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廣州市白云區(qū)顏樂天紀念中學 范智娟
加強經(jīng)典閱讀指導,提升學生素養(yǎng)
文/廣州市白云區(qū)顏樂天紀念中學范智娟
近年來,隨著進城務工人員的增多,進城務工人員子女的在校比例也不斷增加,我校處于城鄉(xiāng)結合部,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優(yōu)秀道德品質(zhì)成為新的德育問題。我們嘗試從名著閱讀入手。
我們組織學生建立了班級名著交換角,讓學生互相交換讀物,交流閱讀心得,共享閱讀快樂;積極舉行和鼓勵學生參加名著閱讀征文比賽、各種辯論賽和交流會;利用電視或影片片段,激發(fā)學生閱讀名著的欲望。如配合教材〈論語〉十則》,我們組織學生觀看于丹《論語心得》,讓學生直接聆聽專業(yè)學者的論述,從他們的談話中汲取營養(yǎng),豐富閱讀體驗,使學生從多角度、多渠道、全方位對文學作品進行解讀鑒賞,體會原著的魅力所在。這種方法不僅凈化了學生心靈,還激發(fā)了學生主動閱讀、獨自挖掘其文化內(nèi)涵的興趣。
讀名著不同于瀏覽其他淺顯易懂的讀物,要讀出味道來,必須掌握一定的閱讀方法。(1)要讓學生懂得靜心閱讀的重要性。我們要求學生閱讀要集中精力,既要讓自己沉浸在作品中,品味故事情節(jié),又要抽身出來思考作品的內(nèi)涵,提高語言感受能力,達到閱讀作品的真正目的。(2)教會學生求真諦,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釋上過分深究?!端疂G傳》《紅樓夢》等古代作品有很多文言句式、古白話文、詩詞歌賦,學生由于知識水平的限制,無法做到求甚解。因此,讀任何一部作品,都要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確定哪些內(nèi)容瀏覽,哪些內(nèi)容精讀。比如引導學生閱讀 《朝花夕拾》時,我們要求務必精讀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阿長與〈山海經(jīng)〉》《藤野先生》等篇目,品味魯迅先生溫馨的回憶,鑒賞寫作特色。其他篇目如 《狗·貓·鼠》《二十四孝圖》等寫作背景復雜,文字難理解,我們只要求學生讀出批判精神即可。(3)要引導學生學會閱讀名著的基本方法,如默讀、精讀、對比、圈點勾畫、摘抄、寫批語等。
葉圣陶先生認為:“課外閱讀須配合著教材隨時進行?!币岣呙喿x的效果,教師應根據(jù)教學進度,適時向?qū)W生推薦名著。課本上 “名著導讀”版塊對名著的作者、寫作背景、內(nèi)容梗概、人物形象、作品價值、精彩片斷等做了介紹或分析,可使學生初步感知作品魅力,產(chǎn)生讀書欲望。如在梳理《駱駝祥子》時,學生都想知道祥子怎樣經(jīng)歷三起三落,都想見識一下虎妞的厲害,這樣自然而然把學生帶到名著面前,使他們對作品有一種閱讀期待。而教材中的部分課文是在名著中節(jié)選的,如《新課標》建議初中生閱讀的《朝花夕拾》《名人傳》《水滸傳》等長篇文學名著大多與教材有所鏈接,教師可以把節(jié)選自名著的課文講得精彩生動,利用它們吊起學生閱讀原著的胃口,課內(nèi)與課外相互影響、相互補充、相互促進,能取得更好的閱讀效果。在教授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時,我發(fā)現(xiàn)學生對雪地捕鳥充滿向往之情,對阿長產(chǎn)生了極大的好奇,于是順勢說:“要想知道魯迅更多的童年趣事,要想了解阿長是一個怎樣的人,請大家閱讀原著 《朝花夕拾》?!庇秩鐚W習《威尼斯商人》,學生認識了夏洛克的吝嗇鬼形象,我們可以簡單介紹世界文學四大吝嗇鬼形象,使學生對他們的共性有深刻的認識,以引導閱讀。反之,強行以任務的形式布置學生閱讀,常會令學生感到沉重的壓力,達不到閱讀效果。
