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司改背景下審判公開的應然與實然*——以刑事訴訟為視角

        2016-04-03 09:04:34謝麗珍
        關鍵詞:司法改革刑事訴訟

        謝麗珍

        (溫州大學 法政學院, 浙江 溫州 325035)

        ?

        司改背景下審判公開的應然與實然*——以刑事訴訟為視角

        謝麗珍

        (溫州大學 法政學院, 浙江 溫州 325035)

        摘要:公正是法治的生命線,司法公正對社會公正具有重要引領作用,而公開是公正的前提和重要保障,實現司法公正必須保障司法公開。中共十八屆四中全會《決定》中明確為了建設法治社會,實現司法公正,全面推行司法體制和司法工作機制的改革。在此背景下,我國司法公開有了新的要求和體現。鑒于此,以刑事訴訟為視角,對司改背景下審判公開的應然和實然展開闡釋,以推動司改的進一步深化和完善。

        關鍵詞:司法改革; 司法公開; 審判公開; 刑事訴訟; 應然; 實然

        2014年10月中國共產黨十八屆四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明確提出“保證公正司法,提高司法公信力”。而為了實現公正司法,需要從“完善確保依法獨立公正行使審判權和檢察權的制度、優(yōu)化司法職權配置、推進嚴格司法、保障人民群眾參與司法、加強人權司法保障、加強對司法活動的監(jiān)督”六個方面推動司法改革,助推法治社會建設。

        一、司法公開對司法公正的意義

        公正是司法追求的最終目標,而公開則是公正的前提和重要保障*邊沁曾言“沒有公開就沒有正義……公開是正義的靈魂……是對不當行為最有效的抵制,使法官在審判時保持法官的形象?!鞭D引自宋冰《程序、正義與現代化》,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1998年版第288頁。。為了實現司法公正,必須遵循司法公開原則。司法公開是公正司法的體現,又是公正司法的重要保障。首先,司法公開,當事人的知情權才能得以實現;當事人對裁判的信任度和接受度提高,才能息訟止爭,減少上訴、申訴及涉法上訪、信訪的發(fā)生,使司法公信力提升。其次,司法公開,才能讓司法活動公開于民眾視野,可以避免法官暗箱操作、枉法裁判等司法腐敗現象的發(fā)生,增強司法權威,促進司法公正的實現。最后,司法公開還發(fā)揮著法制宣傳和法制教育的作用,增強全民法治意識,進而有利于建成法治社會[1]。一些國際公約甚至把司法公開與司法公正并列,強調司法公開的重要地位,如《公民權利與政治權利國際公約》第14條第1款規(guī)定:“在判定對任何人提出的任何刑事指控或確定他在一件訴訟案中的權利和義務時,人人有資格由一個依法設立的合格的、獨立的和無偏倚的法庭進行公正的和公開的審訊。”[2]193“公正”與“公開”都是最低限度司法公正的基本要求,其他國際公約亦對司法公開作出了原則性規(guī)定*《歐洲人權公約》第6條第1款規(guī)定“一般情況下,法院聽審應該公開進行?!薄睹乐奕藱喙s》第8條第5款規(guī)定:“除非為了保護司法利益的需要,刑事訴訟應當公開進行?!?。

        而司法公開原則最為集中和有效的體現就是審判公開。我國首部《憲法》(即1954年制定的《憲法》)就在其第76條規(guī)定了審判公開原則:“人民法院審理案件,除法律規(guī)定的特別情況以外,一律公開進行?!爆F有憲法依然保持了這一規(guī)定。除此以外,《民事訴訟法》、《刑事訴訟法》、《行政訴訟法》都規(guī)定了審判公開原則,《人民法院組織法》也將審判公開作為一項基本原則予以規(guī)定。最高院甚至還通過專門規(guī)定明確了司法公開的基本內容,包括六個方面,即立案公開、庭審公開、執(zhí)行公開、聽證公開、文書公開、審務公開*最高人民法院于2009年12月出臺了《關于司法公開的六項規(guī)定》?!盀檫M一步落實公開審判的憲法原則,擴大司法公開范圍,拓寬司法公開渠道”,明確提出法院系統(tǒng)遵守“司法公開”必須達到以下六個方面的基本要求:(1)立案公開,即“立案階段的相關信息應當通過便捷、有效的方式向當事人公開”。(2)庭審公開,即“建立健全有序開放、有效管理的旁聽和報道庭審的規(guī)則,消除公眾和媒體知情監(jiān)督的障礙”。(3)執(zhí)行公開,即“執(zhí)行的依據、標準、規(guī)范、程序以及執(zhí)行全過程應當向社會和當事人公開,但涉及國家秘密、商業(yè)秘密、個人隱私等法律禁止公開的信息除外”。(4)聽證公開,即“人民法院對開庭審理程序之外的涉及當事人或者案外人重大權益的案件實行聽證的,應當公開進行”。(5)文書公開,即“裁判文書應當充分表述當事人的訴辯意見、證據的采信理由、事實的認定、適用法律的推理與解釋過程,做到說理公開”。(6)審務公開,即“人民法院的審判管理工作以及與審判工作有關的其他管理活動應當向社會公開”。。這一規(guī)定,也是各級人民法院司法公開的法定范圍。

