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元,龐鵬,孫成龍
(1.莒南縣水利局,山東莒南 276600;2.莒南縣石泉湖水庫管理所,山東莒南 276600)
莒南縣小型水庫管理體制改革試點經驗
付元1,龐鵬2,孫成龍2
(1.莒南縣水利局,山東莒南 276600;2.莒南縣石泉湖水庫管理所,山東莒南 276600)
莒南縣通過發(fā)揮主體作用、明晰工程產權、嚴格財務制度、設立庫區(qū)管理員等措施,對小型水庫管理體制進行了改革試點,取得了顯著成效。
莒南縣;小型水庫;管理體制;改革試點
山東省莒南縣現有小型水庫143座。其中,?。?)型水庫24座,?。?)型水庫119座;隸屬鎮(zhèn)街管理的有37座,村集體管理的有106座。該縣進行小型水庫管理體制改革試點2年來,除省、市、縣三級補助資金外,縣水利局整合農田水利建設資金、山洪災害防治非工程措施資金660萬元用于小型水庫維修養(yǎng)護。通過改革,191座(包括臨港區(qū)48座)小型水庫安全保障能力大幅度提升,工程運行管理井然有序,維修養(yǎng)護及時。初步達到了“產權明晰、管護主體和責任明確、管護經費三級補助有效落實”的改革效果,形成了具有莒南特色的小型水庫管理模式。
1.1 發(fā)揮主體作用,提升管理水平
1)加強組織領導。莒南縣被列為山東省首批小型水庫管理體制改革試點縣以來,率先進行了小型水庫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改革,縣委、縣政府主要領導、分管領導經常到水庫現場檢查指導,省水利廳、市水利局領導多次到工程現場檢查督導。各鄉(xiāng)(鎮(zhèn)、街道辦事處)成立相應的領導小組,制定具體實施方案,搞好本轄區(qū)內的小型水庫管理體制改革管理工作。
2)開展管理精準業(yè)務培訓。該縣對水庫管理員重點培訓了工程巡查、水位監(jiān)測和應急處置等業(yè)務;對鄉(xiāng)(鎮(zhèn)、街道辦事處)水利服務中心人員,重點培訓了工程安全監(jiān)測、維修養(yǎng)護、考核和安全責任落實等。
3)做好輿論宣傳工作。該縣以落實“工程管護主體責任”為題,首先在縣水利系統(tǒng)內部統(tǒng)一了認識;以落實“工程安全行政首長負責制”為題,著力爭取了市、縣、鄉(xiāng)(鎮(zhèn)、街道辦事處)領導層對改革的重視;以落實“工程行業(yè)監(jiān)管責任”為題,取得財政、國土等有關部門的支持;以“工程和防洪受益”為題,贏得了庫區(qū)群眾對改革的擁護。通過廣泛宣傳發(fā)動,引導人們重新認識了小型水庫具有的“小工程大作用,小規(guī)模大民生,小單位大責任”工程特點和肩負的公益性安全責任,形成了支持改革的合力和輿論氛圍。
1.2 落實相關責任,確保工程質量
1)明晰工程產權。莒南縣水利局針對“明晰工程產權”改革關鍵點,在廣泛調研和咨詢基礎上,依據小型水庫“防洪功能”屬性和“行政首長安全責任制”規(guī)定,明確了工程的社會公益性,將工程產權界定為國有資產,徹底澄清了小型水庫工程產權模糊不清的問題,為改革試行“三權適度分離”合理性、各級財政獎補資金合規(guī)性,以及小型水庫工程后續(xù)管理規(guī)范性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2)落實工程管護主體和安全責任。一是落實工程管護主體責任。在界定小型水庫工程產權屬國有資產基礎上,參照大中型水庫現行管理體制,指導試點縣“降一級”管理小型水庫,即鄉(xiāng)(鎮(zhèn)、街道辦事處)水利服務中心作為小型水庫工程管護主體,承擔小型水庫工程管護責任??h水利局對小型水庫管理進行監(jiān)督檢查;二是落實工程安全管理責任。依據“水庫安全責任實行行政首長負責制”的相關法規(guī)規(guī)定,試點鄉(xiāng)(鎮(zhèn))參照大中型水庫方式落實小型水庫安全責任。鄉(xiāng)(鎮(zhèn))人民政府對小型水庫安全負總責,鄉(xiāng)(鎮(zhèn))水利服務中心同時承擔主管部門責任和管理單位責任,服務中心領導為主管部門責任人,服務中心工作人員為管理單位責任人。
