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惑之
在“尊孔讀經(jīng)”的氛圍中,李零教授的直白更讓我相信,那句“盡信《書》,不如無《書》”的箴言,真是孟子先生的肺腑之言和經(jīng)驗之談。
余生也早,讀書卻晚,可以“隨心所欲”地翻書已是桑榆暮景之年。致仕后,有幸拜讀了李零教授的幾部大作,先是《喪家狗——我讀〈論語〉》,接著是《兵以詐立——我讀〈孫子〉》,還有一部讀完仍然似懂非懂的《富貴在天 死生有命》解讀《周易》的講課稿,直到今天又剛剛讀完李教授的雜文隨筆《大刀闊斧繡花針》,驀地生發(fā)一種感覺——讀其書如見其人。
李零教授任職于北京大學中文系,“術(shù)業(yè)有專攻”,長期從事考古、古文字和古文獻的研究,碩果累累,頗有建樹。諸多著作過于專業(yè),非業(yè)界人士多是瀏覽,即便精讀,也難以讀明白。就我讀過的幾部大作品而言,李零教授確實是位會教書更會讀書的先生。時下,在對國學一片贊美聲中,“重歸古典”是一種態(tài)度。李零教授有獨辟蹊徑的見解——“我們的經(jīng)典”,不是傳統(tǒng)意義上的經(jīng)典,不是四書五經(jīng),不是十三經(jīng),“而是現(xiàn)代人眼中最能代表中國古典智慧的四部書”——《論語》是儒家的代表作,《老子》是道家的代表作,《孫子》是先秦兵學的代表作,《周易》曾經(jīng)被孔子選定為經(jīng)典。
“任何懷抱理想,在現(xiàn)實世界找不到精神家園的人,都是喪家狗?!崩盍闳缡钦f?!拔易x《論語》,是讀原典。孔子的想法是什么,要看原書。我的一切結(jié)論,是用孔子本人的話來講話——不跟知識分子起哄,也不給人民群眾拍馬屁。”因之,試圖“把孔子的旗幟插遍全世界”,這才是普世價值,這才是中國的軟實力??上?,這只是一部分中國知識精英鼓吹的價值,十足仿冒的普世價值,除了中國人,沒人承認的普世價值。因之,“讀他的書,既不捧,也不摔,恰如其分地講,他是個堂吉訶德。”于是在我的腦海里,孔子是個誨人不倦的“教書匠”,是位屢戰(zhàn)屢敗的“從政者”,當然也是位敢于批評當世權(quán)貴的愛國者。后人捧他是“思想家”,乃至“至圣先師”,見仁見智也就是了。至于那部經(jīng)久不衰的《論語》,是牧民者掌權(quán)后的維權(quán)寶書,是草民忘憂的精神鴉片。時下一些文化人,想讓《論語》成為普世價值,不過是書生的夢囈。李零教授對儒家權(quán)威南懷瑾先生的立論——孔廟是糧食店、道觀是藥店、佛堂是百貨店——不以為然?!按说觋P張,我們就沒飯吃,不能茍同”。在“尊孔讀經(jīng)”的氛圍中,李零教授的直白,更讓我相信那句“盡信《書》,不如無《書》”的箴言,真是孟子先生的肺腑之言和經(jīng)驗之談。
《孫子》是一部兵書。但《孫子》不僅是一部兵書,還是一部講中國智慧的書。李零教授似乎對《孫子》情有獨鐘,“今天,讀經(jīng)典,有兩本書不能沒有,一本是《孫子》,最有智慧,百代談兵之祖;一本是《老子》,教我們放下‘人的架子,別跟人逞能,要談宇宙人生,老子天下第一”。大約30年前罷,李零老師在北大開講《孫子》課時,堅持到最后的只剩下一個學生聽課。這位年歲和老師相差無幾的法國學生起了個漢人名字“魏立德”,偌大的教室里只有兩人,過于清冷,干脆請學生到家里聽課。后來魏立德成了專家,翻譯的《三十六計》在法國走俏,一時“巴黎紙貴”。李零教授的這位門生在西方學者中,最懂法國理論,也最通中國兵法。李零主張用世界的眼光讀《孫子》,緣于《孫子兵法》在兵法類的作品中出現(xiàn)最早,閎闊深遠,迄無超越者,真可謂集運用之妙之大成。在以往所有的軍事思想家中,只有克勞塞維茨可以相比,也似嫌比孫子要“過時”,有點古老陳舊。盡管克氏著書立說,比孫子晚了兩千多年。孫子有更清晰的眼光,更深刻的見解,垂之永久的魅力。在李零的筆下,傳說美國軍中人手一本《孫子兵法》,乃子虛烏有,是國人的“愛國者”自欺欺人編出來的故事。還有一個神話,日本是靠《孫子兵法》發(fā)的財,也是胡說八道。美國人打仗靠“國力軍力高科技”,石頭砸雞蛋;日本發(fā)財靠“團隊精神”,咬牙跺腳奮斗。值得反思的是“國人的軍事傳統(tǒng)重謀輕技照搬兵書”。
