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山西寧武建制溯源

        2016-04-12 07:13:59王杰瑜
        史志學(xué)刊 2016年6期
        關(guān)鍵詞:雁門寧武寧化

        王杰瑜

        (太原師范學(xué)院,山西太原030619)

        山西寧武建制溯源

        王杰瑜

        (太原師范學(xué)院,山西太原030619)

        歷史上,寧武地方東望忻代,西挽呂梁,北俯云朔,南臨汾晉,踞三關(guān)之中,洵南北往來之鎖鑰,胡漢交流之關(guān)隘,是山西省北部重要的地理節(jié)點。長期以來,人們了解和認(rèn)識寧武的歷史主要依賴光緒《山西通志》、乾隆《寧武府志》和新編《寧武縣志》。由于受限于時代和資料,上述著作尚存在不少問題,難以形成對該縣史地清晰的認(rèn)識,有鑒于此,作者運用歷史文獻和考古學(xué)、地理學(xué)的方法,進行考釋,大致上梳理出一個基本脈絡(luò)。

        疏證史地 古代 寧武

        戰(zhàn)國晚期,趙武靈王以武力北拓疆土,在樓煩舊地設(shè)置了代、云中和雁門三郡,本縣屬雁門郡地。國內(nèi)現(xiàn)存兩枚戰(zhàn)國時趙國的平首尖足布“婁番”布,據(jù)黃錫全的判讀,“婁番”當(dāng)為“樓煩”,說明戰(zhàn)國晚期雁門郡下有樓煩縣的設(shè)置,從而也開啟了寧武縣行政建置的歷史。

        秦統(tǒng)一中國后,在地方上推行郡縣制度。在今寧武縣地仿戰(zhàn)國趙之故事,仍為雁門郡樓煩縣。東漢班固追述自己的家世時曾說:秦始皇末年,秦滅掉楚,先祖班壹為了避禍就從楚國遷到了樓煩一帶,利用當(dāng)?shù)亓己玫闹脖?,牧馬騾,放牛羊,到西漢孝惠、高后時,就成為北邊最富有的人[1]漢書·敘傳(卷一百上).中華書局,1962.。可見秦朝確有樓煩縣的行政建置。那時候樓煩縣管轄的地方究竟有多大,我們不得而知,但有一點是肯定的,至少包括了今天寧武縣全境。今天由縣城順著寧白線向余莊方向行進十五六里的地方,在馬路右側(cè)的黃土坡上,有一座古城,這就是樓煩縣城[2]王杰瑜.秦至西晉樓煩縣治所考.晉陽學(xué)刊,2011,(6).。

        西漢時期,基本繼承了秦朝的地方行政制度,亦因時而變。具體到本縣,一方面保留了樓煩縣的行政建置,另一方面縣域分水嶺以南的地方劃歸太原郡汾陽縣(今嵐縣)管轄。較與秦代,樓煩縣的縣域范圍有所縮小。那時候樓煩縣的北面與雁門郡馬邑縣(今朔州朔城區(qū))接壤,西與雁門郡埒縣(今神池)相望,東隔六番嶺與太原郡原平縣(今原平市)相鄰。

        出于北邊匈奴的脅迫和對秦二世而亡的經(jīng)驗教訓(xùn),西漢政府于高祖劉邦六年(前201)六月,以云中、雁門、代郡五十三縣為代國,立兄宜信侯喜為王,又以太原郡三十一縣為韓國,以信為王。時分水嶺之北的樓煩縣屬于代國地,而嶺南的汾陽縣則為韓國屬地。韓國都城本在晉陽,即今太原市晉源區(qū)。劉邦分封韓王信,目的在于防御北邊的匈奴,將韓國都城定在晉陽,顯得有點鞭長莫及,于是韓王信向漢中央請示將韓國都城放在馬邑即今朔城區(qū)較好,得到了高祖劉邦的準(zhǔn)許。九月,匈奴人南下馬邑,包圍了韓王信,信被迫投降了匈奴。高祖劉邦很不高興,十月親率三十萬大軍征討韓王信。先在今山西沁縣一帶大敗韓王信軍,斬其將王喜。韓王信向北退守,在樓煩(即今縣)與匈奴軍會合[1]史記·韓信盧綰列傳(卷九三).中華書局,2007.。劉邦乘勢攻下晉陽,一路追擊,攻打到樓煩三城。時值天降大雪,氣候寒冷,漢軍軍人“墜指者十二三”。在攻取樓煩后,劉邦不顧大臣勸阻,直追到大同白登山,被匈奴所圍七日,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白登之圍”。