        二、審判公開的應然

        1. 審判公開的主體和對象

        既然行使審判權的主體是我國的審判機關和法官,則審判公開的主體當然是負責審理案件的司法機關和法官。作為借助國家公權力解決糾紛的主體,公開是保障公正的基本前提,審判公開就是司法機關及其個案法官或合議庭履行憲法規(guī)定的義務,公開是原則,不公開才是例外。正如學者所指出的,司法公開是司法機關和法官的職責和義務所在,也是提高全民法律意識、提升司法權威的基本要求*見王晨光“借助司法公開深化司法改革”一文,《法律適用》2014年第3期。該學者認為,司法機關和法官承擔司法公開職責的目的包括:(1)通過審理個案,在社會中普及法律,樹立法律的權威,提高全民的法治意識;(2)通過公開審判,提升司法公信力,樹立司法權威,弘揚社會正義;(3)通過公開審判,把司法活動置于當事人和全社會的監(jiān)督之下,排除種種私下交易的可能性和對司法的非法干預,確保司法的獨立性和公正性。。正是在此意義上,審判公開不僅是司法信息的公告公開,還是推動普通民眾參與司法活動、監(jiān)督司法過程的基本要求。它在保障當事人及一般公眾信息知情權的同時,既可以防止司法權的恣意濫用,更可以保障司法機關的廉潔自律,實現公正司法的目標。通過司法公開,實現了一般民眾與司法機關信息的雙向流通,民眾的參與和監(jiān)督幫助民眾把信息反饋給司法機關,而不論是庭審過程的公開還是判決執(zhí)行的公開,都會將法官的裁判過程告知民眾,解決糾紛的同時也是普法功能發(fā)揮的體現。審判公開還把司法活動和司法機關納入了公眾的視野,開通了司法監(jiān)督和司法回應社會的通道。這恰是司法公開所要建立的制度,即推動公眾參與和監(jiān)督,對社會公眾負責,又根植于社會和準確把握社會脈搏的回應型司法制度*[美]諾內特、塞爾茲尼克.《轉變中的法律與社會:邁向回應型法》.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1994年版.第81-86頁。。

        而審判公開的對象,主要根據審判的影響對象來確定,主要包括案件當事人、社會公眾、其他行政機構和社會組織以及審判組織本身[3]。

        首先,案件必須向當事人公開。當事人作為與案件有直接利害關系的人,對他們公開是保障其知情權和訴權的體現,通過公開讓他們知悉訴訟中的基本權利、案件進展、審判組織構成、證據材料、判決結果及理由等。知情權是行使訴權的前提,只有知情了才能有效地參與訴訟、行使權利并富有意義地影響判決的形成,才能保證當事人訴訟權利的最終實現,接受判決結果實現定紛止爭。

        其次,審判需要對社會公眾公開。既然審判是借助國家公權力解決糾紛,糾紛解決就具有公信力,判決需要大眾的接受和信服。對一個完全陌生的事物如何信服?——權威和公正。如何保障權威和公正?——對大眾公開,接受大眾的監(jiān)督和考驗。司法是一個高度專業(yè)性的領域,法律的繁雜和程序的精巧使一般大眾很難理解,但審判過程公開,讓公眾明確司法可以救濟權利并威懾犯罪,并將審判過程展示在民眾面前,才能評判審判結果是否公正,才能決定對裁決是否接受和信服。如果審判過程保持神秘,基于民眾更關心與自身密切相關之事務,民眾必將忽視法律,得不到民眾接受,法治目標何以實現?在現代社會中,審判公開則為大多數民眾提供了了解法律、選擇法律終局性地解決自身問題的途徑,成為提高他們法律意識的有效渠道,在這個意義上,審判公開對法治社會的實現才具有了實際作用*在這個意義上,法律既可以向社會和公眾普及法律,幫助他們樹立法治信念,也可以讓公眾了解如何運用法律處理社會糾紛,還可以鼓勵公眾對司法進行監(jiān)督,保障司法公正。。

        再次,審判還需對其他政府機構和社會組織公開。解決糾紛的途徑有很多種,除了具有終局性的司法,還有社會和私力解決。同時,判決除了對當事人有約束力,還對其他國家機關和社會組織具有約束力,需要他們一并遵守和執(zhí)行。正如這次司法改革提出“建立領導干部干預司法活動、插手具體案件處理的記錄、通報和責任追究制度”*參見十八屆四中全會《決定》內容,另見肖建華、宋艷菊“司法改革的使命——中共十八屆四中全會司法改革內容解讀”,《河南財經政法大學學報》2014年第11期。,一旦案件立案,則跟案件相關的利益糾紛就由審判組織承擔最終解決的職責,其他國家機關和社會團體就不能干涉,否則司法獨立難保,司法公正也成虛幻。我國現行司法體制下的司法獨立難以實現,很大程度上源于行政機關對司法的限制和干涉。審判公開包括庭審和判決的公開,對一般民眾公開,當然也對行政機關和社會團體公開,如此,行政機關和社會團體對司法介入和干涉的信息也予以公開,判決的影響因素也得以公開。這樣,在大眾知悉判決形成過程的同時也可以杜絕這些機關和團體的違法干涉及相關主體間的利益交易。建立領導干預登記和責任追究制度需要審判公開才能實現,唯有公開才能夠擠壓非公開的空間和渠道,才能保障審判權的依法獨立行使,才能實現為一般民眾接受的公平正義。

