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籍獻平,吳 乾
( 河北廣播電視大學,河北 石家莊 050080)
高?!爸袊鴫簟毙麄鹘逃耐緩教轿?/p>
□籍獻平,吳 乾
( 河北廣播電視大學,河北 石家莊 050080)
“中國夢”深刻揭示了中華民族的歷史命運以及未來的發(fā)展方向。高校作為“中國夢”宣傳教育的主陣地,要立足自身的教育優(yōu)勢,開展“中國夢”宣傳教育。高校應遵循宣傳教育的客觀規(guī)律,抓好宣傳教育的主體,注重宣傳教育的整體聯動性,發(fā)揮課堂教學的主渠道作用,積極利用多種載體進行宣傳,并建立相應的長效機制,不斷將“中國夢”的宣傳教育引向深入。
高校;中國夢;宣傳教育;途徑
黨的十八大之后,習近平同志向全國人民提出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重要命題?!爸袊鴫簟奔仁菄抑畨?,也是個人之夢?!爸袊鴫簟钡莱隽酥袊嗣竦男穆暎w現了中國人民的價值追求,體現了全國人民的奮斗目標和希望。高校作為“中國夢”宣傳教育的主陣地,應開展多種形式的“中國夢”宣傳教育活動,這對于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實現內涵式發(fā)展具有重要的意義。
2012年11月29日,習近平同志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集體參觀《復興之路》展覽時強調:“每個人都有理想和追求,都有自己的夢想。現在,大家都在討論中國夢,我以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就是中華民族近代以來最偉大的夢想。這個夢想凝聚了幾代中國人的夙愿,體現了中華民族和中國人民的整體利益,是每一個中華兒女的共同期盼?!盵1]習近平同志的這一講話,深刻闡明了中國未來的發(fā)展方向。高校作為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中國夢”宣傳教育中肩負著義不容辭的責任,而開展“中國夢”宣傳教育對大學生的未來發(fā)展具有重要影響,因此有必要在高校中開展宣傳教育活動。
(一)“中國夢”是中華民族持續(xù)發(fā)展的共同愿景
“中國夢”的提出使中國人民對未來的發(fā)展充滿期待,因為這是一個關乎全體中國人,關乎每個中國人未來生活發(fā)展的道路。“中國夢”的內涵豐富,其中既有國民經濟發(fā)展的目標,又有人的全面發(fā)展的目標,同時對整個中華民族的文化發(fā)展有全面考量,照亮了中國人民未來發(fā)展的道路。國家民族的未來發(fā)展方向與每個人有著息息相關的聯系,使“中國夢”彰顯了其強大的生命力和感召力。每個中國人在“中國夢”的召喚和引領下,對于中華民族復興的理解會更加深刻,對于當前自己的未來發(fā)展目標更加明確?!爸袊鴫簟迸c中國人是一個密不可分的整體,生活在其中的每個人都有著自己的“中國夢”?!爸袊鴫簟笔菍儆诿恳粋€人的夢想,是匯小流而成大河的集體力量,是中國走向復興的重要精神動力。[2]
(二)“中國夢”為高等教育描繪了美好的藍圖
當前我國高等教育正處于發(fā)展的重要時期,高等教育對社會經濟的發(fā)展起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高校在面對著這樣的一個發(fā)展戰(zhàn)略機遇期,要緊緊把握高等教育未來的發(fā)展方向,為國家的未來發(fā)展培養(yǎng)更多的高質量的人才。而“中國夢”的提出成為高等教育未來發(fā)展的啟明星,引領中國高等教育的未來發(fā)展。第一,高等教育要立足世界的多元文化和挑戰(zhàn),具有全方位寬闊的視野,在教育目標、教育理念、教育體系等方面全面發(fā)展,以應對未來的挑戰(zhàn),轉變教育的發(fā)展模式,從功利型向可持續(xù)型轉變,“中國夢”為高等教育的未來指明了方向。第二,“中國夢”的實現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努力,高等教育在其中承擔著重要的角色——培養(yǎng)人才。人才培養(yǎng)的質量關系著高校未來的命運,兩者之間是一種緊密聯系的共同體。高校通過傳授知識,培養(yǎng)大學生積極主動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具備多元文化的適應能力,培養(yǎng)成為具有目光遠大、腳踏實地的全能型人才。
(三)“中國夢”能夠充實大學理想信念教育
高校中的學生以“90后”為主體,他們的自我意識比較強烈,個性突出,具有鮮明的價值觀和人生觀,對現實生活缺乏理性認識,甚至有的已經形成了錯誤認識。而“中國夢”的宣傳教育能夠營造積極向上的校園氛圍,有利于修正學生中錯誤的人生觀、價值觀,規(guī)范學生的錯位行為。“中國夢”能夠激發(fā)學生將愛國主義作為自己未來成長的基石,將國家民族的命運與個人價值相結合,有意識的不斷完善自己,培養(yǎng)積極主動的人生觀?!爸袊鴫簟蹦軌驖M足學生追求進步的精神欲望,在學生中間形成一股合力,一股強大的精神力量,形成的這種凝聚力有助于學生向著共同的目標前進,有助于形成一種強大的團隊意識。開展“中國夢”的教育,使之成為學生的精神支柱,成為其理想信念的重要內容。