        “白登之圍”之后,劉邦分封陳豨為陽夏侯,任趙國相國,目的在于監(jiān)視趙、代兩國軍隊。陳豨為人高調(diào),出入賓客隨之千乘,引起漢庭懷疑,暗中派人調(diào)查。陳豨害怕事敗,于是自立為代王,聯(lián)合韓王信,在高祖十年(前195)出兵占領(lǐng)了代、雁門等郡。九月,漢朝派太尉周勃、大將樊噲征討,漢軍在樓煩大破陳豨,直追到今張家口一帶殺死陳豨,重新安定了雁門郡、云中郡、代郡等地[2]史記·周勃世家(卷五十七).中華書局,2007.。考慮到代國地處邊疆,近匈奴而遠內(nèi)地,所以在十一年(前194)冬就劃太原郡入代國,立子劉恒為代王[3]漢書·高祖帝紀(jì)下(卷一下).中華書局,1962.。自此,今縣地屬代國。同年,于太原郡汾陽縣封靳疆為汾陽侯,所以分水嶺之南地又同時屬汾陽侯邑[4]水經(jīng)注疏(卷六).汾水.江蘇古籍出版社,2001.。

        東漢初年,因戰(zhàn)事連年不斷,全國郡縣戶口減耗嚴(yán)重,但縣官所置吏職有增無減,于是光武帝在建武六年(30)下令司隸、州牧各自對所轄郡縣進行了調(diào)查摸底,對于那些縣、國不足以置長吏而可以撤銷合并的上報中央,最后全國合并、撤銷的縣有四百多個。在這次大并省中,汾陽縣的建置被撤銷[5]《后漢書·郡國志一》卷一○九:“凡《前志》有縣名,今所不載者,皆世祖所并省也。”又據(jù)《后漢書·光武帝紀(jì)下》卷一下:建武六年六月,“并省四百余縣,吏職減損,十置其一”。故知汾陽縣撤銷于東漢建武六年。,并入了雁門郡樓煩縣,樓煩縣縣域范圍因此擴大,略同于秦時。但當(dāng)時,包括今縣在內(nèi)的整個晉北地區(qū),行政管理的實際控制權(quán)是在漢王盧芳手里。

        盧芳,安定三水(今寧夏同心東)人,王莽篡漢后,天下大亂,借機起兵,后被三水豪杰共立為上將軍、西平王,并與西羌、匈奴結(jié)交和親,又被匈奴單于立為漢帝。建武五年(29),五原人李興、代郡人閔堪引兵到單于庭院迎接盧芳,一起入塞,定都九原縣,掠取了五原、朔方、云中、定襄、雁門五郡,并置郡守縣令,樓煩縣為盧芳政權(quán)所控制[6]后漢書·盧芳列傳(卷一二).中華書局,1962.。