        最后,審判需對審判組織自身公開。之所以要對審判組織自身公開,實則是要求審判組織在運用證據認定事實、適用法律時必須嚴格遵守司法程序和準則。也即在審判過程中,審判組織必須清正廉潔、明辨是非,在尊重事實和法律的前提下,根據經驗法則和邏輯法則作出裁決,“健全事實認定符合客觀真相、辦案結果符合實體公正、辦案過程符合程序公正的法律制度”*參見《決定》內容。,敬畏法律,對自己作出的判決負責。

        2. 審判公開的內容

        關于審判公開的內容,可以參考最高院《關于司法公開的六項規(guī)定》*最高人民法院在《關于司法公開的六項規(guī)定》中對司法公開內容的規(guī)定屬于廣義的司法公開,即除包括狹義司法公開的審判公開(或庭審公開)外,在訴訟階段將公開的范圍向審前、審后階段作了延伸,還包括立案公開和執(zhí)行公開;在公開的類型上,除了審判公開、審務公開,還包括聽證公開、裁判文書公開。?!叭绻f,立案公開、庭審公開、執(zhí)行公開、聽證公開和文書公開屬于審判公開的直接體現或者延伸,則審務公開與審判公開平行而論,共同支撐起新時期的司法開放架構?!?高一飛,莫湘益“論審務公開”,《電子政務》2012年第12期。而作為司法公開核心的審判公開,既包括動態(tài)的審判公開,也包括靜態(tài)的審判公開:前者主要指審判過程即庭審的公開,后者則指審判結果即判決的公開,所以,審判公開的內容包括庭審公開和裁判公開兩個方面。十八屆四中全會的《決定》在“保障人民群眾參與司法”的司法舉措中再次強調我國的審判公開包括庭審公開和判決公開*《決定》提出“構建開放、動態(tài)、透明、便民的陽光司法機制,推進審判公開、檢務公開、警務公開、獄務公開,依法及時公開執(zhí)法司法依據、程序、流程、結果和生效法律文書,杜絕暗箱操作。加強法律文書釋法說理,建立生效法律文書統(tǒng)一上網和公開查詢制度?!?。

        關于庭審公開,可以參照《公民權利與政治權利國際公約》第14條第1款對締約國公開審判的一般規(guī)定來理解。根據此款規(guī)定,要保證公開審判締約國必須遵循以下義務:法庭必須以公告、告知等各種方式使公眾可以獲得有關開庭時間和地點的信息,并在合理的限度內,為感興趣的公眾出席法庭審判提供充分的便利條件*至于何為合理的限度,需要考慮若干因素,如公眾對該案的潛在興趣和審判的持續(xù)時間、案件的社會影響等。。在我國的刑事訴訟中,庭審公開指法庭在當事人及其他訴訟參與人出庭的情況下通過舉證、質證、認證等一系列涉及證據的調查、采納活動認定案件事實進行審查處理的訴訟活動,除了合議庭評議等特許不公開的情況以外,一律對公眾公開。當然,為了更好地做到庭審的公開,法律承認例外的存在?!豆駲嗬c政治權利國際公約》第14條規(guī)定了法庭審判公開的三種例外:“由于民主社會中的道德的、公共秩序的或國家安全的理由,或當訴訟當事人的私生活的利益有此需要時,或在特殊情況下法庭認為公開審判會損害司法利益因而嚴格需要的限度下,可不使記者和公眾出席全部或部分審判?!币布刺囟ㄇ闆r下允許三種例外存在:第一種是基于民主社會中的道德的、公共秩序的或國家安全的理由;第二種是基于訴訟當事人的私生活的利益有此需要(如隱私權的保護、對未成年人的保護等);第三種則是在特殊情況下法庭認為公開審判會損害司法利益而決定庭審不公開[4]。

        而判決的公開,主要是指向公眾告知判決的內容。判決的公開首先要求法院的判決必須公開作出;其次是任何人都可以查閱判決的內容;最后,判決公開允許例外的存在。如《公民權利與政治權利國際公約》第14條第1款規(guī)定:“但對刑事案件或法律訴訟的任何判決應公開宣布,除非少年的利益另有要求或者訴訟系有關兒童監(jiān)護權的婚姻爭端”*參見人權事務委員會第32 號一般性評論第29 段。。也即判決原則上一律公開,除非是為了保護少年的利益或者案件與有關兒童監(jiān)護權的婚姻爭端相關。

