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媛媛
漫談高校聲樂教師的好樣子
Talking about good behaviors of college vocal music teachers
文/李媛媛
高校是聲樂學生成長成才的沃土,高校聲樂教師在學生成長的路上發(fā)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不僅要有過硬的專業(yè)素質(zhì),還要有淵博的學識和良好的師德。只有樹好形象,立好樣子,才能成為學生學習知識的領航者、立身做人的指路人。
高校;聲樂;教師
高校要有效地提高聲樂教學質(zhì)量,特別是藝術類院校,要培養(yǎng)優(yōu)秀的聲樂藝術人才,必須要有先進的教學理念、良好的師資力量、過硬的教學團隊,必然會對聲樂教師的綜合素質(zhì)提出更高要求。他們既要有科學的演唱方法、較強的教學范唱能力、良好的鋼琴伴奏水平這些專業(yè)素質(zhì),還要有良好的品德修養(yǎng)、文化藝術修為和相關的文化科學知識、較強的科研能力。通過樹好自身形象,在言傳身教中,提高教學質(zhì)量,增強育人能力。
教學實施過程中,提高授課教師的素質(zhì)是無可爭議的焦點,其中師德修養(yǎng)由于教師在院校中的特殊地位作用,顯得尤其重要。教師的師德是從事教育勞動過程中遵循的行為規(guī)范和必備的的思想品德,是對事業(yè),對美的心靈的自覺追求,涵蓋各個方面,簡要而言,個人品行是教師的做人之魂,人生操守是教師的立身之本,道德操守是教師事業(yè)之基,學術操守是教師的必修之課。高校的青年聲樂教師,要樹立符合時代發(fā)展要求的價值觀、教育觀、人才觀,貫徹黨對教育工作的指示要求,自覺把自己的各項工作與培養(yǎng)適合時代發(fā)展需要的人才這一工程結(jié)合起來,讓學生全面進步,健康成長。要時刻保持強烈的事業(yè)心和責任感,本著對院系建設發(fā)展負責,對學生成長和未來負責的態(tài)度開展教學工作。要守得住清貧,耐得住寂寞,恪守規(guī)則,專注藝教,富于研究,牢記“善為至寶一生用,心作良田百世耕”,多長智慧,少想名利,莫問索取。
為師者不僅要鑄人,更要鑄魂?!抖Y記》有云:經(jīng)師易得,人師難求。要照亮別人,首先自己要有光明,要點燃別人,首先要有火種。師魂,就是傳遞光明的火種。高校聲樂教師從事勞動的主要工具和手段是自己的知識、能力與“靈魂”。教書要以育人為目的,育人又以教書為基礎。教育功效的高低主要取決于教育者自身人格魅力和靈魂的健全程度。教師的精神境界、品德情操、學術見解、治學態(tài)度都將會對學生產(chǎn)生潛移默化的作用,在學生心目中占有特殊地位。學生的天職是學習,是獲取知識,教師有什么樣的學習態(tài)度,學生極可能效仿。“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對于黨和國家領導人的重要講話精神,尤其是關于教學指導思想方面的,要始終堅持先學一步,對于本專業(yè)最經(jīng)典最權(quán)威的知識要點,要始終堅持深學一層。在此基礎上,要通過學習文學鑒賞、曲藝評述、美學研究等方面的知識,不斷充電提高,拒絕淺層次徘徊,真正理解作品的意蘊、抒發(fā)的情感,做出深刻的理解和準確的詮釋,給學生以正確的啟發(fā)與引導。時刻牢記“教育無小事,處處做楷模”的要求,當好為人師表的典范。
“打鐵還需自身硬”。學術能力是高校教師必須具備的素質(zhì)之一。良好的學風、研風,都會給學生樹立榜樣,也會給他們提供鞭策,激發(fā)他們的動力?,F(xiàn)實生活中,個別聲樂教師往往只注重教學工作,注重給學生傳授知識,往往淡化了對科學的孜孜追求,其中,既有藝術類成果標準要求高,體系研究難度大的實際情況,也有個人方面的原因。高校教師特別是聲樂教師,應重點從聲樂教學模式創(chuàng)新研究、聲樂理論歸納研究、聲樂表演實踐研究等方面著手,找準研究目標,定實研究舉措,鼓足研究動力,力爭取得實實在在的科學研究成果。教學能力也是高校教師必須具備的基本功,作為學生獲求知識的導師和領路人,要強化危機意識,深刻認識到,僅依靠已有的知識已經(jīng)遠遠不能適應新時代的教師要求,固步自封、不思進取必然要遭到時代的淘汰,應注重教育創(chuàng)新,與時俱進,不斷更新和完善知識結(jié)構(gòu),提高科學文化和業(yè)務水平。
“師愛”是師德的靈魂。如果說教育事業(yè)是教師的一種理想、理念,那么熱愛學生就是熱愛本職的具體體現(xiàn)。對學生而言,無論是知識的獲求,技能的提升,還有品德的培養(yǎng),都同他們的情感提煉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為此,教師要充分運用“親其師而信其道”的心理效能,強化“師愛”作用的發(fā)揮,把關愛灑向每一個學生,用真誠熾熱的愛去感化每一位學生,去贏得學生的愛好和信任,讓學生以最佳的學習心態(tài)去打開自己的心扉,樂意聽從教誨,圓滿完成他們的學業(yè)。反之,如果教師對學生缺乏情感,態(tài)度淡漠,則必然會成為教育的障礙。誠如一位資深教師說的:“假如你厭惡了你的學生,那么,當你工作開始時意味著你工作的結(jié)束。”聲樂教師長期與學生近距離、一對一接觸,崇高的師愛是與學生心靈溝通的通道,是開啟學生心扉的鑰匙,是架構(gòu)師生關系的橋梁,只有熱愛學生,在學習、生活乃至學生今后的工作中處處為他們著想,才能無私地把自己的一切奉獻給學生,才能對得起誨人不倦的職業(yè)道德。
(李媛媛/寶雞文理學院音樂系,陜西 寶雞 721016)
[1] 張前.專業(yè)音樂教育學導論[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7.10
[2] 邵瑞珍.教育心理學[M].北京:教育出版社,1997.6
[3]劉元平.關于聲樂教師能力結(jié)構(gòu)的思考[J].黃鐘(武漢音樂學院學報),2003,(3)
[4]余虹.聲樂教師的角色定位[J].中國音樂(季刊),200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