        建武六年(30),盧芳部將賈覽率領(lǐng)胡騎擊殺代郡太守劉興,后又殺五原太守李興兄弟,朔方太守田颯、云中太守橋扈恐懼而舉郡歸降東漢。光武帝一方面讓他們?nèi)詾樵ぬ?,另一方面于次年,即建武七年?1),詔令驃騎大將軍杜茂,率軍北上,屯守晉陽、廣武等地。九年(33),杜茂率軍越勾注山,與雁門太守郭涼合兵攻打漢王盧芳于繁畤(今應(yīng)縣),賈覽率胡騎萬余救之,結(jié)果杜茂兵敗而退守樓煩城[7]后漢書·杜茂列傳(卷二十二).中華書局,1962.,即今縣境。此后幾年,東漢與盧芳在晉北兵事不斷,但樓煩縣由東漢政權(quán)控制。

        東漢末年,中國北方羌胡大擾,百姓流散,定襄、云中、雁門、代等郡縣名存實亡,一郡合為一縣,遷往勾注山之南。迨至三國時期,沿恒山——云中山一線以北,均為胡人所占據(jù),名義上為新建的新興郡(今忻州市)所遙領(lǐng)。樓煩的行政建置雖然被撤銷,但樓煩地名仍流行于世。三國魏明帝青龍元年(233)六月,并州刺史畢軌不聽魏明帝“出軍者慎勿越塞過句注”之令,率軍屯駐陰館(今朔城區(qū)滋潤?quán)l(xiāng)下關(guān)城村),遣將軍蘇尚、董弼追擊鮮卑人軻比能,軻比能與畢軌大將蘇尚、董弼二將大戰(zhàn)于樓煩,最后戰(zhàn)死于樓煩[1]三國志·魏書三·明帝紀(jì)(卷三).中華書局,2011.,就是明證。

        西晉時期,因《晉書·地理志》沒有記載樓煩縣而使得對本縣的認(rèn)識出現(xiàn)了一些混亂。清代興縣人康基田就說:“考晉載記,晉郡無樓煩。漢末,陘北人民流徙,僑置九原縣于靜樂縣內(nèi),當(dāng)省樓煩入九原也?!盵2]晉乘蒐略(卷十一).山西古籍出版社,2006.西晉雖早于北魏,但《魏書》成書卻早于《晉書》。在《魏書》中,曾記載在永嘉四年(310),北魏先祖猗盧向當(dāng)時的并州刺史劉琨請求雁門關(guān)以北的土地,劉琨在將晉北地給予猗盧的同時,將雁門關(guān)以北原有的馬邑、陰館、樓煩、繁畤、崞等五個縣遷往雁門關(guān)以南,雖然這五個縣的行政建制不再保留,但卻筑城安置遷來的百姓,于是《魏書》中就有原平縣有樓煩城的記載,這也是原平人主張秦漢時期樓煩縣城在今原平崞陽鎮(zhèn)的理由。通過《魏書》的記載,我們大致上知道,西晉確有樓煩縣的行政建置,縣城仍在今余莊鄉(xiāng)苖莊古城[3]王杰瑜.秦至西晉樓煩縣治所考.晉陽學(xué)刊,2011,(6).。其時,縣北境仍毗雁門郡馬邑縣,東南仍為太原郡原平縣,西南面為新興郡云中縣。西面界線不清。永嘉四年(310),樓煩縣撤銷,原管轄地歸入北魏祖拓拔猗盧,這也是史志所云寧武在北魏初為漯源川的主要原因。

        永嘉之亂后,直到北魏建立,在長達六七十年的時間里,中國北方呈現(xiàn)你唱罷我登場的政治格局,本縣地也先后為漢、后趙、前燕、前秦、后燕等政權(quán)占據(jù),沒有具體的行政建制。其時本縣地雖未曾屬前趙,卻與前趙有絲縷聯(lián)系。前漢皇帝劉元海有個本家侄兒劉曜,小時候就淪為孤兒,劉元海將其養(yǎng)大。劉曜自幼聰慧,舉止行為不同凡響。少年時游歷洛陽而犯事當(dāng)誅,逃到朝鮮?;貋砗箅[于本縣管涔山之中,以琴書為事。有一天夜里閑居,突然有兩個童子進到劉曜居室,跪著說:“管涔王使小臣奉謁趙皇帝,獻劍一口?!睂Ψ旁趧㈥酌媲霸侔荻?。劉曜持燭仔細觀察這把劍,寶劍長二尺,光澤非常,赤玉為室,背上有銘文:“神劍御,除眾毒?!庇谑莿㈥讓ε鍘г谏砩稀4撕髣㈥坠侔萸皾h相國、都督中外諸軍事,鎮(zhèn)守長安。后來為眾人所推為前趙皇帝[4]晉書·劉曜載記(卷一○三).中華書局,1982.。

