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永軍
領異標新二月花
——芻議寫人敘事類文章的結構技巧
■俞永軍
編者按:
在初中階段,學生接觸最多的寫作文體當屬記敘文。圍繞記敘文,教師可以從選材、結構、修辭等多個方面對學生進行指導。南京一中明發(fā)濱江分校俞永軍老師長期在一線執(zhí)教,在實踐中積累了較為豐富的作文教學經(jīng)驗,本期《蘇派作文教學》欄目刊發(fā)的《領異標新二月花——芻議寫人敘事類文章的結構技巧》一文,便是他對記敘文寫作結構方面的思考。
寫人敘事類文章最常用的寫作手法是按時間順序平鋪直敘,因其最簡單、最易學,因此,學生作文中屢見不鮮。然而,這種方法一旦把握不好,文章就容易變成“流水賬”,從頭到尾啰里啰唆。
如何避免這種情況的發(fā)生?首先,選材要精當,要選取典型且?guī)в袀€性的“專利化”事件,做到“人無我有、人有我優(yōu)”。其次,敘述要精練,即使是自己獨有的事情,也不能求大求全、面面俱到,而是要淡化情節(jié),力爭截取生活畫面,捕捉瞬間動點。再次,細節(jié)要挖掘,不妨抓住幾個最精彩、最動人的點,揮毫潑墨,濃墨重彩,彰顯獨特的魅力,產(chǎn)生強烈的震撼。
例如,“請以‘微笑著面對生活’為題,寫一篇記敘文”這道題,教師可以指導學生以時間為序組織材料,突出微笑在自己的成長過程中的作用;或采用片段組合的方式,截取不同年齡段的典型事件,凸顯自己在思想、知識、認識等各個方面的進步;或用日記體記錄下自己微笑面對生活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或借用自白書、個人檔案等形式,通過一定的哲思展現(xiàn)自己的微笑品質,“心晴的時候,雨也是晴;心雨的時候,晴也是雨”。在此基礎上,教師要告訴學生綜合運用動作、神態(tài)、心理等細節(jié)描寫,盡可能地挑選那些富有表現(xiàn)力的情節(jié),細致描摹一兩個片段。此外,還可以指導學生通過景物描寫渲染氣氛,推動情節(jié)的發(fā)展;或運用欲揚先抑的手法,先寫矛盾,而后上升到微笑的高度,以此強化主題、升華主旨。
所謂“首尾呼應”,是指在開頭和結尾的內(nèi)容上有著極其密切關系的語段,即開頭出現(xiàn)的事物或語句在結尾再次出現(xiàn),借以強調(diào)說明,交代詮釋。首尾呼應要注意內(nèi)容的協(xié)調(diào)一致:其一,兩個句子或兩段話的內(nèi)容要有內(nèi)在聯(lián)系,能互相搭配,互相銜接;其二,兩個句子或兩段話的內(nèi)容和實質要一致。譬如,前面的句子是贊揚性的,那么,呼應的句子也必須是贊揚性的;前面的句子是貶斥性的,那么,呼應的句子也必須是貶斥性的。前后呼應使全文形成一個首尾圓合、嚴密無懈的有機整體,內(nèi)容上突出情感,強化主題,加深印象,增強效果;結構上凸顯文章的完整性和回環(huán)美。
首尾呼應常見的有兩種情況。一是運用倒敘手法,此類寫法較為常見,難度不大。例如程海的《三顆枸杞豆》就運用倒敘手法,前后呼應非常嚴密。我們不妨看看:
首:“我是一個植物學家。好多人很羨慕我,要我談談小時候刻苦學習的故事。其實,那時我是一個出名的‘淘氣鬼’?!?/p>
尾:“當我成為植物學家后,爸爸以為這是他拳頭懲罰的功勞。他的口頭禪是:‘豬羊怕殺,人怕打!’其實,他的拳頭只能傷及我的皮肉,真正征服我的,是那三顆啟示生命意義的枸杞豆。”