        3. 審判公開的形式和路徑

        審判公開必然涉及公開的形式和路徑問題,而形式和路徑的設計在某種程度上則取決于審判公開的內容、形式以及公開的目的。雖然一般情況下關注案件審理情況的主要是案件的當事人,但不能因此而僅把案件的審理信息對案件當事人公開,其他民眾也有知情權。這也是法律發(fā)揮教育作用的必然要求:公開對法院而言是義務,對普通民眾而言是權利,權利可以放棄而義務則不能選擇,故絕不能因一般案件旁聽者少而認為審前公告案情、審中公開過程、審后公開判決內容是可有可無的。

        就目前的法律規(guī)定而言,公開的形式和路徑根據訴訟階段的不同有所差異,比如庭前對當事人以文書送達方式公開,對其他民眾以公告案件的方式公開。但鑒于本文討論的是審判公開,也即主要限于庭審公開和判決公開,公開的形式和路徑有當庭參與或旁聽的公開、召開專門發(fā)布會公開和以網絡、電子信息等方式公開幾種。目前的司法實踐中,這幾種公開方式主要根據案件的影響大小予以選擇:大部分刑事案件庭審信息的公開通過要求當事人當庭參與和鼓勵民眾旁聽庭審實現;部分具有重大社會影響的案件則通過召開發(fā)布會的形式公開,如廈門公交車起火刑事案件;還有部分在全國有重大影響或性質非常惡劣的案件則以微博、網絡直播的方式予以全面的信息公開,如薄熙來案件。

        傳統(tǒng)的庭審公開方式已趨于完善,判決公開也已通過法院系統(tǒng)內部的判決文書網絡查詢平臺得以實現(雖不是全面上網,但范圍在逐步擴大),筆者重點探討重大刑事案件中的信息公開問題。具有重大社會影響的刑事案件,尤其是存在非法、不當干預司法獨立審判現象的案件亟需向社會大眾全面公開,唯此方得體現司法的公正和樹立司法的權威,提高民眾對判決的接受度。刑事案件審判信息的公開應當圍繞如何保證司法的獨立、司法的公正、息訟止爭和最終的公平正義這些目標進行設計。需要公開的信息包括法律法規(guī)規(guī)定應當公開的內容(如案由、合議庭組成等)和可能影響公正審判的其他信息;公開的形式包括通過法院的內部網站(目前市一級法院基本都通過官網公開本院案件的審理信息)、新聞發(fā)布會或庭審直播(見中國法院庭審直播網)等多種形式進行公開。

        4. 審判公開的救濟

        正如法彥所云“無救濟無權利”,審判公開對審判機關是義務,對公眾而言則是權利,為了保證權利的實現必須考慮救濟問題。具體而言,審判公開的救濟包括兩個方面:一方面是應公開而未公開的程序救濟,另一方面是選擇公開對其他利益造成損害的實體救濟[5]。很早以前,多國在制定國際準則時就考慮到,基于各國立法原因司法公開可能會導致特定主體在立法解釋或司法解釋時享有較大的自主裁量權而恣意濫用,故規(guī)定審判公開的同時亦須考慮設置相應的審判公開救濟程序*如早期的《亞特蘭大知情權宣言》要求各締約國“由立法和主要審查機構對執(zhí)法和守法進行審查”、“對法律的實施進行定期監(jiān)測和報告”,并規(guī)定公眾知情權受侵犯時如何救濟。1994年《媒體與司法關系的馬德里準則》第11、12條規(guī)定:辯方和媒體有權利在最大程度上知悉進行限制的理由(如果必要,對此理由有保密的義務),并有權對這些限制提出抗辯。見高一飛“國際準則視野下的司法公開”,《河南財經政法大學學報》2014年第2期。。而且在歐洲,這種補救措施往往還會因地區(qū)不同而有所不同*在英國曾有一起毒品犯罪案件沒有公開審理,但后來由歐洲人權法院審理,理由是這類案件并不涉及公眾利益,公開審理不會影響公正審判,見The Sunday times case( 27 October 1978) Series A,No.30 Handbook at 175-77( Eur. Court H. R).轉引自高一飛“國際準則視野下的司法公開”,《河南財經政法大學學報》2014年第2期。。目前,世界范圍內很多國家為審判公開設置了各種救濟程序,一些國家把司法公開納入政府信息公開的范疇,從政府管理的角度認為政府信息公開當然地包括司法信息的公開,并為司法信息公開設置相應的救濟程序。但是,我國政府信息不包括司法信息,主要指行政機關在履行政府職責中制作或獲取的信息。

        我國于2007年1月通過了《政府信息公開條例》,并于2008年5月1日實施,但政府信息公開的范圍主要也是行政機關的相關信息,司法信息的公開還是根據《憲法》、相應的組織法規(guī)定的范圍而確定。后來,最高人民法院又通過一系列關于司法公開的相關規(guī)定明確司法和司法信息的公開,如2007年頒布的《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全面加強人民法院信息化工作的決定》;2009年通過的《關于司法公開的六項規(guī)定》也提到了司法信息的公開;2010年,最高人民法院還印發(fā)了《關于確定司法公開示范法院的決定》,制定《司法公開示范法院標準》,明確量化考核標準*量化考核標準包括七項:立案公開(15分)、庭審公開(20分)、執(zhí)行公開(15分)、聽證公開(10分)、文書公開(10分)、審務公開(10分)、工作機制(20分)。載最高人民法院網站,http://www.court.gov.cn/xwzx/rdzt/sfgkxcyhdzt/zdwj/。。

