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中小學教師的教科研而言,更多的應該從以往的“專業(yè)化研究”向“非專業(yè)化研究”轉變,降低教科研的重心,倡導“草根式”的微研究,讓校本研究成為一種主導的研究范式。近年來,吳江實驗小學秉承“愛德求真”的校訓,努力辦“生動大氣”的教育,進行了諸多的探討與改革,聚焦語文“關鍵素養(yǎng)”中的“閱讀力”,以“四微”為實踐平臺,架起教研與科研方式轉型的橋梁,就是其中的一個方面。
一、微項目
“微項目”基于對每學年、各年級、各學科“關鍵素養(yǎng)”的分析與把握,具體落實的過程要體現(xiàn)三個“精”。
1.精心設計
如語文學科的關鍵素養(yǎng),組織教師研制,專家論證,最終梳理成“聽說”“朗讀理解”“寫字”“作文”四個板塊。就“朗讀理解”而言,本學期為:一年級下學期朗讀課文、四年級下學期朗讀課外材料、六年級下學期默讀課外材料。從“安排緣由”“該達到的要求”“教學策略例舉”“素養(yǎng)檢測”“前延后伸”五個層面,進行把握與檢測。
2.精當操作
每月一個重點,如四年級下學期朗讀課外材料,要關注詩歌的節(jié)奏韻味,或童話的語音語調,或寫景文的邊讀邊想象,或敘事文的人物說話語氣等等。既延伸了課堂內容,又實踐了課外朗讀,成效比較顯著。
3.精彩展示
小組在期初和期末進行朗讀檢測,兩次考核體現(xiàn)內容和激勵的坡度,體現(xiàn)學生朗讀和概括水平的提高。班級開展“今日我播報”“美文欣賞”等活動,學校教研組在期末以PPT展示“微項目”研究歷程,評出先進,給予獎勵。
二、微課例
課堂是研究的活力所在。我們變單一的教研課為多元的研討課,嘗試以“微課例研究”為主的多元化研究,如課堂觀察、師生訪談、實證研究、同題再構、課例研究、實踐探索等等。就“微課例研究”而言,凸顯兩個“走向”。
1.走向科學規(guī)范
我們組織教師學習科學規(guī)范的微課例研究,如聘請教研室做微課例專題講座,組織學習《吳江教育》上刊載的“微課例”材料,指導規(guī)范“微課例研究報告”的撰寫與表達。
2.走向主題研究
如低年級的關鍵素養(yǎng)“朗讀課文”,學校教科室、教務處、教研組對此進行了切片式的“課堂觀察”。觀察前期,組織學習朗讀教學的相關理論和前沿信息,制定了“低年級朗讀指導有效性觀察量表”,預設了朗讀指導描述、朗讀指導策略、朗讀形式和簡要分析四個維度。例如閱讀課《螞蟻和蟈蟈》觀察結束后,觀察組成員圍繞主題進行交流討論,提出跟進意見,執(zhí)教者收獲很大,大家進一步認識到:應該根據(jù)低年級學生的心理特點和實際情況采用不同的朗讀方式,幫助學生插上想象的翅膀,變無聲的文字為充滿魅力的有聲語言,真正走進課文,享受語文學習的快樂。
三、微課程
1.閱讀活動
一是校園閱讀節(jié)活動。學校已連續(xù)舉辦了五屆閱讀節(jié)。2015年4月的第五屆閱讀節(jié)以“享受閱讀”為主題,閱讀節(jié)在歡快活潑的歌舞《和快樂在一起》中開幕。各年級的“人物出場秀”精彩紛呈,“小哪吒”“葫蘆娃”“小紅帽”“花木蘭”等一個個經典故事中的人物形象,贏得同學們陣陣的喝彩。唐詩吟唱、《沒有一艘船能像一本書》的詩歌朗誦、“靜默閱讀三十分鐘”等等,活動豐富多彩。值得一提的是,每屆閱讀節(jié)都有傳統(tǒng)的保留項目,如“挑戰(zhàn)作家我能行”“夢想劇場”“圖畫書閱讀專場”“經典電影相約星期三”“尋找最美閱讀身影”“連環(huán)畫創(chuàng)作大賽”等活動,旨在引導學生更好地享受美好的童年閱讀時光。
