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金珠孫湘俊
(1.廣東省冶金建筑設計研究院,廣州 510000 2.廣州市市政工程設計研究總院,廣州 510000)
某高速公路養(yǎng)護修補設計
李金珠1孫湘俊2
(1.廣東省冶金建筑設計研究院,廣州 510000 2.廣州市市政工程設計研究總院,廣州 510000)
本文以某高速公路養(yǎng)護修補設計為例,介紹路面車轍、橋頭跳車、縱橫縫發(fā)展及路面沉陷四種病害的設計方案,對其中的技術要點及難點進行分析,同時詳細闡述其施工工藝,本工程實踐效果好。
高速公路;公路養(yǎng)護;車轍
近年來我國高速公路網(wǎng)不斷完善,通車里程與路齡的不斷增加,重載、超載車的出現(xiàn),造成高速公路瀝青路面的養(yǎng)護維修問題日益突出。與其他等級的公路相比,高速公路具有車速快、交通量大、服務水平要求高和社會影響大的特點,因此一旦出現(xiàn)病害應馬上組織修補,其技術難度較其他等級公路較大。本文以某高速公路的養(yǎng)護修補設計為例,對路面車轍、橋頭跳車、縱橫縫發(fā)展及路面沉陷進行專項設計,為類似工程提供參考。
該高速公路全長32.282km,雙向4車道,設計車速每小時120公里,于2005年底建成通車。本工程自建成,已經(jīng)進入運營的第十個年頭。建成初期,路面運營狀況良好;但隨著路面使用年限的增加及逐年增長的交通流量,路面陸續(xù)出現(xiàn)了一些病害,如:車轍、橋頭跳車、縱橫裂縫發(fā)展,部分路段甚至已出現(xiàn)沉降。為保證本項目道路行駛的安全性及舒適性,結(jié)合本工程的歷年養(yǎng)護數(shù)據(jù),針對上述病害進行合理有效的、經(jīng)濟的路面養(yǎng)護設計。
本項目現(xiàn)已呈現(xiàn)出來的病害主要為:路面車轍、橋頭跳車、縱橫縫發(fā)展及路面沉陷。
2.1 路面車轍處理
(1)車轍成因分析
據(jù)2013年度及2014年度本項目的路面專項檢測報告,本項目車轍產(chǎn)生原因為:其一是重載、超載車輛作用下使路面上、中面層產(chǎn)生很大剪應力,而瀝青上、中面層不能提供足夠的抗剪強度,導致瀝青面層流動變形;其二是夏季高溫引起瀝青混合料抗形變能力下降,對路面車轍的形成有重要影響;其三是瀝青面層的繼續(xù)壓密對車轍也有少量貢獻。
(2)處置方案
針對車轍產(chǎn)生的原因,結(jié)合本項目歷年養(yǎng)護經(jīng)驗,處置方案如下:徹底銑刨車轍所在一個車道(3.75m寬)的瀝青上面層,后在銑刨底部和四周設置乳化瀝青粘層,回鋪4cmGAC-13C。若銑刨上面層后,發(fā)現(xiàn)中面層存在裂縫,則應在裂縫處設置20cm寬抗裂貼,然后回鋪4cmGAC-13C。
2.2 橋頭跳車處理
(1)橋頭病害
據(jù)2014年度本項目的橋頭專項檢測報告,本項目橋頭病害主要為:橋頭搭板,尤其集中于搭板淺層,存在不密實、松散和脫空缺陷情況。其中,不密實為相對較輕的病害;松散和脫空為相對嚴重的病害。
(2)處置方案
針對橋頭搭板脫空病害,主要采用壓漿處理的處置方案,同時,針對橋頭跳車現(xiàn)象,根據(jù)實測高程數(shù)據(jù),采用加鋪瀝青調(diào)平方案接順橋頭,接順方案為:方案A1:當加鋪總厚度H<=4cm時,對既有瀝青砼路面裂縫進行處理并清洗干凈后,鋪設一層乳化瀝青粘層,加鋪hcm(h<=4cm)AC-13C。若加鋪厚度不足4cm,需先將既有路面銑刨至與設計路面標高高差4cm。方案A 2:當加鋪總厚度4<H<=9cm時,對既有瀝青砼路面裂縫進行處理并清洗干凈后,鋪設一層乳化瀝青粘層,加鋪hcm(4<h<=9cm)AC-13C。
2.3 縱橫縫處理
(1)縱橫縫成因分析
路面橫向裂縫開裂深度至上基層底,橫向貫穿裂縫是由基層開裂后反射至路表形成的反射裂縫,發(fā)生在主車道的橫向裂縫是由于基層強度下降(基層芯樣松散)及重載交通的作用下形成的荷載型裂縫,另外,瀝青層與基層的層間不連續(xù)加劇了路面裂縫的形成和擴展;
