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鵬威,王溪源,司亞晨,黃迎乒,任 潔
(鄭州大學體育學院(校本部),河南 鄭州 450000)
理論與方法探索
項群理論背景下第30屆奧運會中、美獎牌分布差異及分析
宋鵬威,王溪源,司亞晨,黃迎乒,任 潔
(鄭州大學體育學院(校本部),河南 鄭州 450000)
奧運會獎牌分布是標志一個國家競技體育是否均衡發(fā)展的一個重要指標。研究以項群理論為基礎,以第30屆奧運會獲得獎牌數(shù)據(jù)為研究對象,運用統(tǒng)計分析法、邏輯分析法、文獻資料法對中、美獎牌分布情況進行分析。結果表明, 在技能主導類項群中,跳水、競技體操、羽毛球、舉重、乒乓球等是我國的主要獲獎項目;體能主導類項群中,田徑和游泳是美國的主要獲獎項目;中國獎牌大項多于美國,但是,所獲獎牌總數(shù)少于美國;在中國呈現(xiàn)出獲獎運動員陰盛陽衰的現(xiàn)象。因此,中國應加大體能主導類項目訓練;發(fā)展?jié)搩?yōu)勢項目,提高競技體育后備人才的培養(yǎng);應借鑒我國女子優(yōu)勢項目成功經(jīng)驗進一步完善男子項目訓練體系。
第30屆奧運會;獎牌分布;差異;中、美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競技體育快速發(fā)展,在1984 年洛杉磯奧運會上,中國告別了零獎牌時代 ,在2000年悉尼奧運會上,中國首次突破前3名,北京舉行的第29屆奧運會實現(xiàn)了國人多年來的奧運夢想,并且金牌數(shù)位于榜首。在第30屆奧運會上,中國創(chuàng)造了境外奧運會的最佳成績,中、美在獎牌總數(shù)上差別不大,美國排名第一、中國位列第二,獎牌項目分布上卻存在較大差異。
1.1 研究對象
以第30屆奧運會中、美各項目獎牌分布情況為研究對象。
1.2 研究方法
通過奧運易網(wǎng)、中國知網(wǎng)、體育期刊等相關資料來查閱第30屆奧運會中、美各項獎牌數(shù)據(jù)。對各項目所獲獎牌數(shù)量進行對比分析,找出中、美之間的差距,根據(jù)獎牌分布情況,對中、美參賽項目特征和存在的問題進行邏輯分析。
中、美2國作為體育大國,在推動世界體育事業(yè)發(fā)展中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而第30屆奧運會中、美2國的獲獎項目存在差異。中國在山地自行車、水球、公路自行車、籃球、網(wǎng)球、沙灘排球、足球、排球等項目上沒有獲得獎牌。美國在舉重、現(xiàn)代五項、帆船、蹦床、羽毛球、花樣游泳、乒乓球等項目上沒獲得獎牌。
項群理論認為,把具有相同或相似特征的項目歸為一類項目,稱之為項群,把揭示這類項目運動訓練規(guī)律的理論和方法稱之為項群理論。根據(jù)各項目運動能力為主導因素,可將所有項目分為體能主導類和技能主導類2大類。
2.1 中、美獎牌項群分布的分析
第30屆奧運會,我國獲得獎牌分布是38金、27銀、23銅,共計88枚獎牌,美國獲得獎牌分布是46金、29銀、29銅,共計104枚獎牌,中國無論是金牌數(shù)還是獎牌總數(shù)都位于獎牌榜亞軍。依據(jù)項群理論就中、美獲獎項目進行分析,結果表明,中、美獲獎項目的數(shù)量沒有較大差別,在體能主導類獲獎項目上,中國是7項,美國是5項;在技能主導類獲獎項目上,中國是13項,美國是15項。
2.1.1 中、美體能主導類獲獎項目分析