3)嚴格財務制度。在經費落實上,積極協(xié)調財政部門,及時足額到位省、市、縣每年的獎補經費。同時,充分利用水利規(guī)費收入、政府性基金、農田水利建設資金等用于小型水庫工程管護。改革試點以來,莒南縣共整合農田水利建設資金、山洪災害防治非工程措施資金660萬元用于小型水庫維修養(yǎng)護,效果顯著。在指導經費使用管理上,實行了一系列制度,主要是小型水庫管護經費支付實行縣級財政報賬制,管理員補助實行實名制和考核制,維修養(yǎng)護項目實行現場核定制、建設競標制和竣工驗收制。
1.3 完善管理體制,保障長效運行
1)設立庫區(qū)管理員。該縣按小(1)型水庫2名、?。?)型水庫1名管理員標準,在庫區(qū)公開招聘管理員。改革試點以來16個鄉(xiāng)(鎮(zhèn))水利服務中心共招聘管理員224人。191座小型水庫工程安全、管理運行正常,日常巡查規(guī)范、維修養(yǎng)護及時,初步顯現了改革成效。
2)建立“三權適度分離”。該縣在明確了小型水庫工程產權為國有資產,落實了鄉(xiāng)(鎮(zhèn))水利服務中心為管護主體基礎上,將“所有權、管理權、經營權”適度分離。原由鄉(xiāng)(鎮(zhèn))水利服務中心管理的64座水庫管理方式不變,127座村集體管理的水庫保持現狀經營方式,但業(yè)務上接受水利服務中心指導,在合同期滿等情況下,逐步理順到水利服務中心統(tǒng)一管理,確保了改革試點平穩(wěn)推進和社會穩(wěn)定。
3)明確管護范圍。一是按照山東省實施《水庫大壩安全管理條例》辦法,提前完成了小型水庫工程管理和保護范圍的劃界,埋設了界樁;二是國土部門對管護范圍進行確權,界定國有資產管理權;三是鄉(xiāng)(鎮(zhèn))水利服務中心及時在當地媒體和庫區(qū)明示了水庫管護范圍和安全責任人,確保改革試點在陽光下推進,自覺接受群眾監(jiān)督。
2.1 轉變了過去無專人管理、無資金養(yǎng)護的局面
水庫管理體制改革最基本的要求是將人員、經費、管護措施落到實處,三者缺一不可。該縣各項改革措施落實后,有效轉變了過去無專人管理、無資金養(yǎng)護的被動局面。通過2年來的改革試點,水庫日常巡查養(yǎng)護、觀測記錄上報等工作規(guī)范有序。
2.2 轉變了過去管理不規(guī)范、措施不到位的局面
改革試點前,小型水庫的管理模式多是屬地村將水面承包給個體養(yǎng)殖戶,養(yǎng)殖戶關心的只是養(yǎng)殖收益,大部分小型水庫壩前壩后雜草叢生,損毀嚴重。改革試點后,將小型水庫各項功能納入總體管理,壩頂路面平整,排水順暢,放水洞啟閉機養(yǎng)護及時、清潔,啟閉靈活;工程管理和保護范圍內無違章建筑,危險區(qū)警示標志醒目,庫區(qū)環(huán)境整潔;專職管理人員經過專業(yè)培訓,規(guī)章制度健全,巡查記錄規(guī)范,發(fā)現水事違法行為,及時制止并上報,配合做好調查取證工作。無論是工程面貌,還是管護措施都煥然一新。
2.3 轉變了過去管理相互推諉的局面
改革試點前,由于歷史原因和實際操作的困難,存在責任不明,權屬不清的問題,為水庫管理帶來了不便。改革試點后,結合工程投資構成、歷史運行狀況、權限隸屬關系等多個方面,由縣政府分管領導牽頭,明確縣內所有小型水庫產權,但是管護責任、管護辦法遵從全縣統(tǒng)一規(guī)定。
2.4 轉變了過去水源利用單一、多方爭水的局面
改革試點前,干旱季節(jié),每年都有群眾投訴承包水庫養(yǎng)魚的不讓放水澆地的糾紛。改革試點后,莒南縣出臺小型水庫管理辦法,明確規(guī)定小型水庫以防汛抗旱為主,任何經營活動不得影響水庫的安全運行、防汛搶險調度和抗旱灌溉用水,不得污染水體和破壞生態(tài)環(huán)境,不得以任何理由阻撓防汛、抗旱、維修放水。在2014年、2015年2次特大干旱中,莒南縣未再出現水庫承包護阻撓放水灌溉問題。同時,還以澇坡鎮(zhèn)中峰四庫、相溝鎮(zhèn)劉大河2座小(1)型水庫為水源,建設了第四凈水廠、第五凈水廠,設計解決12萬名農村群眾的飲水安全問題,目前供水人口已達8.6萬人。
(責任編輯 鄭繼勝)
TV697
B
1009-6159(2016)-12-0027-02
2016-04-19
付元(1986—),女,工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