路面縱向裂縫發(fā)生在主車道輪跡帶位置,開裂深度至上基層,屬于荷載型裂縫,是由輪跡帶位置較大剪應力的反復作用引起的。
(2)處置方案
因本項目的縱橫向裂縫遍布全線,本次設計僅做試驗段設計,為后期的大中修路面改造設計提供路面處理數(shù)據(jù),具體處置方案為:徹底銑刨試驗路段的全部瀝青面層,銑刨面層后,若基層僅存在線裂,則在灌縫處置后再在裂縫處設置20cm寬抗裂貼,后回鋪瀝青砼面層;若基層裂縫呈網(wǎng)裂狀,則在灌縫處置后再在基層上滿鋪自粘式玻纖格柵,后回鋪瀝青砼面層。
2.4 路面沉陷處理
根據(jù)現(xiàn)場實地踏勘,中山小欖段(K351+080~K351+400)路面沉陷嚴重,已影響路面實際線性,針對此路段,進行瀝青路面加鋪改造處置,處置方案如下:
(1)方案A1:當加鋪總厚度H<=4cm時,對既有瀝青砼路面裂縫進行處理并清洗干凈后,鋪設一層乳化瀝青粘層,加鋪hcm(h<=4cm)AC-13C。若加鋪厚度不足4cm,需先將既有路面銑刨至與設計路面標高高差4cm。
(2)方案A 2:當加鋪總厚度4<H<=9cm時,對既有瀝青砼路面裂縫進行處理并清洗干凈后,鋪設一層乳化瀝青粘層,加鋪hcm(4<h<=9cm)AC-13C。
(3)A 3方案:當加鋪總厚度9<H<=18cm時,對既有瀝青砼路面裂縫進行處理并清洗干凈后,鋪設一層乳化瀝青粘層,加鋪hcm(5<h<=14cm)AC-20C及4cmAC-13C。
瀝青混合料在拌和前,應認真檢驗原材料的質(zhì)量,只有符合質(zhì)量標準的材料才能進場使用,并在施工過程中隨時進行抽檢。瀝青混凝土拌和站在拌和瀝青混合料前,應進行冷料上料速度曲線測定,根據(jù)目標配比設計確定各種集料的上料速度,并以此進行上料,取得各熱料倉熱料,進行生產(chǎn)配合比設計,必須通過試驗路段(長度≥300m)的鋪筑總結(jié)確定生產(chǎn)配合比及其施工過程的質(zhì)量控制參數(shù)。
瀝青混凝土拌和站在拌和瀝青砼前,應認真校核拌和機的計量精度,在確認計量精度達到設計要求時,才允許進行拌和。瀝青拌和站在拌和瀝青混合料時,應保證足夠的溫度與拌和時間,以保證混合料拌和均勻,注意在拌合改性瀝青混合料時應適當提高拌合溫度并延長拌合時間。瀝青混合料在運輸過程中,如果氣溫較低或運距過長,應適當提高拌合溫度并采取相應保溫措施,以免溫度降低太快,影響瀝青混合料的攤鋪和壓實。當單幅路面寬度大于攤鋪機的工作寬度時,應采用兩臺攤鋪機并行攤鋪,避免形成縱向冷接縫。
瀝青混凝土的壓實分初壓、復壓與終壓三步完成。初壓應在混合料攤鋪后溫度較高時進行,必要時應緊跟攤鋪機進行碾壓,壓路機從外側(cè)向中間碾壓,重復碾壓寬度應不小于壓路機輪寬的三分之一,并不應少于20cm。碾壓時應將驅(qū)動輪面向攤鋪機,碾壓路線及方向不得突然改變,壓路機啟動、停止時必須放慢速度,碾壓行駛速度開始時宜慢速,最大速度不宜超過4km/h。復壓采用重型的輪胎壓路機或振動式雙鋼輪壓路機進行,它是獲得密實度最主要的手段,一般采用高頻率低振幅的方式進行碾壓。施工中主要應控制復壓的溫度。終壓應緊接復壓后進行,終壓時應注意采取收跡碾壓的措施,所有碾壓工作應在規(guī)定的溫度范圍之內(nèi)完成,以免溫度過低碾壓痕跡無法消除。在整個碾壓過程中,應特別重視對接縫邊沿附近的碾壓,待大型壓路機碾壓結(jié)束后,再用小型壓路機反復進行碾壓,以確保這些部位的壓實效果。
路面施工結(jié)束后待表面溫度降到50℃以下方可開放交通。
本文根據(jù)本工程的歷年養(yǎng)護數(shù)據(jù),針對本工程的實際,對路面車轍、橋頭跳車、縱橫縫發(fā)展及路面沉陷四種病害進行合理有效的、經(jīng)濟的路面養(yǎng)護設計。工程實踐效果好,為類似工程提供參考。
[1] JTJ 073.2-2001,公路瀝青路面養(yǎng)護技術規(guī)范[S]
[2] JTG F40-2004,公路瀝青路面施工技術規(guī)范[S]
U45
B
1007-6344(2016)02-0222-01
李金珠(1988-),男,湖南臨武人,研究生學歷,助理工程師,從事市政路橋設計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