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徐卓/譯
為何男人賺錢養(yǎng)家
◎ 徐卓/譯
在美國,配偶在家的男性高管比配偶在家的女性高管要多,60%男性的配偶不會全職工作,而只有10%女性的配偶會全職呆在家中。
許多人喜歡強調男性比女性賺錢更多,但他們沒有去想為什么:男性比女性工作時間更長,且更愿意這樣去做,因為他們在承擔家用的時候收獲到的是滿滿的愛;而女性則在為了陪伴孩子而少工作或不工作的時候,才能收獲到愛。
托兒所讓更多女性可以選擇工作,這會讓她們的職業(yè)生涯更少中斷,從而縮小男女之間由于工作年限造成的薪資差距。但也有證據顯示,這種幫助遠遠不足,甚至并非正確的解決辦法。育嬰假后,有些最開始想讓丈夫幫忙照料孩子的女性“現在也覺得自己更想呆在家里”。
另一個考慮在于在男女兩性身上都出現了傳統(tǒng)兩性性別角色的整合,這種整合會影響到性別的自我認同以及兩性關系的質量。如果自己的男性伴侶不是全職工作而是全職在家,女性是否還會覺得他具有同樣的吸引力,這是個懸而未決的問題。
目前為止,這種通常被稱作“弱男”的男人并不能吸引女性。舉例而言,當男性收入占家庭總收入的60%,而女性承擔家務中的60%的時候,離婚率最低,并且在這樣任務分配更為傳統(tǒng)的家庭中,妻子報告了更高的性生活滿意度。
換句話說,同等的機會并不意味著同樣的結果,而經濟環(huán)境和社會人際規(guī)則朝著趨同平等的方向變化并不一定會導致性吸引力的變化或者親密關系的成功,這些都是順其自然而不是能夠強制的東西。
作為一個男人,成為全職主夫并不被人看重,也展現不了領導力,因此無法吸引多數的女性。雖然女性在經濟上更加獨立了,但她們依然想要更成熟、更有吸引力的男性伴侶。而女性接受什么樣的優(yōu)勢,男性就會去竭力獲取這種優(yōu)勢,也就是說社會激勵什么,他們就做什么。
(摘自《雄性衰落》北京聯合出版公司 圖/劉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