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樓美英 浙江省東陽市實驗幼兒園
“話”對“畫”的詮釋
——美術活動中提高幼兒“說”的能力
■文/樓美英 浙江省東陽市實驗幼兒園
上海師范大學藝術學院美術系教授王大根提出了“兒童繪畫—言語發(fā)展相關論”[1]。兒童繪畫不僅與幼兒生理、心理、綜合發(fā)展水平等因素有關,還對言語的發(fā)展水平有深刻的影響。實踐教學中教師也發(fā)現(xiàn),幼兒在繪畫過程中始終伴隨著語義加工,繪畫與語言之間相互轉(zhuǎn)換著、相互演繹著各自的角色。有時孩子用語言來組織和設計將要繪畫的主題內(nèi)容,有時孩子邊說邊一一對應地畫出自己所想的物象,有時用話語來擴散、表達、補充自己的繪畫內(nèi)容。因此,教師嘗試運用觀察激趣,引導幼兒述說;生活體驗,引發(fā)幼兒敘說;創(chuàng)設情境,誘導幼兒創(chuàng)說;名畫欣賞,激發(fā)幼兒對說;解讀作品,給予幼兒訴說,從而進一步提升幼兒“說”的能力。
幼兒美術 說話能力
近幾年,我園的幼兒美術教學立足園本,以幼兒創(chuàng)意寫生教學理念為主旨,提倡孩子在寫生的基礎上進行自主創(chuàng)意想象繪畫。從中發(fā)現(xiàn)孩子們思維獨特、創(chuàng)意無限,更可喜的是孩子們無處不流露出“話”對“畫”詮釋。于是,我們對創(chuàng)意寫生教學進行了重新思考和整合,嘗試在“畫”的活動中融合“話”的教育活動,建構(gòu)了3H幼兒美術教學模式。3H是指美術教學中提高幼兒語言表達能力的三個教學步驟“話——畫——話”的第一個拼音字母大寫H,簡稱3H。3H(話——畫——話)教學模式三部曲:
第一步“話”——以話入畫:教師利用觀察、談話、回憶、想象、設問、情境等各種手段激發(fā)幼兒說的欲望,讓幼兒想說、敢說、喜歡說、愿意說,激起幼兒作畫的熱情。
第二步“畫”——以話作畫:幼兒根據(jù)教師提供的生活、動物、植物、節(jié)日等各種寫生對象的圖片或?qū)嵨?,運用蠟筆、水粉、線描、水墨等不同的表現(xiàn)手法進行創(chuàng)意想象作畫,用作畫的方式表達心中的“話”。
第三步“話”——以話讀畫:教師提供自由開放的解讀作品平臺,鼓勵幼兒以自評、同伴互評、小組評議等多種形式,讓幼兒對作品進行自我欣賞、評價和互相交流、評價,從而關注幼兒的個性創(chuàng)作,真正解讀幼兒的心靈。
在實踐教學中,教師創(chuàng)設各種語境,利用各種手段,激發(fā)幼兒想說、敢說、喜歡說、愿意說,從而提高幼兒“說”的能力。
教師利用實物、圖片、多媒體把寫生的對象呈現(xiàn)于孩子的眼前,運用生動的語言調(diào)動孩子觀察的興趣,激發(fā)觀察表述的欲望,并有序地引導孩子說說自己眼前的實物。這樣孩子們既能了解實物的基本特征,又能對實物有自己獨特的理解。在寫生《深海里的怪魚》活動中,首先教師出示一張海底世界的圖片,激發(fā)幼兒的興趣。教師提問:“孩子們,你知道海底住著誰嗎?”孩子們積極踴躍地回答,“有海龜,有熱帶魚,有海草,有帶魚,有龍蝦,有海星……”孩子們的思維一下子活躍了起來。接著讓孩子們欣賞多媒體課件各種各樣的深海魚類,老師提問說:“在美麗的深海里生活著許許多多奇形怪狀的魚兒。你認識這些魚兒嗎?這些魚到底奇怪在哪里?”孩子們眼前一亮,原來海底還有像魔鬼一樣的魚,長著蝌蚪一樣的身體,身上長滿了像眼睛一樣的花紋;還有長著像尖刀魚鰭的紅海關刀魚,長著兇猛大頭的老虎魚,呀,海底世界真奇妙。還有的孩子被魚兒美麗的花紋、靚麗的色彩給迷住了,飛魚長著翅膀會飛出水面,神仙魚身上條紋色彩繽紛、身體形狀像個愛心,身后的花紋像兩只眼睛,大大激發(fā)了孩子想說的愿望。
生活是孩子創(chuàng)意寫生的源泉,在寫生過程中老師利用生活中最難忘、最有趣、最開心的事情作為寫生對象。水墨寫生《肅雍堂》時,老師事先帶幼兒參觀東陽名勝古跡盧宅肅雍堂,通過參觀、導游的解說,孩子們對肅雍堂的歷史和古建筑群有了一定的了解。在孩子們的繪畫活動中,老師出示參觀過程的PPT課件,邊看邊說,每個孩子都能敘說著自己游覽里的所見所聞。有的孩子說了皇帝來到肅雍堂時人們是怎樣在看臺上歡迎的;有的孩子說出了肅雍堂里有宮燈是多么的大,有幾層樓那么高,還有許多的小燈;有的孩子說肅雍堂的房子的四面都圍在一起的四合院,門窗都是木頭做的,屋頂是黑瓦片,還有兩個彎彎的角;有的孩子說肅雍堂有一個大書院,那里出了許多的進士,從小就在那兒刻苦讀書等。有了生活體驗,孩子作畫不再是一件困難的事。在《城市的窗口》這一活動中,老師除了讓孩子們說說高樓的外部特征外,還讓孩子透過窗戶想象回憶住在房間里人們所做的生活情節(jié),如“洗澡、看電視、燒飯、玩電腦”等再現(xiàn)生活情趣。