        但我國的這些規(guī)定并未對司法信息公開的救濟問題作出明確規(guī)定,一旦司法實踐中發(fā)生司法信息不公開的情形唯有以司法不公開的救濟方式實現,刑訴法中違背司法不公開的救濟主要是二審中以程序嚴重違法發(fā)回重審實現。由此可見,對于司法信息公開的救濟問題,部分國家將司法信息公開納入政府信息公開的范圍,按照政府信息公開的救濟實現司法信息公開的救濟;部分國家則只能依據司法公開或審判公開的規(guī)定實現救濟。但不管是哪種情形,審判公開都需要設置相應的救濟程序才能最終實現。

        三、我國審判公開的實然

        1. 審判公開的對象過窄

        前文提到審判公開的對象包括當事人、公眾、審判組織和其他機關等。但司法實務中,司法機關對公開對象的理解卻存在諸多狹隘之處,往往強調對案件當事人的公開而忽視對其他主體的公開。而即使是案件當事人,也并非一視同仁,如刑事訴訟案件中,被告人的知情權基本能夠保障,而被害人卻很少獲知審判公開的具體信息,甚至發(fā)生過案件改判而被害人毫不知情的事例*云南省宣威市樂豐鄉(xiāng)新德村,一個10年前就被判死刑的人竟然還活著。這是一起鮮為人知的“死刑改緩刑”案件。新德村村民代賢峰因去商店賒香煙被拒,猛刺年僅19歲的女店主徐文素30余刀,將她殺害。但代賢峰案的二審判決書被害人徐文素的家屬一直沒有看到。見《殺人犯二審死刑改死緩,受害人家屬10年后才知》,載新浪網http://news.sina.com.cn/s/2012-02-02/065323869810.shtml.。而那些沒有明確被害人或被害人人數眾多的案件,如果限制審判公開的對象,則不僅審判公正難以保障,司法權威消失殆盡,審判的意義也無從體現。明確審判公開的對象包括多個方面,在提升司法公開的同時,也可以避免其他機關、團體對司法的干涉。司法具有糾紛解決的終局性,在司法程序以前,雙方可以選擇其他途徑解決糾紛,而一旦司法介入,其他機關、團體就應尊重司法的管轄權,自覺服從司法的約束力。

        2. 審判公開的程序匱乏

        如前所述,在最高院通過的《關于司法公開的六項規(guī)定》中,明確規(guī)定了司法公開的基本內容*如“立案公開、庭審公開、執(zhí)行公開、聽證公開和文書公開”等。立案公開包括立案信息的公開、立案條件的公開、立案進展的公開等;文書公開主要是裁判文書的公開;執(zhí)行的公開則有執(zhí)行依據、標準、程序的公開等。,但這些規(guī)定更多的是關于實體內容的公開,而關于公開的具體程序、公開的期限保證、公開的回應機制等程序性問題卻鮮少列明。比如裁判文書的公開,《關于人民法院在互聯網公布裁判文書的規(guī)定》第2條規(guī)定:“人民法院的生效裁判文書可以在互聯網公布”,“最高人民法院和高級人民法院具有法律適用指導意義的生效裁判文書應當在互聯網公布”??梢?,裁判文書并非一律“應當”公布,也不是全部公布*《裁判文書規(guī)定》第2條規(guī)定有下列情形的可以不公布:“(一)涉及國家秘密、個人隱私和未成年人犯罪的;(二)以調解方式結案的;(三)當事人明確請求不在互聯網公布并有正當理由,且不涉及公共利益的;(四)其他不宜在互聯網公布的。”。司法實務中,法院往往是選擇性公開,爭議小的、案件簡單的予以公開,而案件復雜的、法院心里沒底的則不公開,公開的是少數,不公開的卻占多數,這與當初希望通過裁判文書公開提升法官裁判水平的初衷背道而馳。于是,各個法院在審判公開的具體程序上各自為政、各行其是,導致我國法院的司法公開具有較大的隨意性[6]。

        3. 審判公開的救濟與監(jiān)督機制不健全

        雖然審判公開是《憲法》規(guī)定的基本原則,但我國法院目前的審判公開更多地是依靠人民法院的主動公開和單方面的公開。《政府信息公開條例》還規(guī)定了政府信息不公開時公民的救濟措施,而司法信息目前未納入政府信息范疇。如果法院對審判信息不公開,一般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團體就無權申請人民法院公開相關的司法信息,社會公眾對司法工作的知情權也無從保障。甚至在他人利用司法信息的不完整、不正確或偽造材料進行虛假訴訟導致自身權利受損時,公民都無法要求法院予以更正、補充、修改、救濟甚至賠償。同時,不管是現有《刑事訴訟法》還是最高院的相關規(guī)定和解釋,都只是規(guī)定了法院應當公開哪些審判信息,但未規(guī)定如何監(jiān)督審判信息的公開。如在二審的處理中提到違反公開審理原則的可以就程序違法發(fā)回重審,但這是事后的救濟,并未有庭審即時的監(jiān)督和救濟,也沒有對應當公開而未予公開、應當全部公開而只是部分公開或者應當準確公開而不準確公開甚至虛假公開的行為規(guī)定如何追責,由哪些主體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最終使法律和相關的規(guī)定難以落實[7]。