《易經(jīng)》是講筮占的經(jīng)典,核心是自然哲學,貫穿著對立統(tǒng)一辯證法的基本觀點。李零教授的教學經(jīng)驗是——若讀懂《易經(jīng)》,先學《易傳》,在《易傳》的闡釋下,《易經(jīng)》才得以成為中國自然哲學的源泉之一?!瓣庩枴敝v世間萬象的二元對立,“五行”講世間萬象的五位循環(huán),一動一靜,構(gòu)成古人解釋世界的兩把鑰匙。所謂自然哲學的核心,就是指這兩把鑰匙?!吧烙忻毁F在天”。李零云“人皆迷其占,我獨愛其辭”。在李教授的筆端,佶屈聱牙極難讀懂的艱澀文字,解讀成有助于今人看世界的哲理箴言。諸如,“混混沌沌,萬事起頭難”,“朦朦朧朧,人生糊涂始”,“戰(zhàn)爭難免死人”,“懷柔最為高明”,“革命在于順天應人”,“酷刑如人肉大餐”,“器惟求新”,“登高必自卑”……這些生動的詮釋,對“好讀書不求甚解”,更不想皓首窮“易經(jīng)”的讀書人,知道這些,足矣。
李零教授自稱“是個用筆說話的人,鍛煉詞章,改造文體,也是我的追求。大刀闊斧繡花針,兩種功夫,一樣不能少?!痹隈雎犂罱淌凇罢摽鬃印?、“說老子”、“談孫子”、“探索易經(jīng)”等“授課”后,再翻閱《大刀闊斧繡花針》這一紙隨筆集,輕松了許多,讀其書如見其人,一個更讓人倍感親切的教授,不是一臉嚴肅“裝模作樣”的正人君子,而是促膝相談同你切磋問題的朋友。李零,既有教授的“書卷氣”,更有“入太廟每事問”的情致。聽先生娓娓道來“我的天地君親師”,讓你知道這個“紅二代”的后人,有著堅定的信仰和道德底線?!白x萬卷書,行萬里路”,這個看似老生常談的章節(jié),內(nèi)涵極其豐富,“倒轉(zhuǎn)綱?!?、“兩種懷疑”,神州的山水,直到家鄉(xiāng)“上黨,我的天堂”,讓你看到李零的基因是中華血脈之軀的繼承和漸變?!笆嬷畽M四?!保耙槐P沒有下完的棋”,“同一個中國,不同的夢想”,獨樹一幟,浩然正氣,“北大精神”躍然紙上?!熬碇挥瘧选逼瑹o論是說馬還是說鼎,無論是說名士抑或說中國貴族,都體現(xiàn)出“肯定與否定”的辯證精神。李零教授敢于用手中的筆,“挑戰(zhàn)鬼神,挑戰(zhàn)制度,挑戰(zhàn)規(guī)則”,一本《大刀闊斧繡花針》隨筆集,最能體現(xiàn)作者骨子里的“人文精神”、“治學態(tài)度”和世界觀。試問——“中國古代史,幾千年,就兩字:專制,一筆抹殺。近百年的革命,還是兩字:專制,一筆抹殺。你拿這兩字就把中國滅了,行嗎?歷史不能這么講?!?中國太大,歷史太長,我的生命太渺小。我想用最簡單的語言講最簡單的事實,說說我自己的感想。
大約在10年前,我讀過一部《讀史有經(jīng)驗》的大部頭文集,前言中寫道:“如果一定要把中國各家各派的的文化看做是智謀的話,那么,儒家智慧是其中至為深刻的一頁,道家智謀是最聰明的一頁,法家智謀是最刻毒的一頁,兵家智謀是最冷峻的一頁,縱橫家智謀是最無恥的一頁?!边@個理論時時晃動在我腦海,很難得出答案。讀完李零教授的幾部大作,似乎覓得一把解惑的鑰匙,慢慢地去開啟自己心靈的大門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