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五代十國圖籍目錄研究的集大成之作
        ——讀《補五代史藝文志輯考》

        2016-04-08 15:37:50慶振軒
        文化與傳播 2016年5期
        關鍵詞:五代史藝文志藝文

        慶振軒

        五代十國圖籍目錄研究的集大成之作
        ——讀《補五代史藝文志輯考》

        慶振軒

        五代十國群雄割據,向稱亂世,歐陽修嘗謂其時“禮樂崩壞,三綱五常之道絕,而先王之制度文章掃地而盡于是矣”,[1]且曰:“嗚呼,五代禮樂文章,吾無取焉?!盵2]但從另一角度看,正在這曠日持久的戰(zhàn)火激蕩下,華夏社會在政治、經濟、軍事、文化乃至宗教等各方面均產生了深刻的變革,所謂“唐宋變革”的重要契機也由此形成。不過,從文史研究的角度看,五代十國恰好處在唐、宋兩大經濟、文化發(fā)展高峰之間,值得總結的成就與亮點并不很多,故而潛心研究者寥寥無幾。史學方面,除陳尚君教授等勘校修訂新、舊《五代史》以外,鄧小南教授的《祖宗之法──北宋前期政治述略》(北京,三聯(lián)書店2006年版)一書亦頗重五代,其梳理唐末五代乃至趙宋初期政治制度的演變軌跡,抉幽探微,發(fā)明至多。在文學及文獻方面,張興武教授近二十年取得的成績頗為學界所矚目。除了已經出版的《五代作家的人格與詩格》(人民文學出版社2000年版)、《五代十國文學編年》(人民文學出版社2001年版)及《唐宋詩文藝術的漸變與轉型》(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4年版)等重要著作外,2016年5月在上海古籍出版社面世的《補五代史藝文志輯考》(下稱《輯考》),更是一部嘉惠學林的實學之作,其學術價值不僅關乎五代十國,更廣涉唐、宋兩代。興武教授從事五代藝文志的專題研究長達二十余年,其初始成果《五代藝文考》(巴蜀書社2003年版)一經面世,便受到學界同仁的廣泛重視和贊譽。在通常情況下,像這樣一部成功的學術著作便足以讓作者引以為豪,可興武教授卻謂其“宛如草創(chuàng)”,重讀過程中“總能發(fā)現(xiàn)各種難以掩飾的疏漏和不足”,故心存愧疚,決意重修。(《輯考·后記》,646頁)在《五代藝文考》出版之后的十余年間,他繼續(xù)博覽群書,不斷搜集新的資料,以求補充和完善。從這個角度看,《輯考》的出版,不僅意味著五代藝文條目的增益和補充,更體現(xiàn)著一種嚴謹務實、精益求精的學術追求。概而言之,《輯考》一書的學術意義和價值主要體現(xiàn)為以下數端。

        首先,《輯考》的面世毋庸置疑具有學術史意義。興武教授在2009年出版的《宋初百年文學復興的歷程》一書中曾明確指出,圖籍作為傳統(tǒng)文化的載體和象征,在五代亂世遭受了毀滅性的摧殘,而在北宋建國之初的幾十年間,圖書的匱乏始終制約著文化重建的進程,而宋初“三館”圖書的逐步充盈,首先有賴于南唐、西蜀、荊南及吳越等南方列國的舊有庫存,這一判斷無疑是客觀而公允的。如據李燾《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七載,后蜀滅國之后,宋太祖“遣右拾遺孫逢吉至成都,收偽蜀圖書法物”,“逢吉還,所上法物皆不中度,悉命焚毀;圖書付史館”[3]。同書卷一七載,金陵城將破,太祖先已“令太子洗馬河東呂龜祥詣金陵,籍李煜所藏圖書,送闕下”;[4]卷一九太平興國三年(978)正月下復云:“建隆初,三館所藏書僅一萬二千余卷。及平諸國,盡收其圖籍,惟蜀、江南最多,凡得蜀書一萬三千卷,江南書二萬余卷。又下詔開獻書之路,于是天下書復集三館,篇帙稍備?!盵5]另據《宋會要輯稿·崇儒》四之一五載:“太祖乾德元年平荊南,詔有司盡收高氏圖籍以實三館。國初,三館書裁數柜,計萬三千余卷。”[6]除此而外,吳越國的藏書也非常豐富。如《宋史》卷三一七《錢惟演傳》稱惟演“家儲文籍侔秘府”;[7]同書卷四八○《錢惟治傳》亦曰:“惟治好學,聚圖書萬余卷,多異本。”[8]事實上,錢俶子侄所藏書籍,多數應系吳越國舊物。[9]既然如此,那么在新、舊《五代史》均不列《藝文志》的情況下,對五代藝文資料進行全面、系統(tǒng)、準確的輯錄和考察就顯得格外重要,甚至可以說不可或缺。

