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泉州市實驗小學 張燕算
關注學習起點,讓教學更有效
——以“9的乘法口訣”一課的教學為例
福建省泉州市實驗小學 張燕算
在課堂教學中,我們常??吹竭@樣的現(xiàn)象:教師剛剛出示今天的課題,學生就大喊“老師,我知道了”,然后就把相關的知識點不由自主“抖落”出來。這時,執(zhí)教者往往顯得尷尬,疲于應付,下面該怎么教?的確,現(xiàn)在的學生的學習渠道寬了,他們在學習新知識以前就已經(jīng)有了相當豐富的生活經(jīng)驗和實踐積累。對此,教師如果不予理睬,你說你的,我教我的,生拉硬扯地把學生拉回來,按照預先設計的程序進行教學,學生就會覺得索然無味,缺乏探究問題的興趣和激情,導致教學低效或無效。那么,如何把握學生的學習起點,從而提高我們的課堂教學效率呢?下面結(jié)合“9的乘法口訣”一課的教學,談談自己的一些做法和思考。
奧蘇泊爾說過:“影響學習的最重要的因素是學生已經(jīng)知道了什么,我們應當根據(jù)學生原有的知識狀況去進行教學。”也就是說,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fā)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jīng)驗基礎之上。在教學中,教師應充分了解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認知起點,不僅限于邏輯關系上的知識基礎,而且還包含現(xiàn)實生活中積累的經(jīng)驗,即學生的現(xiàn)實起點。
在教學“9的乘法口訣”時,為了準確把握學生的學習起點,筆者在認真研讀教材的基礎上對學生進行前測。
前測的問題:
(1)9的乘法口訣有幾句?寫出你會的。
(2)任選一句口訣,說說它的意思。
被測對象:三年七班53人。
統(tǒng)計的測試的結(jié)果:第1題,全對的有40人,占總?cè)藬?shù)的75.47%,全寫出來但有1~2個寫錯的有8人,占15.09%,寫出大部分(寫到“六九”或“七九”)的5人,占9.43%;第2題,能完整說出口訣的意義的有25人,占47.17%,意思明白但表達不清楚的有13人占24.53%,不理解的有15人,占28.30%。
分析統(tǒng)計的結(jié)果發(fā)現(xiàn),學生基本知道9的乘法口訣,絕大多數(shù)學生會默寫口訣,有的甚至能夠正確理解口訣的含義,但一些學生記憶口訣的方法屬于“死記硬背”,遇到如“六九五十四”“七九六十三”“八九七十二”稍大的口訣記憶就有困難??磥砗芏鄬W生對9的口訣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诖?,筆者認為編制口訣已經(jīng)沒意義,教學中應讓學生在充分理解口訣含義的基礎上,加強對記憶口訣的方法指導,使學生能自如地運用口訣解決實際問題。
布魯姆指出:“有效的教學始于知道達到的目標是什么?!贝_定恰當?shù)慕虒W目標必須深入了解學生的學習起點,在目標領域里能切中學生的“最近發(fā)展區(qū)”,讓學生“跳一跳”就能摘得到。要明確教什么,教師需要認真研讀教材,并從學生的實際出發(fā),準確定位教學目標——有時可以適當提升、拓展教學目標,有時需要降低教學目標。教學目標確定之后,再去考慮采用何種方式落實目標,這樣就能在教學過程中做到胸有成竹、有的放矢地開展教學活動。
“9的乘法口訣”這一課,從教材的例題來定位主要是完成口訣的編制,但從課前的調(diào)查分析來看,理解口訣的意義及記憶口訣才是學習9的乘法口訣的重點?;诖耍覍Ρ菊n目標定位如下:1.在學生初步了解9的乘法口訣的基礎上,進一步理解9的乘法口訣的含義,體驗9的乘法口訣的來源;2.通過觀察,探究9的乘法口訣的規(guī)律,利用規(guī)律熟記口訣,會用9的乘法口訣求積,初步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推理能力;3.培養(yǎng)學生應用知識解決簡單問題的能力,初步養(yǎng)成獨立思考和主動探索的能力。
找準學生的學習起點,明確教學目標后,教師就可以以此選擇合理的教學方法。新課程理念提倡讓學生經(jīng)歷數(shù)學知識的形成和發(fā)生的過程。因此,“怎么教”必須建立以學生作為課堂教學的主體,教師為主導的角度來設定,否則就偏離了教學主體。如在“9的乘法口訣”教學中,由于大部分學生已經(jīng)基本上能背誦9的乘法口訣,口訣已經(jīng)是學生的一種認知基礎,本節(jié)課筆者打破從情境去獲得口訣的常規(guī)教學方式,采取“讓學生直接說出9的乘法口訣—以畫圖和寫字的方法展示每句口訣的意義,自由驗證了口訣的由來—根據(jù)意義記憶口訣—通過觀察、討論發(fā)現(xiàn)口訣的規(guī)律,巧記口訣—應用口訣解決實際問題”的教學流程。這種從“口訣→意義→情境”的教學策略真正體現(xiàn)了“教師的教”為“學生的學”服務,“以學生為本”的理念落實在點點滴滴的教學行為之中。
上課伊始,直奔主題:“9的乘法口訣有幾句?你喜歡哪一句口訣?為什么?”充分尊重學生已有的經(jīng)驗,讓學生們自由交流,愉快地進入了探索新知識的過程。隨后,筆者創(chuàng)設了一個讓學生自己探究9的乘法口訣意義的過程:“任選其中的一句口訣,用你喜歡的方式表示它的意思”。學生有的通過形象生動的直觀圖直接揭示,有的通過比較抽象的幾何圖形突出含義,有的則用了簡單的數(shù)學符號來表示,還有的學生直接用文字表述口訣的意義。由于沒有過多的限制,學生的方法各異,可謂百花齊放,并且在自主表示、集體交流的過程中對口訣含義的理解深入而透徹。
記憶9的乘法口訣也是本節(jié)課的難點之一。在充分理解口訣的意義上,筆者留出充足的時間給學生背口訣,并采取自由背、集體背、個別抽背等多種方式鞏固口訣。為進一步幫助孩子記住口訣,突破口訣中的難背的幾句,筆者引導學生尋找9的乘法口訣的規(guī)律。通過尋找規(guī)律,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概括能力,發(fā)展孩子的潛能,讓純粹的記憶變得生動和直觀了。
總之,學習起點、教學目標和教學方法三者在課堂教學中的關系是相輔相成的。教學目標是三者之靈魂,教學方法是達到目標的過程,而學生的學習起點又是確定教學目標、選擇教學方法的重要依據(jù)。確定學生真實的學習起點,其實也是追尋有效課堂教學的起點,能否正確設定課堂教學起點,決定了一節(jié)課的教學是否具有適切性與實效性。因此,只有正確、合理把握學生的學習起點,有效地加以利用,才能引導學生進行有效的數(shù)學學習活動,才能使數(shù)學課堂真正彰顯生命的活力,從而實現(xiàn)高效的課堂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