        北魏初,本縣為北秀容川地。據(jù)《魏書·爾朱榮傳》記載:爾朱榮的祖先居于爾朱川,所以氏族取名爾朱。他的高祖羽健為部落酋長時,曾率領(lǐng)本部落一千七百武士跟從太祖拓拔圭平晉陽,定中山,因此北魏就將秀容川方圓三百里的地方分封給他,作為他們部落的世代家業(yè)[5]魏書·爾朱榮傳(卷七十四).中華書局,1974.。當(dāng)時的秀容川東北接恒州,南接肆州,西限大河,北接朔州。長東西六百里,寬南北四百余里,大致包括了今晉西北之朔州城區(qū)、神池、五寨、保德、岢嵐諸縣地[6]王仲犖.北周地理志(卷九)·河北上.中華書局,1983.?!稜栔鞓s傳》同時記載,秀容界有池三所,在高山之上,清深不測,相傳曰祁連池,北魏人稱天池。爾朱榮父親新興,帶他一同游于池上,忽然聽到簫鼓之音,就對他說:“古老相傳,凡聞此聲皆至公輔。吾今年已衰暮,當(dāng)為汝耳。汝其勉之?!闭f明北魏前期,本縣地當(dāng)為北秀容川地[7](光緒)山西通志(卷五二)古跡三:“道武以秀容川封爾朱氏,為世業(yè),有今寧武府全境,為北秀容川,孝文賜爵梁郡公,其后遂居南秀容,則今嵐縣也?!敝腥A書局,1990.。

        北魏高祖時,曾賜爵爾朱榮爺爺代勤為梁郡公。肅宗時,爾朱榮父親爾朱新興以年紀(jì)大了的緣故,請求將爵位傳給兒子爾朱榮。爾朱榮后來因軍功被北魏封為博陵郡公,所以又將梁郡爵位賜予自己的二兒子義羅。那時的梁郡分封地可能與北秀容川范圍相差不多,今縣地當(dāng)在其內(nèi)。爾朱氏滅,梁郡也就廢了。梁郡是爵位,一種榮譽,指的爾朱氏的封邑,并不是行政建置,對地方是沒有行政管理權(quán)限的。

        北魏前期,本縣沒有行政建制。大概縣域東北部為秀容郡石城縣(即民國時崞縣)地,東南部為新興郡云中縣(今原平市樓板寨)地,南部為新興郡三堆縣(今靜樂縣)地。直到始光年間(424—428),在今縣分水嶺以北地新設(shè)置了敷城郡,屬并州,郡不領(lǐng)縣。太平真君七年(446)北魏對行政建制進行了調(diào)整,將并州所屬的新興郡、秀容郡、肆盧郡、敷城郡分出來新設(shè)置了肆州,同時改敷城郡為縣,劃歸秀容郡管轄。這種情況一直保持到北齊天保年間,敷城縣才被撤銷。敷城郡與縣均治今余莊鄉(xiāng)苖莊古城[1]王杰瑜.秦至西漢樓煩縣治所考.晉陽學(xué)刊,2011,(6).。太平真君七年(446),三堆縣、云中縣的建制被撤銷,新設(shè)置了岢嵐縣,縣域分水嶺以南地自然又歸岢嵐縣所轄。