首是引子,點明現(xiàn)在的“我”是一個植物學家,既交代身份,又過渡自然;然后用“其實”一轉,介紹自己小時候是出名的“淘氣鬼”,設置懸念,激發(fā)讀者興趣。尾寫自己勤奮、刻苦學習的動力,點明主題。前后呼應,有機融合,看似簡單,實則巧妙。
二是運用順敘筆法。盡管它沒有前者那么周密、嚴整,運用頻率也不高,但難度很大,運用得好,往往產(chǎn)生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莫懷戚的《散步》,就運用了這種方法。
開頭:“我們在田野散步:我,我的母親,我的妻子和兒子?!?/p>
結尾:“這樣,我們在陽光下,向著那菜花、桑樹和魚塘走去。到了一處,我蹲下來,背起了母親,妻子也蹲下來,背起了兒子?!?/p>
兩段文字主要體現(xiàn)兩個方面的呼應:一是情節(jié),即“散步”;二是人物,即“我”、母親、妻子、兒子等祖孫三代四人。而且呼應順序極其講究,開頭總述,結尾具體;開頭由“我”到“母親”到“妻子”再到“兒子”,結尾依然如此。這樣呼應既有序又有物,既合理又嚴密。首尾呼應是使文章完整的一個重要方法,運用時呼應的語句要有所變化,不能簡單重復,否則就會生硬呆板。
作為中學生,寫人敘事最大的問題是平淡?!吧綗o起伏,便是頑山;水無瀠洄,便是死水?!保ㄖ廄S語)清代袁枚《隨園詩話》中記載:“文似看山不喜平?!薄拔捻氬e綜見意,曲折生姿。”“為人貴直,而作詩文者貴曲?!庇纱硕?,“波折”既是文章結構出彩的重要特征之一,也是能激發(fā)讀者閱讀興趣的一個重要原因。
以魯迅的《社戲》為例,“我”看社戲的整個過程就充滿波折。首先是看社戲前的波折。波折之一,叫不到船;波折之二,不準和別人同去?!翱傊?,是完了。到下午,我的朋友都去了,戲已經(jīng)開場了,我似乎聽到鑼鼓的聲音,而且知道他們在戲臺下買豆?jié){喝?!薄笆恰奔又卣Z氣,三個“了”說明“我”沮喪至極。“忽然間”事情出現(xiàn)了轉機。轉機之一,八叔的航船回來了;轉機之二,伙伴們愿和“我”一起去;轉機之三,也是最讓母親放心的,善水的雙喜愿打包票。
其次是看社戲的波折。波折之一,想看鐵頭老生翻跟頭,但老生沒有翻;波折之二,想看“蛇精”和“跳老虎”,但等了好長時間都沒有出現(xiàn);波折之三,最煩看的老旦坐在那不停地唱。終于,大家熬不住了,“喃喃的罵”“不停的吁氣”“打起呵欠”,甚至“罵著老旦”。但雙喜的提議“怕他會唱到天明還不完,還是我們走的好罷”,立刻獲得大伙贊成,事情有了轉機,“和開船時候一樣踴躍,三四人徑奔船尾,拔了篙,點退幾丈”,順道而返。
再者是月夜歸航的波折。波折之一,搖船搖得太疲乏,而且許久沒有吃東西。然不久又有了轉機,桂生想出了主意,“羅漢豆正旺相,柴火又現(xiàn)成”,可以偷豆來煮了吃。波折之二,用了八公公船上的鹽和柴,他一定會責罵的。轉機是如果他罵就要他歸還去年撿到的枯桕樹。
最后是第二天遇到六一公公的波折。波折是釣魚時看見六一公公,而且他還責備“我”及小伙伴們,“你們這班小鬼,昨天偷了我的豆了罷?又不肯好好的摘,踏壞了不少”。但事情立馬出現(xiàn)轉機,當聽到“我”說豆很好吃時,六一公公不僅沒有責備“我”,還大大褒獎了“我”一番。尤其是“我”擔心母親知道這事會責怪時,哪知六一公公不僅送了些豆子給母親,而且當著母親的面“極口夸獎我”,說“我”將來一定要中狀元。如此看來,只有情節(jié)曲折回旋、波瀾起伏,才會扣人心弦、引人入勝。
(作者為江蘇省南京市一中明發(fā)濱江分校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