由表1不難發(fā)現(xiàn),中國在體能主導類項目上明顯處于劣勢,體能主導類項目要求運動員具有較強的爆發(fā)力,或者有較好的耐力,基于黃種人和其他人種在體能方面存在一定的差距,中國獲得獎牌數(shù)明顯低于美國,就田徑1項,美國獲得29枚獎牌,而中國只獲得6枚獎牌,中美2國體能主導類項目金牌比為:12:27=0.44,銀牌比為:8:24=0.33,銅牌比為:9:16=0.56,0.44<1,0.56<1,0.56>0.44,說明在體能主導類項目上,中國沖擊金牌和銀牌運動員后備力量不足,而沖擊金牌運動員的后備力量更為匱乏。
表1 第30屆奧運會中、美體能主導類項目獎牌分布比情況統(tǒng)計表
2.1.2 中、美技能主導類獲獎項目分析
技能主導類項目要求運動員完成高難度的動作,并同時力求展示形體美和運動美。如表2顯示,中國技能主導類項目獲得獎牌數(shù)明顯超出美國,但是在個別項目中,中國還弱于美國,像足球、籃球等項目。中、美2國在技能主導類項目上金牌比為:26:19=1.36,銀牌比為:19:5=3.8,銅牌比為:14:13=1.07,3.8>1,1.07>1,3.8>1.07,說明在技能主導類項目上,無論沖擊金牌還是銀牌運動員的后備力量都比較充足,而沖擊金牌運動員后備力量占據(jù)絕對優(yōu)勢。
2.2 中、美不同性別獲獎牌分布的分析
2.2.1 中、美男子項目獎牌分布情況
中國男子獲得17金、8銀、11銅,混合項目1枚(混合項目共獲2枚獎牌,男子、女子平均各分1枚獎牌),共37枚獎牌,占總獎牌數(shù)的42%,美國男子獲得17金、15銀、13銅,混合項目0.5枚(混合項目獲得1枚獎牌,男子、女子各0.5枚獎牌),共45.5枚,占總獎牌數(shù)的43.75%,比中國高了將近2個百分點。
2.2.2 中、美女子獲獎項目獎牌分布情況 中國女子代表隊獲得20金、18銀、12銅,混合項目獲1枚獎牌(混合項目共獲2枚獎牌,男子、女子平均各分1枚獎牌),共51枚獎牌,占據(jù)中國獎牌總數(shù)的58%,和男子獎牌的42%相比,高了16個百分點,美國女子獲得29枚金牌、14枚銀牌、15枚銅牌,混合項目獲0.5枚獎牌(混合項目獲得1枚獎牌,男子、女子各0.5枚獎牌),共58.5枚,占美國獎牌總數(shù)的56%,比美國男子占獎牌總數(shù)的44%高出12個百分點。
一直以來,男女失衡現(xiàn)象在我國競技體育中是普遍存在的,無論是女子運動員獲獎情況還是運動員數(shù)量都超過了男運動員,這就是中國競技體育的陰盛陽衰現(xiàn)象。從中不難發(fā)現(xiàn),無論是中國還是美國,陰盛陽衰的現(xiàn)象是普遍存在的,而中國更為嚴重。
2.3 中、美混合項目獎牌分布的分析
奧運會混合項目是體現(xiàn)隊友之間配合能力的項目,反映出該項目的整體實力。中國混合項目獲得2枚獎牌,美國獲得了1枚獎牌,總體來說,差別不大,而中國在混合項目上沒有真正發(fā)揮自己的優(yōu)勢,中國人普遍具有身高較低、身體靈活、反映較快等特點,只有把中國人的優(yōu)勢與項目相結合,才能和美國拉開距離。會,運動員的培養(yǎng)經(jīng)費是有限的,較少的投資獲得較多的獎牌,才是節(jié)約資金的有效途徑。表3顯示,第30屆奧運會中國參賽396人,獲得獎牌88枚,獲得獎牌比例為22.2%;美國參賽人數(shù)530人,獲得獎牌104枚,獲得獎牌比例為19.6%。
表2 第30屆奧運會技能主導類項目獎牌分布情況統(tǒng)計表
表3 第30屆奧運會中、美參賽人數(shù)獲獎牌百分比情況
3.1 結 論
2.4 中、美2國參賽人數(shù)分析
參賽運動員獲得獎牌百分比是衡量一個國家運動員競技水平高低的一個重要指標,如果一個國家有較少的運動員參加比賽,而且獲得較多的獎牌,證明這個國家運動員具有較高獲獎牌的效率?,F(xiàn)代社
