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 瑋
?
德國孩子的地理課
程瑋
有一天,我去德國一個小學一年級的班級聽課。他們正在上地理課。黑板上掛著一張世界地圖,上面沒有國家的名字,而是印了和那個國家有關的動物、植物或者建筑物。老師讓孩子們找出德國。每個孩子都舉起了手,一個女孩子被請到黑板前,她輕松地拿起教鞭,點到最中間有勃蘭登堡大門的地方。我也是出了國以后才知道,每個國家的世界地圖都是不一樣的,因為大家都把自己的國家放在地圖最中間的位置。
一定是因為我,接下來老師讓孩子們尋找中國。這個問題有難度,舉手的孩子只有三個,兩個男孩和一個女孩。老師把這三個孩子一起請到黑板前,讓他們先商量一下,再告訴全班同學正確的答案。
這三個孩子顯然意見很不一致。一個男孩把手指頭直接點到最下邊的南極,一個男孩指到地圖最左邊的日本。那個女孩很有把握,指著有熊貓的地方。三個孩子低聲商量了幾句,統(tǒng)一了意見,轉過身來面對大家。老師讓那個一開始點到南極的男孩子向全班同學宣布答案。那個男孩接過老師的教鞭,重重地點在大熊貓上面,大聲說:“這里!”
老師也大聲說:“正確!”并帶頭鼓起了掌。三個孩子在掌聲中無比自豪地回到了自己的座位。
下課后我問老師:“為什么第一個問題讓一個孩子上講臺,而第二個問題卻讓三個孩子同時上講臺?”老師說:“第一,因為第二個問題舉手的孩子不多,那些敢于舉手的孩子,應該受到鼓勵。第二,我知道第一個男孩肯定不知道答案,第二個男孩是否知道,我沒有把握。但是,那個女孩子是肯定知道答案的,因為她的爸爸去過中國。第三,也是最重要的,第一個男孩子最喜歡舉手,但每次都答錯。所以,我要為他提供一個答對的機會。最后,其實問題的答案不重要,重要的是,站在講臺上的老師要尋找每一個機會贊揚孩子,提高孩子的自信?!彼艿靡獾卣f:“今天我終于找到了一個好機會?!?/p>
(選自2015年8月3日《揚子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