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大鍋
一百年前的1916年,美國詩人埃德加·李·馬斯特斯(1869—1950)將他的《匙河集》做了補充再版印行,從而成就了這一詩集永世長存的模樣。
《匙河集》恍如自撰的碑記或墓志銘,每一首詩都以獨白的形式,講述著長眠在某小鎮(zhèn)墓地里的200多個居民各自心中最深的秘密、夢想和失敗。那就是美國故事,連綴起來可成展示風情、文化和歷史的長幅畫卷。
《匙河集》是一部在題材、樣式和內容方面獨特創(chuàng)新的詩集,風行、暢銷,1915年首版后,竟連續(xù)印刷19次。1916年,作者作了增補修訂、有詩243首并序詩《山岡》而再版,此后印刷70多次,影響至今不衰。
美國文學在很長一段時間內跟在歐洲文學之后亦步亦趨,直到19世紀中、下葉,美國作家才學會用美國聲音講述美國故事。20世紀,美國文學在詩、小說、戲劇等方面的成就獲得了世界的認可,其中包括馬斯特斯和他的《匙河集》。
馬斯特斯是一個多產作家,除詩歌外,還有小說、散文和劇本創(chuàng)作。他曾為林肯寫過傳記《林肯其人》,以其對林肯的否定描述而著稱。他一生出版著作50多種,但都沒有《匙河集》這樣膾炙人口。
馬斯特斯少年時居住在伊利諾伊州的劉易斯頓小鎮(zhèn),小鎮(zhèn)生活和鎮(zhèn)外橡樹山下的墓地以及鎮(zhèn)邊上的匙河,給了他深刻的印象?!冻缀蛹分械男℃?zhèn)是虛構的,不過,詩中提到的一些人事景物,也能在那里找到真實原型。1936年,馬斯特斯出版自傳《匙河對岸》,里面有有關《匙河集》創(chuàng)作的部分解釋注腳,包括他為什么不選擇回到童年小鎮(zhèn)居住的原因。
《匙河集》中的詩之形式,仿照古希臘悼亡詩。詩以第一人稱、戲劇獨白的方式,將詩人在當律師時接觸到的各種隱私寫出來,用之表現(xiàn)“匙河鎮(zhèn)”上形形色色的人物,從各個角度去揭示或探索人、歲月、生活:有人披露隱藏的秘密,有人總結一生的得失,有人揭示內心的糾結;有人回顧愛情,有人感恩友誼,有人后悔蠢事;有人解釋自己的決定,有人想象另外的活法,有人感嘆讀書的幸福;也有人以旁觀者身份對小鎮(zhèn)某個生活側面發(fā)表評論……這是美國文學中第一次有詩人來虛構一個小鎮(zhèn)的完整生活,進而間接地反映美國社會的一個個思想的、政治的、經濟的、文化的、倫理的側面。
下面兩首詩顯示了一個故事的延續(xù)及其意蘊,詩人直接表達了對大多數(shù)小人物的同情,也對一些大人物的不太光鮮的生活作了揭示,頗具代表性:
“我是來自德國的農家女,/藍眼,紅臉,快樂而堅強。/第一份工作是在托馬斯·格林家。/某個夏日的一天,女主人不在,他偷偷溜進廚房,/把我抱在懷里,掐住我的喉嚨吻了我,/我扭過頭。然后我們倆似乎都明白會發(fā)生什么事。/我為將有的變化而哭泣。/哭著哭著我的秘密開始顯現(xiàn)。/一天,格林太太說她全知道了,/不會找我的麻煩,/而且,無子女的她,將收養(yǎng)這孩子。/(他送她去農場隱居。)/于是,她躲在屋里散播傳言,/好像有事將發(fā)生在她身上。/一切順利,孩子生了下來他們對我很好。/后來我嫁給格斯·沃特曼,許多年過去。/但是在政治集會時,鄰座認為我是/被漢密爾頓·格林的口才感動哭了/并不是那樣。/不!我想說的是:/那是我的兒子!那是我的兒子!”(《艾爾莎·沃特曼》)
“我是弗吉尼亞的弗朗西絲·哈里斯/和肯塔基的托馬斯·格林的獨生子,/繼承了英勇和光榮的血統(tǒng)。/為了他們,我全力以赴,/我成了法官,國會議員,州長。/我遺傳了母親的好性格,/好口才和出眾的個人魅力;/遺傳了父親的超強的邏輯判斷力。/所有的榮譽歸于他們,/我只是為人民服務而已!”(《漢密爾頓·格林》)
從寫作特點來說,馬斯特斯顯著不同于其他美國詩人如惠特曼、迪金森等,他在《匙河集》里沒有主觀色彩渲染,幾乎客觀“無我”?!冻缀蛹愤\用類似弗洛伊德的心理分析方式,展現(xiàn)人物性格,這在當時很有些先鋒味道?!冻缀蛹啡宋飩€性突出,具有戲劇性;人物內心獨白畫面感很強,仿佛電影片段;而事情往往通過幾個人的獨白,形成不同視角;但形式依然是詩,韻味獨特,語言精練,并且通俗易懂。
此外,需要說明的是,《匙河集》具有組詩性質,只有聚合所有的詩作賞讀,才會產生整體美感。因此,它一直以完整的版本、而非選集的方式在美國文學經典中獨樹一幟,贏得榮光。
在美國,《匙河集》有各種藝術門類的改編:1957年,出現(xiàn)了改名為《墓志銘》的系列廣播??;1963年,問世了第一部舞臺劇,最近一次重演在2011年;2014年,最新創(chuàng)作有一臺音樂?。?015年,詩人賓斯專門舉辦展覽,展出他模仿《匙河集》而創(chuàng)作的詩歌和與之相配的人物照片。另外,美國的一些戲劇培訓課程中,《匙河集》中的詩作常常被用來當作人物性格刻畫的教材。
《匙河集》也是一本頗有國際影響力的作品,歐美多有譯本,世界上兩大文庫網站,古登堡計劃和巴圖比文庫都有提供。中國尚不見《匙河集》的中譯本,不過,古登堡計劃有漢語全文翻譯的,豆瓣網站上也可讀到部分譯詩。
也許會令中國讀者感興趣的是,在匙河那個虛構的小鎮(zhèn)里,有一個名叫葉寶的中國少年不幸被人打死:
“他們讓我上匙河鎮(zhèn)的主日學校,/想讓我放棄孔子信耶穌。/如果我試圖讓他們放棄耶穌信孔子,/下場也不會更糟。/因為,沒有任何預兆,就像惡作劇,/牧師的兒子哈利·威利,/從背后偷襲我,/一拳把我的肋骨打折戳進了肺里。/現(xiàn)在,我既不能和北京的先祖?zhèn)冊嵩谝黄穑?也不會有子孫后代在我的墓前獻祭。”(《葉寶》)
在清明期間讀《匙河集》,對遵循慎終追遠傳統(tǒng)的中國讀者來說,可能會有別開生面的理解和感悟。
《匙河集》仿佛一個墓園,既存在于現(xiàn)實之中,又存在于虛擬之中,讓讀者徘徊其中:活著的人看去世的人如何審視人生,又透過他人的內心獨白看自己,巡視周圍的人和世界?!冻缀蛹芬恢北蝗澜绲娜寺x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