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陳徐毅
挑戰(zhàn)iPhone,谷歌智能手機新標桿Pixel路在何方?
作者│陳徐毅
10月的Made by Google新品發(fā)布會上一款定位高端的谷歌智能手機新標桿Pixel橫空出世,更令人意外的是谷歌在會上多次暗示將藉此把矛頭直指蘋果的主營后院。
關于Pixel Phone,谷歌的解釋是軟硬件完全自主設計,其拍攝性能、云存儲等多方面完全媲美并超越iPhone,搭載了谷歌全套服務包括AI語音助理Google Assistant,甚至售價與iPhone 7持平。那么問題來了,谷歌為什么要在這個時候向蘋果iPhone發(fā)起挑戰(zhàn)?它又比自己的前輩Nexus高明在哪里?
眾所周知,搭載原生安卓系統(tǒng)配套谷歌服務框架的Nexus手機其初衷有二,一是在眾多第三方安卓機中樹立標桿;二是希望通過自行軟件注入和廠商硬件合作的方式較大程度實現(xiàn)產品軟硬一體,從而抵消iPhone的優(yōu)勢。然而Nexus的出貨量一直不盡如意,甚至不及友商十分之一,標桿作用自然趨于式微,更談不上追趕iPhone的野心。
Nexus登臺6年可謂成也安卓、敗也安卓。安卓本身是一款好系統(tǒng),經(jīng)過9年演進,版本迭代穩(wěn)定,系統(tǒng)成熟精良,整體絲毫不遜色于iOS。盡管碎片化早已不是其新痛點,但卻是一直制約著安卓的軟肋,成為難以逾越的“一步之遙”。市場研究機構 Jackdaw Research 觀點認為,安卓能夠占領智能手機市場大部分份額,卻鮮有幫助廠商帶來豐厚利潤,安卓手機之間缺少差異化,近年來也引發(fā)了激烈競爭。一系列的制約讓谷歌認識到,要想在軟硬一體的方向有所作為就必須向蘋果學習。
谷歌給出的答案是軟件,Pixel手機必須提供比iPhone更加超前、卓越的軟件應用及服務。移動互聯(lián)之前,谷歌的軟件優(yōu)勢主要集中在基于萬維網(wǎng)技術的整套產品服務群,包括搜索引擎、Gmail、Map、Drive、在線的Doc等;如今借助安卓系統(tǒng)普及,谷歌得以在移動端布局昔日的優(yōu)勢產品,并衍生了諸如Google Photo、DayDream VR以及Google Assistant等服務??梢哉f,Pixel手機的優(yōu)勢就在于集成了包括上述在內的一整套谷歌自家軟件產品與服務,相比蘋果缺乏互聯(lián)網(wǎng)基因的軟件核心競爭能力,這方面谷歌確實更勝一籌。
與Nexus相比,Pixel又有什么不同?谷歌母公司Alphabet操作系統(tǒng)負責人Hiroshi Lockheimer對外透露,以前的Nexus設備僅當廠商完成了90%之后谷歌才會介入,但是現(xiàn)在不同,硬件部門全程參與意味著項目在完整、精良和全面性上提升到平臺本身所不能達到的高度。如果說以往的Nexus是最純粹的安卓產品的話,那么Pixel則是最純粹的谷歌產品,后者將獨占Android 7.1的許多特性,從而與其他安卓手機有所區(qū)別。
全程參與硬件設計追趕蘋果,然后依靠軟件優(yōu)勢力挽狂瀾。谷歌式的軟硬一體理想固然美好,但其似乎并沒看懂微軟的教訓。
相比微軟當年在智能手機領域的資源傾斜和精力投入,谷歌如今的付出可謂相形見絀,然而Lumia手機至今不見有所增長且份額趨于消失。另外,微軟在自主硬件設計上相比谷歌要占優(yōu)得多,前者在移動互聯(lián)之前就早已專注硬件業(yè)務多年,其精良設計與工藝底蘊在Lumia、Surface產品上可窺一斑。當然谷歌也有微軟不具備的優(yōu)勢,比如安卓系統(tǒng)的普及率。
如何將Pixel推向市場同樣是個難題。Pixel若想在銷量上有所表現(xiàn),這需要谷歌在品牌、營銷和分銷渠道上分別攻克障礙。但是,谷歌在零售領域的失敗和蘋果的成功形成了鮮明對比,后者的實體零售店模式廣受行業(yè)推崇。谷歌目前的硬件產品僅通過官網(wǎng)和百思買、沃爾瑪、塔吉特百貨銷售,渠道極其有限且缺乏售后與回流的供應鏈設計。
由此可見,谷歌式的軟硬一體并非意味著Pixel在智能機的整體表現(xiàn)上上升到蘋果iPhone的高度,而是谷歌借自家服務、部分獨占、人工智能等特性,重新激活已失效的標桿在安卓機群中的“鯰魚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