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力
“這是最好的時代,這是最壞的時代,這是智慧的時代,這是愚蠢的時代;這是信仰的時期,這是懷疑的時期;這是光明的季節(jié),這是黑暗的季節(jié);這是希望之春,這是失望之冬;人們面前有著各樣事物,人們面前一無所有……”
這段出自狄更斯《雙城記》的話,曾被很多人引用。但打動我的卻是小說中的主人公卡頓。最初的他悲觀而又冷酷,“我不關(guān)心世上任何人,也沒有任何人關(guān)心我”。露西的出現(xiàn),像一束光照進(jìn)他漆黑一片的心。他自知沒有資格去愛露西,但仍愿意為她付出。他可以為露西做任何事,包括獻(xiàn)出自己的生命。最后,他代替情敵走上了斷頭臺,用生命為所愛之人換來幸福。
比起冷漠地活著,卡頓在死去的那一刻是幸福的,愛給他的生命帶來了光亮。很多時候,我們抱怨世界殘酷,其實正是內(nèi)心對愛和溫暖渴求的反射。
抱怨世界冷漠的我們,就像抱怨無人關(guān)心的卡頓一樣。露西改變了他,她的溫和、友善,融化了世界的殘酷,也融化了他內(nèi)心的堅冰。
我們似乎都在等待,等待一個“露西”闖進(jìn)我們的世界,讓我們的世界不再寒冷。我們等啊,等啊,卻從來沒有去想過,為什么我們自己就不能是露西呢?當(dāng)我們自己成為露西的時候,我們的世界不就充滿愛與溫暖了嗎?
2014年8月,一位女士在佛羅里達(dá)州的星巴克咖啡店發(fā)起了一項愛心活動:為下一位陌生人買一杯咖啡。
那個星期三的早晨,這位女士開車來到星巴克咖啡店的外賣窗口。在點了一杯冰咖啡后,向店員要求支付在她身后排隊的陌生人的咖啡賬單。當(dāng)?shù)诙豢腿艘馔獾孬@得這杯免費咖啡后,決定將這個善舉延續(xù)下去,也支付了下一位陌生人的咖啡賬單。自此,這個愛心鏈條被一位又一位的陌生人傳遞下去,延續(xù)了三百多人次。
想象一下,當(dāng)我們把買來的咖啡送給自己所愛的人時,愛人露出的笑臉。再想象一下,當(dāng)我們把買來的咖啡,送給自己的同事時,他該是多么驚喜地向你不斷道謝。
一份付出,換來兩個人的快樂。
如果每個人都這樣去做,這個世界還會是殘酷的嗎?
以前的我也曾因為朋友的傷害、他人的冷漠,而對這個世界產(chǎn)生不滿與懷疑。
但當(dāng)我在父親的葬禮上看到,五百多個人從外地趕來,他們每個人都悲傷無比,滿含著對父親的敬意。聽著他們對父親的感謝,我感到了一種震撼。后來,整理父親的遺物時,看到父親在日記里寫下的每一次幫助別人后的那種幸福,我才知道我應(yīng)該像父親一樣,不斷地給予,在幫助他人當(dāng)中獲得快樂和滿足。
我就這樣樂此不疲地成了一個“暖男”。在工作的時候,我喜歡給同事帶一些酸奶和蘋果,讓他們在繁忙的工作中補(bǔ)充能量、消解困乏。因此在新東方得到了一個“酸奶工”的外號。去見朋友,甚至是不熟的人,我也會給他們帶一點貼心的小禮物。禮物不在大小,但每個朋友收到的時候,都會由衷地感到開心。我希望,世界因為我,不再是冷漠而殘酷的——愿我所見之人,所歷之事,哪怕因為我有一點點的好的改變,我就心滿意足了。
2013年8月,我在微博上發(fā)起了“酷艾英語早起團(tuán)”,只要連續(xù)21天在早上7點前起床并翻譯一段英文,我就會自費送出禮物。2014年起又陸續(xù)創(chuàng)辦了讀書團(tuán)、健身團(tuán)。一年半時間里,我寄出了幾千份禮物,加上郵費,花了十余萬元。
我做這些事,完全靠自己每日每夜工作的收入來支撐。因此,也受到了不少質(zhì)疑。
在這個世界,人們已經(jīng)習(xí)慣了冷漠,因此當(dāng)有人“特立獨行”的時候,大家反而會去猜測、去懷疑:這個人是不是有所圖謀?這個人是不是腦子有病?
或者還有一種人,則利用他人的善良,為自己圖謀私利。
2014年,我開始在微信上做聽力團(tuán)、詞匯團(tuán)、口語團(tuán)的課程,辛苦準(zhǔn)備視聽教學(xué)資料,連續(xù)49天推送,收費只有不到200元。而且為了表示誠意,這些課程如果學(xué)生覺得不滿意,可以任何時間全額退款。令我始料不及的是,不少人真的會在課程最后一天退款。
剛遇到這種惡意退費騙課時的人時,我也會生氣,我也會想,世界上怎么會有這樣的人?
善良會激發(fā)善意,而當(dāng)一個人的善意遭遇他人的惡意,便是對善意真正的考驗。
我想,有些時候需要把別人對你的好存下來,當(dāng)你受苦受難時,打開美好的記憶回顧一下,就會重新對人性產(chǎn)生溫暖與信任。這就是在這個殘酷的世界里,暖男的生存之道。
做這樣一個暖男,似乎總是吃虧。不過正所謂“吃虧是福”,當(dāng)一個人決定成為露西的時候,他就真的擁有了別人偷不走的陽光。
編輯/天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