        《輯考》一書以具體詳實的征引考訂,不僅完成了對五代圖書文獻的全面檢討,更拓展了藝文志研究的學術空間,使之呈現(xiàn)出“辨章學術,考鏡源流”的意義和價值。該書以顧櫰三《補五代史藝文志》(下稱顧《志》)為考察底本,旁參清代學者宋祖駿《補五代史藝文志》、徐炯《五代史記補考·藝文考》、陳鱔《續(xù)唐書·經籍志》及汪之昌《補南唐藝文志》等所述,并廣涉宋、元以來公私書目以及相關史籍比照參考,相互發(fā)明,對五代藝文志所涉撰人名、書名、卷數等詳加考核,去偽存真,搜闕補遺,用力頗勤。據粗略統(tǒng)計,顧《志》所輯書目凡六百三十一條,其作者姓名、書名、卷數等為《輯考》所駁正者多達二百二十八條。如顧《志》載“《易軌》□卷,蒲虔軌撰”,《輯考》據《郡齋讀書志》卷一、《四庫闕書目》卷二之記載,改訂為“《易軌》一卷 蒲干貫撰”。(《輯考》p.16。下同)顧《志》載“《經典釋文》十卷,張昭遠撰”,《輯考》引《冊府元龜》卷六〇八“刊?!睏l,校訂該書應為“三十卷,尹拙、張昭、田敏等??薄薄#╬.25)顧《志》載“《閩王事跡》一卷,不著作者”,《輯考》引鐘淵映《歷代建元考》卷七“余公綽《閩王事跡》云云”,及吳任臣《十國春秋》卷七九《吳越文穆王世家》卷末“間讀余公綽《閩王事跡》”之語,考訂《閩王事跡》并非不明作者,而是余公綽所撰。(p.69)再如顧、宋兩《志》及汪之昌、杜文玉所撰《南唐藝文志》均載“《金字心經》一卷,李后主妃黃保儀施”。《輯考》則征引《宣和書譜》卷一二《行書六》、王铚《默記》卷中及《十國春秋》卷一八《喬氏傳》等多家史書的記載,確認此《經》并非黃保儀施,而是李后主宮人喬氏所舍。(p.172)像這樣旁征博引以求事實真相的嚴謹作法,無疑彰顯著《輯考》有別于其他目錄類著作的學術價值與特點。

        其次,嚴格遵守時間“斷限”,確保五代藝文條目考察取舍的科學與規(guī)范,是《輯考》作者始終堅守的撰述原則。據《輯考》卷首所載傅璇琮《序》及張氏《前言》所述,新、舊《五代史》及清人諸《志》有關“五代”概念的理解,均以唐昭宗一代為上限?!拔宕毕孪揠m無統(tǒng)一明確的界定,但綜合各家做法,大抵在五代十國時期就已經出仕的文臣武將,無論其仕宋早晚,都被納入五代范疇。至于部分由唐入五代,或由五代入宋的人物,其著述能否歸入“五代”,則需要具體分析,據實處理?;谶@種被學界認可的“斷限”原則,《輯考》對顧、宋、徐、陳、汪五《志》進行了全面細致的梳理和考察,剔除了各家闌入“五代”的唐、宋及其他朝代的藝文資料,搜輯補充了清人各《志》闕收的五代藝文條目。這樣的研究客觀嚴謹,值得尊重。