        四、司改背景下完善審判公開的途徑與舉措

        1. 提升司法工作人員對審判公開的認識

        公開是公正的前提和保障,這基本能夠獲得大家的一致認同。不管是法院還是司法工作人員對審判公開的認識,更多還是停留在審判公開有利于防范司法不公和司法腐敗,即過多強調審判公開的監(jiān)督作用,而忽視審判公開的其他功能。審判公開是保障公民知情權的基本體現,知情權是參與權與救濟權的前提,審判公開也是審判機關的義務所在,同時,還可以反推司法獨立的實現。審判的公開化和透明化,使得審判的過程和結果都能為公眾所知悉和了解,可以避免審判受事實和法律以外的其他非法律因素的干涉和影響,從而保證司法獨立。十八屆四中全會《決定》中提出建立領導對司法干預的登記制度和追責制度,一旦登記,如果存在瀆職、濫用職權干涉或枉法行為就有跡可查,可以予以追責[8]。提升司法工作人員對審判公開的認識,可以推動審判的過程和結果更加公開透明,暗箱操作和利益交易就失去了生存空間,審判人員就可以依照事實和法律獨立判案,進而促進公正判決的形成。

        2. 建立法院審判信息公開的制度體系

        2007年我國通過了《政府信息的公開條例》,為政府相關信息的公開明確了制度依據;2009年最高人民法院也通過了《關于司法公開的六項規(guī)定》,明確了司法公開的范圍。但比較而言,不管是涉及公開的范圍和例外的規(guī)定,還是公開的程序性規(guī)定和救濟,后一文件存在明顯的欠缺和不足。政府信息里排斥了司法信息,故有必要專門針對司法信息的公開尤其是審判信息的公開制定專門的制度體系予以完善,如明確審判信息公開的范圍和例外、審判信息公開的方式和程序、審判信息公開的監(jiān)督與救濟等,最終更好地貫徹落實審判公開制度。

        3. 合理確定審判公開的范圍和例外

        一般而言,有原則就有例外,例外的規(guī)定是為了原則的更好執(zhí)行,審判公開原則也不例外?!豆駲嗬c政治權利國際公約》把“公開的審訊”作為“公正審判”最低限度的標準,公開和公正同等重要,但訴訟中涉及多種價值的博弈和利益的平衡,并非要求所有案件的審判一律公開,一旦公開可能影響國家安全、社會利益、他人隱私或基于道德要求,也可以規(guī)定特定情況下不公開。如“由于民主社會中的道德的、公共秩序的或國家安全的理由,或當訴訟當事人的私生活的利益有此需要時,或在特殊情況下法庭認為公開審判會損害司法利益因而嚴格需要的限度下,可不使記者和公眾出席全部或部分審判?!?高一飛、李維佳“審判公開的限度——以未成年人刑事審判為例”,《法律科學(西北政法大學學報)》2013年第2期。但審判不公開,判決應當公開,“除非少年的利益另有要求或者訴訟系有關兒童監(jiān)護權的婚姻爭端”[9]。我國《刑訴法》第183條明確規(guī)定:“一審案件應當公開進行,但涉及國際秘密或個人隱私的案件,不公開審理;涉及商業(yè)秘密的案件,當事人申請不公開的可以不公開審理”;第274條規(guī)定,審判時被告人不滿十八周歲的案件,不公開審理[10]。這是對審判公開的基本規(guī)定。但相比于國際公約的要求,我國審判公開的范圍和例外尚不夠合理,尤其是例外的規(guī)定還可以進一步完善。我國審判公開的例外主要限于審判公開可能泄露國家秘密或個人隱私,但司法實踐中,審判公開還可能損害道德、公共秩序或特定情形下會損害司法利益。比如性犯罪案件中,公開審判會使被害人遭受二次傷害,針對失足婦女的案件,審判公開也會損害她們的權益;再如對法庭秩序的損害、對司法利益的損害等可能不涉及國家秘密,但不宜公開審判。而判決的一律公開,在涉及未成年人保護時也須予以例外。我國2012年修改的《刑訴法》增加了未成年人犯罪記錄封存制度,如果公開宣告判決,則其犯罪記錄無法達到封存效果。

