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藝佳
摘 要:近些年來,國內(nèi)翻譯市場亂象橫生,翻譯道德失范現(xiàn)象比比皆是??v觀國內(nèi)的各種翻譯理論研究,基本上都側(cè)重于翻譯的實際操作部分,而對譯者道德的研究方面卻十分匱乏。近期馮唐下架的譯本《飛鳥集》更是引起了諸多抗議,筆者認為部分不當翻譯的出現(xiàn)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譯者的角色錯位,沒有受到翻譯道德的約束。所以,本文旨在結(jié)合實例,從責任、能力和忠實三個方面談談自己對翻譯道德的看法,以期對語言翻譯建設有所啟發(fā)。
關鍵詞:馮唐 《飛鳥集》 語言翻譯 翻譯道德
一、引言
前段時間,由作家馮唐翻譯的泰戈爾的《飛鳥集》出版,此書出版后由于多處用詞極具個性,不符合原作風格,引來了諸多讀者的抗議而被迫召回。此譯本有反對者,如《人民日報》12月24日發(fā)表評論,認為按照“信達雅”的標準,馮唐翻譯的泰戈爾《飛鳥集》“不知有信,無論達雅”;而也有人力挺馮唐譯本,認為其“是迄今為止最好的譯本”。馮唐個人則認為無需拘泥于各類翻譯規(guī)則,自己中英文能力皆不錯,何故言其他?是否具備良好的中英文能力就一定能做好翻譯呢?筆者認為否也。一個合格的譯員,前提是必須具備一個良好的翻譯道德觀。這是作為一個譯員的基礎,也是底線。
迄今為止,我國學術(shù)界在對翻譯的理論研究方面已然取得了豐碩的成果,但是在對語言翻譯道德方面的研究卻相對匱乏。特別是隨著現(xiàn)代網(wǎng)絡交流的加強和翻譯軟件的開發(fā),出現(xiàn)了大批劣譯、亂譯和濫譯的譯文。“季羨林先生在《翻譯的危機》一文中認為目前翻譯遇到了危機。這個危機就是翻譯失去了監(jiān)督,假冒偽劣的壞譯本數(shù)量要超過好譯本?!盵1]筆者認為這些劣質(zhì)譯本出現(xiàn)的原因很大程度上在于譯者沒有樹立一個正確的翻譯道德觀。那么,何謂翻譯道德呢?在本文中,筆者將結(jié)合馮唐譯本《飛鳥集》中部分詩詞出現(xiàn)的翻譯問題,談談自己對翻譯道德的一些看法,并就如何構(gòu)建譯者道德素質(zhì)發(fā)表一些個人見解。
二、 翻譯道德之我見
翻譯活動是一項以譯者為中心的,涉及多方面的復雜間性活動。[2]翻譯是將一種語言轉(zhuǎn)換為另一種語言的過程,不僅要求譯者有良好的學術(shù)功底和語言能力,同時也要求譯者有一定的翻譯道德修養(yǎng),無論缺乏哪一項都不能稱之為合格的譯員。中國翻譯界之所以一直亂象叢生,很大程度上就是因為我們重視對翻譯能力的培養(yǎng),而忽略了基本翻譯道德的塑造。
2002年季羨林老先生會同楊憲益、陸谷孫等十二名著名翻譯家,在《光明日報》公開發(fā)表了《關于恪守譯德,提高翻譯質(zhì)量的倡議和呼吁》,在呼吁中提出了六條自律要求。其中明確地提到“既對原文作者負責,又對譯文讀者負責”,“要認清自身條件,勇于謝絕自己不能勝任的翻譯任務”,“積極開展和支持翻譯批評”等內(nèi)容[2]。筆者認為在這六條原則中,除了對社會大環(huán)境的要求外,在個人方面的翻譯道德標準,主要可以概括為以下幾個方面:
(一)負責任。作為一名合格的譯員,在接到某個翻譯任務的時候一定要有一個責任感,這個責任感不僅包括對原作者和原文的責任感,也包括對譯入語讀者的責任感。嚴復曾經(jīng)描述他的翻譯“一名之立,旬月踟躕”;傅雷在翻譯《老實人》時足足考慮了一年不敢動筆;郭沫若在討論文學翻譯時也曾說“我們對翻譯工作決不能采取輕率的態(tài)度。翻譯工作者必須具有高度的責任感?!倍@所謂的責任感,就是指譯者必須嚴肅對待他的翻譯工作。
但是,馮唐在翻譯《飛鳥集》時很顯然沒有做到對原作者和原作負責。比如這首詩:“The world puts off its mask of vastness to its lover, it becomes small as one song,as one kiss of the eternal”,馮唐譯文為“大千世界在情人面前解開褲襠,細長如舌吻,纖細如詩行”。將“mask”一詞譯為“褲襠”很明顯就是屬于作者的自由發(fā)揮再創(chuàng)造,其色情的表達法完全不符合泰戈爾整體詩歌的風格,歪曲了原文中作者想表達的那種對于大千世界的緩緩柔情,可謂是不忠、不雅。名作雖不應拒絕新的譯法,但是名作翻譯也應有個底線,這個底線就是對原作者和原文的尊重。這種粗俗的譯語在另一個方面也是對譯入語讀者的不負責任。目前,泰戈爾的作品已被列入中小學必讀名著之一,而作為英文能力善不能欣賞原作的中小學生,讀到此類譯文時會對泰戈爾及其作品作何感想?這些都是典型的譯者不負責任的行為。所以,作為一名譯員,即使在翻譯過程中被賦予了很大的主體性,也要尊重作者和原作,這是翻譯的前提。
(二)有能力。所謂有能力,指的是譯者在翻譯時必須具備良好的語言文化知識、扎實的翻譯理論和一定的專業(yè)知識。而在語言文化方面,除了良好的語言功底外,還要求譯者能夠廣泛涉獵本國及外國各方面的知識。如果想翻譯好一篇外國文學作品,有足夠的雙語駕馭能力是遠遠不夠的,譯者還必須對原作及原作的背景知識做充分的了解,如作品的作者、作品的特色及其意義,只有充分了解了這些背景知識,才能將原作和譯作的差異降到最低程度。
泰戈爾是印度,乃至世界的著名作家,其《飛鳥集》于1916年初步完成,共收集了325首詩,以清麗的風格、抒情的手筆,寫下了他對自然、宇宙和人生的哲理思索和贊頌。如這首詩“woman,with the grace of your fingers you touched my things and order came out like music”,作者通過婉約的風格表達出對女性優(yōu)雅體態(tài)的欣賞,而馮唐的翻譯為“美女,你美美的指尖,安頓我的物件,完成的秩序如同神曲”。筆者在讀到這個翻譯時可謂是完全不知所云,什么叫做“完成的秩序如同神曲”?此外,這個翻譯相較于原文,美感也降低了許多,如grace一詞在此詩中主要是想表達出手指動作的優(yōu)雅,“美美的”一詞用在此處似乎不妥,有種優(yōu)雅名媛瞬間降為鄉(xiāng)間村婦的感覺。中文在邏輯上的表達雖不如英文嚴格,但至少要讓別人明白你所要表達的含義,諸如此類讓人不明所以的譯文在譯作中比比皆是。另外,譯本中錯譯的數(shù)量也是非常之多的,如“l(fā)isten,my heart,to the whispers of the world with which it makes love to you”,這句詩中的make love to本應結(jié)合上下文,作“向你表達愛意”之解,而馮唐在這里卻將其譯為了“和你做愛”,這顯然是一種錯譯,還有將“the noise of the earth”譯成“地的肉欲”等各種色情表達。不知馮唐是無意錯譯,還有有意脫離。泰戈爾在52歲時完成《飛鳥集》并發(fā)表,相信馮唐的“做愛”和“肉欲”絕非一個52歲的老者所想要表達的本意。譯作脫離了原作本意,是翻譯的大忌。在翻譯時,譯者必須要確保一定的翻譯水準,如果譯者雙語駕馭能力薄弱,或是文學修養(yǎng)欠缺就有可能會給翻譯帶來嚴重的后果。