        東魏北齊的時候,本縣仍以分水嶺為界,其北為敷城縣地,其南為岢嵐縣地。那個時期,本縣地為重要的北防要地。高歡、高洋等統(tǒng)治者多次到本縣地巡游、大會兵馬。并多次修筑長城,今縣域內(nèi)苗莊、東壩溝、三莊莊;馬侖草原、軒崗地、壩溝灣、車道溝、李家圪洞,迨到盤道梁等地仍有遺跡。北齊天保年間,敷城縣撤銷,屬地劃入朔州招遠縣。北齊滅亡,北周因襲。

        隋開皇十八年(598)岢嵐縣更名為汾源縣,縣域分水嶺之南地又屬汾源縣所轄。大業(yè)元年(605)招遠縣更名為善陽縣,縣域分水嶺之北地屬朔州善陽縣管轄。

        煬帝時期,本縣的行政建制發(fā)生了重大變化。隋初突厥族勢力不斷強大,成為北邊的最大威脅。大業(yè)三年(606)五月,煬帝下令調(diào)動河北十余郡丁男鑿太行山,修馳道以達并州,進行北巡。六月抵榆林郡,七月大宴啟民可汗及其部落三千五百人。當(dāng)時突厥啟民可汗十分低調(diào),但卻難除煬帝對突厥的擔(dān)擾。后來的事實證明隋煬帝的這種擔(dān)擾并不多余(《北史·突厥列傳》卷九九記載:大業(yè)十一年即614年,煬帝車駕避暑汾陽宮。八月,突厥始畢可汗入寇,將隋煬帝包圍于雁門,史稱“雁門之圍”。)所以在宴請啟民可汗之時,煬帝下令發(fā)動丁男百余萬,修筑了榆林至紫河的長城。八月從榆林開始返回,經(jīng)樓煩關(guān)抵達太原[2]隋書·煬帝紀(jì)上(卷三).中華書局,1977.。據(jù)《元和郡縣圖志》的記載,樓煩關(guān)當(dāng)在今縣分水嶺一帶[3]元和郡縣圖志·河?xùn)|道三(卷十四).中華書局,2005年.“伏戎城,在縣北八十里,樓煩關(guān),在縣北一百五十里”。伏戎城即今縣南寧化村,再北七十里,按道里遠近,當(dāng)在分水嶺一帶。1999年夏,筆者陪同羅哲文、鄭孝燮、成大林,山西省文物局張亞平等對天池東部山丘北坡考查時,地面有大量建筑構(gòu)件遺物,或疑是。。也就是這次經(jīng)歷,煬帝對汾河上游谷地在軍事上的重要性有了較為深刻的認(rèn)識,于是在大業(yè)四年(607)四月,詔“以離石之汾源、臨泉,雁門之秀容,為樓煩郡”,同時將汾源縣更名為靜樂縣[4]隋書·地理志(卷三十):靜樂,“舊曰岢嵐。開皇十八年改為汾源,大業(yè)四年改焉。。

        按照歷史慣例,上級行政區(qū)的行政駐地通常選擇在所轄縣的首縣縣城,即靜樂縣縣城,但隋樓煩郡卻打破了這種歷史慣例,不駐靜樂縣城而是選擇在靜樂縣北八十里的伏戎城。伏戎城,即今縣南的寧化城,它最早見于《水經(jīng)注》中,“憑墉積石,側(cè)枕汾水”,可見樓煩郡的設(shè)置多基于軍事戰(zhàn)略上的考慮。樓煩郡不僅成為當(dāng)時晉陽城之北重要的區(qū)域政治中心,極大地改變了這一區(qū)域的政治格局,同時他與設(shè)于今縣分水嶺的樓煩關(guān)城互為表里,成為扼守汾河上游重要的戰(zhàn)略支點。因此煬帝對樓煩郡十分重視,大業(yè)五年(608年)就曾責(zé)令張衡“督役筑樓煩城”[5]隋書·張衡列傳(卷五六).。郡守的任用也具匠心,先任大敗吐谷渾及黨項羌人,完勝高麗,能征善戰(zhàn)的世師[6]隋書·陰壽列傳(卷三九).,后又調(diào)任唐高祖李淵為樓煩郡之太守[7]舊唐書·高祖本紀(jì)(卷一).中華書局,1975.。