(四)有利于推進校園文明建設
“中國夢”的宣傳教育還有助于推進校園文明建設,有助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營造一種積極向上的校園氛圍?!爸袊鴫簟迸c個人夢兩者唇齒相依、休戚與關。“中國夢”的實現離不開個人夢的實現。[3]學生將自己的個人夢與中國夢結合起來,理解個人與國家的命運密不可分,自身成長與發(fā)展與國家息息相關。與此同時,通過“中國夢”宣傳教育有利于校園形成“正能量”,在學生中形成良好的學習氛圍,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他們的綜合素質,從而為未來的發(fā)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在高校開展“中國夢”宣傳教育是高校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要保證宣傳教育真正達到實效性,必須要遵循一定的原則:第一,遵循實事求是,一切從實際出發(fā)的原則。高校中的學生正處于人生觀和價值觀形成的重要時期,開展“中國夢”的宣傳就是要改造學生的思想,激發(fā)他們的追夢意識。要保證“中國夢”達到實際效果,宣傳教育必須貼近生活、貼近學習,不能流于假大空的說教,應在務實、實效上下功夫。第二,遵循平等的原則。保證“中國夢”的宣傳人員與接受者在地位上平等,可使得主客體完成有效地交往互動,相互之間平等交流,消除彼此間的不平等。第三,遵循主導原則。在“中國夢”的宣傳教育中,要以馬克思主義理論作為指導思想和社會主義的主流意識形態(tài)為前提,這是開展宣傳教育的前提條件。第四,遵循理論聯系實踐的原則。在“中國夢”的宣傳教育中,不能空洞的宣傳說教,造成廣大師生對“中國夢”的理論理解過于抽象,而應將理論與實踐結合起來,增加“中國夢”的現實感,這是宣傳教育的重要原則。
(一)抓好宣傳教育的主體,強化“中國夢”的公信力
建設一支素質過硬的“中國夢”宣傳隊伍,是保證宣傳教育順利開展的基礎。因此,高校要努力加強宣傳教育隊伍的建設,要求宣講人員樹立良好的信念:第一,發(fā)展性理念。小至一個學生,大到整個國家都是要用發(fā)展證明自身的價值。當前國家的綜合國力蒸蒸日上,影響力不斷提高,這是國家實力的體現,國家正在一步步邁向民族復興的“中國夢”,作為國家中的一份子,也應該作出自己的貢獻,即發(fā)展的角度。宣講人員要從發(fā)展角度來闡釋“中國夢”。第二,“群眾化”理念。吸收借鑒開展其他活動的教訓,更多從師生的角度出發(fā),踐行群眾路線,宣傳教育的形式不能脫離師生,要采用通俗易懂和喜聞樂見的方式,將口號式的語言變成師生易于接受的語言,在潛移默化之中宣傳教育,從而收到良好的效果。第三,生活化理念。在宣傳教育中,要多關注學生的精神需求和實際生活,及時發(fā)現問題,提供必要的幫助,比如針對學生對專業(yè)學習的訴求,這與他們的夢想息息相關,可將“中國夢”與個人的夢想結合起來,激發(fā)他們的熱情,助力他們追夢。第四,永久化理念?,F實中更多的人關注的是當下,缺乏長遠的精神支柱。宣傳人員可將“中國夢”作為學生永久性的精神支柱,將當下與未來發(fā)展相結合,樹立長遠的目標。以上四種理念是宣傳隊伍必須具備的素質,只有如此,宣傳隊伍才能夠將“中國夢”的精神內涵宣講出去。
(二)發(fā)揮課堂教學的主渠道作用
課堂教學作為高校人才培養(yǎng)的主渠道,有利于幫助學生樹立堅定的理想信念。因此,高校在宣傳教育“中國夢”時,要積極利用課堂這一天然優(yōu)勢。第一,在學術層面上,高校要依托自身豐富的專家和教學資源,加強對“中國夢”的解讀和闡釋,組織人員深入研究“中國夢”在教育領域的重要意義,理解其重要內涵,從而在深度和廣度上拓展“中國夢”的涵義。第二,注重加強“中國夢”的重點學科體系建設,組織修訂相關課程新編教材,以“中國夢”為載體不斷改革和創(chuàng)新課堂教學模式,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爸袊鴫簟笔俏覈洕鐣l(fā)展的重要指導方針,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內容導向。[4]在課堂上教師可以根據當下的社會熱點、難點問題,與“中國夢”宣傳相結合,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回答學生關心的重大問題,從而使“中國夢”深入人心。第三,將紅色文化與“中國夢”課堂教學結合起來。中國共產黨歷史上形成了井岡山紅色文化、延安紅色文化以及西柏坡紅色文化等眾多的紅色文化,在“中國夢”教育中,應該將這些紅色題材作為重點內容,結合當下對“中國夢”的深刻闡述,形成有關的紅色課程體系,凝練“中國夢”與紅色文化的深刻內涵。第四,微課的建設。微課這種短小精悍的教學方式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習效率。因此在開展“中國夢”的宣傳教育中,應該制作有關“中國夢”的微課程。第五,借助于互聯網的優(yōu)勢,將互聯網與“中國夢”結合起來,充分利用“互聯網+”。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制作有關的數據中心,比如在中國近代史上,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復興,中國共產黨從成立伊始到現在的黨員數量變化,在各個時期其所呈現的發(fā)展趨勢等等,這些都可以用大數據的方式呈現出來。在制作有關“中國夢”的課程中,制作相應的“中國近代史中的中國共產黨”網絡體驗課程,并由學生擔任相應的角色,體驗在近一百年中,中國共產黨為實現中華民族的獨立和復興所作出的努力,從而實現體驗式學習。