(三)忠實。忠實于原作是譯者在翻譯過程中必須要遵守的職業(yè)道德。國際譯聯(lián)在《翻譯者工作章程》第一章第四條中明確規(guī)定:“譯文必須忠實,必須準確的傳達原作的思想和形式——這種忠實既是譯者的道德責任也是其法律義務”[3]。當然,對于譯者而言,沒有所謂終極的忠實標準。也就是說,當我們要求翻譯家在翻譯過程中遵循忠實原則的時候,我們并不是要求翻譯家把一種文學用另一種語言同等地表達出來;而是說,翻譯家應該講究職業(yè)道德,忠于職責,要求他盡可能多地傳達出原作的信息,最大可能地在語境和文化背景不變的情況下尋找相近或相似的詞語以傳達出原作的意味和價值。[4]
馮唐在其《飛鳥集》譯本中有很多翻譯都沒有遵循“忠實”這一條翻譯道德,很多詩詞的翻譯在其筆下都進行了大范圍的肆意修改。如這句“The great earth makes herself hospitable with the help of the grass.”馮唐版的翻譯為“有了綠草,大地變得挺騷”,而張振鐸的翻譯為“大地借助于綠草,顯出她自己的殷勤好客?!彪m然張振鐸的翻譯為大白話,文采也一般,但至少忠實地傳達出了原文的含義,而馮唐自行將“hospitable”譯為“騷”卻是有點過了。作家有自己的風格本無可厚非,但作為一名譯者,卻不能根據(jù)自己的喜好添加自己喜歡的東西或刪掉作者的原意,做一次再創(chuàng)造。在很多詩詞的翻譯中,筆者都覺得馮唐作為一名譯者,混淆了作家和譯者的身份。作家可以自由創(chuàng)作,但譯者卻不能。在翻譯過程中,如果譯者對原著有一些自己的看法和見解,可以添加評注,卻不能直接修改原作。語言翻譯不等同于創(chuàng)作,譯者在被賦予這個身份的時候,就等同地剝奪了作者的創(chuàng)作自由,如果輕視忠實就是違背了最基本的翻譯原則。
三、 結(jié)語
總而言之,語言翻譯不是僅憑著一些語言知識和幾部工具書就可以勝任的,它在道德水準、文化修養(yǎng)、語言知識和翻譯技巧上都有著極高的要求。[6]語言翻譯作為一種工作就必有其職業(yè)道德和規(guī)范。而翻譯的道德規(guī)范就是在進行翻譯活動中,忠實于原文、忠實于作者,對譯作坦誠相待,避免主觀臆想,亂譯、改譯,更不應凌駕于原作者之上,進行再創(chuàng)作,而應做一名有道德、有良心、有責任的譯者。
參考文獻
[1] 周儀,羅平.翻譯與批評[M].湖北:湖北教育出版社,1999:1.
[2] 孫瑜.論譯者的道德構(gòu)建[J].作家雜志,2008:196.
[3] 季羨林,羅新璋,陸谷夫,等.關于恪守譯德,提高翻譯質(zhì)量的倡議和呼吁[N].光明日報,2002-6-13.
[4] 黃長奇.翻譯工作者章程[J].中國翻譯,1996(5):2.
[5] 楊瑞玲.翻譯倫理與譯者的職責[J].河南理工大學學報,2008(1):55.
[6] 馮春波.試論語言翻譯道德[J].語文建設,2014(1):78.
[7] 泰戈爾.飛鳥集[M].馮唐.浙江:浙江文藝出版社,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