        隋末亂離,各地英雄紛起。大業(yè)十三年(616)二月,劉武周殺馬邑郡守劉仁恭,自稱太守,舉兵作亂,并遣使附于突厥。在突厥的幫助下,大敗隋師于桑乾鎮(zhèn),乘勝襲破樓煩郡,取下汾陽宮,將所獲汾陽宮美女賄賂突厥,被突厥封為可汗,號天子,國號定楊,建元為天興[1]全史宮詞(卷十二).中國戲劇出版社,2002.?!度穼m詞》描述道:“陛前大纛建狼頭,馬邑雄飛據(jù)上游。人去汾陽宮盡閉,樓煩國艷換驊騮”[2]續(xù)資治通鑒長編(二十三).中華書局,2004.。故今縣地曾短暫為劉武周所建楊國所有。

        唐武德三年(620),劉武周兵敗介州(今介休),棄軍而入突厥。晉北諸縣地入于唐。武德四年(621)開始,唐政府對這一帶的行政建制進行了調(diào)整,廢名存實亡的樓煩郡,而置管州于靜樂縣,次年又將管州更為北管州。武德六年(623)撤銷北管州,靜樂縣劃歸嵐州。經(jīng)此調(diào)整,今縣分水嶺之南屬嵐州靜樂縣,而嶺北地仍屬朔州善陽縣管轄。終唐一代,今縣地分屬兩個行政單元的格局基本保持不變。

        五代末世,縣南寧化村,“地勢險阻,為北邊的咽喉重地”[3]續(xù)資治通鑒長編(二十二).,故北漢劉繼元在此設(shè)了固軍(《太平寰宇記》作故軍),隸嵐州。分水嶺以北地為契丹人所占據(jù),屬朔州善陽縣管轄。

        宋朝太平興國四年(979)春二月,宋太宗趙匡義任潘美為北路都招討,征伐太原,五月北漢主劉繼元降宋,北漢滅。時今縣全境尚不屬宋朝。太平興國六年(981)春正月,潘美以為固軍地方,“溪谷險絕,敵之所保,多由此入侵”,故率大軍潛行攻打固軍,敵軍棄城逃走,固軍軍使安慶率其部下投降,潘美留下軍人駐守在這里,從此今縣南部入宋版圖,宋朝的北境得以安寧[4]宋史·楊業(yè)列傳(卷二七二).。

        其實一地的安寧與否不只系于潘美一戰(zhàn),還在于宋朝即時改置固軍為寧化軍。宋朝在邊境地區(qū)的行政建置稱軍,同于等級較低的州。寧化軍下面又建寧化縣,這是本縣繼隋樓煩郡之后再次作為區(qū)域政治中心,但宋朝所設(shè)置的寧化軍與隋代樓煩郡,金代的寧化州和清代的寧武府有所區(qū)別,它是北宋邊疆地區(qū)重要的軍事重鎮(zhèn),事關(guān)宋朝北境安全與否。這種行政建置對于當(dāng)?shù)氐奈幕茉煊绊懼辽?,時至今日,寧化村一帶的百姓,言及寧化必提宋城,言語時不經(jīng)意間會流露出一種喜悅,讓人能深切地感受到深藏于他們內(nèi)心的文化優(yōu)越感。