積極利用社會實踐的機會。每年寒暑假社會實踐是宣傳教育重要時期,高??梢猿浞掷眠@個時期,開展調查研究,形成調研報告,為“中國夢”的實現建言獻策。在社會實踐中,有條件的地方可以組織學生重走“趕考路”,實地走訪西柏坡至北京的路線,親身體會革命前輩為爭取民族獨立所做的努力。
(三)注重宣傳教育的整體聯動性
高校要轉變工作方式,“中國夢”宣傳教育要由全校各單位齊抓共管,改變此前單打獨斗、零散宣傳教育的現象,調動全校各單位共同聯動,做好宣傳教育的頂層設計。同時制定宣傳教育的規(guī)劃,分為近期、中期、長期的工作目標,并且對主要任務、政策措施等作出明確的規(guī)定。在宣傳教育中,組織相關的人員,編寫有關“中國夢”的通俗讀物,將近現代歷史上的代表人物如孫中山、毛澤東、朱德、周恩來等人的事跡,用通俗易懂的語言講述出來,以吸引更多的學生;宣傳部門要通過各種媒介如網絡、廣播等,積極傳播“中國夢”;學校團委可以組織以“中國夢”為主題的文藝晚會,通過豐富多彩的學校活動引導學生加深對“中國夢”的認識;圖書館作為學生學習的重要場所,要積極利用圖書館開展“中國夢”宣傳教育,帶領學生觀看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發(fā)展歷程的影片,開展新書推薦、讀者沙龍、學習討論等活動,充分發(fā)揮圖書館宣傳教育作用。學校通過多個部門的互動聯動,充分發(fā)揮宣傳、教育等部門的整體性作用,努力宣傳“中國夢”,吸引更多的學生,從而實現宣傳教育的真正目的。
(四)積極利用多種載體宣傳“中國夢”
首先發(fā)揮傳統媒介傳播“中國夢”。高校要做好“中國夢”的正面宣傳和引導,利用高校報刊、雜志,發(fā)出聲音,這些媒介承擔著傳遞校園各種學習活動、先進人物宣傳、科技創(chuàng)新等重要信息。因此這些媒介要在其中發(fā)揮主體作用。
其次,積極利用新媒體。青年學生走在時代前列,易于接受新鮮的事物。可利用新媒體向學生宣傳“中國夢”,發(fā)揮網絡在其中扮演的重要作用,使宣傳教育工作覆蓋面更加廣泛,手段更為生動。互聯網是一個開放的虛擬社會,[5]學生能夠隨時隨地使用以網絡為代表的新媒體,“中國夢”宣傳教育可以用學生喜歡的語言傳播出去,潛移默化地融入到學生的生活中去,用積極健康的思想引導學生,QQ、微信、微博等都可以作為傳播的方式。宣傳人員可利用學校的微信,定期向全校師生發(fā)布以“中國夢”為主題的信息,并配以圖片、文字、視頻等形式,發(fā)布自己心中的“中國夢”,引導師生形成互動,在開展活動中將“中國夢”先進的思想傳播出去。同時在網絡傳播中要積極培養(yǎng)一批理解認同“中國夢”的意見領袖,通過他們來影響學生,引導學生的網絡輿論。
最后,學校要積極依托校園文化載體的作用,讓“中國夢”在校園文化中得以彰顯。校園文化是大學的精神向導,良好的校園文化能為“中國夢”的宣傳教育營造良好的氛圍。[6]在宣傳教育中,將“中國夢”的教育內容貫穿于各項文化建設之中,形成獨特的宣傳文化載體。校園文化對于身處其中的師生都會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具有強烈的滲透性、時代性、引導性、凝聚性。高校在培養(yǎng)學生知識能力的同時,更要注重培育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充分利用校園文化的宣傳作用,使學生深刻理解“中國夢”,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校園文化建設注重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教育,在形式上要通過師生樂于接受的方式,在無聲之中增強師生對“中國夢”的認知和認同。開展豐富多彩的宣傳教育活動,通過征文大賽、主題宣講等多種多樣的形式,搭建師生共同參與的活動平臺,鼓勵學生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努力奮斗。
(五)建立“中國夢”宣傳教育的長效機制
