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桃花塢里第一家
江蘇省婦聯(lián)副主席張勤一行走訪費彩娥
作為七家人的“當家的”,她用純樸的感情和濃厚的愛心,凝聚起一家人。兄妹們紛紛搬到她家周圍,四兄妹成了樓上樓下的鄰居,這一大家子也成為桃花塢里當之無愧的“第一家”。
住在蘇州市姑蘇區(qū)桃花塢街道通和新村的費彩娥,從小失去父母,跟著姐姐長大。費彩娥19歲時,姐姐姐夫雙雙去世,丟下一對兒女。這時,毛建民接納了費彩娥,兩人婚后不久,生下女兒。然而費彩娥沒時間照顧女兒,長期在鄉(xiāng)下照顧姐姐的孩子,直到外甥女成家立業(yè)、外甥找到工作,費彩娥才回家?;丶液蟮馁M彩娥,立刻又開始服侍生病在床的公婆,直至公婆去世。
毛建民是家中長子,有兩個妹妹一個弟弟。1990年10月12日,懷孕四個月的弟媳沈兵遭遇車禍陷入深度昏迷。為此,小弟辭了工作,費彩娥和丈夫一起幫忙24小時輪流陪護。住院五個月后,費彩娥把尚未清醒、即將臨盆的弟媳接到了自己家。第二天,昏迷中的沈兵產(chǎn)下健康男嬰毛文強。
弟弟一家自此長住費彩娥家,一住就是20年。嬰兒嗷嗷待哺;神志不清的弟媳24小時需要陪護;弟弟辭職后一直無業(yè),僅靠妻子每個月四五百元的病休工資維持小家的開銷顯然捉襟見肘,但費彩娥從不計較這些。長嫂如母,她精打細算,操持著生活,為了照顧這個家,甚至放棄了工作的機會。漸漸地,沈兵病情有了好轉,能行走了。女兒和侄子親如同胞,健康成長,這對費彩娥來說,就是最開心的事。
上世紀90年代末期,三妹毛素珍夫婦雙雙下崗了。為了生計,夫婦倆購置了兩臺二手電腦繡花機,在費彩娥家附近租了一間房,辦起了繡花作坊。為了三妹工作和生活更加便利,費彩娥將三妹一家接到自家居住。80平方米的屋子擠了八個人,費彩娥買菜燒飯,誰有空就搶著做家務,輪流為孩子們輔導功課,姑嫂間、妯娌間,一團和氣。費彩娥的善良融洽了一家人的感情,
2003年,小有積蓄的毛素珍購下了費彩娥二樓的房屋。住處寬裕了,但三個小家和過去一樣,依舊聚在一起,吃在一起,大嫂當家、掌勺。在這無比親和的氛圍中,毛家第二代長大成人了,工作、成家,并很快有了第三代,但“大姆媽”費彩娥散發(fā)著無比強大的向心力,使散在古城四周的小輩們每個晚上都聚到一起,吃“大姆媽”家最香的飯。
2008年7月,大妹毛秀珍的女兒雪燕被查出患了乳腺癌,手術后需要照料。女婿要上班,毛秀珍中風過一次,照顧病人力不從心。于是費彩娥夫婦和毛素珍夫婦伸出了熱情的雙手,邀請毛秀珍與女兒住到了毛素珍家。至此,毛家兄妹全部聚在了一起,費彩娥挎上了四大家加上兒女、孫輩共17人的大菜籃子。
為了給雪燕補充營養(yǎng),費彩娥特地跑到南環(huán)的菜場買新鮮食材,給她烹制營養(yǎng)餐。感受著大家庭的關心,雪燕非但沒有因生病而憔悴,反而性格開朗,病情也有所好轉。
每晚子女全都回來吃飯時,費彩娥的家里就像個食堂,大家輪流分批吃飯。第一批先讓上班族和孩子先吃,其次才是費彩娥、毛建民等老輩。一個月飯菜的開銷就要4000元,而費彩娥從來都沒有明確記賬,生活費大家湊,條件好點的多出,條件差的少出,費彩娥不計較,大家也不算計。
車禍、下崗、疾病……厄運不停地襲來,然而一家人越抱越緊,在費彩娥的凝聚下圍坐成“桃花塢里第一家”。一家人和和美美,幸福快樂,相親相愛。
(江蘇省婦聯(lián)宣傳部供稿)
(編輯張秀格gegepretty@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