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吉磊
摘 要:由于礦井開采后需要用符合國家標準的材料進行填充,所以造成大部分采礦企業(yè)不得不外購填充材料的局面。而鐵選廠每年的拋尾廢石量較大,堆積安置所占的土地面積也大,造成不小的資源浪費。針對此類問題,文章通過對廢石的分類再選與綜合利用進行分析,試圖從拋尾廢石中提取出合格品或半成品,并將廢石尾砂經過處理后用作礦井填充材料。從而一次性解決采礦效率、廢礦占地以及礦井填埋這三項問題,留予同行業(yè)工作者參考借鑒。
關鍵詞:鐵選廠;綜合利用;廢石
隨著技術的提升,鐵選廠廢料中的有用成分已經能進行再次提取[1]。本文即以某企業(yè)為例,對廢石重新利用的生產、經濟效益進行分析。
1 礦山廢石的分類利用與綜合評價
(一)礦山廢石的分類利用流程
將采礦-冶金生產所產生的固體廢料,按照其中是否含有金屬進行分類[2]。若其中含有金屬的廢料,則對其中有用組成部分的含量指標進行確定。而后通過樣品的采集與分類,將其分為Ⅰ類含金屬可回收廢石、Ⅱ類金屬量較少但仍有利用價值的廢石、Ⅲ類無回收價值的廢石。
對其中非金屬廢料,以相應工業(yè)標準衡量其是否有再利用的價值。而后采樣分析,判斷其可否應用到建筑工程領域。若可,則通過需求量估算,將之合理分配為建筑材料或土地恢復材料。若否,則直接針對其在土地恢復中的經濟效益進行評價,從而減少廢料對土地的占用,并適度填充挖掘后的土地。
(二)礦山廢石再利用的綜合評價
1.鐵選廠生產流程中的漏洞
首先,開采鐵礦后所遺留的空洞,需要進行填充,以防止地面大面積塌陷。而由于國家對填井材料有著明確的標準要求,因此過去部分鐵選廠,大都由外界購入大量的填料。在運輸與材料購買等方面花費了大量資金[3]。
其次,大型鐵選廠的拋尾廢石量極多,而在現代技術的視角下,發(fā)現這些廢石中尚有部分可供利用的金屬元素沒有被充分的提煉出來,從而造成不少的材料資源浪費。
最后,大量的拋尾廢石并不符合填井材料的要求,所以只能占用大量的場地面積,造成土地資源浪費。
2.廢石分類再利用的優(yōu)勢
在對廢石進行分類、回收、利用之后,優(yōu)化生產流程,使現有的生產設備得到充分利用,從而將廢料中金屬元素重新提取出,并達到半成品與成品規(guī)格。而余下的尾砂等材料,又能達到井下填充的標準,極大的提升了礦石開采效率。尾砂廢料又可直接填充于井下,而不占用地面面積,無需再購入填井材料。從而降低了生產成本,達到一舉兩得甚至多得。
2 某鐵選廠生產現狀分析
某鐵礦集團現擁有礦山共2座,其中礦場1可每年可提供6萬t的合格填井料,礦場2可提供5萬t合格填井料。然而填充站每年所需填料量高達20萬t。致使每年需要外購9萬t的材料。兩廠每年約有13萬t的拋尾廢石,廢石材料以弱磁性礦物與磁性礦物為主,其鐵品位為14.21%。這些廢礦石無法直接置存,所以礦場附近大量的土地面積被占用,形成資源浪費。
3 某鐵選廠廢石利用的流程與方法
(一)廢石性質與磨礦
兩礦場前半年度共有375821t廢石,以97-129kA/m磁場強度的φ400mm磁滑輪,對預選拋尾進行干預,共產生廢石57482t。為優(yōu)化廢石再利用流程考慮,故而首先以磁干選實驗對兩廠廢石進行分析,以確定其弱磁性礦及磁性礦含量。
其中礦場1,廢石產率為100%,鐵品味率為9.24%;磁性礦產率為1.84%,鐵品位為45.31%;弱磁性礦產率為5.79%,其鐵品位為34.9%;非磁性礦產率為94.2%,鐵品味為7.64%。
礦場2,廢石產率為100%,鐵品位率為16.45%磁性礦產率為8.57%,鐵品位為42.31%;弱磁性礦產率為14.5%,鐵品位為32.4%;非磁性礦產率為72.6%,鐵品位為8.24%。
綜合廢石產率為100%,鐵品位為14.6%;磁性礦產率為5.24%,鐵品位為48.15%;弱磁性礦產率為10.25%,鐵品位為36.05%;肺磁性礦產率為81.2%,鐵品位為7.91%。