建立閱讀記錄檔案,教師可以通過檔案及時了解學生的閱讀情況,一方面鼓勵已經(jīng)養(yǎng)成良好閱讀習慣的學生,另一方面可以促進那些還沒養(yǎng)成習慣的學生。在檔案中,讓學生及時記錄閱讀后的心得體會和收獲。名著中作家駕馭文字的能力,謀篇布局的精巧,刻畫人物的方法等都可以成為學生學習的榜樣,學生會在潛移默化中把一些好的技巧融入自己的寫作實踐中并加以創(chuàng)新,形成自己的寫作特色。例如我講解側面描寫時,要求學生學習、模仿 《駱駝祥子》片段 《在烈日和暴雨下》,另寫一段表現(xiàn)天氣炎熱的片段。有一個同學是這樣描寫的:“天公好像發(fā)燒了,氣溫竟達35度以上!太陽似火球一般,炙烤著大地,空氣悶熱,地面滾燙滾燙。動物們可避暑有方,狗躲在陰涼處,伸出長長的舌頭 ‘噓噓’地喘著粗氣,宛如剛剛參加了馬拉松比賽;魚兒急忙露出水面,吐著氣泡;水牛也‘蹬蹬’跑到水里,賴在水里死也不肯出來;知了使足了勁,‘知了,知了!’地叫喚著。路旁的梧桐樹無精打采地站立在那,沒有一絲風,樹葉紋絲不動,上面落滿了厚厚的灰。放在太陽下的嬌花幾分鐘便蔫了。人們也像躲著妖怪似的躲在家里。在屋子里的人也不好受,有空調(diào)的則開空調(diào),沒空調(diào)的有的直吹電風扇,有的一個勁地搖著大蒲扇。”這段文字模仿得很成功。如果能長期堅持這種以讀促寫、模仿寫作的訓練,學生的寫作水平肯定會提高。
要使學生養(yǎng)成自覺閱讀、主動閱讀的興趣和習慣,教師必須創(chuàng)設更多的條件,開展形式多樣的課外閱讀活動,為學生提供展示其閱讀成果、閱讀感受的機會與平臺。隨著學生的閱讀數(shù)量不斷增加,情感體驗不斷深入,感悟能力不斷增強,教師可以采取不同的有梯度的活動形式。如七年級學生更多關注的是故事情節(jié),所以我主要采取故事會的形式,鼓勵學生大膽講述自己感興趣的故事。從八年級開始逐步過渡到對人物形象、寫作特色和作品主題的探討上,主要采取討論形式、辯論會形式,讓學生充分發(fā)表自己的見解。例如閱讀 《三國演義》時,教師可以放映 《百家講壇·易中天品三國》視頻;組織 “三國故事會”,話說 “三國人物”;組織 《三國演義》知識競賽和讀書演講比賽;開展讀書筆記展評活動;就 “曹操到底是不是奸雄?”“劉備到底是忠的還是奸的?”“造成三國亂世的原因是由于皇權的衰落,還是朝代更迭的必然趨勢?”等辯題開展辯論會,力求從各方面調(diào)動學生閱讀的積極性,加深學生對文本的理解,鑄就學生的思想深度。
生命個體的精神成長需要高品位的閱讀來滋養(yǎng)。名著是數(shù)千年文化的積淀,是人類智慧的結晶,名著閱讀對提升學生素養(yǎng)、培養(yǎng)優(yōu)秀道德品質(zhì)、促進青少年的成長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如何加強名著閱讀指導,讓閱讀經(jīng)典落到實處是學校的責任。相信在今后,如何指導學生更好地進行課外名著閱讀仍將是我們教育工作者努力探討實踐的方向。
責任編輯魏文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