東的作息晝夜顛倒,看戲通常在夜里11點以后。所有文藝團體每天都處于隨時待命的狀態(tài)。一聲令下,被點名的劇團就立刻上妝,進行直播。
毛澤東不喜歡看曲藝,他最常點的,是湘劇和花鼓戲。湘劇和花鼓戲是湖南的兩大地方劇種。
曾任湖南省委第一書記的周小舟曾指示,湖南省要兩條腿走路,用花鼓演現(xiàn)代戲,用湘劇演古裝戲。湘劇主要取材于《三國演義》等歷史故事,毛澤東對背景和人物都深知,而且自己還會唱。
人老了,就喜歡鄉(xiāng)音。常常準備好了別的節(jié)目,卻臨時被要求改播湘劇、花鼓戲。背景搭進搭出,總是亂哄哄的。
幾百號人整天蜂擁在電視臺里,總不是長久之事。12月20日左右,湖南省委決定,將所有人員和設(shè)備轉(zhuǎn)移到寬敞的湖南劇場,用轉(zhuǎn)播車錄制節(jié)目,轉(zhuǎn)到湖南臺發(fā)射。
在長沙的這段時間里,每天早、晚,毛澤東總是由人攙扶著,沿門前草坪散步。他習慣邊踱步,邊吸煙,邊沉思。思緒集中時,便停住腳步,一言不發(fā)地靜靜想事情。
如何體面地結(jié)束“文革”,成為他縈繞于懷的心事。10月11日,就在離開武漢前往長沙之前,他圈閱了《中共中央關(guān)于準備在最近期間召開第四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通知》。這個文件傳達了他在武漢期間的講話:“無產(chǎn)階級文化大革命,已經(jīng)八年?,F(xiàn)在,以安定為好。全黨全軍要團結(jié)?!痹谒挠H自過問下,賀龍等一批被打倒的老干部以及一些知名人士被“解放”出來。
樹欲靜而風不止。各方都利用各種機會,頻繁來長沙向他打報告。王洪文受江青等人的囑托,來長沙告周恩來和鄧小平等的狀。
結(jié)果,“告狀沒告下來,給了三個職務(wù)(周恩來任總理、鄧小平任第一副總理和總參謀長)”。這樣,四屆人大人事安排的大局已定。
1974年12月23日,重病中的周恩來強撐病體,離開醫(yī)院,和王洪文分乘兩架專機,飛來長沙會見毛澤東。毛澤東同他們進行了三次談話。他告訴王洪文:“‘四人幫’不要搞了,中央就這么多人,要團結(jié)。”這是他第一次提出“四人幫”這個概念。他說:“總理還是我們的總理?!边€稱贊鄧小平,“政治思想強”“人才難得”,提出由鄧小平擔任中共中央副主席。
12月26日是毛澤東81歲生日。他把王洪文派往韶山“參觀”,當晚,約周恩來做了一次單獨長談,直到次日凌晨。
28日,周恩來和王洪文帶著經(jīng)毛澤東審定的四屆人大和國務(wù)院的人事安排,返回了北京。
就在周恩來和王洪文離開的第二天,12月29日,湖南省革委會副主任李振軍、省文化局局長王慶章急匆匆地找到楊潔:“楊導(dǎo)演,主席要看傳統(tǒng)戲!”