        那時本縣大致以分水嶺為界,其南為宋朝寧化縣所轄,其北為遼朔州善陽縣管理。其間,在寧化分水嶺、代州雁門、應(yīng)縣茹越口一線以北,遼與宋互有攻伐?!端问贰肪陀涊d道:太平興國五年(980),契丹軍越過雁門關(guān)進入雁門(今代縣、原平),楊業(yè)率領(lǐng)自己手下幾千騎兵,自大同出發(fā),經(jīng)由小路至雁門關(guān)北口(今山陰縣新、舊廣武村),由北向南襲擊契丹,殺其駙馬侍中蕭多啰,獲都指揮使李重誨。遼軍大敗,從此契丹人望見楊業(yè)旌旗掉頭就逃[5]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七十七):真宗大中祥符五年(一○一二),契丹每遣人至寧化軍,詔于橫嶺鋪治館舍以待之。又《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一百八十四:仁宗嘉祐元年(一○五六),天池廟屬寧化軍橫嶺鋪。。這種政治局面僅維系了四五年的時間。

        宋雍熙三年即遼統(tǒng)和四年(986)正月,北宋軍分三路,向遼發(fā)動了一次規(guī)模浩大的軍事行動:東路曹彬攻涿州;中路田重進攻飛狐、靈邱二縣及蔚州;西路任命忠武軍節(jié)度使潘美為云、應(yīng)路行營都部署,楊業(yè)為副,任西上閣門使、蔚州刺史王侁,軍器庫使、順州團練使劉文裕作監(jiān)軍,進攻雁門北部。戰(zhàn)斗一開始很順利,曹彬攻克涿州,田重克飛狐、靈邱二縣及蔚州,潘美、楊業(yè)連下云、應(yīng)、寰、朔四州,即今天整個大同、朔州兩市,大軍駐扎于桑乾河。時今縣地全境屬宋朝所有。是年七月(《契丹國志》云在“秋八月”),蕭太后與大臣耶律漢寧率軍十多萬,南下攻取寰州(今朔城區(qū)東北司馬泊一帶)。宋軍兵單難以抵御。楊業(yè)主張佯攻,掩護百姓撤退。潘美、王侁激怒楊業(yè),孤軍奮戰(zhàn)陳家谷。士卒殆盡為馘俘,絕食三日而死。經(jīng)此一戰(zhàn),今縣分水嶺之北從此永入遼境。宋朝于今縣分水嶺設(shè)橫嶺鋪,治館舍用以接待遼使[1]宋史·地理志(卷八十六).輿地廣記·河?xùn)|路上(卷十八).四川大學(xué)出版社,2003.。此后寧化縣,在熙寧三年(1070年)撤銷,元祐元年(1086)復(fù)置,崇寧三年(1104)又廢為鎮(zhèn)[2]金史·太宗本紀(jì)(卷三).中華書局,1975.。

        金天會三年(1125)二月,金大將婁室俘獲遼主,遼滅。十二月宗翰下朔州,克代州,圍太原[3]明太祖高皇帝實錄(卷之一百二十一).國家圖書館紅格抄本影印本,1961.。天會五年(1127)滅宋,金將婁室降解、絳、慈、隰、石等州,岢嵐、寧化、保德、火山等軍,今縣地入于金。但金朝于今縣的行政建制,基本維持了宋遼對峙時的格局:縣域分水嶺之南保持寧化軍、寧化縣,而嶺北仍屬朔州善陽縣。到金大定二十二年(1182)時,鑒于宋朝沿邊設(shè)置的軍到金代已經(jīng)失去原來的意義,于是改置寧化軍為寧化州,并恢復(fù)宋朝的寧化縣為州治。

        元代,在太祖十六年(1221)時,將寧化縣合并到管州,只保留寧化州的建置。隨著寧化這個地方地理區(qū)位的變化,作用越來越小,所以在元順帝至正三年(1343)時,撤消了寧化州的行政建置,地歸管州。而分水嶺以北地仍舊屬朔州善陽縣。