        綜上所述,對審判公開范圍和例外的完善可以從兩方面進行:一方面,最大限度地擴大公開審判的范圍,以保證公民知情權的實現,也即跟審判有關的信息盡量通過各種方式為公眾所知曉,為民眾的知情權、訴訟參與權、辯護權、救濟權作鋪墊、打基礎。另一方面,完善例外的內容。為此,可以參照國際公約的相關規(guī)定,明確四種情況下的例外:基于民主社會中的道德的、公共秩序的或國家安全的理由;基于訴訟當事人的私生活的利益有此需要;基于特殊情況下法庭認為公開審判會損害司法利益的需要;基于未成年人的利益保護*高一飛“國際準則視野下的司法公開”,《河南財經政法大學學報》2014年第2期。。

        4. 明確審判公開的方式

        傳統(tǒng)的審判公開方式是審前公告、審中允許旁聽、審后宣告判決,而伴隨著社會的進步尤其是科技水平的迅猛提高,傳統(tǒng)的方式已經無法適應現代社會公眾獲取信息途徑的快捷發(fā)展,為此可以增加電子信息的公開,通過網絡、博客、微博等自媒體方式進行公開。公開的方式可以有但不限于以下幾種:

        (1) 人民法院報主辦的各類報紙。人民法院報可以廣泛刊登全國范圍內案件審判的相關信息,其他相關的報紙也可以進行公告,公開審判信息不少省份的地方法院編有審判實務類的期刊報紙,可以繼續(xù)推廣以促進審判信息的廣泛公開。

        (2) 司法工作年度報告。從2010年開始,最高人民法院連續(xù)發(fā)布上一年度的《法院工作年度報告》,公開最高人民法院和地方法院受理、審結案件數量和各類案件在審結案件中所占比例等信息,這些為大眾了解審判信息提供了方便渠道。

        (3) 司法機關網站、博客、微博、微信公眾平臺等。隨著網絡的迅猛發(fā)展,我國網民數量已突破5億人,電子信息的傳播方式涵蓋網站、博客、微信等方式。既然是最大限度地公開審判信息,就可以通過各種渠道讓公眾了解審判乃至司法的具體程序和運作,如此方能提高民眾對司法的信任度,增強司法權威。截止到2012年12月,全國只有26.6%的中級法院和48.8%的基層法院沒有開通官方網站*參見謝澎“刑事審判公開的信息化轉型”,《中國刑事法雜志》2012年第12期。。通過法院官網發(fā)布本院審判信息成為審判公開的重要渠道,不僅可以方便民眾直接、準確地了解法院審判信息,還可以拓展在線服務,方便民眾參與訴訟,提高民眾法律意識,增強判決的公信力。最高人民法院推廣的判決文書上網制度,無疑也是為這一目標做準備。具體案件微博直播、網絡直播已經在司法實務中開始推廣(如濟南中院審理薄熙來案、咸寧中院審理劉漢案等)。

        (4) 廣播、電視、報刊等新聞媒體。它們作為我國現有的主流媒體,對信息公開具有極大促進作用,通過這些方式對審判予以公開,可以豐富民眾了解審判信息的渠道,擴大民眾知情權范圍,也是普法教育、提高民眾法律素質的有效途徑[11]。

        (5) 對于性質重要、影響范圍廣的案件還可以通過新聞發(fā)布會的方式予以公開。目前,各級政府開始通過設置政府新聞發(fā)言人的方式對政府信息進行公開,同理,法院也可以設置新聞發(fā)言人,對性質重要、影響范圍廣的案件通過召開新聞發(fā)布會的方式公開,如內蒙古高院對呼格吉勒圖案召開新聞發(fā)布會等。

        5. 完善審判公開的監(jiān)督與救濟

        前文已經提到,審判公開于審判機關是義務和職責,為了民眾知情權,原則上審判都應當公開,這也是保證審判透明度、預防司法腐敗的重要舉措。審判公開是原則,如果不制定相應的監(jiān)督和救濟措施,最終審判公開依然難落實。因此,應當通過制定相關制度,對審判公開實行救濟與監(jiān)督,以保證司法公開的真正落實,保障民眾知情權、訴訟參與權、監(jiān)督權和救濟權的有效實現*譚世貴“論司法信息的公開”,《北方法學》2012年第3期。。具體可以這樣設置:

        (1) 民眾認為法院應當公開審判信息而未公開的,或應當公開審判的全部信息而只部分公開的,或對法院不公開審判的理由不接受的,有權對法院的不公開審判決定提請復議。收到復議申請的法院應當對民眾的不公開異議予以回應,將復議結果告知申請人。對復議結果不服的,申請人還可以向上級法院申訴,上級法院接到申訴應進行調查并公布結果[12]。

        (2) 應當公開審判而未公開的一審案件,當事人可以就程序嚴重違法提起上訴,要求二審法院發(fā)回重審。

        (3) 不應公開審判而公開,損害公共秩序、道德秩序、司法利益等,應追究相應主體的責任,給予紀律處分;構成犯罪的,追究刑事責任。侵犯他人隱私權,導致國家秘密、商業(yè)秘密泄露的,追究相應民事、刑事責任。

        參考文獻:

        [1]江必新,程琥.司法程序公開研究 [J].法律適用,2014(1):23-33.

        [2]陳光中.公民權利與政治權利國際公約與我國刑事訴訟 [M].北京:商務印書館,2005.