首先,為保證“中國夢”宣傳教育活動長期開展,高校要制定相應的宣傳教育制度,使之制度化、常態(tài)化。高校要加強對“中國夢”宣傳教育的頂層設計,制定長遠的發(fā)展規(guī)劃。在教材、課堂等方面下功夫,使學生在課上課下都能有機會接觸到相關的理論知識,從而實現宣傳教育的經常化。其次,要用檢查督促,保證“中國夢”宣傳教育的實際效果。高校要對相應的宣傳成果進行監(jiān)督,并建立相應激勵措施,確保活動開展的效果。再次,在“中國夢”宣傳教育中,學校要成立相應的領導宣傳小組,該小組作為宣傳教育的領導機構,在開展中長期宣傳教育活動中肩負重要職責。小組的成立是為了保證在學校宣傳中有重點、長期宣傳,促進宣傳教育活動順利開展,監(jiān)督實際宣傳效果,并反饋實際效果,發(fā)現不足給予及時改正。最后,利用多種形式落實宣傳教育。除了積極利用教學資源,還要堅持利用各種節(jié)日、活動,集中開展“中國夢”宣傳教育活動,把活動落到實處。
高校開展“中國夢”宣傳教育活動是一項重要的任務,是對黨政領導和廣大師生的重要的宣傳教育。大學生個人夢的實現是實現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重要內容,激發(fā)大學生追求自己的夢想,并將個人夢想與國家的夢想聯系起來,這就達到了“中國夢”宣傳教育的目的。當然這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需要將“中國夢”融入到廣大師生的生活、學習中,潤物細無聲地影響每個人,使每個人都能在追求個人夢想和中國夢想的過程中體驗生命的意義。
[1]習近平總書記深情闡述“中國夢”[N].人民日報,2012-11-30.
[2]梁東麒.個人夢想在中國夢引領下開花[N].中山日報,2013-04-26.
[3]薛華,盧黎歌.對實現中國夢的若干思考[J].西安交通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2):81.
[4]徐柏才,崔龍燕.中國夢引領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若干思考[J].中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5(1):156-157.
[5]張治國.利用互聯網開展大學生中國夢宣傳教育的實踐啟示[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4(5):135.
[6]譚來興.將中國夢的宣傳教育融入大學思想政治教育[J].教育探索,2015(1):91.
本文責編:董 娜
Probe into the Publicity and Education of "Chinese Dream"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Ji Xianping, Wu Qian
(Hebei TV University, Shijiangzhuang, Hebei, 050080)
"China dream" reveals the historical destiny of the Chinese nation and the future direction of development.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s the main position of the publicity and education of "Chinese dream", should be based on their own advantages to carry out the publicity and education of "Chinese dream".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hould follow the objective law of the publicity and education, do a good job in the publicity and education, pay attention to the publicity and education of the overall linkage, play the role of the main channel of classroom teaching, actively use a variety of carriers of publicity, establish the corresponding long-term mechanism, and continue to deepen publicity and education of "Chinese dream".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Chinese dream; publicity and education; way
2016—03—01
國家開放大學2014—2015年度委托課題《“文化高速公路”構建研究——“中國夢·趕考行”宣傳教育活動方式方法創(chuàng)新研究》(G14G0311W)
籍獻平(1965—),男,河北高邑人,河北廣播電視大學,黨委副書記,高級經濟師; 吳 乾(1984—),男,河北定州人,河北廣播電視大學,歷史學碩士。
G410
A
1008—8350(2016)02—001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