二是圖畫書閱讀專場。張學青名師工作室成員執(zhí)教圖畫書閱讀課《老虎先生來撒野》,圖畫書研究專家彭懿先生為大家作《七步讀懂圖畫書》的專題講座。學校把圖畫書閱讀列入低段的語文閱讀課程,并初步構建了個性化的圖畫書閱讀課程。
三是好書美文推薦。以班級為單位,組織好書推薦會、閱讀交流會等等,學校則啟用了閱讀存折卡,所有的學生每學期人手一份,根據(jù)推薦的書目進行讀讀記記,進一步享受經典,享受快樂的童年。
2.課程創(chuàng)生
一是兒童誦讀課程。學校先后成立了兒童誦讀課程項目組,負責確定經典誦讀材料的選擇原則和編排體例,進行兒童誦讀課程教材的開發(fā)與誦讀活動的推進工作。為了優(yōu)化誦讀教學,我們還在低中高三個年段同時推出了研討課,大家在一起切磋教學方法,并進行了有效的嘗試:熟讀成誦,持之以恒;不求甚解,會意得言;適當指導,讀思結合;活動引領,激發(fā)興趣。朗誦會、背誦比賽、誦讀表演等等,激發(fā)了孩子們參與的熱情,也促進了師生的共同成長。
二是讀寫繪課程。在一、二年級的課程表中,每周專門有1節(jié)課用于實施讀寫繪課程。一學期安排16本圖畫書的故事講述,基本上每周1本,小學低段4個學期,共有64本圖畫書。這些圖畫書的選擇,遵循好讀易懂的原則,圍繞愛、成長、幻想、游戲等兒童喜歡的母題,以內容或結構為單元進行適度整合。整個主題單元又呈現(xiàn)一定的序列,如《我上學了》《我愛我家》《認識你自己》《智慧棒棒糖》《我和你》《別樣的愛》《夢想》《學會調節(jié)與交流》《學習面對變化》《兒童哲學》《生命的終點》等等,同一主題下有若干本圖畫書,每一本圖畫書的內容又各有側重。
課程的評價主要有兩種方式。一是讀寫繪學習單。形式與內容多樣,有的以提取信息為主,重在培養(yǎng)閱讀力;有的以編織故事為主,重在放飛想象力;有的以鏈接生活為主,重在發(fā)展初步的內省力;有的以模仿語言為主,重在提升表達力。二是活動展示。主要有“故事大王”賽、“挑戰(zhàn)作家”賽等等。學生編寫的《教你用好50本圖畫書》,在吳江區(qū)第三屆中小學校本課程評比中獲得一等獎。
四、微評價
1.一師一卷“關鍵素養(yǎng)”的評價
一抓“試卷編制”,杜絕四種現(xiàn)象,即“一組一卷”的現(xiàn)象、網(wǎng)絡下載試題的現(xiàn)象、期末試卷簡單化的現(xiàn)象、校區(qū)間“抄襲卷”的現(xiàn)象。二抓“關鍵素養(yǎng)”,著力于修訂、研發(fā)和實踐。三抓“七認真”,實施“底線自查”和“重點細查”,期末試卷進行抽簽答辯。
2.“閱讀力”的專項測試
六年級語文備課組組織了“吳江實驗小學六年級學生語文閱讀力測試”,試卷內容有三個板塊:圖表閱讀《藥品說明書》,占6%;說明文閱讀《金魚史話》,占24%;文學閱讀《釣魚》,占20%。七個班級的得分率分別是74.12%、79℅、73%、76.7%、77.8%、77.4%、75%。通過分析與反思,我們對每個班的閱讀情況提出了具體的建議:有的班級在“閱讀中直接提取信息、對全文的把握概括、對文本的整體感知力”這幾方面相對薄弱,有的班級在“挖掘、理解文本的能力”方面要加強培養(yǎng),并且提出了一系列針對性的措施。
3.PISA專題培訓
我們邀請了上海教科院國際學生評估項目(PISA)研究專家朱小虎為教師做了《PISA與學生素養(yǎng)的評價》講座,為學科關鍵素養(yǎng)的研究與具體路徑的選擇提供了借鑒。
“四微”,讓教研與科研方式的轉型有了方向感,有了協(xié)調感,真正提升了師生的“閱讀力”。
(張學青、李建華,江蘇省吳江實驗小學城中校區(qū),215200)
責任編輯:宣麗華