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海榮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1578(2016)02-0016-01
識字是學生提早閱讀的基礎,有了一定的識字量,學生才能比較順利地進行閱讀,從而拓展知識面,提高學習語文的能力。語文課程標準在識字教學的目標中提出要讓學生"喜歡學習漢字,有主動識字愿望"。針對一年級小學生思維活躍的年齡特征,教師應該不失時機地抓住兒童智力發(fā)展的最佳時期,遵循兒童認知特點和識字教學規(guī)律,充分調動學生多種感官參與識字的興趣,挖掘教材本身所蘊涵的創(chuàng)新因素,滲透多樣的識字教學方法,拓寬識字教學的渠道,培養(yǎng)學生自主識字的意識和能力,從而達到識字的目的。
1.激發(fā)興趣,提高識字效率
教育學家烏申斯基說:"沒有任何興趣和僅靠強迫維持的學習會扼殺學生的學習熱情,這種學習是不會維持長久的。"識字教學更是如此,因為,一年級學生自制能力較差,往往憑興趣學習,課文中的生字密度較大,如果教師不注意激發(fā)和引導,學生學習的熱情便會驟然下降,這樣就很容易走入"呆讀死記"的死胡同里,以至于事倍功半。
為了激發(fā)學生的識字興趣,我從導入新課、讀文識字、鞏固練習三個環(huán)節(jié)入手。(1)新授前激發(fā)興趣是前提。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在識字教學開始前我們可采用多種方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如猜謎揭題、故事導入、音樂渲染、彩圖誘發(fā)等。(2)教學中維持興趣是關鍵。我在教學中想方設法使學生保持興奮狀態(tài),在不覺負擔中認識生字,采用圖文結合、讀演結合、識字與生活結合等方法。(3)鞏固時強化效果是保證。經過大半堂課的讀、背、識記,學生己基本認識了生字,為了強化學習效果,又能使學生保持濃厚的學習興趣,教師應多設計一些游戲性的練習,如動手"帖一帖",小組或個人"賽一賽",音近字、形近字"辨一辨"等。
2.靈活多樣,教給識字方法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要"注重培養(yǎng)識字能力",鼓勵學生"采用適合自己的方法學習,逐步提高自學能力"。因此,我在教學中堅持先學基本字,教好基本筆畫、筆順規(guī)則、間架結構和常用的偏旁部首,學生具備了這些基礎知識后,主動參與自主識字學習的過程中,不但體驗到識字的樂趣,還創(chuàng)造性地歸納了不少認記生字的方法:(1)拆部件認字:"獅"--獅是形聲字,左邊的反犬旁表示獅子是動物,右邊是"師"表示它的讀音。(2)熟字加、換偏旁:"衣"加上"單人旁"組成"依,依靠的依";"邊"字去掉"走之兒",加上"又字旁"組成"勸","勸告的勸",通過拆一拆、合一合,加一加、減一減,在拆、合,加、減這一過程中,學生不僅學會了新字,還鞏固了熟字。(3)編順口溜:"念"-- 今兒個心里想媽媽,打個電話說思念;"曬"--日落西山就是曬 。(4)猜謎語:"磨"--一點一橫長,一撇到南洋,南洋兩棵樹,長在石頭上;猜字謎識字,幽默風趣,瑯瑯上口,易學好記。
3.課外延伸,達到自主識字
語文教學要有大語文觀. 當學生掌握了識字方法,樂于識字,善于識字后,教師就要有意識地把識字教學延伸到課堂以外和書本以外。
首先,識字要延伸到課堂以外,即提倡課前預習和課外閱讀.預習時,遇到不認識的字時,可以讓學生試著拼一拼拼音,可以根據句子的意思猜一猜,可以問一問別人等等.課外閱讀也是學生鞏固漢字和學習漢字的重要途徑。
其次,識字要延伸到書本以外,即提倡學生在生活中識字。我們生活的周圍世界處處有漢字,它們是漢字學習的"百花園"。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尋找自己周圍世界中的漢字。讓學生在逛街、逛商店、逛超市時,留心觀察廣告牌、商店名、商品名,認一認上面的漢字,與人交往中,通過認對方的姓名識記漢字。在識字過程時,教師還可以根據學生的識字情況,讓學生定期與同伴交流,交流他們的識字方法、識字途徑、識字數(shù)量,讓他們在交流中互相學習、互相鼓勵、互相促進。激發(fā)學生識字的積極性,培養(yǎng)他們自主識字的能力。
總之,教師在識字教學中要充分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結合學生的思維特點,激發(fā)識字興趣,拓寬識字渠道,教給識字方法,延伸識字空間,學生就會形成自主識字的能力,為今后語文的聽說讀寫打下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