3.1.1 在第30屆倫敦奧運會上,我國獲得了38枚金牌及88枚獎牌的成績,在金牌與獎牌榜均處于世界第二,這也是中國代表團在境外參加奧運會創(chuàng)下的最好成績。這些數(shù)據(jù)表明,我國競技體育無論在競技能力還是基礎水平方面都有所提升。
然而,美國在第30屆奧運會獲得104枚獎牌,中國代表團和美國相比仍然有一定差距。
3.1.2 中國隊在所獲獎牌項目上存在著不均衡現(xiàn)象。大量獎牌分布在技能主導類項目上,體能主導類項目讓人擔憂。毋庸置疑,田徑和游泳是設置獎牌比較多的體能主導類項目,比較而言,中國在這2項上實力還很薄弱。
3.1.3 中國獲得獎牌的大項明顯多于美國,但在獲得金牌的大項上卻少于美國。中國有13個項目獲得金牌,主要分布在幾個傳統(tǒng)的優(yōu)勢項目上,美國在15個項目上獲得金牌,其中分布情況也相對平均。
3.1.4 中國女子所獲獎牌占據(jù)中國獎牌總數(shù)的58%,和男子獎牌的42%相比,高出了16個百分點,美國女子所獲獎牌占美國獎牌總數(shù)的56%,比美國男子的44%高出了12個百分點。中、美獲得獎牌運動員均存在陰盛陽衰現(xiàn)象,其中這種現(xiàn)狀在中國甚為嚴重。
3.2 建 議
3.2.1 堅持完善舉國體制是進一步提高我國競技體育實力的有力保障。應該加快項目布局與結構調(diào)整,尤其是田徑、游泳與三大球的快速發(fā)展,才能有效提升中國的獎牌數(shù)量。
3.2.2 中國隊應把體能和耐力訓練作為運動員的重點訓練內(nèi)容。好的耐力是順利完成一項運動的基礎,要充分發(fā)揮黃種人身體靈活的優(yōu)點,對技能嚴格要求,這樣在體能和技能項目都占據(jù)優(yōu)勢,中國才能在體能主導類項目上有突破性進展。
3.2.3 中國應在保持自己優(yōu)勢項目的前提下發(fā)展?jié)搩?yōu)勢項目,對符合我國人種優(yōu)勢的項目要重點訓練,從根本上增加中國的金牌項目,避免金牌項目分布不平衡的現(xiàn)象。
3.2.4 中國應鞏固男子已經(jīng)取得好成績的弱勢項目,以女子優(yōu)勢項目來帶動男子項目競技能力的提升,應借鑒我國女子優(yōu)勢項目成功經(jīng)驗,進一步完善男子項目訓練體系 ,逐漸減小男子和女子獎牌失衡的現(xiàn)象。
[ 1 ]田麥久.運動訓練學[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2000:36.
[ 2 ]趙云書,張國麗,王琴. 倫敦奧運會我國運動員構成與獎牌分布特點[ J ].體育文化導刊,2013,13(4):54-58.
[ 3 ] 李齊. 奧運新聞報道中的國家認同——以《體育報》對第23屆洛杉磯奧運會的報道為例[ J ].新聞世界,2012(2):128-129.
[ 4 ]李寧.倫敦奧運會我國獲獎牌特征研究[ J ].體育文化導刊,2013,12(1):41-44.
[ 5 ]沈麗娟,崔志翔.倫敦奧運會我國獎牌與項目布局研究[ J ].體育文化導刊,2013,12(2):46-49.
G811.2
A
1674-151X(2016)12-031-03
10.3969/j.issn.1674-151x.2016.23.016
投稿日期:2016-11-02
宋鵬威(1991—),在讀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體育教育訓練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