        《輯考》對清人諸《志》中因失察誤收、連帶抄錄等原因而闌入五代的藝文條目進行了具體詳實的考辨與剔除。其中有些書籍為唐人所撰,如“唐以前解《易》之書”的《周易口訣義》六卷,(p.336)“唐試左武衛(wèi)兵曹李瑾”撰《春秋指掌》十五卷,(p.338)唐李商隱撰《蜀爾雅》三卷,(p.339)以及唐開元中隱士趙蕤所著《長短經》十卷(p.365)等,清人對作者生平未作詳察,以致誤收。部分書籍乃宋人著述,如吳淑撰成于宋太宗淳化年間的《事類賦》三十卷,(p.370)真宗朝進士許洞撰《演元》十卷,(p.364)蜀人稅安禮于宋哲宗元符中撰《地理指掌圖》一卷,(p.359)宋神宗熙寧中出為江淮發(fā)運使的沈立撰《奉使二浙雜記》一卷(p.359)等,均不涉五代。將此類著述闌入五代藝文志中,顯然有違斷限。據筆者統(tǒng)計,《輯考》考訂和改正的清人誤收條目多達56條。加上該書第376頁已經確考剔除的《續(xù)筆陣圖》一條、《張司業(yè)詩集》一條,其辨誤總數多達七十余條。毫無疑問,只有通過細致嚴謹的考察與訂正,重新確定清人各《志》所輯五代藝文資料的真?zhèn)?,明確相關條目選擇取舍的史實依據,才能為重編《補五代史藝文志》打下堅實的基礎。

        相對于誤收條目的考訂和剔除,《輯考》第三章對顧瓌三、宋祖駿所撰《補五代史藝文志》未收條目所作的輯錄和補充更顯重要。興武教授反復比對顧、宋、徐、陳、汪諸《志》,遍覽宋、元以來各家書目,搜討五代人物傳記資料,以務求窮盡的嚴謹姿態(tài)完成了對五代藝文志散佚條目的輯錄和補編,其增補五代圖書的數量多達四百二十余種。

        《輯考》輯補條目的文獻來源,既有《新唐書·藝文志》、《崇文總目》、《郡齋讀書志》、《直齋書錄解題》、《四庫闕書目》以及《國史經籍志》等目錄類書籍,也包括與作者相關的傳記資料。如據趙希弁《讀書附志》補入徐鍇《篆韻》五卷,(p.385)據《宋高僧傳》卷七《后唐會稽郡大善寺虛受傳》補入釋虛受《義評鈔》十四卷、《虛受文集》若干卷、《述義章》三十余卷,(p.425)據《冊府元龜》卷八五九“醫(yī)術第二”及《宋史》卷四六一《劉翰傳》補劉翰《經用方書》三十卷、《論候》十卷、《今體治世集》三十卷,(p.439)據王應麟《玉海》卷六三“藝術類·唐本草圖”、趙士煒《中興館閣書目輯考》卷四補入張文懿《本草括要詩》三卷,(p.441)據《通志》卷六九《藝文略七》“醫(yī)方上”、《四庫闕書目》卷二“醫(yī)書類”補入李珣《海藥本草》六卷,(p.442)據陶岳《五代史補》卷三“戴偃擯棄”條、《資治通鑒》卷二八五及周羽翀《三楚新錄》卷一補戴偃《漁父詩》百篇(p.468)等。有部分條目則是依據傳世抄本直接補入,如據明嘉慶二年代藩刻本補釋延壽《禪宗永明集》一卷,(p.430)據明談劍山居抄本補陳摶《太乙金鑰匙》一卷,(p.433)據清康熙野香堂刻《唐代劉氏詩集》(清劉云份編)補《劉山甫詩》一卷,(p.492)據明萬歷九年金陵書坊王洛川刻本補陳摶《新刻纂集紫微斗數捷覽》四卷。(p.424)凡此種種,已經完全超越了傳統(tǒng)目錄書籍的搜討范圍,其瑣碎繁雜的考索過程,正隱含著《輯考》作者鍥而不舍的探索精神;那種視二十載如一日的探索毅力與盈盈心血,令人欽佩和景仰。

        客觀說來,《輯考》一書通過對清人各《志》所列條目的重核確認和考訂清理,以及著眼于詳盡歷史資料的全面細致的搜討和補遺,最終使其對五代藝文資料的整體把握和細節(jié)考察均能超越前賢,達到了前所未有的境界和水平。與歷代學人有關前代《藝文志》研究和補考的許多著作相比,該書以嚴謹科學、旁征博引的學術內涵,為同類研究樹立了新的楷模。也正因為如此,我們深信作者以此為基礎而編撰的《新編補五代史藝文志》,必能嘉惠后學,具有毋庸置疑的學術價值。