        明代洪武二年(1369),雖然明占據(jù)了山西全境,但靜樂縣殘元勢力號四大王,逃入蘆芽山中,經(jīng)常出沒為盜,成為地方一大隱患。洪武六年(1373)千戶唐誠吉率兵在同瓦溝、椽坊山等地,捕捉哈剌張送京師斬殺,同時開始修筑寧化城,設(shè)千戶所,目的在于防盜。洪武十一年(1378)在寧化村設(shè)寧化千戶所[4],屬于山西都司管轄,行政上仍屬靜樂縣管轄。

        弘治十年(1497),于今寧武縣城設(shè)立寧武守御千戶所。成化三年(1467)于今寧武縣城設(shè)立寧武關(guān)。成化四年(1468),鎮(zhèn)守山西署都督僉事王信移鎮(zhèn)代州,提督雁門、偏頭、寧武三關(guān),始有三關(guān)鎮(zhèn)的設(shè)置。嘉靖二十一年(1542)正月,升山西副總兵為總兵官,移駐寧武,三關(guān)鎮(zhèn)形成,寧武城為三關(guān)鎮(zhèn)總兵駐守地。嘉靖三十九年(1560)析岢嵐道蘆芽山以東增設(shè)寧武道進行管轄。

        清順治二年(1645)裁寧武道,三關(guān)鎮(zhèn)更名為寧武營。清雍正三年(1725)設(shè)寧武府,置寧武縣為府之附廓縣,轄寧武、偏關(guān)、五寨、神池四縣。今寧武的行政建置及管轄范圍至此穩(wěn)定下來。

        (責(zé)編:高生記)

        王杰瑜(1964—),男,山西寧武縣人,博士,太原師范學(xué)院歷史系副教授,研究方向為歷史地理學(xué)。

        山西省社會科學(xué)聯(lián)合會重點課題:宋元以來山西鄉(xiāng)村社會民間信仰與基層社會秩序構(gòu)建(SSKLZDKT2016112)。

        猜你喜歡
        雁門寧武寧化
        八月十五雁門開
        幼兒100(2022年34期)2022-09-08 05:10:34
        寧化府
        寧化府:堅守釀醋初心 引領(lǐng)山西醋老大
        新探寧武子之愚
        淺析寧武縣“二人班”音樂的演唱風(fēng)格
        深化改革增活力 創(chuàng)新管理促發(fā)展——山西寧武大運華盛老窯溝煤業(yè)公司
        從對話教學(xué)角度談董一菲執(zhí)教的《雁門太守行》
        楊吳政權(quán)代北家族的本土化——以《李娀墓志》所見雁門李氏為例
        毛澤東在寧化的四天三夜
        紅土地(2017年1期)2017-07-10 12:49:27
        精準(zhǔn)扶貧的寧化實踐
        在线观看日韩精品视频网站| 三级在线看中文字幕完整版| 久久久久99精品成人片试看| 国产xxx69麻豆国语对白| 99热久久精里都是精品6| 亚洲都市校园激情另类| 亚洲天堂av免费在线| 亚洲天堂成人av在线观看| 无码少妇一区二区性色av| 99久久人人爽亚洲精品美女| 91性视频| 国产在线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国产精品国自拍av| 国产av夜夜欢一区二区三区| 中国女人做爰视频| av鲁丝一区鲁丝二区| 国产黑色丝袜在线观看网站91 | 18女下面流水不遮图| 午夜tv视频免费国产区4| 亚洲天堂一区二区精品| 欧美日韩在线视频|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 毛茸茸的中国女bbw| 国产在线h视频| 蜜桃夜夜爽天天爽三区麻豆av| 久久精品国产自在天天线| 中文字幕无码无码专区| 元码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三区9 | 永久亚洲成a人片777777| 国产精品美女久久久浪潮av| 国产丝袜精品不卡| 中文字幕视频一区二区| 无码毛片内射白浆视频| 亚洲国产综合精品 在线 一区| 免费大学生国产在线观看p| 亚洲一区二区国产一区| 国产精品多p对白交换绿帽| 97人妻熟女成人免费视频| 国产美女亚洲精品一区| 亚洲美女毛片在线视频| 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m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