        [3]王晨光.借助司法公開深化司法改革 [J].法律適用,2014(3):51-56.

        [4]高一飛.國際準則視野下的司法公開 [J].河南財經政法大學學報,2014(2):99-107.

        [5]譚世貴.我國法院司法信息公開的實踐、問題與對策 [J].法治研究,2014(4):3-10.

        [6]倪壽明.司法公開問題研究 [D].北京:中國政法大學,2011.

        [7]顧培東.當代中國司法公正問題研究 [J].中國法律評論,2015(2):78-96.

        [8]肖建華,宋艷菊.司法改革的使命:中共十八屆四中全會司法改革內容解讀 [J].河南財經政法大學學報,2014(11):17-26.

        [9]高一飛,李維佳.審判公開的限度:以未成年人刑事審判為例 [J].法律科學,2013(2):61-68.

        [10]高維儉,梅文娟.未成年人刑事案件不公開審理:“審理時”抑或“行為時”——對《刑事訴訟法修正案》中一個持續(xù)謬誤的糾偏 [J].西南政法大學學報,2012(12):55-60.

        [11]譚世貴.論司法信息公開 [J].北方法學,2012(3):76-84.

        [12]王亞明.審判公開的問題及路徑 [J].貴州警官職業(yè)學院學報,2012(11):84-89.

        (責任編輯:吉海濤)

        Ideality and reality of trial openness under background of judicial reform:in view of criminal proceeding

        XIE Li-zhen

        (School of Law and Politics, Wenzhou University, Wenzhou 325035, China)

        Abstract:Justice is the lifeline of the rule of law. And justice plays a leading role for the social justice. Openness is the premise and important guarantee of justice. Open judiciary must be guaranteed if justice is realized. The Fourth Plenary Session of the Eighteenth CCP Congress has decided to promote the reform of judicial system and working mechanism of justice in order to build the society with the rule of law and to realize justice. Under such a background, there are new requirements and reflection of judicial openness in China. In view of this, the perspective of criminal proceedings, the reality and ideality of open trial are explained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judicial reform, such as to promote the further deepening and improvement of judicial reform.

        Key words:judicial reform; judicial openness; trial openness; criminal proceeding; reality; ideality

        中圖分類號:D 926.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0823(2016)01-0012-08

        doi:10.7688/j.issn.1674-0823.2016.01.03

        作者簡介:謝麗珍(1979-),女,湖北大冶人,講師,博士,主要從事訴訟法、證據法、司法制度等方面的研究。

        基金項目: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青年基金項目(14YJC820058)。

        收稿日期:2015-09-12

        *本文已于2015-11-04 17∶27在中國知網優(yōu)先數字出版。 網絡出版地址: http:∥www.cnki.net/kcms/detail/21.1558.C.20151104.1727.036.html

        猜你喜歡
        司法改革刑事訴訟
        推進以審判為中心的訴訟制度改革
        私人不法取得之證在刑事訴訟中的法律效力分析
        淺談司法改革形勢下的法院財務工作
        論公安刑事執(zhí)法中對于犯罪嫌疑人訴訟權益的保障
        新形勢下行政公益訴訟制度發(fā)展剖析
        刑事訴訟中審前社會調查制度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及時性原則之于刑事訴訟的重要性
        探究檢察機關刑事訴訟監(jiān)督權的完善措施
        人民監(jiān)督員制度的法理淵源與制度功能
        法制博覽(2016年11期)2016-11-14 10:54:42
        現實語境下司法體制改革過程中的問題與思考
        人間(2016年27期)2016-11-11 16:03:16
        日本韩国男男作爱gaywww| 国产精品女同学| 日韩一级精品亚洲一区二区精品| 2020国产在视频线自在拍| 内射爽无广熟女亚洲| 欧美午夜刺激影院| 一片内射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综合精品一区二区| 国产熟女内射oooo| 天天躁人人躁人人躁狂躁| 久久中文字幕久久久久91| 日本午夜剧场日本东京热| 久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无码国产| 亚洲爆乳无码专区| 精品亚洲不卡一区二区| 中文字幕午夜精品久久久| 最新国产福利在线观看精品| 最新国产一区二区精品久久| 男女干逼视频免费网站| 青青草亚洲视频社区在线播放观看| 无人视频在线观看免费播放影院 | 亚洲成a人一区二区三区久久| 亚洲av无码国产精品色午夜字幕| 欧美黑人巨大xxxxx| 产精品无码久久_亚洲国产精| 在线观看午夜视频国产| 国产又爽又黄又刺激的视频| 亚洲夜夜骑| 淫秽在线中国国产视频| 亚洲小说区图片区色综合网| 欧美丰满大屁股ass| 亚洲AV色欲色欲WWW| 日本在线一区二区三区视频观看| 亚洲色国产欧美日韩| 亚洲熟妇网| 少妇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风情韵味人妻hd| 熟妇人妻AV中文字幕老熟妇| 西西少妇一区二区三区精品| 中文字幕亚洲乱码成熟女1区| 人人狠狠综合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