        第三,正如傅璇琮先生所言,興武教授有關五代藝文資料的研究,還有一個不同于其他目錄類學術著作的突出特點,即編撰了迄今為止最系統(tǒng)、最完備的五代金石目錄。按照作者的說法,《輯考》是受到汪之昌《補南唐藝文志》的啟發(fā),在《補五代史藝文志》之外,另撰《五代金石輯錄》,其目的是為五代藝文研究提供參照和補充?!遁嬁肌穼ξ宕畤鴷r期金石數據的搜檢范圍,包括歷代金石書目及金石考正書籍,凡該專題所應涉及者均已網羅無余。此項研究實際上已經超越了藝文志研究的傳統(tǒng)意義,從而呈現(xiàn)出更加深廣的文史資料價值。

        據筆者統(tǒng)計,《輯考》第四章《五代金石輯錄》所收金石碑志目錄,后梁為50條,后唐66條,后晉52條,后漢24條,后周63條,五朝總數也不過255條。從金石碑刻數量的多少,也能窺視到一個時代的興衰;梁、唐、晉、漢、周各朝政權維持時間均不長,后漢僅四年而已。與此同時,武夫稱雄、戰(zhàn)禍連綿的政局也從客觀上制約著文化藝術的發(fā)展。其如顧櫰三《補五代史藝文志序》所云:“唐末大亂,干戈相尋,海寓鼎沸,斯民不復見詩書禮樂之化,而橋門璧水,鞠為茂草。一時稱王稱帝者,狗偷鼠竊,負乘致戎,何暇馳驅藝文之林,攬髻道德之府,彬彬郁郁,久道化成乎。蓋圖書之厄,至此極矣!”[10]換言之,五代金石碑刻的稀少,正從一個側面顯示出戰(zhàn)亂時代文化領域的貧瘠與悲哀。

        相比之下,南方諸國,尤其是西蜀與南唐的情形則要好很多?!段宕鹗嬩洝蜂洿媲?、后蜀石刻銘文131條,吳越石刻130余條,而楊吳及南唐則多達241條。這些數字很容易讓人聯(lián)想到作者在《五代作家的人格與詩格》《唐宋詩歌藝術的漸變與轉型》等著作中反復陳述的“北人南遷與多元文化中心的形成”以及唐末五代“文學重心的南移”等重要論點。譬如,南唐碑刻的數量遠多于同時諸國,首先即得益于北人南遷。興武教授早就指出,“沙陀三王朝”時期,南遷作家主要流向吳及南唐,[11]而南唐碑刻作者如常夢錫、韓熙載、高越、殷崇義、王元、張翊、孟拱辰、王文秉、孫晟、潘佑等,即為避亂南遷的文學名臣。當然,在烽火連天的割據歲月中,江南文臣在政治、經濟待遇方面相對優(yōu)越,他們在偏居一隅的狀態(tài)下醉心金石,也是一種歷史的必然。如《歐陽修全集》卷一四三《集古錄跋尾·徐鉉雙溪院記》嘗曰:“右《雙溪院記》,徐鉉書。鉉與其弟鍇皆能八分、小篆,而筆法頗少力,其在江南皆以文翰知名,號‘二徐’,為學者所宗。蓋五代干戈之亂,儒學道喪,而二君能自奮然為當時名臣。而中國既苦于兵,四方僭偽割裂,皆褊迫擾攘不暇,獨江南粗有文物,而二君者優(yōu)游其間。及宋興,違命侯來朝,二徐得為王臣,中朝人士皆傾慕其風采。蓋亦有以過人者,故特録其書爾?!盵12]按:徐鍇以開寶七年(974)七月卒,次年十一月南唐國滅,歐陽公所記偶誤。然徐氏兄弟作為南唐文人的杰出代表,其博雅超邁的人格風采的確為當時所少見。

        南宋時期,南唐碑銘極易觸發(fā)士大夫偏居一隅的悲涼心態(tài),時人借觀覽之機睹物傷情者往往有之。如陸游《入蜀記》卷四載,乾道五年八月二十六日游鄂州頭陀寺,見殿后藏有南齊《王簡棲碑》,韓熈載撰碑陰,徐鍇題額。乃感嘆道:“此碑立于己巳歲,當皇朝之開寶二年。南唐危蹙日甚,距其亡六年爾。熙載大臣,不以覆亡為懼,方且言其主鼎新文物,敎被華夷,固已可怪。又以窮佛旨、舉遺文及興是碑為盛,夸誕妄謬,真可為后世發(fā)笑?!保╬.556)類似的文字,可以被理解為偏居一隅的文人士大夫遠隔數百年的心靈對話。金石文字的滄桑感和歷史底蘊,正是以這種不期而遇的方式,向人們展示著它不易覺察的獨特魅力。我想,《金石輯錄》之于五代文史研究,其本該具有的意義和價值亦在于此。