經磁選分離可獲得合格尾砂以作為井下填料,而決定磁選分離效果的關鍵因素就是磨礦細度。然而,若磨礦過度也會造成尾砂泥化,故而應對磨礦細度進行控制。以-0.04mm粒級為標準,則當礦粉占35%-40%且磨礦細度在-0.074mm時,可達到最優(yōu)化。
(二)磁選實驗
1.弱磁選實驗
在150kA/m的磁選場強下,以磁選管進行弱磁選實驗。結果顯示磁精礦產率為4.12%,鐵品位為64.32%,回收率為19.25%;尾礦產率為92.3%,鐵品位為9.25%,回收率為79.47%;試樣產率為100%,鐵品位為13.12%,回收率為100%。故而選用19.25%回收率與4.12%鐵品位的方案,回收次精礦。
2.重選流程
由于占35%-45%且為-0.074mm磨礦細度的廢石進行試驗過程中,所獲得的鐵品味較低。故而在一次強磁選的基礎上重新進行進行選取。首先將磁鐵精礦拌勻而后進行離心處理,分別做1次重選,以及1粗1精的重選。
在1次重選中,以4L/min的洗漂水與400r/min的離心速度、8%的礦濃度進行重選。1粗1精重選中,精選給予4L/min的洗漂水與300r/min的離心速、占82%的-0.074mm磨細度。而粗選則給予4L/min的洗漂水與700r/min的離心速度,其給礦濃度調為8%。
結果顯示在1粗1精重選中,鐵品位最高可達到49.52%,而回收率為35.12%。與前次選礦實驗相比,其鐵品位有顯著提升,然而其回收率卻有所下降。然而從經濟角度考慮,衡量重選過程中所花費的人力物力,以及所獲得的鐵品位提升幅度與回收率下降程度,建議不需進行精礦再選。
(三)再選流程
首先在廠內選取廢石并進行破碎處理,而后對砂料進行磁干選,將其中磁塊礦選出并將其余部分磨碎。經弱磁選后將弱磁粗精礦篩選出,并將剩余材料進行強磁選篩。選出其中強磁精礦,將其余材料做脫水處理,一部分作為尾砂,一部分作為溢流。
該廠的廢石再選工作全流程,均由鐵選廠1進行管理,從而使其形成獨立于生產環(huán)節(jié)之外的另一流程體系。在現有生產設備的基礎上對生產流程進行改進。首先,采用皮帶運輸機將廢石場地中的廢石輸送給粗碎集料斗,經過粉碎處理后,達到標準的粒度要求。在此過程中,以120kA/m的磁場強度對材料進行預選。而后,在濕料狀態(tài)下對材料進行脫水回收,將回收后的尾砂填充入礦井下。
4 優(yōu)化改進結果與經濟效益評價
經過廢石再利用后,該廠年鐵精礦產量同比增長820t,而強磁精礦增長912t,可提供滿足標準要求的填井尾砂共18萬t,外購尾料僅需2萬t。廢石再利用在土地建設、設備購入、人員引進等多方面所花費的投資約為421.25萬元。以此年度尾砂價格為每噸50元計算,通過對強磁精礦以及弱磁粗精礦的價格進行粗估,則經過技術改進后,年收入總量超過687.2萬元,去除其中人工費用、成本費用、尾砂運輸費用等共約326.22萬元,則其利潤360.98萬元。由此可見,廢石再選能產生較高的經濟價值,值得采用。
5 總結
部分礦山礦石含鐵量較低,需通過相應處理將其中雜質去除,提升品味后才能進爐。通常在磁化粗選下磨碎,并分離磁選從中選出鐵精粉,分離尾水后留下有用成分,并將其余作為拋尾廢料丟棄。而通過廢石再選、再次處理后,這些尾料也能夠得到充分的利用,從而提升生產效率并節(jié)約成本。
參考文獻
[1]黃新.我國西部某鐵礦含鐵廢石選礦試驗[J].現代礦業(yè),2015(6):61-63.
[2]劉敏,朱曉敬.唐山地區(qū)某鐵選廠尾礦庫壩體滲流、穩(wěn)定性分析研究[J].硅谷,2014(10):90-91.
[3]林鴻漢.某含金銅廢石資源化利用試驗研究[J].黃金科學技術,2014(03):7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