情境教學能把概念具體化,傳授方式趣味化,能使幼兒的認知與情感相結(jié)合,使思維與形象統(tǒng)一,變灌輸為感悟,變說教為創(chuàng)想,從而誘導幼兒創(chuàng)說自己的想法,為創(chuàng)意寫生畫積蓄能量。因此,我們要巧妙地創(chuàng)設情境,誘發(fā)幼兒去創(chuàng)想創(chuàng)說。在《皮鞋的創(chuàng)想》活動中,老師出示一只舊皮鞋,讓孩子仔細觀察皮鞋的外貌特征:這是一只怎樣的皮鞋?小老鼠出門找食物時看見了它,把它當成了寶貝,裝上了方向盤、輪子、座位和窗戶變成了一輛汽車,小老鼠開著它到處去旅行。你會用這只舊鞋干什么呢?有的小朋友說:“我要把皮鞋改裝成潛水艇,上面有發(fā)射魚雷的裝置,叫KDTV潛水艇?!边€有的小朋友說:“小老鼠把皮鞋當成了家,里面有床,有桌子椅子,還有窗戶、廚房,老鼠家有許多小寶寶,真有趣?!痹凇稒C器人》的教學活動中,教師在引導幼兒觀察機器人的構(gòu)造后,創(chuàng)設情境啟發(fā)幼兒聯(lián)想、創(chuàng)造,你的機器人會干什么?孩子們說:“我的機器人來到果園里摘果子?!薄拔业臋C器人會幫媽媽燒飯、洗碗、掃地、洗衣服?!薄拔业臋C器人會陪我玩吹泡泡、搭積木?!薄⒆觽儎?chuàng)說無限。
兒童繪畫創(chuàng)作主要依靠對生活的觀察和感受,可以說視覺是兒童心靈的窗口,因此在名畫欣賞中能培養(yǎng)兒童的觀察力、審美力,可以讓孩子從小就接觸經(jīng)典,與大師直接對話,這樣其發(fā)展的起點高了,眼界開闊,對美的知覺和選擇也更敏感了。在凡·高的《向日葵》這幅作品中,值得幼兒欣賞和學習的是:畫面中鮮明亮麗的色彩和極富特色的線條,感受畫面?zhèn)鬟_出來的強烈、炙熱的感情。在教學活動中,我們運用對話的方法幫助孩子對作品的理解。如師:在這幅畫里你看到了哪些顏色?幼:畫上有紅色、橘黃色、黃色、綠色、褐色。師:哪種顏色用得最多?幼:黃色最多。師:這些顏色給你什么感覺?幼:黃色像太陽光照在我們身上很溫暖。幼:金色的向日葵看上去很耀眼,心里很開心。師:花瓶中的每一朵向日葵都一樣嗎?幼:向日葵有的大有的小。幼:顏色也不一樣,有的顏色深有的顏色淺。幼:它們有的朝上開放有的朝下開放,有的朝左有的朝右。師:向日葵有的抬著頭,有的側(cè)著臉,有的低頭,朝著不同的方向,說明畫家在畫這幅畫的時候,到處都充滿了陽光。
繪畫作品是幼兒表現(xiàn)內(nèi)心世界的載體,是幼兒表達情感的特殊語言,傾聽這種語言,是教師了解幼兒心理、幫助幼兒提高“說”能力的良好途徑。那么幼兒作品解讀環(huán)節(jié),老師就給予了幼兒訴說的機會,讓每個孩子表達自我,彰顯內(nèi)心世界。在《快樂的周末》這一繪畫日記活動中,安安開心地傾訴了自己的作品:“周末我和爸爸去小區(qū)里打氣排球了,場地中間有一個大網(wǎng),叔叔們分別站在兩邊,球打過來又打過去,他們還穿著有號碼的運動服?!彼肩餍χ庹f著自己的作品:“昨天,我和爸爸媽媽去挖竹筍了,那筍從地上冒出來可大了,爸爸用鋤頭挖,我和媽媽用力地搬,還有的筍藏在地底下,只露出一點點頭來,我還看見旁邊有許多高高的竹子,一節(jié)一節(jié)直直地站在那兒。”在《倉鼠》的作品解讀中,姍姍說:“我的倉鼠出門散步了,它來到了西山公園?!倍f:“我的倉鼠在走迷宮,這是迷宮的墻壁。”……每幅作品都能見到孩子稚嫩的筆觸,每幅作品都深藏著一個有趣的故事,你一言我一語說其不盡。
在幼兒美術3H教學模式中,教師通過以上五種教學手段不斷為幼兒創(chuàng)設想說、敢說、喜歡說、愿意說的機會,孩子們能仔細地觀察事物,并大膽地表達自己的所見、所思;能根據(jù)主題創(chuàng)想作畫,以作畫的方式表達自己心中的“話”;能集中注意力、專心地傾聽別人講話;在人人開口的同時,大大提高了幼兒“說”的能力。
[1]王大根.兒童繪畫—言語發(fā)展相關論[J]《上海教育科研》 1996年04期
[2]李甦,李文馥,楊玉芳.兒童繪畫與語言關系的發(fā)展研究綜述[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