        近些年來,很少有學者用心于前代藝文志的考補與研究,這項工作涉及歷史學、文學、目錄學、訓詁學等多種學科,其瑣碎繁雜往往令人望而卻步。興武教授鍥而不舍,精益求精,歷二十余年始成《輯考》。該書乃實學之作,博贍厚重,極有裨于學林,其創(chuàng)獲之豐富,絕非倉促間所能盡述。以上所述難稱書評,或有一管之見,亦僅示開卷之益而已。

        [1]歐陽修《新五代史》卷一七《晉家人傳論》,中華書局1974年版,188頁。

        [2]《新五代史》卷五八卷首語,669頁。

        [3]李燾:《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七,北京,中華書局,1992年版,171頁。

        [4]《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一六,354頁。

        [5]《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一九,422頁。

        [6]《宋會要輯稿》,北京,中華書局,1957年版,第3冊,2237頁。

        [7]《宋史》,北京,中華書局,1976年版,10342頁。

        [8]《宋史》,北京,中華書局,1976年版,13912頁。

        [9]《宋初百年文學復興的歷程》,北京,中華書局,2009年版,7-8頁。

        [10]《二十五史補編》(6),北京,中華書局,1957年版,7753頁上。

        [11]《五代作家的人格與詩格》,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0年版,62頁。

        [12]《歐陽修全集》,北京,中華書局,2001年版,2321頁。

        2016-10-05

        慶振軒,蘭州大學文學院中國古代文學與古典文獻學研究所所長,教授,博士生導師。

        猜你喜歡
        五代史藝文志藝文
        《五代史闕文》所引《五代史》版本考
        天中學刊(2022年5期)2022-10-26 08:22:26
        歷史:現(xiàn)在與過去的對話——以呂思勉先生的五代史研究為例
        彌 (鋼琴小品)
        當代音樂(2020年11期)2020-11-24 05:15:27
        《明史·藝文志》史部地理類訂誤十一則
        天一閣文叢(2020年0期)2020-11-05 08:28:30
        宋初詩人李九齡考
        藝文活動早知道
        藝文活動早知道
        小陳老師來上課
        新舊《五代史》中有關少數民族記載異同之比較
        人間(2015年12期)2015-10-13 21:30:12
        《南明史·藝文志》經部著錄標準商榷
        天一閣文叢(2014年1期)2014-10-13 08:00:06
        亚洲国产剧情一区在线观看| 99精品人妻少妇一区二区| 亚洲美免无码中文字幕在线| 亚洲成a人片在线播放观看国产 | 亚洲综合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97av在线播放| 一区二区三区日韩蜜桃| 日韩欧美aⅴ综合网站发布| 美丽的熟妇中文字幕| 精品综合久久久久久8888| 国产成人亚洲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国产乱码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久久|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乱子伦| 中文无码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少妇高潮惨叫久久久久电影| 放荡成熟人妻中文字幕| 精品欧洲av无码一区二区14| 玩弄放荡人妻一区二区三区| 免费人成视频网站在线观看不卡| 亚洲一区二区国产一区| 日本艳妓bbw高潮一19| 无码少妇一级AV便在线观看 | 熟妇人妻无乱码中文字幕av| 国模欢欢炮交啪啪150| 国产99页| 日本女优五十路中文字幕| 无套中出丰满人妻无码| 国产精品无码日韩欧| 伊人色综合九久久天天蜜桃| av在线免费观看网站,| 性色av无码中文av有码vr| 久久av高潮av喷水av无码| 在线观看视频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99精品国产成人一区二区 | 熟妇熟女乱妇乱女网站| 亚洲精品国产综合一线久久| 国产精品久久国产精品久久 | 中国一级毛片在线观看 | 中文字幕日韩高清乱码| 久久久久99精品成人片直播| 国内精品大秀视频日韩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