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虹英
藥物治療是臨床上常用的治療手段之一,但是在停藥的問題上很多人存在疑慮,下面4點建議可以供你參考。
【一看療程】 很多藥物會有標準的服藥時間。比如退熱藥、止吐藥、催眠藥等“立竿見影”的藥物,吃一次即可。而避孕藥、抗?jié)兯帯Ⅱ屜x藥等固定用途藥物,為了徹底治療或達到預期效果,需吃到 療程結束。如奧美拉唑、阿莫西林、甲硝唑治療幽門螺桿菌的14天三聯(lián)療法等。
需要注意的是,同一種藥治療不同的疾病療程有所區(qū)別。如我們經(jīng)常用的鹽酸左氧氟沙星膠囊,治療支氣管、肺部感染,療程7~14天;治療急性單純下尿路感染,療程5~7天;治療細菌性前列腺炎,療程則長達6周。
【二看病情】 沒有固定療程的藥物,則需要根據(jù)病情進行調整。最常見的是抗生素,治療急性感染如急性扁桃體炎、支氣管炎等時,一般病情控制2~3天后即可停藥;而治療病情易遷延擴散的復雜感染如敗血癥等時,感染控制后一般至少再用兩周才能停藥,以免復發(fā)。
用藥要靈活。比如吃藥已經(jīng)超過療程規(guī)定時間的3/4,癥狀依然沒有改善,甚至有所加重,就應該立即停藥并換藥。如藥品說明書上的療程是14天,服用了10天還沒有好轉,應當及時停換藥。
【三看體質】 對于免疫力低下的特殊人群,如老人、小兒或身體抵抗力差的人,在服藥時間上需適當延長。比如小兒感冒咳嗽,如確診是肺炎支原體感染,理論上講輸液治療的時間需要2~3周,待病情穩(wěn)定后,還需改口服藥物維持治療,以鞏固療效。
【四看藥物】 某些毒性較大或需長期應用的藥物,如抗癲癇藥、抗精神失常藥及糖皮質激素等,治療量的應用時間只能延續(xù)至疾病好轉,或機體所能耐受的最大限度為止。此時如果疾病尚未痊愈,需改用小劑量維持,或間隔一定時間后再重復療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