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小麥晚播技術研究
為了確定不同類型冬小麥品種的適宜晚播期限,本文以冀中南地區(qū)冬小麥為研究對象,2012~2015年開展了4個冬小麥品種4個播期的試驗研究工作。研究表明對播期不敏感的品種,它在冀中南地區(qū)適宜的播期是10月9日至20日;對播期敏感的小麥品種,它的適宜的播期是10月5日至10日;中間型的小麥品種適宜的播期是10月8日至16日。
冬小麥;晚播;積溫條件
播期是小麥獲得高產(chǎn)的重要栽培措施,小麥適宜播期的確定,以冬前積溫、品種特性為依據(jù)。研究表明,不同地域和氣候因素對產(chǎn)量的影響不同,不同品種要求的最佳播期也不同。在當前冬小麥—夏玉米一年兩熟輪作種植的背景下,冬小麥提倡晚播,但不同類型小麥品種適宜晚播期限的確定,一直是一個研究重點。本研究于2012~2015年在冀中南地區(qū)進行了當?shù)刂髟孕←溒贩N的播期試驗,希望找出不同類型小麥品種在本地區(qū)所需的冬前積溫底線,對充分發(fā)揮冬小麥品種產(chǎn)量潛力具有一定的意義。
1.1 品種選擇。選用高產(chǎn)、抗逆4個冬小麥品種,冀麥585、衡4399、金禾9123和中麥155。
1.2 灌水。底墑水,玉米季降水在350 mm左右時一般不用灌溉底墑水,通過提高播種質量可保全苗,不造墑;遇夏秋玉米季干旱年份,底墑不能保證出苗時,要在玉米收獲前后澆水造墑,保證一播全苗。春季灌溉2水(拔節(jié)水、開花水),每次每畝灌水量50 m3左右。
1.3 施肥。底肥每畝施純氮6 kg、五氧化二磷8~9 kg、氧化鉀2~2.5 kg,氮、磷、鉀總含量大于40%復合肥40 kg/畝。追肥在拔節(jié)期進行,隨灌水每畝追施純氮6 kg,全生育期掌握在12 kg/畝。
1.4 整地。玉米收獲后,用玉米秸稈粉碎機粉碎殘茬還田。秸稈粉碎2遍,粉碎長度小于15 cm。旋耕2遍,旋耕深度15 cm,耙2遍。
1.5 播種。每個冬小麥品種設4個播期,分別為10月5日、10月10日、10月15日和10月20日。10月5日播種基本苗為20萬/畝,播期每推遲1 d基本苗增加0.8萬/畝。窄行等行距播種,行距15 cm,播深3~5 cm。播后1~3 d墑情適宜時鎮(zhèn)壓。
1.6 田間管理。冬前除草,防治時間在11月1日~11月20日(日最高氣溫10℃以上,最低氣溫大于3℃,小麥3葉后)。春季病蟲草害防治,起身至拔節(jié)期防治小麥根腐病、紋枯病和紅蜘蛛,并防治麥田雜草。孕穗期防治小麥吸漿蟲幼蟲。抽穗開花期防治蚜蟲、吸漿蟲成蟲、銹病、白粉病等,實施防病、防蟲和防干熱風等“一噴多防”。
不同冬小麥品種需要的冬前≥0℃積溫不同,對播期不敏感的小麥品種,如金禾9123,其產(chǎn)量最高時需要的冬前積溫為425℃左右,當產(chǎn)量降低1%時,它所需的冬前積溫范圍為340℃~510℃,這種類型的品種在冀中南地區(qū)適宜的播期是10月9日至20日;對播期敏感的小麥品種,如中麥155,其產(chǎn)量隨冬前積溫的增加而增加,冬前積溫需保持在510℃以上,這種類型的品種在冀中南地區(qū)適宜的播期是10月5日至10日;中間型的小麥品種,如衡4399和冀麥585,產(chǎn)量最高時需要的冬前積溫為460℃左右,當產(chǎn)量降低1%時,它所需的冬前積溫范圍為390℃~525℃,這種類型的品種在冀中南地區(qū)適宜的播期是10月8日至16日。小麥播量應根據(jù)播期相應調(diào)整,冀中南地區(qū)10月5日播種適宜基本苗22萬/畝,播期每推遲1 d基本苗增加0.8萬/畝。
050031 河北省農(nóng)林科學院糧油作物研究所
呂麗華 賈秀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