楊潔心里很高興。八個樣板戲聽得耳朵都起繭子了,連主席都受不了了,這不正好嗎?唱什么呢?楊潔不熟悉湘劇和花鼓戲,只能提出幾個京劇折子:取材自水滸故事的《打漁殺家》最有把握,《蘇三起解》說的是受欺凌的婦女,也是保險的。《霸王別姬》,應(yīng)該也可以。敲定了四五出單人演唱的京劇折子戲后,湖南省京劇團立即組織演員上妝,加上班底伴唱。楊潔指揮著三個攝像師,成功地將“毒草”播給毛澤東觀看。
第二天,上面的指示傳達下來:“這樣零碎的不行,要看整出的!”楊潔很興奮,“整出的那就更來勁了”。
為了加強保密,省委領(lǐng)導(dǎo)決定,還是從湖南劇場搬回電視臺。
當天晚上,在播音員說了“再見”之后,凌晨一點,電視臺播放了湖南省京劇團演的全出《玉堂春》。
第二天,有觀眾給電視臺打來電話:“反革命在傳播傳統(tǒng)戲《蘇三起解》!”(《蘇三起解》為《玉堂春》中一折)當向他解釋說,可能是收到了香港臺的信號,他說:“不可能!還有湖南電視臺播音員張靈芝在報幕,說明電視臺里也有反革命!”事后才知道,這個半夜里修理電視機的觀眾,剛好看到了。
為了徹底解決這個問題,省委決定,改為有線電視播出。1975 年1月11日,全體人員和設(shè)備,進駐湖南省委接待處。
轉(zhuǎn)播車停在了與毛澤東所住的“九所”(有湖南“釣魚臺”之稱)一墻之隔的地方,轉(zhuǎn)播車上拉一根電纜,通到他面前的電視機上。
搬到接待處后,話劇團和歌舞團都撤了,只留下湘劇、花鼓和京劇團的演員。領(lǐng)導(dǎo)宣布了紀律:不許回家,不許請假,不許告訴任何人在哪里工作。
演出在禮堂進行。禮堂的舞臺比普通劇場都大,但是座位少,只能坐兩三百人。
不久,又傳出指示,毛澤東要看湘劇和花鼓戲的傳統(tǒng)戲。
毛澤東對湘劇院和花鼓戲團都很熟悉,親自點了幾個劇目,還點了彭俐儂、劉春泉、莊麗晶等幾個老演員的名。
這些老演員,曾蹲了多年的牛棚,現(xiàn)在讓他們出來演傳統(tǒng)戲,都有顧慮。張平化親自做大家的工作:“你們大膽一點,如果要你們游街戴高帽子,我就第一個去戴!”
老演員進組之后,立刻開排八個傳統(tǒng)戲,如湘劇《柜中緣》《祭頭巾》,花鼓戲《劉海砍樵》《打鐵》《討學錢》等。這些“毒草”多年不演,劇本丟的丟,燒的燒。演員們各自找個角落,幾個人一對,臺詞就出來了。
楊潔挑選了包括《祭頭巾》在內(nèi)的四個劇,打算錄制??衫钫褴姼嬖V她:“所有的戲都是毛主席親自點的,都要錄!一晚上都要錄完,因為不知道主席會點哪出戲?!?/p>
都錄?《打鐵》她就不敢錄。這是一部滑稽戲。主人公姓毛,開了個毛家老店,善于吹牛皮,自夸打鐵天下無敵。一個壯士故意刁難他,讓他受到了教訓(xùn)。楊潔心里很喜歡這個短小喜劇,覺得滑稽得笑死人,又諷刺得一針見血。但多年來的教訓(xùn),讓她不得不自我保護。她提出,別的戲她都能錄,這個《打鐵》她不敢錄。要錄,主人公也必須改姓!省文化局局長王慶章也不干:“錄這樣的戲,如果說是影射,責任誰擔?”省委書記張平化親自來做工作:“主席在,你們還怕什么?”王慶章還是不干,要求給他紅頭文件,“我不當這反革命”。最后,他還是管張平化要了個“手諭”。
當天晚上,楊潔錄像一直錄到三點。第二天,“里面”傳出話來:“主席看了哈哈大笑,還說這毛家的真是不可救藥!”
1975年1月13日至17日,第四屆全國人大在北京舉行。這是“文化大革命”以來首次召開的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籌備時間持續(xù)五年之久,歷盡周折。在這次會上,周恩來作《政府工作報告》,重申了在本世紀末實現(xiàn)“四個現(xiàn)代化”的目標。
2月初,在長沙的毛澤東批準了周恩來有關(guān)國務(wù)院副總理分工的報告。從這時起,鄧小平開始代重病的周恩來主持國務(wù)院的工作。
2月3日(農(nóng)歷臘月二十三),毛澤東結(jié)束了在長沙岳麓山下長達114天的休養(yǎng),啟程東進,前往江西南昌。臨走時,他對大家說:“我在長沙住了100多天,你們已經(jīng)很辛苦了??蜕⒅魅税?,我走后,你們好好過個春節(jié)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